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战疫”世家,怀有医者仁心

前线危机,主动请缨

“老公我要去湖北了。”这是陈姿宇通知王龙飞要去援助湖北是说的第一句话。

王龙飞对记者说,当时他脑子一片空白,然而妻子陈姿宇却显得比较淡定。

他说:“她又年轻又是党员,这种事肯定往前冲,她自己有心理准备,就开始劝我说没事没事,总得有人顶上去,我也支持她。”

出自“战疫”世家,怀有医者仁心|援鄂医生陈姿宇专访

陈姿宇说:“在知道即将出征的那一刻,内心满满的使命感仿佛要喷薄而出,大概因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医学生的宣誓,更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承诺。”

2020年1月28日,陈姿宇前往湖北黄冈支援抗疫。在去往机场的路上,陈姿宇和同事一边讨论着疫情和相关病毒的传播和防护,一边插科打诨,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冲淡内心深处的忐忑和紧张。

虽然有些无措,有些面对未知的迷茫,但她说她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战役,她觉得有并肩作战的战友陪伴,好像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


困难重重,使命不改

真的到了现场,陈姿宇才更懂得了此次工作的困难程度。

第一战区是一个学生公寓楼改造而成的临时医院,不仅诊疗资源稀缺,设备更是不完善,没有明确分区,没有工作标准和流程,更别提防护和三区两通道。

等她与同事全部交接完,已经是下午五点半,而她们接到的任务,是从八点开始收治疑似病人。

紧锣密鼓的,她们借助有限的资源,现场划分区域,检查防护服的资质和张贴穿脱流程,强行开辟了另一个通道充当清洁通道,实在来不及贴标示的直接写在门上和地上,此时时间已经到了晚上的六点半。

而这时候,第一批病人已经到达,出乎意料的提前,更是增加了她们第一批战士的工作难度,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她们还是出色的完成了工作。

出自“战疫”世家,怀有医者仁心|援鄂医生陈姿宇专访

由于病人的提前到来,陈姿宇和她的同事们在没有防护的条件下,须及时撤离。

考虑到条件艰苦,不具备及时清洗身上可能存在病毒的条件,她们连夜赶制了生活区域、污染物、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的划分。

而到了凌晨1点10分,第一批战友完成工作后,反应实际操作中遇到了新的难题,胶鞋和护目镜的消毒和重复使用,喷淋装备尚未到位,防护服穿脱区域过于狭窄等。

结合实战和现实情况,她与同事连夜讨论研究解决方法和策略,一夜无眠。

困难远不止这一处。

由于确诊病人的增加,大别山区域医疗的就诊压力过大,需要她们临时再转战第二战区,也就是接管大别山区域医疗的七楼,东西两个病区,共100多张床位。

新的环境尚未适应,而第二战区的战役业已打响。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她们马不停蹄的,赶往第二战区,以最快的速度规划,赶制,贴标示查物资,等到一切终于尘埃落定,已经是下午四点。

陈姿宇和她的每天大概工作时间是十一二个小时。每天都要穿着隔离服,戴着双层口罩。

陈姿宇说;“隔离服的目的就是为了阻隔气溶胶和外界的因素,密封性必须特别好,所以在里面基本上是喘气的话是特别憋闷的一个状态。更别提你要进行一些护理和医疗的操作。”

出自“战疫”世家,怀有医者仁心|援鄂医生陈姿宇专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可以隔离,而爱,永远不会被隔断。


“战疫”世家,奉献精神

不仅陈姿宇在战“疫”一线,她的家庭也是典型的医疗世家。

她的丈夫王龙飞和公公王建军是德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她的婆婆张莉蓉在德州市人民医院工作,和陈姿宇是同事,她的母亲吴秀瑛是滨州市博兴县中医院的一名护士,

陈姿宇的丈夫王龙飞,同时也是德州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的一员。

疫情来临时,两人正在陈姿宇家乡滨州博兴县过年,接到命令后,他们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岗位。送走妻子后,王龙飞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

他的工作是密切接触者的信息汇总以及各种报表。疫情爆发之初,很多事情都是从零开始。

王龙飞说:“一开始大家连着几天都在加班,就是通宵加班,看着电脑那个眼已经睁不开了。”而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推进,如今他们的工作重心也在发生着变化。

王龙飞解释道:“一开始防湖北输入型病例,到这个后来中间一个阶段是防止这个社区聚集性病例爆发,或者是减少这种二代病例的产生,现在的重点工作是做好境外输入人员的隔离工作或者是相当于追查。

谈起陈姿宇与王龙飞的一线战疫故事,作为家长来说,双方父母都表达了对孩子的担心。

陈姿宇的母亲吴秀瑛是滨州市博兴县中医院护士,她说:“你作为一名党员,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应该是跑在前面的,我说真的很好这个事情。”

陈姿宇的婆婆张莉蓉说:“通过这次疫情支援,我觉得对两个孩子以后的生活也是一个经历,他们也能更快的成长的和成熟。”

其实像陈姿宇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越是在夜色里,越能体现他们的光亮;越是在大疫面前,越能体现他们的勇毅。理解医者不易,敬重医者仁心,让我们共同努力,打赢这场防控疫情阻击战。


通讯员:楚艳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