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中途岛海战》,观后有啥看法?

荔枝味核桃


你好,《中途岛海战》是几十年前的那部老片子了,以当年那个水准能拍出那部电影还是很经典的。我感觉你想问的是《决战中途岛》这部新剧吧?



给我的感觉一般般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涉及日本的片段水准太低,远不如《阿基米德大战》一开始的战斗来的精彩,选角的标准可能只是看这个演员能不能说英语,其实那时候的指挥官有几个会的?

虽然整部影片对于这段历史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还原,但作为上个世纪最大的一次海战,电影的场面不够宏大,表现手法也相对平庸,后半部分落入俗套,叙事性不在,变成了伪纪录片的拍法。日军虽然泄露了密码,但是对战役的结果不构成直接影响,美军胜在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正如电影前半部分展现的双方战略上的博弈,“技”的较量终究抵不过最后“道”的运筹,说到最后还是综合国力决定了战争的成败,日本注定是打不过美国的。


人生百晓


以前看《珍珠港》,三小时感情戏里扒拉二十分钟炸戏,还要忍受美国航母扮赤城,导弹驱逐舰客串等无数穿帮细节!

现在终于有了《决战中途岛》,没有感情戏,没有圣母,没有穿帮,没有《硫磺岛家书》的客串露脸,没有《钢锯岭》的神棍剧情睿智三观,没有《超级战舰》的战列舰抛锚漂移,扔掉所有没有用的无关剧情,甚至扔掉3D眼镜,把珍珠港,炸东京,珊瑚海,破密码,中出岛几件大事浓缩在两个小时,保留了AF作战的大部分细节,从头炸到尾,没有一秒钟尿点。



对各种军迷伪军迷来说,这绝对是可以载入史册前所未有的超级爽片,全片不仅有对战争的全景描述,更有对细节的精准描述,上到尼米兹哈尔西斯普鲁恩斯,下到普通飞行员机械工,都有立体丰满的描写。还有哈尔西与斯普鲁恩斯的对比,南云与山口的对比,被俘机组烈士与叛徒的对比,大队长和贝斯特的对比等等


对战争胜负的原因也有侧面的探究:日本方面陆海不和,对南云任用意见的不一致,山本在作战决策时对政治因素的暧昧妥协,都在暗示内部撕裂对战局的巨大破坏作用,反观美帝一方,虽然也有人事方面的龃龉,也有出卖情报的叛徒,但是总体上做到了为了胜利精诚团结不畏牺牲,前方飞行员的无畏勇武与后方情报指挥人员的精明谨慎最终奠定了胜局。

当镜头跟随着飞行员的视角俯冲向日本航母的甲板,前方已经被交织的火网封死,被击落的僚机向烟花一样坠向大海,那一刻我泪目了。战争的胜负也许并不像历史段子手们说的那样取决于钢产量,汽车产量,飞机产量,而是取决于前方舍生忘死的牺牲和后方智慧的博弈。


鼠标看电影


这部电影里面有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刻,

空袭东京的杜立特在中国迫降之后,在中国人的掩护下撤离,路上遇到了日本人的飞机轰炸,

杜立特目睹了中国人被轰炸致死的情景,他不解的问:“他们在炸什么?”

一旁的中国人答道:“炸平民。”

杜立特听罢,说了一句:“我们把事情变得更糟了。”

成功空袭东京,对美国而言是一件十分鼓舞士气的事情,但是杜立特等人迫降的中国地区也因此成为了日军寻找杜立特等人、打击报复的受灾区,日军的轰炸就是一种无差别的轰炸。

片尾也进行了叙述:为掩护杜立特等人撤离,许多的人因此而丧生。



这个细节同样表现出了三国(中美日)当时的不同的境况。


小亮影视剪辑


首先说这一段故事,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又称为“宇垣缠推演”,发生在1942年的5月1日,日本联合舰队的军官们集中在“大和”号战列舰上,进行了为期7天的中途岛入侵战军棋推演。时任海军参谋长的宇垣缠担任了本次推演的统监(总负责人)和审判长(裁判官),同时也担任了推演中日本联合舰队的指挥官。(当然他当时也是山本五十六帐下的红人,整场推演也是严格按照山本五十六期望的剧本来进行)

在这次推演中,由“大和”号舰长松田千秋所代表的美军太平洋舰队,通过B-17轰炸机轻松打败了宇垣缠率领的日本海军。并且在推演中,美军轰炸机共炸中日军航母9次,其中“赤城”和“加贺”号2艘航母确定会被美军击沉,而另外还有一艘航母会受到重创。这个推演结果几乎和真正战果相当接近。

但是,心高气傲的宇垣缠利用自己裁判员的身份,反复修改推演过程甚至篡改推演结果,最终改变了结果为只有“加贺”号沉没,日军获胜。甚至当演习即将结束时,山本五十六问南云忠一:如果舰队遭遇敌军埋伏的偷袭怎么办?在一旁的源田实(偷袭珍珠港计划的主要策划者)说了一句被日本海军载入史册的名言“铠袖一触”,意思是:日本航母的防御是牢不可破的。

整个日军舰队弥漫着对美国的轻敌之气,连山本五十六自己都毫不例外。

古语云:“骄兵必败”,依然是真理。

日军本身的轻敌除了心智,更最终体现在他们的战术安排上。

本来日军在当时在整体军力,甚至战机性能上都占有一定优势,但在山本五十六的计划中,却将整个联合舰队分为5只不同方向不同目标的舰队,各自相隔数百海哩距离,最终受到攻击时完全无法彼此呼应。最终形成在中途岛战役中,是四艘日本航空母舰对三艘美国母舰,甚至整体飞机数量还少于美军(中途岛的陆基飞机加上空母的舰载机,美军共有353架飞机,而日军所有的舰载机加起来也只有248架)。由整体优势,变成局部平手甚至劣势,最终输在了最重要的关键战役中。

所以,无论多强大的主体,在竞争中保持核心局部的优势力量始终是成功的根本。即便放在今天的商业战场上,甚至互联网行业,也一样符合“聚焦”、“专注”、“集中突破”这样的战略流行词。

而“广积粮、缓称王”,“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般的心态,始终才是保持战斗力和敏锐度的根本,永远比毫无根基的“目空一切”和“骄横”要有生命力的多。


丹丹影视工作室


您好,我是笑哥影视,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首先,美国被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的损失惨重,而日本之所以去偷袭珍珠港是因为美国停止供给日军的石油,美国之所以这样做呢,是因为他向日本供油是一种投资,而现在,他要让日本偿还本金和利息了,这就是偷袭珍珠港事件的起因。而日本之所以偷袭珍珠港而不是别处,是因为珍珠港里停有除航母战斗群外所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舰。这样,由南云忠一指挥的日本舰队就驶向了珍珠港。


珍珠港遭袭,美国气炸,立刻向日本宣战,只是没过多久,珊瑚海海战爆发,美军一艘航母被击沉(列克星敦号),另一艘被重创(约克城号),还有一艘战列舰被击沉。日本一艘航母被击沉(瑞鹤号),另一艘被重创(翔鹤号)。结果一样:日本胜利了。同时,日本利用所罗门群岛作为跳板,进攻澳大利亚北部。 美国终于用狠招了。

一批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空袭了东京、大阪等地,在中国降落。山本五十六挨骂了,于是乎就炮制了中途岛海战的作战方针:近藤中将率领第一战斗编队(都是些炮灰)“进攻”阿留申群岛,引诱美国主力舰队,南云中将率主力舰队进攻中途岛,美军发现上当则定会回中途岛援救,到时候自己再将美军一举歼灭。这作战计划是非常绝妙,既拿下了中途岛,又连带着拿下了阿留申群岛,还把美国海军团灭了!只是美国的情报破译能力实在太强了!直接把情报破译了出来!


只是“AF”这个地名不知道是哪,华盛顿认为是阿留申群岛,毕竟如果全部被日本攻下,日本就可以以此为通道,在美国阿拉斯加登陆。但是由罗彻福特领队的破译小组却认为“AF”是中途岛,因为他们找到以前日军的电报里提到要求日军飞机从马绍尔群岛起飞,飞往珍珠岛,避开来自“AF”的空中威胁。从地理上看,“AF”就是中途岛!情报部军官又想出一着妙计:拍发电报!中途岛淡水出现问题。不久后,就破译出一段电报:“AF”淡水出现问题,请登陆部队带足淡水。这也进一步证明了“AF”就是中途岛,于是,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就开始了。 四点零五分,约克城号驶向中途岛,六点三十分,大黄蜂号和企业号抵达中途岛。日本苍龙、飞龙、加贺等四艘航空母舰也完成集结,大战一触即发。


日本先发制人,派轰炸机飞往中途岛,进行轰炸,但是效果却因中途岛提前作好准备而大打折扣。山本原想攻击美舰,因此把剩下的飞机全部挂上鱼雷,但因迟迟未发现美舰且中途岛方向战事不利而换成了炸弹。刚想起飞却又收到侦察机发现美航母的消息,飞机上重新又挂上了鱼雷,并去轰炸美航母。日飞机找到大黄蜂号,大黄蜂号很走运,没被重创,企业号遭到自杀式袭击,还好一名下士拿着机枪将日本飞机打偏了,否则企业号就完蛋了。约克城号最幸运,没被发现。美军鱼雷机从企业号上起飞,飞往日军航母,被全歼。日军航母毫发未伤。美军轰炸机从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起飞,目标还是日本航母,只有三架回来,重创一艘航母(赤城号),击沉两艘航母(苍龙、加贺)。

飞龙号找到了约克城号,一大堆飞机往那儿飞,约克城本来就在珊瑚海海战中被重创,哪受得了这种狂轰滥炸?于是乎,约克城号被重创,航速只有四节。飞龙号最终被美机击沉,约克城号上的人员撤走后被自己的巡洋舰击沉。赤城号上的南云中将听到飞龙被击沉,再看看千疮百孔的赤城号,便让人员撤离,同副舰长一起自沉。山本在他的旗舰大和号上收到四艘航母均沉没了的电文后,心想不好,我们没有主力舰的掩护就会被击沉,于是下令撤退。美国终于在中途岛海战中取得胜利,且一举歼灭日本大部分的舰艇,并且取得向日本本土发起攻击的跳板。甚至可以说,要是没有山本五十六这次的战略失误,就不会有后面美军取得的辉煌的胜利。


笑哥影视


从史实角度看。杜立特飞行大队,大部分(8架)去了苏联远东地区(美国人不傻)一部分被共产党游击队给救了,一部分成功到达国统区。去苏联的事情电影根本没讲,搞得好像所有飞行员都是中方救的似的。

第二,日军沉没潜艇上的紫色密电被美军缴获是日军密电的关键所在,日军私下违反规定,延长使用本该4月份作废的紫色密电到5月底,导致美军破译了日军绝大多数密电和中途岛的初期作战计划,这个影片里也没讲,搞得美军也有个图灵似的牛人,独立破了日军密码似的!

第三,二战攻击航空母舰的战术没有任何讲解和提示,为啥美军拿着炸弹炸航母,南云非要把炸弹换鱼雷才去攻击航母呢,搞得南云像个白痴似的。

第四,著名的利根号侦察机事件,完全没有提,这可是源田美津雄认定的日军失败的罪魁祸首呀!要是利根号按照计划弹射侦察机,日军就可以在收到永友丈市请求再次攻击中途岛前知晓美军航母,鱼雷管炸弹,炸弹换鱼雷的闹剧就不会发生,日军可以提前一个小时攻击美军航母编队呀!(当然这是源田大佐的意淫)缺了这么多重要的事件,这部片子基本就是看热闹的水平。

  从回忆中美友谊的角度看,影片一开始就编造了山本警告美国人不要把日本逼到墙角,还花了一定篇幅展现杜立特被我党游击队救获,目睹日军轰炸平民的暴行的场面,不瘟不火,还没美国人拍的《珍珠港》描写的我党游击队员冒着日军的机枪扫射,不顾牺牲,勇往直前解救男主角的场面正面呢!反正编剧完全不合格,应该送到博纳总部学习几个月。

  从警示日本的角度,完全看不出山本五十六的狡诈、大将风度,山口多闻的勇敢,筹划了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战役计划的黑岛龟人压根就没看见,出镜最多的就是一个脑残的南云忠一(人家好歹也消灭了英国Z舰队,横扫印度洋,能力还是不错的),猥琐到极点,连美国人都崇拜的源田美津雄。山口多闻替代井上成美成了山本五十六的知己了!无语呀!中途岛海战日军第一波次攻击和美军飞机的交换比可是2:40呀!影片中无畏式竟然能把零式战斗机打下来,日军飞行员要有多菜呀!

  把战争初期的日军精英拍成这个样子,绝对是抗战神剧的水平呀!总而言之,一个字 “烂”!不值得看!


叶小仙影视


不请自来,这部电影我刷了三遍。总的来说是一部非常爽的军事流水大片。

观影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从纯军事角度考虑,片中战争场面的恢弘、独特、火爆,视觉特效带来的强烈冲击,岂是数年前的《珍珠港》所能比拟的,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决战中途岛》中事无巨细地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开始,包括珊瑚海海战、轰炸东京等情节,再到中途岛大海战,遂成了流水账式的故事叙述结构,白开水似的节奏,在渴望片中撒点胡椒粉、玩点所谓永恒爱情的观众眼中,此片似乎就不受待见了。

在这些观众眼中,同为二战题材美日海军大战的好莱坞大片《珍珠港》,因为掺和了三角恋爱关系,这等扯不清道不明的狗血情节,加上片中的帅哥和美女,此片确实获得到了全球观众的热烈追捧。

毫无疑问,《决战中途岛》片中演员阵容中,无论男女主角还是配角,绝对没有《珍珠港》中本·阿弗莱克、乔什·哈奈特、凯特·贝金赛尔等帅哥和美女养眼。

因此,从纯军事角度观赏这两部电影,无疑《决战中途岛》打飞机、打航母,来得更为火爆,特别是片中男主角驾驶俯冲轰炸机向航母投弹时,非常惊心动魄,令军迷热血沸腾,感觉大为过瘾,有身临其境之感,得益于好莱坞电脑特技制作的精良。

《决战中途岛》是一部非常爽的军事大片,尤其是俯冲轰炸机俯冲投弹炸航空母舰的桥段,真的让人过目难忘,非常来劲,令人血脉膨胀。


张森同学的娱乐


由于作战基本计划中存在这些严重缺陷,使我方部队司令官们一开头就吃了两个大亏。即便如此,如果他们在战术指挥上不犯错误,似乎可以肯定说结果也不致如此之惨。有人说,在战斗中双方都会犯错误,而胜利则属于犯错误较少的一方。

在中途岛海战中,哪一方犯错误更多,这是不言而喻的。的确,把美日双方作战情况加以研究,不能不承认在这次作战中所有错误都是日本方面的。

南云海军中将犯的错误最多,但这并不等于说他的才干比不上别的司令长官。他的运气不好,因为南云部队是唯一跟敌人真正交锋的日本部队。他的处境使他不得不作出绝大 部分影0向战斗结局的决定。其他司令长官,包括被认为指挥全部日本部队的山本海军大将在内,都处于无所作为的旁观者地位。既然他们不象南云那样必须作出关系成败的决定,他们就不可能犯错误。

说了这许多为我们的司令长官开脱的话之后,也让我们说点批评的话吧。按照事后的检讨,南云海军中将显然犯了三个严重错误。

第一,在空袭中途岛那天清晨,他没有作出充分的搜索部署。如果他早一点派出双相搜索,就有可能很快发现还没有被察觉到的敌特混舰队,这样南云可以先发制人,而不致挨打。至少在他知道“筑摩号”和“利根号”的搜索机不能按时起飞后,应该立即派出别的飞机,填补搜索扇面的空白。当然,“筑摩号”的第五号搜索机没能发现敌航空母舰(尽管这架飞机大概从敌航空母舰上空飞过),是不能归咎于南云海军中将的。

南云的第二个错误是和他采用的把舰载飞机分成第一攻击波和第二攻击波的方法有关的。每次攻击波都是从四艘航空母舰上按比例抽调出来的飞机编成的,而不是由两艘航空母舰的飞机编成第一攻击波,另外两艘航空母舰的飞机编成第二攻击波。虽然同时使用四艘航空母舰的飞机可以缩短飞机起飞和回收的时间,但在收回飞机和紧接在收回飞机之后的时间内如遭到敌机攻击时,必然增加了脆弱性,因为那时四艘航空母舰全都忙得不可开交,不能马上使自己的飞机起飞,以抗击敌机的进攻。同时这还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机动部队都不能对敌航空母舰发动攻击,不管情况如何迫切需要。倘若南云只从两艘航空母舰上派出飞机去空袭中途岛,让另外两艘航空母舰的飞机待机以备万一,他就不至于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发现自己的手脚被缚住了。

南云的第三个错误也许是最严重的错误,在于当他发现敌特混舰队有一艘航空母舰后,没有立即用全部飞机进攻。不管这些飞机装备的弹药是否合适,或甚至没有战斗机掩护,也应该出动。这样做所冒的风险诚然是很大的,但难道比正当飞机在甲板上摆着、手忙脚乱地加油和更换弹药时遭到敌舰载机的攻击不少冒点风险吗?南云难道有理由可指望敌人不在这最不堪一击的时刻来进攻?他不愿冒险派出没有掩护和弹药装得不合适的轰炸机去攻击敌人,结果是怎样呢?他所选择的办法结果是自己的轰炸机被敌机歼灭了,直至连反击一下以索回损失代价的能力都化为乌有了。山口海军少将在这紧急关头的判断是唯一正确的。南云选择了自以为正统的和比较安全的方针,但是从那时起他的几艘航空母舰就注定要遭劫了。

南云的错误判断使他的机动部队在山本海军大将还没来得及采取任何措施以前就被断送了。换句话说,在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能运用其判断来影响事态之前,日本部队就几乎已经彻底战败了。面对这一严峻局势,山本海军大将是否也犯了象南云那样优柔寡断的错误?他的幕僚献策由他本人裁可的与敌人进行海上夜战来挽回战局的夜战计划,十分明显是一个铤而走险的计划,压根儿就没有多大希望。到最后被迫承认这项计划无成功的可能时,山本海军大将立即放弃战斗,认为败局已定,无可挽救了。


俗人一个hl


中途岛战役就是美日两国继珍珠港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对战,珍珠港日本人打了美国人一耳光。中途岛一战美国人正儿八经的跟日本人玩了一把,就把日本海军给打了个半残废成功复仇。


百年看世界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个人觉得由于作战基本计划中存在这些严重缺陷,使我方部队司令官们一开头就吃了两个大亏。即便如此,如果他们在战术指挥上不犯错误,似乎可以肯定说结果也不致如此之惨。有人说,在战斗中双方都会犯错误,而胜利则属于犯错误较少的一方。

在中途岛海战中,哪一方犯错误更多,这是不言而喻的。的确,把美日双方作战情况加以研究,不能不承认在这次作战中所有错误都是日本方面的。

  南云海军中将犯的错误最多,但这并不等于说他的才干比不上别的司令长官。他的运气不好,因为南云部队是唯一跟敌人真正交锋的日本部队。他的处境使他不得不作出绝大 部分影0向战斗结局的决定。其他司令长官,包括被认为指挥全部日本部队的山本海军大将在内,都处于无所作为的旁观者地位。既然他们不象南云那样必须作出关系成败的决定,他们就不可能犯错误。

  说了这许多为我们的司令长官开脱的话之后,也让我们说点批评的话吧。按照事后的检讨,南云海军中将显然犯了三个严重错误。

  第一,在空袭中途岛那天清晨,他没有作出充分的搜索部署。如果他早一点派出双相搜索,就有可能很快发现还没有被察觉到的敌特混舰队,这样南云可以先发制人,而不致挨打。至少在他知道“筑摩号”和“利根号”的搜索机不能按时起飞后,应该立即派出别的飞机,填补搜索扇面的空白。当然,“筑摩号”的第五号搜索机没能发现敌航空母舰(尽管这架飞机大概从敌航空母舰上空飞过),是不能归咎于南云海军中将的。

  南云的第二个错误是和他采用的把舰载飞机分成第一攻击波和第二攻击波的方法有关的。每次攻击波都是从四艘航空母舰上按比例抽调出来的飞机编成的,而不是由两艘航空母舰的飞机编成第一攻击波,另外两艘航空母舰的飞机编成第二攻击波。虽然同时使用四艘航空母舰的飞机可以缩短飞机起飞和回收的时间,但在收回飞机和紧接在收回飞机之后的时间内如遭到敌机攻击时,必然增加了脆弱性,因为那时四艘航空母舰全都忙得不可开交,不能马上使自己的飞机起飞,以抗击敌机的进攻。同时这还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机动部队都不能对敌航空母舰发动攻击,不管情况如何迫切需要。倘若南云只从两艘航空母舰上派出飞机去空袭中途岛,让另外两艘航空母舰的飞机待机以备万一,他就不至于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发现自己的手脚被缚住了。

  南云的第三个错误也许是最严重的错误,在于当他发现敌特混舰队有一艘航空母舰后,没有立即用全部飞机进攻。不管这些飞机装备的弹药是否合适,或甚至没有战斗机掩护,也应该出动。这样做所冒的风险诚然是很大的,但难道比正当飞机在甲板上摆着、手忙脚乱地加油和更换弹药时遭到敌舰载机的攻击不少冒点风险吗?南云难道有理由可指望敌人不在这最不堪一击的时刻来进攻?他不愿冒险派出没有掩护和弹药装得不合适的轰炸机去攻击敌人,结果是怎样呢?他所选择的办法结果是自己的轰炸机被敌机歼灭了,直至连反击一下以索回损失代价的能力都化为乌有了。山口海军少将在这紧急关头的判断是唯一正确的。南云选择了自以为正统的和比较安全的方针,但是从那时起他的几艘航空母舰就注定要遭劫了。

  南云的错误判断使他的机动部队在山本海军大将还没来得及采取任何措施以前就被断送了。换句话说,在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能运用其判断来影响事态之前,日本部队就几乎已经彻底战败了。面对这一严峻局势,山本海军大将是否也犯了象南云那样优柔寡断的错误?他的幕僚献策由他本人裁可的与敌人进行海上夜战来挽回战局的夜战计划,十分明显是一个铤而走险的计划,压根儿就没有多大希望。到最后被迫承认这项计划无成功的可能时,山本海军大将立即放弃战斗,认为败局已定,无可挽救了。以上个人观点,希望大家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