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五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五年前的春天,如何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的时代考题,激荡在三秦大地、激荡在135平方公里的农科新城。

2015年2 月,怀着对家乡人民的深深挂念,习近平总书记回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并提出了“五个扎实”的重要要求,其中提到要扎实加强文化建设,为陕西和杨凌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谆谆嘱托催奋进,农城儿女再出发。

五年来,24万农城儿女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聚焦“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立足后稷农耕文化资源优势,以责任为桨,以创新为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体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文明新风吹遍农城大地,文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文化在便民、乐民、育民、富民的自觉行动中,留下了满目春色,凝聚起杨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合力,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杨凌答卷。

春风化雨 农耕文化铸魂励人

敬献五谷、上香、祭酒、赞礼宣、齐诵福文、行祈礼……2019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杨凌后稷教稼园里,鼓声雄浑、钟鸣悠远,己亥年农神后稷祭祀祈福暨农耕文化传承大典在这里举行。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践行先贤步履,感恩农神后稷,传承农耕之礼。300余名农科专家、农企代表、学生代表、职业农民代表齐聚教稼园,共同祭祀农神后稷,感恩后稷教稼,祈福风调雨顺,传承农耕文明。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杨凌是中国农耕的发祥地,后稷作为农业始祖,最早在这里开始“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这里流传着很多和农业有关的传说,也保存着不少农业文明的遗迹。同时,杨凌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唯一以农业为特色的自贸区所在地。

手持镰刀、昂首望远,不管四季更替、昼夜阴晴,农神后稷石像一直静静地矗立在教稼园中央,周围绿树花草遍植,整个园区彰显着浓郁的农业本色。置身其中,更能唤起人们对农神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的敬畏与追索,激起人们发扬传承农耕文化的斗志。

春风化雨,农耕文化铸魂励人。每年秋分时节,杨凌示范区都要举办农神后稷祭祀祈福暨农耕文化传承大典,筹办农民丰收节;大型史诗舞台剧《后稷》成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剧目;先后在五泉镇建设占地70多亩的农耕文化产业园,在崔西沟、王上村分别建成农耕研学和隋文化研学项目……五年来,杨凌始终立足农业始祖后稷的传统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发扬和传承农耕文化,不断挖掘传统优秀农耕文化底蕴,推动了杨凌的文化振兴。

文化惠民 为百姓幸福“加码”

农城四月,绿意葱茏,花香满城。每年四月,这座城市和它的主人总要换上春日最美的盛装,迎接八方来客共赴一场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会。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探寻农耕文明发祥地。从2015年开始,每年的四月,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都要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耀世开跑。这一天,杨凌化身奔跑的城市,同全世界的跑友一起“过农庄、穿桑田,从周、汉、隋、唐跑到今”。

不觉间,农科城马拉松赛已在全世界跑友的见证下,走过了5年。一次次奔跑,是跑友们的追梦路;一届届比赛,更是杨凌的追梦路:中国田协铜牌赛事、银牌赛事、金牌赛事、自然生态特色赛事、陕西田协最受跑者欢迎奖、陕西省唯一一个由中国田径协会认定的“金牌赛事”……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青春杨凌,不止有马拉松赛、自行车赛、汽车场地赛等体育赛事,在杨凌,人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舞台上、场馆里,好戏连台,精品剧目轮番上演;公园里、广场上,歌舞飞扬,群众捧腹欢乐开怀;图书馆、文化站,文墨飘香,老少欢聚挥毫泼墨……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五年来,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平均每年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00多场次,成功举办“文化惠民·舞动杨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杨凌示范区文化艺术活动等系列文化活动;每年在全区73个村(社区)免费放映电影,全区73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区省级非遗项目由2015年的2个发展到6个,文艺创作取得新突破,《后稷》、《黄土高天》、《关中兄弟》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迭出……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让越来越多的农城百姓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也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增添了多彩底色。

文明创建 精神之光温暖百姓

在杨凌有这样一位年近90岁高龄的老人,本可安度平静舒适的退休生活。但他一直热衷于捐资助学,执着奉献,20年从不停息,用一颗善良、仁爱之心抒写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心公益事业和关爱贫困学生的大爱之歌。他就是中国好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鸣教授。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秉承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精神,自1952年考入西北农学院园艺系至今,王鸣教授已在这片黄土地上辛勤耕耘了60余年,同时他又用自己的光和热来温暖那些贫困学生的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希望工程”等慈善公益活动,20多年来,他先后捐资30万元,300余名贫困学生因他的爱心资助,得以重返校园实现求学梦想,他先后被授予“中华爱国之星”“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一花知春,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福利院里、农高会上,那一抹抹鲜亮的志愿红,成了最温暖的颜色,让这座城变得温暖而有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振兴学堂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绚丽绽放、愈开愈艳……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这个城市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支撑。五年来,杨凌先后涌现出 “中国好人”王鸣、张新武等4人,“三秦楷模”王辉、“首届全省文明家庭”袁芳婷家庭等道德典型;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个,乡村学堂29个;实名注册志愿者2.7万余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50000多人次;建成各级各类文明单位108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47个;2019年,杨陵区先后入选全省第一批、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序列……文明的新风吹遍大街小巷,农城大地正能量满满。

产业创新 打造“文化+”融合新模式

“咚咚锵!咚咚锵!” 2019年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杨凌分会场,由杨凌新声铜鼓有限公司制作的千面锣鼓鼓声震天、霸气威武。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欢快的鼓点、矫健的身姿、铿锵的节奏,打出了杨凌铿锵前行、奋斗不止、再创辉煌的精气神,更打出了24万杨凌人追求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决心,你听!幸福的旋律,已在耳畔缓缓响起……

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乐器,中国人喜庆的日子,总是与“锣鼓喧天”紧紧联系在一起。而杨凌鼓更是久负盛名,杨凌上川口村是中国锣鼓四大产地之一,有着 300 多年的锣鼓生产加工历史。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提起上川口村,在许多杨凌人的记忆里,一进入上川口村,从坡塬上来,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堆放着如山的鼓板,村中不时传来叮叮咚咚铁锤砸打的声音。杨凌新声铜鼓乐器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从最早的小作坊,发展到占地60多亩、带动100多人就业的综合性、外向型集团公司,产品畅销全国27个省市,出口东南亚等6个国家,年产值4000多万元,锣鼓已成为杨凌文化产业发展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产业是城市的支柱。五年来,杨凌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强化文化创新意识,推进文化与工业、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全区文化经营单位现已发展到160多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由2016年的6家增加至2018年的18家,仅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6.5%;2016年杨凌威风锣鼓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杨凌新声铜鼓乐器有限公司被文化厅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精心打造杨凌投创文化产业孵化器项目、杨凌诗田农业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仅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5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 “文化+”融合发展新模式,为杨凌文化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五年后的这个春天

农城儿女信心满怀

正以昂扬的精神、奋进的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展望未来

文化杨凌将继续牢记嘱托

只争朝夕

坚韧不拔

久久为功

书写更精彩的杨凌故事

传递更动听的杨凌声音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记者:王晓艳

花开千树满目春 文化杨凌展新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