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好書,享一段時光‖《人間失格》

從書名來看,“人間失格”將猛然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慌亂感。畢竟這是別人翻譯的,與原汁原味的作品肯定有所差別。那到底此書名是什麼意思呢?看譯者序言得知,即“喪失為人的資格”。但作者原意是否也如此呢?我不得而知,故只能自己去探索。原作名曰:NO LONGER HUMAN,如果要我翻譯,當然,我要說明一點的是,本人英文水平低下,雖識得幾個單詞,但終究是外行。話說回來,我要翻譯的話,則會譯成“不再為人”。暫時不用去考慮翻譯的規則,只說明它的意思即可,故而如此。

此二者之間有何區別呢?即“喪失為人的資格”與“不再為人”之間的區別。存異必先求同,其相似之處就是——“不能做人”。然其不同之處,其一是“喪失為人的資格”屬被動,“不再為人”屬主動;其二是前者有悔恨之意味,而後者有頓悟(或絕望,因為人一旦頓悟就會絕望)。這兩個對比的方面我將在下面的文字裡詳談。

主動或被動的表現,其實就是內在的表現形式。也就是說,這是人生觀的問題。我們的大部分人都不願放棄做人的資格,願意放棄的人幾乎沒有。我個人還徘徊不定,但大體屬於前者。至於“悔恨”和“頓悟”,我則支持“悔恨”,因為它代表人生還有希望。人類正是因為希望才延續至今。而“頓悟”雖然指明瞭人世的真相,但終究不是值得我們提倡的,畢竟人類要延續!其實,無論我們經歷了什麼或在思考什麼,無論我們多麼痛苦不堪,請記得:學會釋放自己的情緒!我知道,有些事我們真的無能為力,我也說不出任何勸阻的話。只是,既然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你就要學著做一個英雄!去看路邊的野花,追美麗的花蝴蝶,或者在黃河邊大哭一場。這一切都行,只是——千萬別放棄自己!

所以,“不再為人”的消極觀點是不符合現今社會的主流意識,只有“喪失為人的資格”才更符合作者原意。我記得,太宰治在文章開頭這樣寫到,“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斥著恥辱”。這很明顯,作者對自己過去不負責任的生活帶有悔恨的意思。

從內容來看,我只看了一部分,不能概括全部。但就我看完的內容來說,毀掉一個正常人的因素主要是頑固的家張、愚蠢的老師和可恨的同學。當然,內在的因素也不能忽視。小說還毫不隱晦地寫到了成年人世界裡的香菸、酒精和女人是如何地折磨一個男人的身心健康,如此等等。由於我還沒讀完,所以也不敢繼續亂講了。

太宰治的這部小說挺有現實說教和指導性的,希望各位朋友在閒暇時間去讀一讀。

讀一本好書,享一段時光‖《人間失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