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抗疫先鋒:四心“鐵漢書記”

——記麻城市鼓樓社區總支書記宋學琦

3月10日下午,當大家都沉浸在麻城勝利在望、解封在急的喜悅中時,可現任鼓樓社區總支書記宋學琦同志卻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在社區工作的30多年裡,宋學琦帶領著社區“兩委”班子不畏困難,真情為社區謀發展、謀幸福。雖然患上了高血壓、腦梗、胃潰瘍等多重疾病,但在疫情到來時,他依然堅守在抗疫一線。在快50天的戰鬥中,這位“鐵漢書記”再也堅持不住了,病倒了。在住院期間,他仍然關心社區各方面工作進展情況,每天掛著吊瓶,還要撥打電話詢問復工、復產等一系列情況,蠟黃的臉龐和切切丹心詮釋著作為一個共產黨人最閃亮的人生。

麻城抗疫先鋒:四心“鐵漢書記”

守初心,建好疫情防控的“明白賬”

疫情爆發後,為了有效地搞好防控工作,宋學琦親自掛帥、把握全盤,帶領社區“兩委”班子,走街串巷排查“四類人員”。在排查4630戶、18290人龐大的工作量中,宋學琦同志從沒有任何怨言,相反工作更加細緻。只要走過的地方,各類數據、報表、記錄他都猶記在心,時常忍受著胃痛忙至深夜,餓了就吃一口泡麵,累了就摘下眼鏡休息幾分鐘,休息好後再戰鬥,人在哪裡哪裡就是主戰場。

麻城抗疫先鋒:四心“鐵漢書記”

懷忠心,扛起疫情防控的“指揮旗”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勝利。疫情戰爭令下達後,宋學琦同志迅速帶領社區“兩委”和鼓樓社區抗疫臨時黨總支成員召開了作戰會議,建立應急機制和處置方案。以網格為單位,發揮樓門卡長、居民代表、黨員等骨幹作用,叮囑他們關注周圍鄰居的狀況,發現問題及時上報。防控期間有不少的雨雪惡劣天氣,他一方面加強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不忘每天去各個值勤卡點看望值勤人員,囑咐大家注意保暖,要多注意防護。經過40多天的奮戰,全線30餘個卡口,190餘名黨員、志願者都兢兢業業、扼守關口,保障了社區居民人居環境和生命安全。宋學琦說:“既然上級把社區抗疫任務交給我,就是對我的充分信任,不管困難多大、壓力多重,也不管我們有多疲勞,社區居民就是我的家人,我們一定要守護好!”

麻城抗疫先鋒:四心“鐵漢書記”

裝民心,甘當疫情防控的“疏導員”

考慮到鼓樓社區管轄範圍內居民住量大、老年人居多的因素,宋學琦同志就親自帶隊上門走訪,帶著體溫計和工作臺賬挨家挨戶地進行核對。數據是不是準確、摸排是不是到位、返人城員是否監控到位,居民生活是否有困難等等,大事小情都是他要考慮。他每天堅持到各卡口巡查轉轉,給社區的居民們聊聊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做做思想工作。雖然他白天風風火火的,可是夜裡卻因為自身疾病和防控現狀,經常失眠,總想著防控工作是不是要再完善些,措施是不是有漏洞。就這樣,他支撐著,直到曙光來臨。

麻城抗疫先鋒:四心“鐵漢書記”

無私心,樹立疫情防控的“好榜樣”

宋學琦同志今年54歲了,在社區他是個群眾眼裡的好書記;在家裡他也是個有擔當的好父親。妻子因病早年去世,他忙於工作,後來也一直未曾想著給自己找個伴。孩子工作於南湖辦事處。疫情開始後,父子二人各自奮戰,一同奔赴抗疫一線。雖然聚少離多,父子間彼此鼓勵,相互照顧,大多數時候是飽一餐餓一頓的。

3月9日,宋學琦同志因為疫情要坐鎮指揮部,在吃泡麵的時候,感覺腹部再次劇痛,社區李顯華醫生看著他滿臉蠟黃,問他是不是胃又痛了,叫他趕緊去醫院看看。可他還是堅持到第二天上午才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胃出血。在醫生的建議下,只好暫別崗位,住院治療。

孩子聽說父親病倒後,打來電話問是不是過去看看,結果被宋學琦回絕。宋學琦說:“我這也是老毛病了,你不必要為我擔心,站好你自己的崗位來看我更好!”宋學琦雖然只說了簡單的幾句話,但他對事業的堅守和忠誠讓人淚目。(鮑俊軍 楊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