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律实现?和法律实施不同吗?

前文已经提到了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说到这法律制度的程序是:法律草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与通过——法律的公布。详见前文

那么法律公布之后,发生了正式的法律效力。那么发生效力的法律文件要如何达到其作用与目的呢?

这就涉及到了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这两个概念。


什么是法律实现?和法律实施不同吗?

亚里士多德

制定好的法律,并严格实施这种法律,被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是法治的两个重要条件。

法律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即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执法、司法、守法等方式对法律的贯彻落实。

法律实现是指法律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达到法律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目的

法律实现与法律实施不同

法律实现与法律实施不同,法律实施是使法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的过程和活动。而法律实现是法律实施活动的直接目的。(重点已经用红字标明)

法律实现也不同于法的实效,法的实效是法律被人们实际施行的状态和程度。

法律实现是将法的实施的过程性与法的实效的结果性结合的一个概念。其中,法律监督与法治评估对法律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实现的重要意义

法律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法作为一种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关系来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只有将抽象的行为模式转化为人们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发挥其应用的功能。

但法律实施并不必然意味着法的要求的实现,(举个例子:有些人认为自研猪肉做出来了,不一定就好吃)所以法律实施了,不一定就说这个法的的要求实现了,个人还是觉得自研猪肉好吃。

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可能有各种因素阻碍着法的功能的发挥,只有将法律实施与法律监督与对法的实效的追求结合起来,使法真正得到实现,才能发挥法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作用。


什么是法律实现?和法律实施不同吗?

自研

影响法律实现的因素

综上,着法的作用要发挥出来,得让法律实施下来,法律实施还得到位,配合着法律监督与对法的实效的追求,才能使得法真正得到实现。

然而,社会生活中也有阻碍法律实现的因素。

根据辨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与法律实施过程中相联系的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影响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

什么是法律实现?和法律实施不同吗?

其中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包括:国家的阶级本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反映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的程度、现行法律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程度、国家机关活动中贯彻法治原则的程度、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水平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