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公认的“音乐之都”,历史上那些欧洲古典音乐巨匠们,如贝多芬、莫扎特、海顿和施特劳斯,都曾长期在这座城市里居住、创作和演出。然而,维也纳的艺术气质并不仅仅局限在音乐方面,这座城市的绘画、建筑和城市雕塑水平也非常高,走在维也纳的街头,随时可以领略到雄浑而精美的雕塑作品,其中有骑马征战的君主的身影,也有忘情演奏的艺术家的形象,城市雕塑向市民和游客诉说着这座艺术之城的辉煌历史。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门前的奥尔布雷克特大公爵骑马雕像

一座气质与众不同的雕塑

当我穿梭于维也纳老城街头,尽情欣赏艺术杰作时,却突然发现了一座风格、气质与这座城市完全迥异的雕塑。这座雕塑位于维也纳环城大道西南外侧的一座幽静的街心花园中,前方是一个喷泉,周边绿树环绕,还有不少公共长椅,这里显然是市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雕塑位于幽静的街心花园中,前方是一个喷泉

近距离观看,会发现这是一座以士兵形象为题材的雕塑作品,士兵立于高大的纪念碑柱顶端,两手分别拿着旗帜与盾牌,而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士兵头戴钢盔,胸前挂着一把枪械,纪念碑柱的后方是一道类似欧洲古典建筑柱廊的弧形结构,让人联想到梵蒂冈圣彼得广场的弧形回廊。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立柱顶端是一位手持旗帜和盾牌的士兵

维也纳的老城区内现代元素并不多,很多建筑都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而街头的艺术作品也是以古典风格为主,所以这一座现代士兵形象的雕塑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观察后发现士兵胸前的枪械正是大名鼎鼎的“波波沙(二战时期的苏制冲锋枪)”,而他左手拿着的盾牌,是镀金的苏联国徽。雕塑的总体造型,与维也纳本身的艺术风格相差甚远,而更加接近上世纪中叶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现代古典主义风格。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柱廊两端的顶部,各有两位士兵的雕像

士兵背后的弧形柱廊上有俄文标语,我勉强认出了其中的Красной армии(红军)一词,而在弧形柱廊的两端顶部,还各有两名士兵的身影,下方有“1945”的字样,看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这座雕塑作品的来历。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这座雕像名为Russendenkma,即苏联英雄纪念碑,是一座为纪念在1945年从纳粹德国手中解放维也纳的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而建的纪念碑。

雕塑背后的悲壮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之一的奥匈帝国解体,在协约国一方的主张下,奥地利成为了独立国家。然而,与德国同说德语的奥地利一直都受到大德意志思想的影响,很多国民对德国有很高的民族与文化的认同感,而出生于奥地利境内的希特勒,更是这一思想的支持者和践行者。1933年纳粹掌控德国后,一直希望能够吞并奥地利,扩大德国的势力范围,并在奥地利境内策划和开展了大量行动,很多奥地利青年都成了纳粹的拥趸,哲学家石里克就是在这一时期被纳粹极端分子青年枪杀。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夜晚的维也纳苏联英雄纪念碑

1938年,德军开进维也纳,正式占领了奥地利,并强迫奥方签署协议,承认“德奥合并”,奥地利正式成为纳粹德国领土的一部分。虽然“德奥合并”的过程非常和平,几乎没有遭到反抗,但维也纳这座艺术与思想之城却遭到了严酷的压制,很多学者和艺术家要么被杀,要么被捕,剩下的也都逃往国外,村上春树在小说《刺杀骑士团长》中,就描写了这一时期发生在维也纳的故事。1941年,德军在东线对苏联发起了全面攻击,在战争初期占据了主动的德国人很快就推进到了苏联腹地。苏联军民遭受了惨重损失,却没有丧失斗志,他们顽强地与侵略者展开了战斗,并在斯大林格勒扭转了战局。此后,苏联红军发动了反攻,一步步地向德国本土推进。1945年3月,苏军对盘踞在维也纳地区的德军发起攻击,并于在一个月后彻底解放了维也纳。由于维也纳是纳粹德国重点把守的城市,以血肉之躯展开攻击的苏联红军也伤亡惨重,有一万七千多人在战斗中献出了生命。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阳光下的苏联英雄纪念碑

战争结束后,占领维也纳的苏军决定为在维也纳攻势中献身的战士们建立一座纪念碑。1949年,苏军与当地政府合作,选定了以奥地利元帅卡尔·黑山伯爵命名的黑山广场作为纪念碑的建设地址,当年8月19日,纪念碑建成,黑山广场也改名为斯大林广场,纪念碑廊柱上的俄文标语意为“在解放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永垂不朽”。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纪念碑前的喷泉早在十九世纪就已建成

拆除还是保留?

1955年,各方占领军达成一致后撤出,奥地利实现了独立,并确立了永久中立国的身份。然而,虽然名义上保持中立,事实上奥地利却成了一个典型的西方国家,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想,都与西欧国家并无二致,所以,维也纳街头的这座红军雕塑也就成了矛盾的焦点。冷战时期,一直有人提议拆除这座纪念碑,一是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二是让人联想到被苏军占领的历史,但更多的市民还是选择了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维也纳能够从纳粹的魔爪中解放,离不开苏军战士的牺牲,因此,苏联英雄纪念碑得以保留至今。冷战后,要求拆除纪念碑的声音逐渐消失,维也纳市民们已经接受和习惯了苏联红军的形象在城市中的存在。2014年,在维也纳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在这座纪念碑前献上了鲜花。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苏联英雄纪念碑斜对面的教堂

值得一提的是,在苏联英雄纪念碑斜对面不超过100米的一座教堂前,有纪念卡廷惨案和斯摩棱斯克空难的石碑,不知是否当地有意为之,但这也体现了欧洲人对俄罗斯的复杂矛盾的态度和感情。

周边景点

维也纳苏联英雄纪念碑附近的景点很多,如著名的金色大厅,以及美景共和卡尔教堂等,纪念碑正对面的皇家交响乐厅也是欣赏古典音乐的不错选择。

美景宫(Schloss Belvedere)

这座宫殿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元帅欧根亲王的宅邸,分为上宫和下宫两部分,中间则是华丽的欧式花园。这里如今是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收藏着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吻》原作就在这里展出。喜欢美术的朋友请一定要前来参观。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维也纳美景宫,如今是一座艺术博物馆

卡尔教堂(Karlskirche)

又译作查理教堂,是一座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从外形上可以看出罗马古典建筑的影子。1713年维也纳鼠疫蔓延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许诺,如果疫情结束,他就建立一座教堂,后来他兑现了承诺。卡尔教堂前的广场有地铁换乘站,到附近观光的游客都可以先到卡尔广场。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夜晚灯火辉煌的卡尔教堂

金色大厅(Musikverein)

即维也纳音乐协会大厅,因其内部大面积镶金的豪华装饰而得到了“金色大厅”的称号。这座音乐厅每年都会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受到全世界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关注。此外,金色大厅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很多艺术团体都会在当地的表演淡季包场演出。Tip:金色大厅内部禁止拍照。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举办地:金色大厅

皇家交响乐厅(Wiener Royal Orchester)

就在苏联英雄纪念碑正对面,常年有古典音乐艺术表演。

维也纳街头的红军雕像,多次面临拆毁,普京曾在此献上鲜花

维也纳皇家交响乐厅

公共交通

城市地铁线路U1(红色)、U2(紫色)、U4(绿色)在卡尔广场站(Karlsplatz)下车,或者乘坐U4(绿色)到城市广场站(Stadtpark)下车,步行不超过五分钟就可以到达。另外,你也可以选择乘坐有轨电车和城市公交。

在导航软件上搜索景点地址:Schwarzenbergpl., 1030 Wi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