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給帶娃,但是感覺好像奪走我的寶寶一樣,所以有時會特別討厭她,有這種情緒正常嗎?

八卦妹妹愛養生


這種情緒是正常的,這是幾乎所有動物都有的現象,剛生下寶寶的新媽媽都會“護崽”,這時候媽媽就要自己調節一下自己的情緒,多想想婆婆的好,婆婆是在幫你,如果實在覺得難受,可以和老公商量,讓他來幫你開口


sonia12345


這種情緒當然是正常了,不過,如果婆婆是真心實意的帶孩子那你最好還是調整一下心態,畢竟有人幫忙真的會輕鬆很多,有些人一個人帶孩子特別累的時候,又會抱怨為啥婆婆不幫忙,孩子3歲以後基本都是跟媽媽親,誰都奪不走的,我特別感謝我婆婆幫我帶了3年,照顧的特別好,現在孩子還是跟我最親!


sunny遙遙a派派


沒有婆婆喜歡媳婦的 就像當年她們的婆婆也不喜歡她們一樣 哪怕你有工作會賺錢會生娃會幫忙做家務她們還是不會喜歡你 我婆婆就是如此。表面和氣 但輕蔑的眼神和厭惡的微表情 就出賣了她的演技。 我婆婆幫我帶娃我當然感激。可她好像也沒那麼用心 除了帶著玩一下 其他都不會搭把手。拉屎拉尿就跑不見了。我們出門辦事 孩子交給她手上一天可能就吃點水果和白粥 所以我就索性自己帶娃 孩子上幼兒園 我再上班了。 婆婆帶孩子玩時 只要我靠近 我就能感覺她散發出那種不想我出現的氣場。臉不是臉。眼睛不是眼睛的。我不在乎。我只在乎我自己的小家。我和她彼此不喜歡。但不撕破臉。希望能儘快擁有自己的小窩 遠離她。各過各的


Fover0117


我婆婆說是幫忙其實做老佛爺來了,開始我本著感恩的心一天三頓變著花樣做,時間長了我發現她吃飯挑上了,不好吃就翻來翻去的,來我家一共沒做過幾頓飯,跟我老公說她現在不會做飯了,結果回家待了幾天,呼朋喚友的上她家吃飯,做了有十個菜,一回我這又啥都不會了

孩子的飯(孩子輔食)從來都是我和我老公做,她就知道給孩子喝粥,一說也是她不會,我一天在家哄孩子,看孩子,做飯刷碗,給孩子做飯刷碗,忙的不可開交,本來她沒來我自己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做就不做的,她一到晚上就用手機打上麻將了,還說孩子別給她抱過去,我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啊,好在我快上班了


小皮皮皮皮球


確實不需要老人搭把手,那麼最好和丈夫商量,讓老人回老家休息。這不是氣話。

感覺好像奪走我的寶寶一樣,有這種情緒正常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情緒正常,目前而言也算健康。

為什麼說正常:

面對自己討厭的事情(孩子被奪走),覺得討厭對方,那麼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情緒反應了,就好比你正在吃東西,但是食物卻被人搶走了,對對方有憤怒的情緒。

為什麼說目前而言算健康:
因為這個被“搶走”的對象是孩子,根據題主的描述:有時我跟寶寶玩的開心的時候她就把寶寶抱走,讓我特別討厭她,這顯示了題主自身對孩子有依戀感,把孩子當成了精神寄託。

在孩子新生期的時候(0~6個月),孩子會有與母親共生一體的認知,即他認為自己還和在子宮裡的時候一樣,和媽媽是一個人。

其實同樣的,作為新媽媽,也會存在著和孩子一樣的心理,這需要一個過渡期,雖然意識層面上清晰孩子已經和自己分離,但潛意識裡仍然未脫離和孩子共生的認知。

所以,在0~6個月的時候,母親對孩子特別依戀、孩子對母親特別依戀,這都是正常的表現,也恰恰是這種相互間的依戀,建立了雙方最基礎的安全感,尤其是孩子方面的安全感;

但在6個月之後如果媽媽還存在這種共生心理,那就會變成不健康了,因為孩子從7個月開始,就需要父母放手,自行學會獨立,例如最簡單的--學會坐立。

如果媽媽還存在共生心理,依然和孩子黏在一起,那麼就會阻礙孩子的獨立能力發展,形成溺愛。

婆婆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

在母子玩得開心的時候,恰恰是母子之間情感交流最深切的時候,婆婆把孩子抱走,就會讓母子兩都無所適從,尤其對於孩子而言,他不會理解你為什麼要抱走他,他只會知道這種和媽媽分開的感覺並不舒服,這就會產生最初的不安全感,孩子容易變得懦弱或者暴躁。

下次當題主再遇到這樣的情況,請要用良好的情緒、表情和孩子表示母子交流結束,他要跟奶奶去做其他事情了,這樣為親子活動畫上個句號,孩子就不會覺得太突兀。

老人為什麼“搶孩子”?

姑且認為老人是和兒媳“搶孩子”吧,這是老人的習性使然,可以說是強迫性重複。


一個人在童年經受了什麼樣的親子模式,長大後就會不自覺地重複這一模式。

  • 搶孩子=搶親情

在老人那一代,他們都是多子家庭居多,而他們生活的年代,由於物質的匱乏,他們不僅要和外界爭奪物質資源,也需要在兄弟姐妹中競爭這一份資源。我們常可以見到孩子搶玩具,就是這樣的行為。而多子家庭,則意味著他們也需要和兄弟姐妹們爭奪父愛母愛。

換言之,他們年幼時的親子模式核心是:競爭,所以到有孩子、有孫子的時候,這份強迫性重複的心理習慣就會顯現出來。

他們在爭奪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並不是針對兒媳;

  • 孩子=新生

任何人都逃不脫死亡,而老人是最接近死亡的群體,對死亡的畏懼,會讓他們對新生命無比嚮往,彷彿孩子就是另一個她,能讓她的意志長存,讓他們獲得新生;

  • 爭奪家庭地位

與之爭奪在孩子心裡的地位不同(重心在孩子),爭奪家庭地位,是老人與年輕人的“權力鬥爭”;

這不難理解,過去老人是家裡的頂樑柱,是家裡的權力中心,但隨著自己的孩子結婚生子、自己的年齡漸長、能力減退,他們漸漸失去了在家庭中的權力,這是中國式大家庭中常見的問題:家庭權力的交接。

在這種鬥爭中,孩子只是一個媒介,一個被爭奪的“權”,用以顯示老人的存在價值。

面對這樣的老人,我們可以怎麼樣做?

其實最好的做法,就是讓老人過自己的生活,即題頭所提及的,如果確實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那麼讓老人回老家,或者是讓老人去尋找他自己的生活,這是最好的選擇。

本來,父母和孩子就必須分離,以孩子結婚那一刻為分界點的話,其實孩子婚後就應該脫離父母獨立生活,黏在一起的親子關係,總是會產生種種問題,題主的情況就是其中一種典型例子。


淅爸育兒記


這種情緒很正常,不要覺得不安或者有負罪感。因為:

1.所有動物生了寶寶,都會有護犢情緒,人也一樣。誰動寶寶一下,當媽媽的都會緊盯著,甚至會反感。這是母性的本能,對孩子的一種佔有慾,和保護欲。

2.看題目中婆婆做法有點過分,媽媽和孩子玩的正高興,寶貴的親子時光,婆婆卻沒眼力勁兒,硬把寶寶抱走了。你不高興,討厭一下,是正常人的反應,不必過於糾結。只要你和婆婆兩個人一起帶孩子,矛盾肯定會有的,也會很多,所以不必這麼計較,不然會很心累的。要學會和婆婆溝通,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3.建議您,如果矛盾不是不能解決,就不要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會很累的。孩子才2個月大,很難纏的。如果自己一個人帶,吃不上飯,睡不好覺,身心俱疲就會成為家常便飯。有個人幫著,能輕鬆很多。前提是溝通後能解決出現的矛盾。


Im杜杜


很正常,我的寶寶也兩個多月了,經常也有這種感覺,尤其是月子期間,由於身體激素的變化,心情很容易低落,再加上老公如果不夠細心體貼的話,天天想著離婚,這期間跟婆婆相處的時間變長,是非常容易產生不滿的。不過現在好多了,只要婆婆不是那種胡攪蠻纏想爭奪媽媽的地位的,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想想有個人幫你帶孩子不是很輕鬆嘛。


Liusun


看到這個問題,我只想說有的人真的生在福中不知福。

現在這個社會,沒有婆婆幫忙看孩子,自己辛苦不說,還容易影響自己的事業。

有很多媽媽盼望著婆婆能幫忙看孩子,可每個婆婆都有自己的原因,無法幫忙帶,沒辦法,媽媽只能一個人帶孩子,身心疲憊,焦慮,抑鬱。

就算孩子上學了,由於上班時間和孩子上下學時間無法匹配,也無法工作,遇到不好的老公,還會因此不尊重你,甚至出軌,這樣的媽媽很多時候連婚都不敢離,只能忍氣吞聲,苦不堪言。

所以說,能有老人幫忙看孩子,真的得感恩。

兩個不同年代的人,育兒方法肯定不同,好好說,基本上都是可以溝通的。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

婆婆愛孫子,她不顧你們玩得開心,就抱走了孩子,你可以好點說,表達出你也很想和孩子好好玩一下,我想婆婆會理解的,她抱走孩子,也許並不是故意影響你們的感情,她應該也想孫子,想和孫子親近,就忽略了你的感受,人無完人,難免會有無意傷害你的時候。多理解就好了。

你的婆婆愛你的孩子,你應該感到開心。現在我有遇到一些婆婆根本就不願意帶孫子,也不愛孫子,如果遇到這樣的婆婆,你又是什麼樣的感受?

所以,知足常樂。多理解,把人往好處想。遇到問題,用好的語氣,語調,用詞,面帶微笑,去和對方溝通,很多事情都可以很好的解決。


周凌溧育兒問答


我有時候也有你的這種想法,但是事情需要換個角度想,奶奶喜歡自己的孫子孫女不比你喜歡的少,多一個人疼愛你的寶寶不是好事嗎?當奶奶不看孩子的時候你又想是不是不喜歡孩子,與其不喜歡何不讓她喜歡呢,幫你帶娃你還輕鬆,我第一胎的時候和你一樣,現在二胎我就想開了,她願意看就看,我還能輕鬆一會


summer179262058


很理解樓主了 一樣的情況 婆婆帶看著心裡不舒服 自己媽又靠不住 儘量自己心態放平吧 婆婆也是孩子親人對孩子肯定好的 請阿姨又費錢又不放心 現在上班眼不見為淨很開心了 其實婆婆肯幫帶很好了 孩子長大了肯定還是要媽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