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中国股市的4个故事,没一个是穷人!

第一个故事 庄家是怎么拉升股价的

有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我们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并且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这段时间,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甲说:“好无聊”,乙说:“我也好无聊”,此时看故事的你们也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我们就称之为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乙决定玩一个游戏。于是,真正的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看懂中国股市的4个故事,没一个是穷人!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中,路人丙就是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被称作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和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到底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也就是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进银行而获得的利息太少了,根本比不上价格飞涨的烧饼,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当然不是。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比如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出现

也可能是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股票出现。

或者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不同发行商出现。

亦或是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也许是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然而,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也就是烧饼买的最少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当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这个市场的某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如此?在ROE高企,资产在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最终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应当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看到别人的忽悠要理性对待。面对在高ROE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的情况时,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第二个故事 散户永远不要想着打败庄家,跟庄吃肉才是硬道理

我们先来看博奕论中有一个“智猪博弈”模型: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 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 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自己的劳动成果。 现在问:"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 答案是:小猪只能是等在食槽边,而让大猪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在这个模型中,有一条规则:猪越小越容易饿死。

看懂中国股市的4个故事,没一个是穷人!


这 其中的“大猪”就是股票市场中的“庄家”,而“散户”就是其中的“小猪”。在这个游戏中,散户不要妄想去踩动踏板,那是庄家的专利,散户能做的,就是瞄准 时机,耐心等待在食槽边。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散户顺势而为,投机吃差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赚到钱。于是,这个游戏可以转变为,庄家们充分发挥自身优 势,发掘或“制造”出一些具有增长前景的股票,散户则借势哄抬股价,或者干脆顺风搭车,双方实现双赢。散户难以战胜庄家,但可以从庄家的盛宴中分得一杯 羹。散户与庄家实力悬殊,这是一场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的比赛。庄家单凭这些优势并不能奈何散户,因为股市不是强买强卖的市场。庄家的胜利完全建立在散户错 误判断之上。


第三个故事 贪心只会让你失去更多

一天,靠炒卖股票发家的一个富翁,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捕雀。捕雀的工具很简单,是一只不大的网子,边沿是用铁丝固成的,整个网子呈半球形,用木棍支起一端。木棍上系着一根长长的绳子,孩子在立起的网下撒上米粒后,就牵着绳子躲在屋内。

不一会儿,就飞来一些麻雀,孩子数了数,竟有13只!它们大概是饿久了,很快就有8只麻雀走进了网子底下。富翁示意孩子可以拉绳子了,但孩子没有。他悄悄告诉富翁,他要等那5只进去再拉。

等了一会儿,那5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4只。富翁再次示意孩子快拉,但孩子却说,别忙,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

可是接着,又有3只麻雀走了出来。富翁对他说,如果现在拉绳子你还能套住一只玩。但孩子好像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他说,总该有些要回去吧,再等等吧。

终于,连最后一只麻雀也吃饱走出去了,孩子很伤心。

富翁抚摸着孩子的头,慈爱地说道:“欲望无穷无尽,而机会却稍纵即逝。很多时候,贪婪不但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反而会让我们把原先拥有的东西也失去。”

人 人都希望自己不断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是越多越好。殊不知,这种欲望是很危险的——想得到的越多,往往失去的就越多。青少年朋友们的社会经验有限, 对外界的事物总抱持着种种美好的幻想,这样就很难抵制来自金钱的诱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多听听亲朋好友的意见和建议,自觉地抵制某些欲望的诱惑,使自己时刻保持理智。

这里的小孩多么像在股市中炒股票的散户,永远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不实际!


第四个故事 适合自己的交易模式,持之以恒,不断的改进总结,你就能在股市中赚钱

宋朝的时候,一位叫陈咨尧的人擅长射箭,他认为当今世上像他这么高水平的,找不到第二个人。因此他很骄傲。

有一天,他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肩上的担子,站在旁边,歪着头,很有兴趣地观看他射箭。陈咨尧射出的箭,十枝中有八九枝射中了靶子,老翁看了便微微点头。

陈咨尧问他: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术是不是很高明啊?

卖油翁却说:也没什么别的技术,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陈咨尧一听很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贬低我的本领!

卖油翁微微一笑,说:我是从倒油的经验悟出这个道理的。

接着,卖油翁把一个油葫芦放在地上,葫芦口上不放漏斗,却放了一枚铜钱,刚好把葫芦口盖住,只留出铜钱中间那个小孔。

然后,卖油翁慢慢地用勺子舀出油来往葫芦里倒,只见油像一条细线一样从钱孔中流入葫芦,一勺油倒完了,那枚铜钱却没有沾上一点油痕。

倒完,卖油翁直起身子,笑了笑说:我这点技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就是手熟罢了.

其实在股市中赚钱就是这样简单,哪怕你就用双底买卖技巧,或者突破技巧,或者均线技巧或者macd金叉死叉技巧,或者价值投资技巧,只要是赚钱的技巧,配合研究出适合你自己性格的交易模式,然后持之以恒 的不断的改进总结,那么你一定会在金融市场有一席之地。

金融市场赚钱模式很多,关键你要学会得心应手的交易模式,反复的去做,总结提高,而不是今日听那个朋友说买这个明日听这个朋友说做这个,我们的钱是自己的,对自己的钱要负责,而不是把钱的命运交给别人。

看懂中国股市的4个故事,没一个是穷人!



大道至简,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

简单的才是最有效的,“如果你相信简单具有和成本同等重要的价值,那么你就会愿意付出更多努力追求简单。简单是一项值得追求的重要价值,我们应养成把简单当成思考时固定的习惯。”

在市场中,为什么简单才是最有效的?因为只有简单才最具有操作性,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买入卖出条件中有八个以上的条件,先不说这些交易条件归因之后是否存在重合,随便拿出来八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机会有多少呢?不可否认,确实存在同时满足的情况,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在条件同时满足的时候,行情已经走了多少呢?

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一点,即不同的交易机会的成立条件是不同的,任何一个人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把握所有的交易机会。我们能够做到的应该是将交易机会锁定在一两种,如果有方法能够把股票中特定交易机会80%以上抓出来,那真是足够了。

基本面交易者可以专门交易成长股或者再细分为互联网领域的成长股,或者保守的交易者可以专门做蓝筹股,每年都可以有不菲的收益,图形交易者可以专门交易头肩底或者圆底的形态。其实按照什么基本面选股或者选择什么图形交易真的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要坚定只做这一两种交易机会,做的多了,这种交易机会就会成为你的提款机,你清楚其中大部分的陷阱,你也清楚什么时候它蕴含的金钱在向你招手。

大道至简的另一个要义是抓住重点,切勿面面俱到。应当庆幸地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市场是一个人性的交易场,市场交易的是人心,人心是善变的,是非机械的,无数的人心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无法预测的变化极度丰富的复杂系统。面对这样的系统,我们不断的评估交易策略中的重要条件是否满足,面面俱到的想法在其他领域或许是一个达至完美的基础,但是对于交易者而言,抓住重点才是提高交易绩效的方法,面面俱到的想法只能让你离现实越来越远。

坦然地接受亏损

想要坦然地接受亏损,应当在观念中明白两个道理,一是损失的发生是必然的,二是损失的结果是既定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

为什么损失是交易中必然的一部分?因为股价的波动具有不确定性,虽然我们努力去做高概率的交易,但是“小”概率事件必然会发生。要知道,出现损失并不意味着你做错了任何事情。即使你每一件事都做对了,损失仍然必然发生,因为概率使然。概率是什么?概率是数学,数学是宇宙中的真理,是你应该深刻认识的“实相”。

有的人会执迷于“浮亏”和“实际亏损”这样的伪概念区分,认为“浮亏”不是真正的亏损,在我看来这只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罢了。这里要强调的是符合投资和交易策略的“浮亏”就是损失,其结果是既定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超过了投资和交易策略的界限,你就应当接受,因为接受损失是获得生存机会的基础。

所以说,优秀的交易者的特征之一是止损坚决。只有坦然接受损失,才能保证止损时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才能保证交易策略执行结果的预期。

群体心理的变化才是市场的本质

即便是我们做到基本面、技术面面面俱到,在市场里面充其量能做到不亏或者少赚,真正大赚的人,他们都是把握市场群体心理的高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真正大赚的人,他们都是把握市场群体心理的高手。真正大赚的人,他们都是把握市场群体心理的高手。真正大赚的人,他们都是把握市场群体心理的高手。

首先,我们从正向的方面说,如果我们说时代的演变和文明的变革是各民族思想变化的结果,那么对于市场而言,走势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多空双方群体角力的结果,市场中重要的变化,都是首先发生在交易者的思想和观念之中,然后才被交易者付诸实践角力。试想,在市场重要的拐点,其前后也就是分秒的差别,基本面有什么变化吗?基本面没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是人心。

更重要的是,所谓情绪,是因为基因的关系,根植于每个人的肉体和灵魂的,是最为稳固不变的,如果说市场中的各种范式因为制度环境和基本面的供给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那么人类的贪嗔痴疑慢则是时代相传的思维结构了,这才是市场中所谓的“实相”。我们不去努力把握实相,还要去做什么?

如何把握市场的心理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也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股票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

股票投资是一种工作,是一种赚钱方式,但是由于其特殊性,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

首先,做什么工作,都是一种服务,所以都要求人。世界上的事,登天最难,比登天更难的事是求人。

股票投资则不需要这样。在总结自己的投资事业时,股神巴菲特这样写道:“就谋生而言,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干的这一行我极其喜欢,任何人也不能叫我做我不愿干的事,我也不必与我不喜欢的人共事。”在这里,股神巴菲特不仅从赚钱方式上来理解股票投资这项工作,而从更高的方面,即生活方式上来理解股票投资了。

其次,做什么谋生的工作,都必须赚钱,但一般都是以间接的方式赚钱,即按照“资本(劳动)——商品(服务)——赚钱”的程序,达到赚钱的目的。

股票投资则是用直接的方式赚钱,表现为“资本正确的思想——赚钱”。《大投机家》的作者,号称德国证券之父的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对炒股是一种生活方式作了经典的描述。从赚钱方面来看,他说:“金钱使人们享受生活,使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研究菜单,而是可以品尝一下佳肴。”从生活方式来看,他又说:“一次投资成功了,我最高兴的不是我从中赚到的钱,而是与别人的思想相比,我的思想是正确的。”如果你真的会股票投资的话,世界上的事三百六十行,只有这一行是“皇冠上的明珠”。

再次,从事股票投资除了得到赚钱的快乐外,还可以得到思想的快乐。

索罗斯平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成为一个哲学家,但他在投资领域取得的成就使他的投资哲学思想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芒。他在靠投资活动大赚其钱的同时,勤于投资哲学的思考,写作了《金融炼金术》等著作,提出了反身性原理,提出了利用市场的拐点打破原有市场秩序、获取收益的投资方式。索罗斯的特点告诉我们,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炒股既是一种赚钱行为的实施,同时也是一种对赚钱学问的思考。可见,股票投资是一种能使思想得以升华的生活方式

最后,由于股票是一种高风险行业,自然也可获得高收益。

很多投资家在赚了大量的金钱后,开始帮助他人,施恩于人,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康奈尔大学的创史人康奈尔先生自幼失学,白手起家积累了大量财富后,幸免逃过了1929年的美国股灾,他深感庆幸,捐款建立了世界名校康奈尔大学。索罗斯的投资活动伤害了不少国家的利益,但他的晚年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惠及他人的慈善活动。股神巴菲特通过投资使自己成为世界第二大富豪,他自己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晚年却将其财产的85%捐给慈善机构,用于慈善事业。正是因为这些人在股票投资方面的成就,使他们有能力帮助他人,为改变世界出一份力量,从而也使他们的人格和精神得以升华,使世人敬仰并记住了他们。

人活一生,总是在比这比那,比官位大小,比钱多钱少,比学问高低,但是,人终其一生,最后只有一比,这就是比思想境界。思想境界的高低,是决定人生价值、生活质量、幸福与否最核心的内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思想境界,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是一种思想境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把股票投资作为生活方式来看待,我的观点,那就是要追求人生的“健康、自由;知识、金钱;创意、快乐”。把股票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看待,则就是要达到一种“自由自在,宁静致远,理性随机”的投资境界。所谓的自由自在,罗杰斯和彼得·林奇的人生最有说服力。

罗杰斯在上世纪80年代赚了1600万美元后,很快就退休,之后两次环游世界,在全球哪里有投资机会就在那里买一点股票存放起来;

彼得·林奇在管理基金赚到一大笔钱后,也退休打理自己的财产,自由自在地过着炒股的生活。

所谓宁静致远巴菲特是最好的例子,他不看股市行情,不做短线操作,不在繁华的纽约居住,平心静气寻找长线潜力股。

所谓理性随机,科斯托拉尼是最好的例子,他明说他就是一个大投机家,股市上涨时他耐心持有股票,但心里同时又清楚地知道,“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一旦股价涨得离谱了,他则坚决卖出获利的股票。

最后,我们欣赏一下科斯托拉尼的一段话吧。他说:“这是一份多么奢侈的工作呀!他远离货物和积满尘土的仓库,不用和商人讨论。他每天都在沉思,坐庄舒适的摇椅上,藏在他吐出的烟雾中思考着,远离世界与喧嚣。他的工具离他非常近也十分简单:一部电话,一台电视机,今天肯定还有一台电脑和几份报纸。他也有他的秘密,他知道如何从字里行间读出东西。他没有雇员和经理,不用到处打招呼,不用像银行家和经纪人那样与那些令人头痛的顾客打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