李隆基之后的唐廷皇帝,为啥感觉没有一个能人、明君?

劳伦斯602


我们在看唐朝的历史的时候,有一件事会觉得非常奇怪。在李隆基之前,唐朝的皇帝一个个都是叱咤风云的,我们对他们的事迹也可以说耳熟能详。比如说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这样的皇帝。就算是李显、李旦这样一些没什么出息的皇帝,我们对他们的事迹也非常清楚。

但是,“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感觉唐朝的皇帝突然就发生了“基因突变”一样,不但从此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能和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相提并论的皇帝。就算是赶得上李渊、李治的皇帝,似乎也很少。而且,这些皇帝,我们对他们的事情,基本上都不清楚。

(安史之乱)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后期的皇帝,一下就被吓傻了吗?

还别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安史之乱”,极大地改变了后世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起来,李隆基之前的唐朝皇帝,一直都没有安定过。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是通过正常的方式,理所当然地当皇帝的。我们不妨来清理一下。

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政变”,杀掉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接着又逼老爹李渊退位,他才上位当皇帝的。李治其实也不该当皇帝,是因为李承乾和李泰争斗,再加上长孙无忌的极力运作,李治才渔翁得利当皇帝的。武则天更不用说了,她只是一个皇后(甚至原本她连皇后都不是),最后却成了皇帝,而且是从古至今极少有的女皇帝。李显和李旦,就算是他们被确立了太子之位后,也是两度被废。李隆基也是通过政变,最终才上台的。

不过,虽然说李隆基之前的唐朝皇帝,一直争斗不休。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这些争斗,都是唐朝皇室内部的争斗。皇室外面的大臣,或者其他势力集团,都很难插手。就算想插手,也会很快就失败。

(武则天)

比如,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张柬之等五个大臣,就积极介入政权,拥戴李显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而张柬之等五个大臣,也因此被封“王”。

不过,这五个大臣,却并没有因此走进唐朝皇室内部,他们依然无法掌控唐朝政权,甚至很难影响唐朝政权,最终五位大臣都被清理出去,纷纷失势。

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李隆基之前的唐朝皇室内部争斗不休,但是,这个家族其实一直牢牢地掌控着整个朝廷,有着强大的中央集权能力。外部的势力,想要介入皇室显然是完全达不到的。

但是,“安史之乱”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下去了,而且并没有造成国家的分裂。但是,这时候显然一切都不同了。很多势力都介入到皇室内部。比如太监李辅国,他就开始大量干涉朝廷。皇后张氏,也成为一个影响朝廷的重要力量。地方上那些曾经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做过贡献的节度使,也可以不再听从朝廷的指挥。这一种局面,显然与“安史之乱”之前是截然不同的。

有人可能会觉得很疑惑,为什么“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皇室严格地控制着整个国家。“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皇室就变得这么弱,无论是太监,还是后宫,还是地方上的节度使,都敢随便操控朝廷了呢?

(唐肃宗称帝)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唐肃宗性格太过柔弱,他不够强悍,不能对朝廷形成威慑力,因此其他势力自然就介入进来了。

固然,唐肃宗确实很柔弱,他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多次被他的父亲揉来捏去,为此还被迫离了两次婚。“安史之乱”爆发后,包括李辅国、张良娣、陈玄礼等人在内,都极力推举他站出来,替代唐玄宗当皇帝,领导天下平乱。但是,他却一直没有那样的胆量。直到跑到了差不多相当于边关的灵武,才在众人的强推下,上位当了皇帝。

不过,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唐肃宗身上,显然是武断和不负责任的。因为如果说只是因为唐肃宗懦弱,没能力控制朝廷的话,后来还有不少皇帝不懦弱了,应该就能控制朝廷了呀。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还有,李隆基之前的李显、李旦等皇帝,也是比较懦弱的,为何外部势力却很难影响朝廷呢?

所以说,根本原因并不在唐肃宗身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当然很多。但是关键一点,“安史之乱”让唐朝皇室的公信力大为降低。公信力不是权力尺度,是一种道德尺度,看起来作用不大。其实不然,在礼治社会的古代,这个作用其实是相当大的。

公信力降低,自然就造成了中央集权的程度降低。在王朝社会中,如果没有了中央集权,各种势力不再拱卫皇权,自然就会造成四分五裂。而这时候,皇帝想要加强这种集权,他自身又没有什么资源,他当然就是无能为力的。无能为力的皇帝,谁又能记得他们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还是有一个的。

唐玄宗李隆基的孙子的孙子唐宪宗李纯,被称为小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中兴之局。

由于唐宪宗在位年号元和,因而得名“元和中兴”。

他即位后,“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治理”,当作效法的榜样。为了纠正朝廷权力日益削弱、藩镇权力膨胀的局面,他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不过晚年追求长生不老,好大喜功,司马光《资治通鉴》评价他“削平僭乱,几致治平,其美业所以不终,由苟徇近功,不敦大信故也。”


下雪的小犀牛


经过安史之乱,虽然得以平定,但是自此以后,唐朝势力大摔,已经从神坛跌入谷底!虽后世出现了短暂的元和,会昌中兴,大中之至,但其光芒都不能掩盖贞观之治等着这盛世,也没有出现有名的群臣,没有后人能提及的重要事件,所以也就这样了,还有最重要一点,李家人有遗传病,高血压,寿命太短了,不会有太多座位


江少晨


执政能力强的国君大臣都出名,执政能力差的国君大臣就都没有名气了。


我爱中国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盛唐的光辉在八年的动乱以后再也无法普照长安。但要是说天宝以后唐朝无明君,那这句话说得实在是谬矣!李隆基以后,唐朝起码还有两位堪称贤君的皇帝——唐宪宗李纯,和唐宣宗李忱。

李纯是李隆基的五世孙,在他还是皇孙的时候,他的祖父唐德宗曾经抱着他问道:“你是谁家的孩子?”没想到这位稚气未脱的小皇孙非常有底气地说:“我是第三天子!”这句话虽然出自皇太子的长子嘴里并无不妥,但还是让老皇帝又惊又喜,他不禁喜极而泣道:“唐朝复兴有望了啊!”

在李纯上台以后,他励精图治,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扫平了全国各地、包括已经俨然独立王国半个世纪的河北藩镇,令唐朝的政令再次通行天下。他的时代,也被史官们赞誉为是“元和中兴”,堪称是唐朝的又一次复兴。

然而迷恋道教的李纯的狐狸尾巴终究还是翘得太高,很快他就死在了炼丹炉旁,唐朝也再度衰落了下去。直到三十年后,他的第十三子李忱继位,唐朝才又迎来了一线生机。

李忱这个人知名度不大,大部分人知道他还是通过十年前的一部TVB剧《宫心计》。然而他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且惠爱民物。他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唐朝也迎来了最后一个盛世——“大中之治”。他本人也被后人授予了“小太宗”的名号。只可惜,李忱死后,唐朝再次陷入内乱,并且最终万劫不复。

除了宪宗、宣宗两位皇帝以外,也不是没有其他好皇帝。比如虽被视为守财奴,却在客观上为“元和中兴”创造了物质条件的唐德宗李适、身体残疾但是锐意进取,缔造了“永贞革新”的唐顺宗李诵等。只是他们或是运气不好,或是外部敌人太过强大,最终无法逆流而上而已。



青言论史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要说能力或者态度积极的皇帝,可以说后面的皇帝没有谁不是朝着中兴目标在努力,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都在应对安史以来的藩镇变化。顺宗李诵也渴望励精图治,宪宗李纯更是有比较大的作为,文宗试图消灭宦官势力,可又遇到党派纷争开始加剧。武宗虽然相对贪玩,但非常信用干臣李德裕,也很有作为。宣宗李忱比较温和,号称善于纳谏,后来就连倒霉的僖宗李儇也希望积极平定黄巢。

原则上假如史书大体记载可信,唐代并没有特别糟糕的皇帝,能力除了最后的懿宗、僖宗、末帝都偏年轻,都比较半斤八两,能坐到那个位置的,几乎没有省油的灯。

唐代制度比较有优势,当然也是皇帝随着时代发展建设完善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中国古代只要是皇帝,面对的环境几千年不变,所以认为古代王朝就是一家一姓换来换去的说法是非常荒诞的,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不同,甚至唐朝为什么感觉后来和前面差别大,就是因为安史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后面皇帝面对的环境难度比前面单纯应对边塞困境要大得多。

因为安史起兵,改变了综合国力,所以代宗德宗的难题一是稳定藩镇,这就是无法轻易消灭的原因,没有财力了,所以德宗的头等大事是改变税赋。二是没有兵力,西部边军全部投入平乱,所以代宗李豫被吐蕃东进,神策军已经进入京畿保护皇帝,其实神策军一开始就一万多人,代宗德宗两次增兵,扩充到十多万,分成很多镇,巩固京师和西部,但防御收缩的很厉害,同时神策军的增强和其他边镇冲突很厉害,这就是德宗会连连遇到兵乱,同时助长神策军的势力,相当于一个被压制,一个被纵容,而且响应的还有宦官实力。因为宦官是皇宫抽调出去的监军逐渐完全掌握军队的,原本也是为了要夺取对军队和藩镇的控制一种方法,但总有意外是无法想象和预估的。所以,藩镇军、神策军、宦官、党派几乎是唐朝后期错综复杂交织的一团乱麻,

唐朝后面要理顺,达到一种理想盛世,难度系数比前期大太多了,并不是皇帝没有能力,而是要捡顺理平根本不容易,所以其实像接力棒一个一个传递,而不是单纯评估一个皇帝可以看出来的,这太不公平,而且后面除了德宗李适在位超过20年,一般能有十来年已经不错了。所以笔者说客观上唐代皇帝能力差异不太大,比较突出的代宗、德宗、宪宗、武宗都很不错,但综合说宪宗和武宗身边能臣最多,成就也最大。但人品其他来说,代宗、德宗、文宗、穆宗、宣宗都有争议,


何运超


唐朝从李隆基后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安史之乱并不是主要的,之后修养生息也可以,但在过程中,李亨与回纥订盟,借兵平叛,允许劫掠两京,长安与洛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的两颗明珠,从来只有被攻破,没有拱手相让的先例,更何况是当初威震天下的大唐帝国,更没有一个皇室敢出卖自己的子民,唐朝的脊梁被折断,在这一点上唐朝不如汉朝,再加上后期藩镇割据中央权利分散到地方,皇室没有什么能力进行改变。


虚空幻史


李隆基之后让人记得住的皇帝的确没有,“开元盛世”在安史之乱后只能成为昔日的繁华一梦。

儿子李亨通过马嵬驿之变后接过这个烂摊子,也算的上励精图治,穷其一生都是在平定战乱,其他方面是自顾不暇,带着些许遗憾离世。之后代宗继承遗志,登基一年后随着史朝义的死终于标志性的结束了八年的安史之乱,但又紧接着吐蕃又进犯随即被平乱。代宗在位其间唐王朝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也力气做了很多改革,消除些疾弊,也称的上贤明的君主了。

随后就是德宗李适,在位前期也是雄心壮志,做了些措施改革有些成效,但也付出很多代价,另他也意识到藩镇割据的隐患,在削藩过程中受了重创后最终不了了之。

之后德宗李适的孙子宪宗李纯,也是比较有作为,在削藩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做了很多经济举措,与民生息。历史评价为“中兴之主”,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后续的文宗和武宗虽有励精图治之志但都英年早逝,不再赘述。

终其原因唐玄宗之后这些皇帝容易被遗忘,是安史之乱使国家长期陷入内乱百姓颠沛流离,经过几代努力平定,但又是边境外患和藩镇内忧使后期的唐朝无法持续有效的大规模整改举措,之前丰厚的底子被摧残完了,的确是很悲哀的事情,所以想创“开元盛世”已不太现实,但明君还是有的,只是没了太多光环了而已。


行者见拾


后面宪宗、武宗和宣宗还是很有作为。像宪宗一度大唐中兴,但到后期又昏聩不堪,使前面所有的努力也付之东流。到了宣宗手上,大唐又再次兴盛起来,史称大中之治。他本人也被誉为小太宗,但他儿子懿宗实在是太坑了。继位之后任用奸佞,一股脑有把所有的成果糟蹋没了。这样的搞法在优秀皇帝也不可能使唐朝恢复到兴盛,能多撑几年已经不错了。就像隋文帝何等优秀,继承人选错了不仅开皇盛世没了连国家都亡了……


回眸五千年


李隆基之后的唐廷皇帝,为啥感觉没有一个能人、明君?

唐玄宗之后唐朝还是有几个有作为的皇帝;看一下他之后的皇帝:

唐肃宗李亨:

命途多舛,娘胎里差点被杀死,在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的魔掌下多次存活。安史之乱中登基,是历史上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乱世天子,一生之中多在平叛。后病逝,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唐代宗李豫:

功绩是平定了安史之乱,打退吐蕃入侵。将安史之乱的投降将领安排为节度使,为后面埋下隐患。《新唐书》评价说:“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旧唐书》评价“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唐德宗李适(kuò):

名义上带队平叛了安史之乱;在位前期,还算是比较有作为的,打击吐蕃,尤其是对宦官管控严格;后期出现了叛乱导致性情变化,变得贪财多疑,而且开始任用宦官;他有众多的改革措施,但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元气大伤,不是一蹴而就的,德宗自己也心灰意冷了。算是个合格的皇帝。

唐顺宗李诵:

当了3个月的皇帝后就传给儿子了,自己成了太上皇,抑郁而死;唐朝太子时间在位最长的一位,26年;发动了“永贞革新”,就是打击宦官以及朋党势力,结果导致自己被幽禁。他是唐朝一位很鲜明的皇帝,说不好这个人,想有作为但是身体及各方面都不行,不算是昏君。

唐宪宗李纯:

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但是在后期骄傲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慢慢就变了,信仙好佛,求长生不死。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唐后期比较有能力的,吃仙丹死的早了。

唐穆宗李恒:

这个应该是个昏君了,吃喝玩乐,幸亏死的比较早。不过他有三个儿子当了皇帝,有三个皇后和他一起配享太庙。

唐敬宗李湛:

和他父亲一样,是个昏君,在位两年被宦官杀死。

唐文宗李昂:

和他父亲兄长不同,想有所作为,想彻底的铲除宦官集团和朋党之争,失败被囚禁,抑郁而死。很勤政的皇帝,可惜了。

唐武宗李炎:

比起他父亲和大哥强很多,和他堂哥文宗一样是想有作为的,不过算是比较成功的,削弱了宦官集团实力,“三武一帝”灭佛中的一武指的就是他,拆寺庙归田地,赶和尚回家种田,尼姑嫁人。对外战争打击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不过可惜了,信奉道教,吃长生丹,32岁就死了。算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唐宣宗李忱:

被称为“小太宗”,史家以“大中之治”称他治理的国家,是唐最后一位有能力和作为的皇帝,把他比作汉文帝、唐太宗等。有个电视剧《宫心计》好像说的就是他。可惜了吃仙丹被毒死了。

唐懿宗李漼:

刚继位还行,后面就堕落了,喜欢喝酒摆酒席;信佛,广建寺庙。昏君一个。

唐僖宗李儇:

从称号就可以看出来,和他父亲一样,昏君一个。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起义,国家被他父亲搞乱了,他本就无力回天,更何况比他父亲还要荒唐。昏君一个。

唐昭宗李晔:

比父亲和兄长好很多,而且有一番作为,可惜唐已经是风雨飘零了,各藩镇权利太大,被朱温手下杀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