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笔法特点有哪些?

汶石书法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四家”之一,在继承二王书法体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终以行书名垂千古。

米芾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尤以行书见长,笔法八面出锋、波诡云谲,我曾多年练习、揣摩米芾笔法,将其笔法特点总结为以下五大方面:


一、起笔藏露相间

藏,即藏锋,笔锋深藏于内;露,即露锋,笔锋显露于外;二者是行书中常用起笔技巧,米芾在一字之中运用之妙,藏露相间。例如《米芾 · 蜀素帖》中“垂”字,横画起笔藏露相间:


二、行笔中侧并举

古人作书,强调笔笔中锋,到了米芾这里,改变这一规则,采用“中侧并举”。中锋即时刻将笔心在点画中间行走,侧缝即用笔尖、笔肚一侧书写。如《米芾 · 苕溪诗帖》“壑”字始终应用中锋:

而在《米芾 · 苕溪诗帖》“花”字一字之中,则中侧并举、交替变化,神采外露:


三、用笔方圆兼施

这个较为好理解,方笔多呈圭角,圆笔藏头护尾,圆润而无转角。《米芾 · 蜀素帖》“古”字起笔就是明显的方笔:

与之相对比的,在《米芾 · 苕溪诗帖》中,“襄”字长横则圆笔起笔特征非常显著:

四、转笔有弧有折

楷书当中,转折之处(如横折钩笔画)一般采用明显的折笔,先横后折;而在行书当中基本上全部简化成弧笔;但在米芾的行书中二者并存。如《米芾 · 致伯修帖》“也”字化方折为圆弧:

与此向对比的,在《米芾 · 蜀素帖》“羽”字中,两处都采用了类似楷书的横折钩写法,这在行书笔法中不多见:


五、提按变化穿插

行书中提按是非常重要的笔法,提笔书写,笔画轻细,按笔书写,笔画浑厚;米芾行书中交替使用,甚至在一个字之中都提按变化非常强烈,如《米芾 · 苕溪诗帖》“席”字:


希望以上回答对书法爱好者们有所帮助,也希望书法同道留言通过探讨。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看了几篇回答,基本都是差不多雷同的评论而来——也不奇怪,毕竟,历史上这么大书家,其包含笔法特点在内的“风格”是肯定固定了的,只不过依据评论人的不同而在表达上有些许不同而已。

但是,从我个人接触最多的“口语化”表达来直抒其意,则我认为是:

米芾的书法特点最大的是:绕得人脑坑疼。

此疼,非临帖无法感知。


超逸神骏,潇洒至极的技法

米芾的字架结构,超逸神骏,有很多笔画绕得飘逸,绕得出乎意料,绕得让你经常拍案叫绝……临他的帖初期,会令你不断有“绕得脑壳疼”的感觉……嘿嘿,不过很爽。


浑然天成、恣意而不狂妄

米芾的笔风,与二王多相似,而比二王多出了一些“自然、棱角”的任意之风。

在用笔上,表现则是更多的恣意,给人一种在可控范围内信马由缰的舒爽感。

看看看↑

是不是更多的大胆而不失风范、幻变而未失儒雅。

无论是单字还是整体,都感觉骨筋、皮肉、脂泽、神韵俱全。

“刷字”痛快淋漓,小楷转折天然

米芾的书法,深入读贴,发现其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

大字气势磅礴

小楷欲扬先抑、跳跃跌宕


书法的美妙在于:

一个书家的书风,因评论人不同而异,更因各爱好者自身偏爱而喜欢的侧重点不同。但对于米芾这等级别的书家,其书法的魅力,非“亲临”不可体会!

无论文字怎么写,也始终有“不足与外人道也”之乏力感。


檀纸间


米芾生性不羁、性格洒脱, 但对书法执着成痞,对书画研究颇深,在书法绘画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影响。他也是极有名的洁癖,他的洁癖成了历史佳话,把官服洗褪色被治过罪,随时有仆人跟从,提专制的银壶洗手,完后拍干。他竟然把女儿嫁给一个姓段名拂,字去尘的年轻人,因为这个人名字取得很干净。如此等等的故事为米芾增加了传奇色彩和美誉。


米芾的书法理论、书法思想和书法技法对后世的研究者和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米芾学习了前几代诸多大家们的书法精华, 集众家之长于一身,故很多人嘲讽他为“集字”。他注重对“意”的表达,他认为书法应表达自己的真实自然的情感, 其书法具有飘逸洒脱和气势磅礴的特点。他的笔法变化多端,姿态万千,对后世影响很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谓“八面出锋”

米芾曾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这大概是他自吹自擂的话,一个笔画乃至连接的笔画不停转换笔锋也不是米芾的专利,魏晋时期的王家子弟差不多都能。后人誉之为“八面出锋”,其实也是不了解晋人笔法的缘故。古代笔法不外传,变换笔锋在晋人那里是一个安静的存在。米芾打破定法,超俗求异,其实只是在独个字的活泼程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二、藏锋露锋

在米芾行书用笔之中,藏露锋交互运用形成了其摇曳多姿的用笔美《蜀素帖》就是典型代表。藏锋用笔,笔力沉雄;露锋用笔,笔力轻快。二者交替,节奏感顿生。

三、中锋侧锋

米芾行书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侧锋笔毫偏向一边,写出的线条扁平、单薄。但侧锋能使字体增添潇洒妍美,米芾行书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米芾行书多以中锋书写,藏头护尾,使字醇厚古朴,内敛有劲,而另一些字则是中锋、侧锋转换,变化多端。




四、方笔圆笔

方笔的线条笔锋外露,棱角分明,给人以利刃切割之后的爽劲感。方笔常常表现出骨气雄强,峻利明快的感觉。圆笔因其笔锋内含,筋骨深藏,往往给人以浑厚含蓄,道劲丰满的感觉。米芾极善将方笔圆笔间穿插方折、圆转来表达书写时的情感,这样的作品也十分感染人。

五、提按顿挫

唐楷将提按顿挫发展到了极致,成为了书法的一种固定模式。米芾在行书创作中将提按顿挫运用到了恰到好处。他对唐人的楷书研究在宋四家里面肯定是功夫最深的,据说他可以将唐楷临摹的一丝不差,他也是一个造假的高手。


六、内压笔法

内压笔法是王羲之的运笔特点,米芾学到了精髓,尤其是每每下笔无往而不缩,无垂而不收,配合以敧侧结字,形成了米芾独一无二的书法特点。他的作品晋韵味十足,使得他的书法酣畅淋漓,气势贯通。如果没有内压笔法的继承化用,恐怕米芾的字是要失掉一部分神采的。


情棋书画


米芾的字笔法灵活多变!起笔一般较重,行笔到中间稍轻,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向下。较长的横画有一波三折的,起笔裹锋逆入,收笔顺势带出,形成两个相反的钩角,较长的横画也有起笔粗重,笔行到尾端,顺势向下带出钩来的。还有尖头横、梭子横、铁杵横、大头横、圆头横等等;竖的写法灵活多变即便是悬针竖也不会垂直向下,大多会偏向一方,如风中摇曳一般。另外垂露竖、柳叶竖还有铁柱竖也有独特的笔法;长撇一波三折有时夸张点像英文字母的S,起笔多与上一笔画衔接,收笔则有三种写法:A 以钩收之;B 按笔回锋收之;C 提笔缓慢送出,锋颖尖利。除长撇外还有柳叶撇藏头护尾如篆的钝撇和收笔如扫帚的扫帚撇、短撇等;捺笔的变化很多,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钩、挑、折和点也很富有特色。经过仔细读帖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