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親情的“銅豌豆”

(原標題)守護親情的“銅豌豆”――記第五屆崇左市孝老愛親道德模範陳東日

□許志平

“面對這樣的家庭,陳東日始終不離不棄,真讓人敬佩!”近日,龍州縣上龍鄉武權村板龍屯的陳建忠豎起大拇指說道。

陳建忠口中的陳東日是和他同村的一名“90後”。在陳東日一歲多的時候,父親意外去世,之後母親改嫁,留下姐弟倆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及雙目失明的叔叔一起生活。

姐弟倆從小就很懂事,每天放學回來都主動幫爺爺奶奶分擔家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中五個人,一間破舊小瓦房,雖然家徒四壁,卻處處充滿了歡笑聲。

沒有旺旺大禮包,沒有小巧自行車,沒有玩具機關槍,沒有與玩伴的嬉戲打鬧,有的是幹不完的農活和做不完的家務,這就是陳東日的童年寫照。

姐姐陳雪鳳有智障,上學期間常常被一些同學欺負、嘲笑。每每這時,陳東日總是挺身而出,將姐姐緊緊護住。

在陳東日12歲的時候,爺爺因病去世,這對原本就多災多難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爺爺的去世,給奶奶造成了很大的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家裡的重擔更多地落在了年幼的陳東日身上。

12歲,本該是天真爛漫、牽著父母衣襟撒嬌的年齡,陳東日卻過早地操心起了一家子的柴米油鹽。

早晨,當別人還在睡夢中時,陳東日已經在做飯、餵雞,照顧叔叔穿衣、刷牙、洗臉;晚上,當鄰家的孩子準備上床睡覺時,正是他看書做作業的時候。長期的體力透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陳東日一直咬牙堅持。

2011年,姐姐出嫁;2013年,奶奶去世。家裡,就只有陳東日和叔叔相依為命。

在與叔叔相依為命的日子裡,陳東日的守護沒有絲毫懈怠。他把自己的床鋪移到叔叔的附近,為的是可以更加細心地照顧叔叔。陳東日每天勞作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叔叔,陪叔叔說會兒話後,再去煮飯炒菜。給叔叔送飯、擦拭身體、穿衣,是陳東日每天必須要做的事。

“我的眼睛瞎,心裡卻敞亮。每當我生病了,不論他在哪裡幹活,都會匆忙趕回來,送我上醫院;吃飯時總是先給我盛飯夾菜,等我吃飽後,他才開始吃飯;寒冷的夜晚,他會起來看我有沒有蓋好被子,擔心我著涼。”每當談起侄子時,叔叔都會流下眼淚。

2015年全國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陳東日更加堅定了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憑著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自身的勤勞秉性,他蓋起了一間磚混平房。此外,陳東日還考取了駕照,農閒時幫別人拉貨,為家庭增收。

更可喜的是,2015年陳東日收穫了愛情。如今,夫妻倆恩恩愛愛,兒子、女兒聰明伶俐,一家人融融洽洽、和和美美!

陳東日常說,他無法選擇出生的家庭,但可以選擇對待生活的態度。今生能跟他們成為親人是一種緣分。在往後的日子裡,他會和愛人一起照顧好叔叔,讓孝心代代相傳。

苦難的生活,將陳東日打磨成了一顆錘不扁、砸不爛的“銅豌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