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统治和控制下的藩属附庸国有哪些?都在地图上哪些位置?都属于中国领土吗?

职场壮志凌云


依据清代官方史料的记载,清代共有19个藩属国,但是后来随着鸦片战争和中国的没落,这些国家逐渐脱离了中国的藩属关系,持续了500多年的东亚朝贡体系彻底崩盘。


1.朝鲜

早在1636年,皇太极就征服了朝鲜,后来满清定都北京后,朝鲜还会每年四次朝贡。至于地点就是现在的朝鲜半岛地区。

2.琉球

琉球在1636年为大清朝贡,后来更换新王便来朝贡,大清也派使者前去祝贺。琉球现在还有中文的遗址古迹,真是可惜了,如果当年没有闭关锁国,注视到广阔的大海,估计琉球也是我中国的。位置大约在日本的冲绳县。


3.越南

1803年,越南国王统一全国后,清朝派遣使者前去册封,建立藩属国关系。后来法国入侵后,与清朝签订条约,就失去了藩属关系。越南即现在越南。

4.苏禄

这个小国大约在菲律宾群岛及马来西沙巴州东北部这片。早在1726年,就向清朝朝贡了,规定了五年一次上贡。很可惜的是1753年本来苏禄国王向清朝提议并入中国版图,可惜的是乾隆昏庸婉拒了。



5.缅甸

1769年清朝打赢了缅甸,1790年册封缅甸王,成为藩属国。等后来1886年,中英签订条约,丧失了藩属国,但依旧进贡。地点即当今缅甸。

6.南掌

此地时当今老挝,在当时,南掌分裂成三个国家,北部在1729年进贡。后来1893年被法国入侵,结束藩属国。

7.暹罗

此地时今天的泰国,在1652年时候,泰国就往清朝进贡,后来国王登基都要被册封。等后来1855年列强入侵泰国,藩属关系解除。

8.廓尔喀

即当今的尼泊尔。在18世纪后期,廓尔喀两次入侵西藏,后被清朝征服。到1908年,英国殖民,结束藩属

9.布鲁特

布鲁特约在中国伊犁地区西南一千四百里和新疆喀什葛尔城西北300里,分为东西两部分,在1758-1759年向清廷进贡。后来被俄罗斯入侵,一部分归属中国。

10.浩罕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1759年主动归附于清廷,到1876年沙俄吞并。结束了藩属关系。

11.哈萨克

在哈萨克斯坦境内,1757年朝贡,也向俄罗斯称臣。18世纪后期,沙俄入侵,结束藩属。

12.安集延

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1759年向清廷进贡,后面无交往记载

13.马尔噶朗

此地也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在安集延西百八十里。1759年,民众投诚清廷,成为中国属民。

14.那木干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1759年建立藩属关系,后无记载。

15.塔什干

当今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1758年进贡。1864年沙俄吞并塔什干,结束藩属。

17.博罗尔

大约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吉尔吉特地区。历史记载在1759年开始进贡,最终被阿富汗吞并结束了进贡。

18.巴达克山

约在阿富汗东北部地区和塔吉克斯地区东部。1759年开始进贡。1895年被英俄侵占,结束藩属

18.阿富汗

1762年向清廷进贡,后来无进贡记录。后来成为英国保护国。

19坎巨提

大约在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中国藩属国,后来在1890年左右,被英国侵占吞并。


湖畔的玄青鸟


据《清史稿.属国》所载,清朝有朝鲜、琉球、越南、缅甸、暹罗、南掌、苏禄、廓尔喀、浩罕、布鲁特、哈萨克、安集延、玛尔噶朗、那木干、塔什干、巴达克山、博罗尔、阿富汗、坎巨提等19个藩属国。当然以前这19个藩属国所统治的区域,现在都不属于中国的领土。



朝鲜

朝鲜位于中国的北部,与我国丹东市接壤,与我国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当然清时的朝鲜疆域是覆盖朝鲜半岛全境的。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清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朝鲜脱离清朝控制。



琉球

琉球群岛原有琉球国,1871年被日本占领,现为日本管辖。其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外围,距中国沿海的上海、宁波、温州约700多公里。1879年4月4日琉球脱离清朝控制。



越南

越南即为今越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与广西、云南接壤。越南处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东部,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南临南海。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政府被迫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越南脱离清朝控制。



缅甸

缅甸即今缅甸,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与我国的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德宏州、怒江州接壤。缅甸西北部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南部与泰国老挝接壤,西南临安达曼海。1886年1月1日,英军占领缅甸,缅甸脱离清朝控制。



暹罗

暹罗即今泰国,位于中国的南部,现在跟中国并没有接壤。泰国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中部,西部和北部与缅甸、安达曼海接壤,东北部与老挝接壤,东南部与柬埔寨接壤,南部与马来西亚接壤。1855年,暹罗脱离清朝控制。



南掌

南掌即今老挝,位于中国南部,与我国西双版纳自治州接壤。老挝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北部,南部与柬埔寨接壤,东部与越南接壤,西北与缅甸接壤,西南与泰国接壤。189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自此脱离清朝控制。



苏禄

苏禄即今菲律宾,在中国的东南部,与我国台湾隔海相望。南部和西南部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临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1565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自此脱离清朝控制。



廓尔喀

廓尔喀即今尼泊尔,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与我国西藏接壤。尼泊尔除北部与我国接壤外,其余三个方向都被印度包围。1814年被英军所占,廓尔喀脱离清朝控制。



浩罕汗国

浩罕汗国即今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国西部。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的中部,西北临咸海,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接壤。1842年被布拉哈汗国控制,自此脱离清朝控制。



布鲁特汗国

布鲁特汗国统治区域具体在哪里,不详。它大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其余信息不详细。它大概在中国的西北部。

哈萨克汗国

哈萨克汗国即今哈萨克斯坦,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与我国的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接壤。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临里海,东与中国接壤。1847年被俄国所占。



安集延

安集延汗国即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东南部,位于中国西部。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

玛尔噶朗

玛尔噶朗即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马尔吉兰,位于中国西部。玛尔噶朗在费尔干纳盆地东南部,离费尔干纳州首府费尔干纳市仅5到7公里。



那木干

那木干即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位于中国西部。

塔什干

塔什干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位于中国西部。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东部、恰特卡尔山脉的西部,并处于锡尔河右岸支流奇尔奇克河谷地的绿洲中心。



巴达克山

清时巴达克山统治区域在今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和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大概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博罗尔

博罗尔即今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一带,位于中国的西部。博罗尔位于南亚克什米尔西北部,东北沿罕萨河谷经中、巴边境的明铁盖山口可进入中国新疆。



阿富汗

阿富汗即今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位于中国的西部,与我国新疆疆南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接壤。阿富汗位于亚洲中南部,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谟-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1839年逐渐被英国和俄国控制。



坎巨提

坎巨提即今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北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棍杂河谷一带,位于中国的西部。北部与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相临,南部与克什米尔吉尔吉特一带接壤,东南部与西藏为邻。



以上就是清时朝廷所承认的19个藩属国,当然在清末随着国家的率落这些藩属国会被他国所灭,或被他国所夺,或被他国所占,总之无一幸存。


澳古说历史


清朝的朝贡体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走向落幕的呢?清朝输掉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的国力和威望一落千丈,维持几百年的朝贡体系也逐渐地走向落寞了。

朝鲜(那时的朝鲜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国名即为朝鲜)

朝鲜就不用多说了,古代朝鲜一直就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明朝时期朝鲜就是大明朝地附属国,明朝灭亡后,朝鲜依然没有改变附属于中原国家这一现状。

琉球群岛(琉球现在是日本的领土)

根据史书记载,琉球群岛在十四世纪就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家,而且其对中原王朝非常忠诚,但好景不长,清朝自输掉鸦片战争之后,国力日益下降,更让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天朝大国竟然输给了弹丸小国日本,这样一来日本人胃口大开,立马吞并了琉球,琉球国王曾多次求中原王朝发兵求援,当时地清政府自己都管不了自己,哪还有功夫管琉球呢?就这样琉球群岛就被日本人吞并了。

越南

其实越南是在清朝时期才成为附属国的,但随着中法战争以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越南也不是清朝的附属国了。

老挝(古代叫南掌国)

其实老挝归顺于清朝的时间和越南大致相同,由于中法战争中国的失败,老挝也被迫独立了出去,不再承认清朝为其宗主国。

泰国(古代为暹罗国)

当时的泰国在东南亚相较于老挝、越南等国还是非常强大的,但还是比不过强盛地清朝,于是他选择归顺于清朝,清朝在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泰国发现清朝国力羸弱不堪,于是主动与清朝脱离了关系。

古代缅甸

虽然清朝末年清朝国力地下,但是缅甸还是不愿脱离清朝的庇护,但是在后来英国人的威逼利诱下,缅甸还是独立出去了。

尼泊尔(古代又叫廓尔咯)

古代廓尔咯王国还是很忠于大清朝的,但是在英国这个“搅屎棍”地搅和下,廓尔咯竟然入侵中国西藏,好在在乾隆皇帝派遣大军将其打压后,廓尔咯变得老实了,一直到了尼泊尔国家成立后,尼泊尔才改变了与我国之间的关系。

菲律宾(古代又叫苏禄)

苏禄就是现今的菲律宾,当时的苏禄王朝十分仰慕清朝的强大,甚至想成为中国的领土,但是当时的乾隆皇帝瞧不起他们,认为它们都是蛮夷,能够成为中国的领土是不现实的情况,但是苏禄却一直坚持向清朝进贡。

坎巨提(现今的巴基斯坦)

坎巨提位于帕米尔西南部地区,按道理来说就是在现今巴基斯坦境内,这么说来中巴友谊万岁!

但还是在英国的干涉之下,坎巨提还是不再向清朝进贡。

浩罕(今被沙俄吞并)

又称为浩罕汗国,它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封建国家,清朝中期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但后来的他在沙俄和英国的支持下,向清朝新疆发兵,而他的头目就是阿古柏。

布鲁特(今天的新疆地区)

巴鲁特是清朝时期对柯尔克孜族的称谓,具体位置是位于今天新疆的伊犁地区附近

萨克

具体位于哪里小编也不太清楚,但是小编知道这个国家被后来的沙俄吞并了。

安集延(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城市)

古代安集延又称为安都康,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城市

玛尔噶朗(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部分地区)

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没有过多的记载,但能够肯定的是它位于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

那木杆(同样属于乌兹别克斯坦)

那木杆实在乾隆中期被归化的,但是之后他被沙俄所侵占了

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

塔什干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可能有人说了,小编你直接说乌兹别克斯坦全境都是当时清朝的附属国不就得了。这不是要说的详细一点吗。

今天的阿富汗

您别吃惊,古代的阿富汗非常仰慕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每年都会向中原王朝上贡

今天的锡金,不丹

不吹不黑,这两个国家在古代一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强大威力之下。

其实古代中国还是非常强盛的,但是在历代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之下,我国逐渐走向了衰落,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发展是硬道理,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早日回到世界之巅


亲爱的朋友们,对于这一件事你们有什么看法与想法吗?欢迎留言吐槽,想看更多的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哦


汤姆猫谈历史


只是到了晚清,清政府腐朽末落的统治使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力日趋衰竭,西方及周边列强开始掠夺侵吞我们的国土,无能的晚清政府别说保护藩属国,就是自已的国土都无力守护,大片的国土被沙俄剥离出去。下面看看清初时我们的国土面积。


东亚大陆的朝鲜自汉唐起就是中国的藩属国,到1636年清初,皇太极出兵朝鲜,朝鲜接受清军的投降条件,奉清朝为宗主国。曰本明治维新后,把首要侵略目标指向朝鲜,由于清朝在对待朝鲜的主场上一直处于保守的姿态,纵容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在甲午海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确认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结束,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琉球大家都知道,就是今天的冲绳。自明初开始,琉球就是中国的藩属国,与中国的关系密切,不但年年进贡,琉球历代国王还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1879年3月,日本政府派兵占领琉球,30日正式宣布琉球为冲绳县。清政府只是象征性地表示抗议,在列强的眼里这只能算作无能者的哀鸣,毫无意义。



上面红线标识的区域内都是中国的藩属国。

东南亚国家有缅甸,缅甸在明朝时成为中国的土司政权,由于地处偏远,加上政权更迭,当地土司势力逐渐壮大,开始不断侵扰边境,到清乾隆时期,清朝多次派兵征讨缅甸,才使当地土司惧怕求和,并派使臣朝贡清朝。至1886年,清朝与大英帝国在北京签订《缅甸条款》,承认英国在缅甸的特权,清朝放弃与缅甸的宗藩关系。

另外还有苏禄,苏禄就是今天的菲律宾群岛,后被西班牙殖民。

还有南掌,就是今天的老挝。1893年,老挝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清朝放弃南掌的宗藩关系。

暹罗,就是泰国古时的称谓。道光三年,清政府向暹罗国王赠送“永奠海邦”的匾额。后被英国殖民。

另外,被英国侵略并殖民的还有阿富汗和尼泊尔两个国家,原本都是清朝的藩属国。

另外还得说一说越南,人们原本以为越南也是中国的藩属国,其实不是。从西汉一直到唐朝都属于中国领土,汉时称交趾郡,唐时称安南都护府。原本是中原流放犯人之地,后来中原内乱,有不少汉民为避战乱而迁居此地,明后独立成国,与中原成为宗藩关系。清末为法国殖民。这些原本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都因为清朝的腐败无能而与中国渐行渐远,有的甚至成为别国的国土。晚清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不但丧失了全部的藩属国的权益,还割让了大片国土。从上一张图就可以看出,所以说晚清政府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一点也不为过。


乔江宝


第一

清朝藩属国,早在皇太极与康熙时期就有朝鲜。

第二

到乾隆时期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即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兰芳共和国(柬埔寨被安南与暹罗瓜分, 吕宋与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西南喜马拉雅山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 锡金)、 不丹等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 巴达克山、乾竺特与拉达克等国

而这些藩属国因为战争政治上的原因目前绝大部分都是有独立政权的自由国家


江阳二道


清朝藩属国主要位于清朝版图东、西、南三面的琉球、朝鲜半岛、中亚(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咸海周边区域,也包括阿富汗一带)、南亚北端、东南亚中北部(主要是越南、缅甸等与清朝接壤的中南半岛国家)。他们不论在清朝鼎盛时期,还是在现代,都并不属于中国领土。


燕赵人文浪漫谭


中国的附属国

一、清朝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在清兴起以前,朝鲜国与明朝保持着传统的亲密关系(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鲜赐玺书,从而确立起两国间的宗藩关系)。l636年,皇太极率兵新征朝鲜,攻占朝鲜京都汉城,朝鲜国王李?在国家存亡之际,迫于无奈,接受了清军的条件投降,停用明朝年号,断绝与明朝的一切交往,并奉清朝为宗主。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双方使节每年往来不断。朝鲜方面,每年除有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的四次固定朝贡使节外,还有多种不定期使节来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把侵略予头指向朝鲜。1976年1月,日本一方面派远征从对朝鲜进行侵略,胁迫朝鲜订约通商。另一方面派人来华交涉。当时总理衙门答称:中国向来不干预朝鲜的内政外交。日本趁此借题发挥说,中国既不过问朝鲜事务,所谓“属国”只是空名,日本决心以“自主之邦”对待朝鲜,遂于1876年2 月26日迫使朝鲜签订了朝日“江华条约”。“江华条约”明显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国在朝鲜“宗主权”的野心。此后,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鲜的步伐,先后酿造了1882年“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虽然由于清军的迅速行动平息了这两次事变,但日本还是趁此迫使朝鲜签订了1882年的《仁川条约》和1885年《汉城条约》,扩大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权益。由于日本并不满足于这些利益。在其准备就绪之后;就发动了侵略朝鲜继而侵华的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确认朝鲜“独立”,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结束。

二、清朝与琉球的关系

琉球是今天日本的冲绳。自明初以来,琉球与中国的关系就很密切。清朝建立以后,琉球使节于1646年来华,受到顺治帝的接见。从此,琉球使节与清廷往来不断。1662年,清廷派遣兵科副礼官张学礼为正使出使琉球。此后,每逢琉球新王继位,都有清朝使节前往册封与庆贺、1663年(康熙二年)和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帝两次赐印给琉球国王,乾隆所赐之印写有“琉球国王之印”字样。直至19世纪60年代,琉球始终承认自己是清朝的藩属。1872年,日本明治天皇登极,讽示流球朝贺。琉球国王遣其子赴东京贡献方物。日本天皇下诏,以琉球为藩属,1873年又列琉球为府县。1875年5月.日本强令琉球国王停止对中国的“朝贡”,并派军队驻扎琉球;为了消失中流之间“宗藩关系”的痕迹,6月又强令琉球改用日本年号。1876年,日本在琉球设立司法机构,事实上将琉球置于其统治之下。琉球国王不堪日本的侵*略压*迫,于1877年4月密遣紫巾官向德宏等人来华,呈递国正密信,恳求阻止日本的吞并行径。清廷派何如璋到日本进行交涉,但未取得成果。1879年3月,日本政府派兵占领琉球,3月30日正式宣布琉球为冲绳县。1879年7月3日和23日,琉球国王又密令紫巾官向德宏两次赴天津拜谒李鸿章,请求清政府问罪于日本。10月24日,琉球耳目官毛精长等人到北京总理衙门“长跪哀号,泣*血吁*请”,希望清政府能在“俯怜二百年效顺属藩”的份上援救琉球。虽然清政府与日本再次进行交涉,但由于日本的蛮横和清政府的软弱,琉球终为日本所吞并。清朝与疏球的宗藩关系也就遂告结束。

三、清朝与安南的关系

安南是今天的越南,明建文帝时处在黎氏王朝的统治之下。16世纪初分裂为两个对立的封建集团.北方郑松集团控制了黎氏王朝的朝政,南方则为阮潢集团所控制。为了对付南方的阮氏集团,郑氏集团急欲结好清廷。1660年(顺治十七年),黎朝派遣使节到清朝朝贡,清朝随即同意册封黎维棋为安南国王。原来割据于安南南方的阮氏集团到17世纪末完全吞并了南方的占城国。1702车,阮福?派遣使节来中国,请求清廷册封,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自立为王。1803年,阮福映改安南为越南国,清政府命广西按察使齐布森出使越南、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19世纪40~50年代.法国开始武装侵略越南,1862年6月强迫越南签订了第一个《西贡条约》,把越南南部六省变为法国殖民地。1874年3月,法国迫使越南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在条约中法国“承认”越南“独立自主”,但须由法国主持越南的外交,借以否认中国的“宗主权”和确立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地位。1875年5月,法国将这个条约通知清政府,并要求中国约束黑旗军。清政府一再强调中国对越南的“宗主”保护责任,并指出在越军队是应越王之请去“剿匪”的。1877年,越南照例遣使来中国朝贡,法国也未加阻止。1883年,法国全面侵略越南,迫使越南签订了越法《顺化条约》,越南承认并接受法国的保护权。1884年6月,法国强迫越南签订了第二次越法《顺化条约》,确立了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中法战争结束后,1885年6月,中法正式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了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四、清朝与苏禄、缅甸、南掌和暹罗的关系

苏禄是今天菲律宾的苏禄群岛。1726年(雍正四年),苏禄国王遣使到清廷朝贡。1754年,苏禄国王上表请以苏禄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籍,乾隆帝婉言谢绝。1851年,西班牙侵占和乐岛,清朝与苏禄王国的交往遂告中断。

清朝前期曾多次派兵出征缅甸。1769年,清政府派大学士傅恒督师入缅,缅甸国王孟驳惧而求和。双方议和之后,缅甸派使节朝贡清王朝,表示臣服中国。1790年,清廷派遣使节前往缅甸封孟云为缅甸国王。从1824年起。英国开始发动了侵略缅甸的战争。在英政府制造事端挑起侵缅战争的过程中,清政府曾经提出交涉。英国政府一面推倭说事先不知中国对缅甸的宗主权,表示不损害中国在缅甸的权利,一面又加紧侵略缅甸。英于1885年12月派兵攻占了缅甸首府曼德勒,俘虏了缅甸国王锡袍及王后,并于1886年1月1日宣布将上缅甸并入英属印度,完成了它对整个缅甸的吞半。英国吞并缅甸之后,清政府提出了抗议,中英双方进行了谈判,1886年7月,在北京签订了《缅甸条款》,清政府承认了英国在缅甸的特权,英国同意缅甸每届十年“循例”向中国“呈进方物”。清政府虽然达到了使英国“勿阻朝贡”的谈判要求,但实际上清朝与缅甸的宗藩关系已不复存在。南掌是今天的老挝。18世纪初,南掌发生分裂,在其北部建立了琅勃拉邦王国,清王朝仍称之为“南掌”。1927年(雍正七年),琅勃拉邦王国开始向清廷朝贡。1791年,琅勃拉邦王国遭到万象王昭南的干预,琅勃拉邦国王阿努鲁被迫逃往曼谷。不久,在清朝的帮助下,阿努鲁重新回到琅勃拉邦进行统治,直到其子曼塔图腊统治时,仍与清廷往来密切,清廷还对其颁发了敕印和诰命。1893年,琅勃拉邦沦为法国的“保护国”,清朝与南拳的宗落关系也告终结。

暹罗是今天的泰国。1652年(顺治九年)暹罗派遣使节到清朝进行朝贡,开始了两国的交往。1767年,缅甸军队入侵暹罗,攻破了暹罗的国都大城。大城王朝的达府太守披耶·达信组织暹罗人民击退了入侵的缅军,重新统一了暹罗,被拥立为王。1768年,达信派遣使节到清朝,请求清廷封他为暹罗国王,但清政府认为他是乘机篡位,予以拒绝。然而,达信继续向清政府表示友好,清政府终于在1777年承认了达信建立的王朝,准许暹罗使节到清廷朝贡。在1823年(道光三年),清政府向暹罗国王拉玛二世赠送了“永奠海邦”的匾额。1855年,英国代表、香港总督鲍林强迫暹罗签订了《英暹通商条约》、(《鲍林条约》),此后法美德意等国也纷纷效法英国,强迫暹罗签订了类似的条约。暹罗沦为了西方殖民国家的半殖民地,与清朝的宗蕃关系也渐告结束。

五、清朝与浩罕、阿富汗地区的关系

浩罕是18世纪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建立的封建汗国。1759年(乾隆二十四),清军在追击新疆叛匪大小和卓的过程中与浩罕汗额尔德尼直接发生关系。额尔德尼主动以外藩附属于清朝,向清廷朝贡不绝。至19世纪初,浩罕在表面上仍装模作样地向清朝表示“恭顺”,而实际上却不断向中国侵略,吞食中国领土。1876年,沙俄吞并浩罕国,置费尔干省。浩罕与清朝的宗藩关系也就不复存在。

清朝初年,阿富汗地区处于分裂状态。1759年,巴达克山东面的博罗尔都遣使向清朝朝贡。1878年,英国占领阿富汗,清朗与阿富汗的交往遂告中断。

清朝与周边国家的宗藩关系及终止情况大体如此。另外,关于西藏和外蒙古的问题也需在此一谈。众所周知,清政府在西藏和外蒙古行使的是完全的主权。而当时的英俄等国则一直妄图以宗主权代替中国在上述地区的主权。英国一再否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认为清政府在西藏只拥有宗主权。英国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遭到了清政府的坚决反对,其阴谋也一直未能得逞。在外蒙古独立之前,中国在外蒙古行使的也是完全的主权。辛亥革命后。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迫使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同俄国订立《中俄声明文件》,使中国政府丧失了在外蒙古的领土、主权,只保留了一个宗主权的虚名.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利益。因此,对于主权和宗主权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决不能因为清朝拥有对周边国家的宗主权,而把中国拥有主权的地区也说成是宗主权。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把宗主权与主权混为一谈,坚决反对以宗主权代替主权。

清朝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宗藩关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宗藩关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清朝“称藩纳贡”;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踢与印玺。而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并且,作为宗主国的中国统治者,是以一种“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义态度对待外国的、原则上并不干涉藩属国的内政。中国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作为“天朝上国”的富有与大度,总是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对朝贡者给予大量的赏赐,其价值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所以,各藩属国总是乐于来华朝贡。有时中国统治者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也对各国来华朝贡的时间和规模作出种种限制和规定。虽然有些国家有时不按规定而提前来华朝贡,中国政府也都给予了热情接待。再者,各国在来华朝贡的同时,也与中国进行了贸易往来。由此可见,清朝与周边国家的这种宗藩关系和近代西方国家间那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却是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西方殖民国家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那种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更是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天壤之别。

尼泊尔,数千年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宗藩。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曾想邀请尼泊尔加入五族共和,可惜尼泊尔当时已为英印所控制。 清王朝和尼泊尔的宗藩关系是非常现实的国际战略关系。 清前期,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皆为中国藩属。后英印展开对这些国家的兼并和侵略,诸国纷纷向中国告急。但其文报中将英印称为“披楞”,昏聩闭塞的清王朝竟然不知道“披楞”就是英国,以为是一个什么远方的小国,而没有予以理会。 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相继沦英,英国进一步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西藏和尼泊尔。此时的清王朝已对国际形势有了明确了解,制定了结好尼泊尔,维护其藩属地位以遏制英印侵略和政策。尼泊尔也惩于南麓诸国相继沦亡的殷鉴,积极维护和中国的关系。中尼的宗藩关系从国际法上大大延缓了英印侵略尼泊尔的进度,对我国西藏也是一种很现实的保护。


用户101202457469


有的,附属国家有好几个,我给你详细讲讲

一、清朝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在清兴起以前,朝鲜国与明朝保持着传统的亲密关系(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鲜赐玺书,从而确立起两国间的宗藩关系)。l636年,皇太极率兵新征朝鲜,攻占朝鲜京都汉城,朝鲜国王李?在国家存亡之际,迫于无奈,接受了清军的条件投降,停用明朝年号,断绝与明朝的一切交往,并奉清朝为宗主。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双方使节每年往来不断。朝鲜方面,每年除有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的四次固定朝贡使节外,还有多种不定期使节来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把侵略予头指向朝鲜。1976年1月,日本一方面派远征从对朝鲜进行侵略,胁迫朝鲜订约通商。另一方面派人来华交涉。当时总理衙门答称:中国向来不干预朝鲜的内政外交。日本趁此借题发挥说,中国既不过问朝鲜事务,所谓“属国”只是空名,日本决心以“自主之邦”对待朝鲜,遂于1876年2 月26日迫使朝鲜签订了朝日“江华条约”。“江华条约”明显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国在朝鲜“宗主权”的野心。此后,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鲜的步伐,先后酿造了1882年“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虽然由于清军的迅速行动平息了这两次事变,但日本还是趁此迫使朝鲜签订了1882年的《仁川条约》和1885年《汉城条约》,扩大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权益。由于日本并不满足于这些利益。在其准备就绪之后;就发动了侵略朝鲜继而侵华的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确认朝鲜“独立”,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结束。      

 二、清朝与琉球的关系  

 琉球是今天日本的冲绳。自明初以来,琉球与中国的关系就很密切。清朝建立以后,琉球使节于1646年来华,受到顺治帝的接见。从此,琉球使节与清廷往来不断。1662年,清廷派遣兵科副礼官张学礼为正使出使琉球。此后,每逢琉球新王继位,都有清朝使节前往册封与庆贺、1663年(康熙二年)和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帝两次赐印给琉球国王,乾隆所赐之印写有“琉球国王之印”字样。直至19世纪60年代,琉球始终承认自己是清朝的藩属。1872年,日本明治天皇登极,讽示流球朝贺。琉球国王遣其子赴东京贡献方物。日本天皇下诏,以琉球为藩属,1873年又列琉球为府县。1875年5月.日本强令琉球国王停止对中国的“朝贡”,并派军队驻扎琉球;为了消失中流之间“宗藩关系”的痕迹,6月又强令琉球改用日本年号。1876年,日本在琉球设立司法机构,事实上将琉球置于其统治之下。琉球国王不堪日本的侵*略压*迫,于1877年4月密遣紫巾官向德宏等人来华,呈递国正密信,恳求阻止日本的吞并行径。清廷派何如璋到日本进行交涉,但未取得成果。1879年3月,日本政府派兵占领琉球,3月30日正式宣布琉球为冲绳县。1879年7月3日和23日,琉球国王又密令紫巾官向德宏两次赴天津拜谒李鸿章,请求清政府问罪于日本。10月24日,琉球耳目官毛精长等人到北京总理衙门“长跪哀号,泣*血吁*请”,希望清政府能在“俯怜二百年效顺属藩”的份上援救琉球。虽然清政府与日本再次进行交涉,但由于日本的蛮横和清政府的软弱,琉球终为日本所吞并。清朝与疏球的宗藩关系也就遂告结束。     

三、清朝与安南的关系     

 安南是今天的越南,明建文帝时处在黎氏王朝的统治之下。16世纪初分裂为两个对立的封建集团.北方郑松集团控制了黎氏王朝的朝政,南方则为阮潢集团所控制。为了对付南方的阮氏集团,郑氏集团急欲结好清廷。1660年(顺治十七年),黎朝派遣使节到清朝朝贡,清朝随即同意册封黎维棋为安南国王。原来割据于安南南方的阮氏集团到17世纪末完全吞并了南方的占城国。1702车,阮福?派遣使节来中国,请求清廷册封,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自立为王。1803年,阮福映改安南为越南国,清政府命广西按察使齐布森出使越南、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19世纪40~50年代.法国开始武装侵略越南,1862年6月强迫越南签订了第一个《西贡条约》,把越南南部六省变为法国殖民地。1874年3月,法国迫使越南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在条约中法国“承认”越南“独立自主”,但须由法国主持越南的外交,借以否认中国的“宗主权”和确立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地位。1875年5月,法国将这个条约通知清政府,并要求中国约束黑旗军。清政府一再强调中国对越南的“宗主”保护责任,并指出在越军队是应越王之请去“剿匪”的。1877年,越南照例遣使来中国朝贡,法国也未加阻止。1883年,法国全面侵略越南,迫使越南签订了越法《顺化条约》,越南承认并接受法国的保护权。1884年6月,法国强迫越南签订了第二次越法《顺化条约》,确立了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中法战争结束后,1885年6月,中法正式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了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四、清朝与苏禄、缅甸、南掌和暹罗的关系       苏禄是今天菲律宾的苏禄群岛。1726年(雍正四年),苏禄国王遣使到清廷朝贡。1754年,苏禄国王上表请以苏禄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籍,乾隆帝婉言谢绝。1851年,西班牙侵占和乐岛,清朝与苏禄王国的交往遂告中断。     清朝前期曾多次派兵出征缅甸。1769年,清政府派大学士傅恒督师入缅,缅甸国王孟驳惧而求和。双方议和之后,缅甸派使节朝贡清王朝,表示臣服中国。1790年,清廷派遣使节前往缅甸封孟云为缅甸国王。从1824年起。英国开始发动了侵略缅甸的战争。在英政府制造事端挑起侵缅战争的过程中,清政府曾经提出交涉。英国政府一面推倭说事先不知中国对缅甸的宗主权,表示不损害中国在缅甸的权利,一面又加紧侵略缅甸。英于1885年12月派兵攻占了缅甸首府曼德勒,俘虏了缅甸国王锡袍及王后,并于1886年1月1日宣布将上缅甸并入英属印度,完成了它对整个缅甸的吞半。英国吞并缅甸之后,清政府提出了抗议,中英双方进行了谈判,1886年7月,在北京签订了《缅甸条款》,清政府承认了英国在缅甸的特权,英国同意缅甸每届十年“循例”向中国“呈进方物”。清政府虽然达到了使英国“勿阻朝贡”的谈判要求,但实际上清朝与缅甸的宗藩关系已不复存在。南掌是今天的老挝。18世纪初,南掌发生分裂,在其北部建立了琅勃拉邦王国,清王朝仍称之为“南掌”。1927年(雍正七年),琅勃拉邦王国开始向清廷朝贡。1791年,琅勃拉邦王国遭到万象王昭南的干预,琅勃拉邦国王阿努鲁被迫逃往曼谷。不久,在清朝的帮助下,阿努鲁重新回到琅勃拉邦进行统治,直到其子曼塔图腊统治时,仍与清廷往来密切,清廷还对其颁发了敕印和诰命。1893年,琅勃拉邦沦为法国的“保护国”,清朝与南拳的宗落关系也告终结。     暹罗是今天的泰国。1652年(顺治九年)暹罗派遣使节到清朝进行朝贡,开始了两国的交往。1767年,缅甸军队入侵暹罗,攻破了暹罗的国都大城。大城王朝的达府太守披耶·达信组织暹罗人民击退了入侵的缅军,重新统一了暹罗,被拥立为王。1768年,达信派遣使节到清朝,请求清廷封他为暹罗国王,但清政府认为他是乘机篡位,予以拒绝。然而,达信继续向清政府表示友好,清政府终于在1777年承认了达信建立的王朝,准许暹罗使节到清廷朝贡。在1823年(道光三年),清政府向暹罗国王拉玛二世赠送了“永奠海邦”的匾额。1855年,英国代表、香港总督鲍林强迫暹罗签订了《英暹通商条约》、(《鲍林条约》),此后法美德意等国也纷纷效法英国,强迫暹罗签订了类似的条约。暹罗沦为了西方殖民国家的半殖民地,与清朝的宗蕃关系也渐告结束。       

五、清朝与浩罕、阿富汗地区的关系       浩罕是18世纪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建立的封建汗国。1759年(乾隆二十四),清军在追击新疆叛匪大小和卓的过程中与浩罕汗额尔德尼直接发生关系。额尔德尼主动以外藩附属于清朝,向清廷朝贡不绝。至19世纪初,浩罕在表面上仍装模作样地向清朝表示“恭顺”,而实际上却不断向中国侵略,吞食中国领土。1876年,沙俄吞并浩罕国,置费尔干省。浩罕与清朝的宗藩关系也就不复存在。清朝初年,阿富汗地区处于分裂状态。1759年,巴达克山东面的博罗尔都遣使向清朝朝贡。1878年,英国占领阿富汗,清朗与阿富汗的交往遂告中断。       清朝与周边国家的宗藩关系及终止情况大体如此。另外,关于西藏和外蒙古的问题也需在此一谈。众所周知,清政府在西藏和外蒙古行使的是完全的主权。而当时的英俄等国则一直妄图以宗主权代替中国在上述地区的主权。英国一再否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认为清政府在西藏只拥有宗主权。英国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遭到了清政府的坚决反对,其阴谋也一直未能得逞。在外蒙古独立之前,中国在外蒙古行使的也是完全的主权。辛亥革命后。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迫使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同俄国订立《中俄声明文件》,使中国政府丧失了在外蒙古的领土、主权,只保留了一个宗主权的虚名.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利益。因此,对于主权和宗主权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决不能因为清朝拥有对周边国家的宗主权,而把中国拥有主权的地区也说成是宗主权。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把宗主权与主权混为一谈,坚决反对以宗主权代替主权。     清朝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宗藩关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宗藩关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清朝“称藩纳贡”;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踢与印玺。而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并且,作为宗主国的中国统治者,是以一种“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义态度对待外国的、原则上并不干涉藩属国的内政。中国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作为“天朝上国”的富有与大度,总是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对朝贡者给予大量的赏赐,其价值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所以,各藩属国总是乐于来华朝贡。有时中国统治者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也对各国来华朝贡的时间和规模作出种种限制和规定。虽然有些国家有时不按规定而提前来华朝贡,中国政府也都给予了热情接待。再者,各国在来华朝贡的同时,也与中国进行了贸易往来。由此可见,清朝与周边国家的这种宗藩关系和近代西方国家间那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却是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西方殖民国家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那种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更是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天壤之别。       尼泊尔,数千年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宗藩。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曾想邀请尼泊尔加入五族共和,可惜尼泊尔当时已为英印所控制。 清王朝和尼泊尔的宗藩关系是非常现实的国际战略关系。 清前期,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皆为中国藩属。后英印展开对这些国家的兼并和侵略,诸国纷纷向中国告急。但其文报中将英印称为“披楞”,昏聩闭塞的清王朝竟然不知道“披楞”就是英国,以为是一个什么远方的小国,而没有予以理会。 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相继沦英,英国进一步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西藏和尼泊尔。此时的清王朝已对国际形势有了明确了解,制定了结好尼泊尔,维护其藩属地位以遏制英印侵略和政策。尼泊尔也惩于南麓诸国相继沦亡的殷鉴,积极维护和中国的关系。中尼的宗藩关系从国际法上大大延缓了英印侵略尼泊尔的进度,对我国西藏也是一种很现实的保护。

其实清毕竟是满族创建的统治王朝,就和现在外国人差不多,不是我们汉人自己的文化,清朝灭亡了都树倒猢狲散了,现在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