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有感

战争究竟应该如何评价,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很难有深刻体验的,而参加过战争的人大多数是不喜欢战争的,尤其是真正参与战斗的基层士兵。但这本书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应该如何评价战争,而是选择应该如何对待被战争洗礼过后的士兵为视角进行切入,切入点虽然小,但着实很打动人。

上校是参加过战争,为这个国家流过血汗的军人,政府承诺会给与这样的军人足够的养老金来报答之前为国家付出的血汗,然而民主国家的承诺有时候就是水中花雾中月,毕竟民主这个制度只是最不坏而已,而且在某些制度执行层面民主的低调率弊端暴露无遗。对上校而言,民主国家承诺的退伍军人养老金遥遥无期,直到上校死亡都没有兑现。

上校有得哮喘病的妻子,唯一的儿子在斗鸡中死亡,家中只留下垂垂老矣的老两口,没有养老金来源又没有养儿防老,基本形成了坐吃山空的局面。对于上校的家庭,唯一的救赎就是政府兑现养老金,而这一切都只能等到政府来信才可行,所以,上校每天都会去邮局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信,这个行为模式已经被周遭的人知晓并习惯。

退伍军人养老金是岌岌可危且已入黄昏的上校家的希望,如同夕阳边的彩霞一般。正因为有这个希望存在,上校和妻子虽然每天只能用一点食物裹腹,但老两口还是充满希望的想着如何让这日子撑得更久一点,变卖家中各种值钱的东西,而且节衣缩食都养活着导致自家儿子死亡的斗鸡,希望这只鸡能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为儿子正名。书中两位老人每天就靠着咖啡生活,但依然要为鸡的食物而费心,鸡已经成为了上校老两口心中儿子的存在了。

然而生活是越来越艰难,政府来信迟迟不来,而家中可以变卖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再加上老两口的身体越发不好,鸡的口粮也很难保证,最终在艰难的内心抉择下,妻子决定如果还没有来信,那么就将鸡送人,虽然上校不愿意,但生活逼迫下不得不出此下策。即便如此,作为内心中儿子象征的鸡,老两口并没有想到将之视为食物,甚至上校认为即便人饿着,也不能让鸡饿着。

在生活还没有到最糟糕的时候,上校的生活很能说明一些问题,让人对退伍军人的生活多一份了解。上校每天虽然穿的都是旧衣服,但依然整整齐齐,因为军队的纪律性内化成自我规范了。上校每天都借报纸,从头到尾一字不拉的看,依然在关心国家大事,甚至关心选举的事情。当然这并不能直接说明上校依然关心国家大事,更大的可能性是上校需要通过这个来推测自己养老金什么时候能下来,换一个新的领导人会不会对养老金的进度有所影响。

且不说战争究竟如何评价,但曾经参加过战争的普通士兵,他们没有决定战争是否发生以及什么时候结束的权力,他们都是被裹挟着参与战争,在战争中英勇无畏,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然而战争结束后,退伍军人的生活将何去何从,依然没有人关心和关注,若是军人在战争中曾经受伤,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这一切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小说的最后,上校依然在苦苦等待着这封信,但围绕这封信而不停受苦的老两口让人心疼。原本老年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很艰难了,而且还是这种无依无靠的类型,一边内心不断告诫自己不要重蹈此种覆辙,另一边也着实感叹于小说中营造出来的苦难忍受状态。人生实苦。

读《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