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欧体楷书,他比“二田”水平高多了,被誉为“欧阳询第二”

若论欧体楷书,他比“二田”水平高多了,被誉为“欧阳询第二”?

在当今书法界,只要是提到楷书,就不能不说唐楷,而说起唐楷,欧阳询的楷书肯定是绕不过去的,当今学习欧体楷书的书法家,对于“二田”的欧体楷书应该不陌生了吧,说“二田”是当今欧体楷书界最大的明星应该不为过,无论是专业书法家还是业余书法爱好者对他们的楷书都很熟悉,更是有书法爱好者对其楷书心追手摹,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

若论欧体楷书,他比“二田”水平高多了,被誉为“欧阳询第二”

“二田”指的是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田蕴章兄弟,因二人皆擅长欧体楷书且风格相近,被书法爱好者们称之为“二田”,其中田英章又被赞誉为“当代欧楷第一人”,名头不可谓不大,但即便是如此,“二田”的楷书仍然是当今书法界争议最大的字体之一,喜欢田楷风格的人对这种楷书奉为圭臬,觉得田楷是最漂亮的楷书,讨厌其风格的人则认为这种楷书俗不可耐,印刷体而已,谈不上艺术。

若论欧体楷书,他比“二田”水平高多了,被誉为“欧阳询第二”

但无论喜欢与否,田英章、田蕴章的楷书能够得到很大一批人的认可,是有他的必然因素的,“田楷”最大的优势就是漂亮,无论是硬笔书法还是毛笔书法,结构都无可挑剔,就单论这一点,很多书法家也是做不到的,了解了这个,我们就可以从更深层次的分析到底普通的群众喜欢什么样的字,文人雅士喜欢什么样的作品,而那些比较前卫的现代派“丑书”它的受众又在哪里?知道了这些,你可能会明白以后在书法上要走的方向。

若论欧体楷书,他比“二田”水平高多了,被誉为“欧阳询第二”

虽然田英章有“当代欧楷第一人”的赞誉,他的楷书也很漂亮,但是和唐代欧阳询的楷书已经有不少风格上的差异,很明显为了书写的流畅性,他融入了一些赵孟頫的行楷笔意,要是论欧体楷书,谁写的更纯正雅致,清代著名书法家姚孟起比“二田”水平要高多了,姚孟起一生都在临摹学习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他的高明之处在于既有新意,又能够表现出欧体楷书法险绝之势,欧体风格更加纯正。

若论欧体楷书,他比“二田”水平高多了,被誉为“欧阳询第二”

姚孟起,清代著名书法家,字凤生,一作凤笙,吴县(江苏苏州)贡生。以擅长欧体楷书而闻名当世,其临摹的欧体楷书《九成宫》和原作极为相似,同时他还擅长隶书、篆刻和绘画,博学多才,但是由于清代末年以来的“碑学”书法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大力推崇魏碑石刻,贬低帖学书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姚孟起的楷书并没有被后人认识,知道当代网络时代的来临,其作品才逐渐被人知道,被网友大赞其书法,誉为“欧阳询第二”。


若论欧体楷书,他比“二田”水平高多了,被誉为“欧阳询第二”

说姚孟起临摹的欧阳询《九成宫》有新意,是因为虽然姚孟起的临摹逼似原作,但风格上还是有所创新,整体给人的感觉比欧阳询更加秀润,少了一点阳刚多了几分秀美,这可能和清代学子大部分都练习“馆阁体”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字体是清朝的“干禄体”,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必学书体,姚孟起应该也是学习过的。

若论欧体楷书,他比“二田”水平高多了,被誉为“欧阳询第二”

但是“馆阁体”似乎对姚孟起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从他临摹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可以看出,整体保留了欧体的精髓,字体结构优美同时又平中见险,在险要的结构变化中有能够做到字体结构稳定、字势挺拔、风格秀美,绝非一般人可为,足见姚孟起楷书功底。

若论欧体楷书,他比“二田”水平高多了,被誉为“欧阳询第二”

在楷书方面,姚孟起掌握了欧体楷书的密码,他的一生都在学习欧阳询楷书,在临摹《九成宫碑》,创作上却从未逾越这个底线,似乎也没有去寻找自己的出路,完成我们当代人认为的“创新”和“突破”,他选择了一条纯正的学习古人的道路,为我们重新演绎了欧阳询楷书,用另一种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九成宫碑》,为后来的书法学习者点亮了灯塔,这无疑也是一种成功。

像姚孟起这样,用一生时间学习一家的书法家,历史上也有很多,比如南宋的书法家吴琚,他学习米芾书法也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被后人认为南宋著名书法家中,得米襄阳笔墨神韵者,应首推吴琚。

若论欧体楷书,他比“二田”水平高多了,被誉为“欧阳询第二”

创造出一种新的“字体”在书法上是一种成功,用一生的时间去重新演绎一部经典、一位书家,也是一种成功,姚孟起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也成就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