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導讀:領跑型的領導,你喜歡嗎?相信很多人不經思考的便會說出喜歡,但這種喜歡通常是存在於想象之中。

當我們真正的面對一名領跑型的領導,主動加班、主動降薪、主動承接更多工作,作為其團隊中的成員,我們必然會心生不滿。

作為團隊成員時,我們可以感知到喜歡領跑型的領導對我們造成的負面影響,但當我們作為領導時,卻往往沉浸在自滿之中。

本期我們將以“領跑型”領導展開,探尋身先士卒的工作風格對團隊氛圍的破壞。

  • 什麼是領跑型領導?為何會引起團隊不滿?
  • 為什麼我們會成為領跑型領導?
  • 我們如何糾正自己的領導習慣?

引子:

現在是晚上8點,冷清的寫字樓中,仍有一間辦公室燈火通明,

緊皺的眉頭,宣告著領導的不滿,

無心工作的他們,在互相交換著眼神,

只要有一個人邁出這間辦公室,

他們便得以自由,得以喘息、得以恢復那所剩無幾的精力。

但那個人不肯邁出這間辦公室,

於是那些無心工作的人,握緊了鼠標。


“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什麼是領跑型領導?為何會引起團隊不滿?

既然我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安慰、希望和安寧,我就只能並且只願意關注自己——米蘭昆德拉

身先士卒,在以往指的多半是那些作戰時親自帶頭的將領,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一馬當先的衝向敵陣,自然是有著足夠的信心,才敢於挑戰生死。

而身處其背後的士兵們,自然會被這份氣度所折服,將這種行為不斷傳唱,最終成為一種夾雜著敬畏、佩服與仰慕的褒義詞。

但所有的詞語、所有的形容,不得不考慮其實際的應用場景,錯誤的場景下的身先士卒,則不免有些莽撞。

“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01 什麼是領跑型領導

我們都希望在企業中,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足夠的認可,從而提升我們的價值,獲得物質上、精神上的滿足。

而作為企業領導,我們需要確保團隊在正常有序的基礎上,能不斷的發揮出成員特點,持續優化團隊運作效率,最終創造更多的價值。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在書中提到六種典型的領導風格,領跑型領導便是其中一種。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總希望自己在武力超凡的同時,還擁有著聰慧的大腦,於是在團隊中,我們不可避免的希望自己精通所有崗位知識,並擁有比成員更為熟練的技能掌握。

甚至於一定程度上,我們的上級、企業的決策層,也是希望我們擁有這種特質,於是在個體與他人的影響下,我們許多人成為了領跑型領導。

對於領跑型領導來說,其典型特質為:

自身要求

  • 技能:要求自己熟知本團隊所有崗位技能。
  • 成果:不斷追求突破,期望不斷的創造新的成果。
  • 時效:對工作時效性具有較高要求,對未完成的工作抱有焦慮。

團隊要求

  • 技能:要求團隊成員自行掌握出色的崗位技能。
  • 成果:要求團隊成員在我們的指示下完成出色的業績。
  • 時效:
    要求團隊成員自我約束,跟隨我們的節奏進行工作。
“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02 領跑型領導為何會引起團隊不滿?

一個不斷追求進步,並具有較高自我約束的人,毫無疑問具有強大的內驅力,可以使自己不斷的提升,最終成為一個出色、優秀的職場人。

但出色的職場人,或者說是一名出色的崗位工作人員,並非一定便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

反而在日常的工作、組織結構調整中,我們發現許多優秀的崗位工作人員,在升任領導層後,反而表現出了水土不服。

這種水土不服,在於從一個技術、執行、小團隊負責人角色,轉化為需要統籌處理人、事、物的角色,相當於邁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在全新領域中,之前所獲得、掌握的知識、技能,並無法進行完整的遷移,使得在新的角色工作過程中得不到認可。

因此,對於那些在本崗位以身作者,不斷追求進步的人來說,當升入新的管理層崗位,往往由於對崗位的定位、對人心的觸摸不足,引起團隊成員的不滿。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羅列原因,便會發現引起不滿的關鍵點,反而正是其突出點。

  • 高要求:領跑型領導,不論是對團隊成員的個人技能掌握還是KPI的考核要求,往往是有較高要求的,這對員工來說是一種關乎利益的壓力。
  • 低指導:領跑型領導,認為團隊成員每個人應當掌握出色的崗位技能,因此當員工沒有表現出較高的技能,領跑型領導會認為其失去了崗位能力,產生職責與埋怨或是邊緣化行為。
  • 常干預:領跑型領導,由於對自身的崗位技能能力,擁有較高的自我評價,因此在工作中時常會主動的干預成員工作,使成員的思路被截斷。
  • 好處罰:領跑型領導,認為每一個團隊成員都應如自己這般出色,因此出色則成為了“常態”,在高預期的影響下,員工稍有差池,則會受到處罰;最終表現出罰多於賞的局面。
  • 負影響:領跑型領導的以身作則,對團隊成員來說意味著必須緊跟步伐,但領導與成員之間的工作節奏、強度不同,使成員常感勞累。

總結:綜上所述,在領跑型領導以身作則的影響下,團隊成員往往需要加班、高強度工作,致使自身得不到足夠的消息,同時又有較高的kpi要求,並且領跑型領導在不指導員工的情況下,還不斷的根據處罰員工,團隊氛圍自然極度壓抑。

“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二、 我們為什麼會成為領跑型領導?

我們作為領跑型領導,正如前文所說會對團隊的氛圍造成致命打擊,從而形成了我們在前方領跑,成員在後方停滯的窘狀。

但我們作為領導,從來不會真正的希望這種事情發生,相反我們更希望團隊成員可以更好的發揮出應有效能,與我們的效率達成一致。

我們希望通過以身作則、不斷挑戰的方式,來對團隊成員進行激勵,使團隊成員緊跟我們的腳步。

缺乏了正確的指導、目標與激勵方式,使團隊成員的角度與我們截然相反,相較於我們希望的努力,他們似乎更希望休息。

我們並非無法察覺到這點,我們也並非沒有對自己的管理方式產生過懷疑,但很遺憾,我們失去了“信任”他人的能力。


01 信任感

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根據場景、技能、性格與態度不同,會產生相應不同的效率,但不論我們之間有著多少不同點,只要具有信任感存在,我們仍能發揮出較高的效率。

所謂的信任感,指的是我們相信對方與我們具有相同的目標,並且可以在未來的過程中互相扶持,最終達成我們雙方所共同期望的狀態。

在信任感缺位的狀態下,我們則不會相信成員的未來成長,我們需要成員可以儘快的提升個人產出,否則將被我們列入淘汰隊列。

但企業並不可能所有員工,均是精兵強將,均是高薪聘請,對於企業來說,為了有更好的本土認知,更多的是從內部隊列進行提拔。

而提拔後的員工,正如我們當年一般,由於技能沒有完整的遷移,在升職後的崗位工作中,可能無法勝任。

而作為企業領導,我們也肩負著對團隊成員的培訓、指導、提升責任,因此信任感缺失則意味著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停滯。

我們完全可以埋怨企業成員架構上的問題,但那不過是我們無能為力的焦慮,並無法幫助我們達成高層的期許。

“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02 錯誤循環

我們可以埋怨企業成員架構上的問題,可以向高層表示團隊效率低下的原因,在於企業沒有給我們分配最好的人力資源。

但我們都知道那不過是我們的說辭,原因在於我們對成員的不信任感,正是我們對自身的不信任導致的焦慮。

試想一下,如果團隊成員配合運行過程中,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效率,那麼我們作為管理者,只需要負責把握方向,提供思路。

這無疑會大大的減輕我們的工作壓力,相信這種工作狀態,即使對於領跑型領導來說也是希望、期望、渴望的。

但為何領跑型領導,卻沒有選擇這種更好的管理方式,而是選擇了事無鉅細的對所有工作進行插手,並在關鍵時刻親自處理?

原因在於領跑型領導不僅不信任團隊成員,而是陷入了一個錯誤的邏輯循環之中,導致自身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領跑型領導之所以領跑,在於對團隊成員的不信任感,而這種不信任感則出自於對自身安全感的焦慮。

試想一下,一個工作出色、成員敬仰、高層支持的領導,並不會擔憂自身的地位不保,因此擁有更多的容錯空間。

下屬現在的犯錯,並不會引起他的焦慮與恐慌,他完全可以忍受暫時的挫折,以換取未來的回報。

但對於我們這種領跑型領導來說,其事無鉅細的插手,在對成員不信任的背後,本質上還是希望工作本身不出現問題。

我們可以認識到對團隊管理的不足,致使團隊成員能力、效率低下,從而使我們需要不斷的投入更多精力去幫助成員完成工作。

“我們越是擔心團隊成員工作出錯,便越要插手到成員的具體工作之中,越是插手到具體工作中,越是阻礙了成員的成長,我們也變越是擔心團隊成員工作出錯。”

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中,我們必須不斷的投入更多的精力,但結果卻往往是由於我們精力的有限性,最終全盤崩潰。

最後我們應該怪誰呢?似乎要怪罪於成員的能力不足,但這種不足卻是我們不斷插手具體工作所導致的。

我們可能誰都不能指責,反而所有人都可以指責我們。

“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我們如何糾正自己的錯誤?

真理之川從他的錯誤之溝渠中通過 —— 泰戈爾

我們唯一能怪罪的,便是我們自己,怪罪我們的錯誤循環、怪罪我們的不信任感、怪罪我們的錯誤思維。

我們可能時常想要回到升職前的那一刻,作為一個專項崗位,去發揮自己的技能與知識,而不是去對團隊成員負責。

我們當然可以退回原有崗位,甚至於在很多時候,我們的上級也是如此希望,畢竟我們可能在原崗位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

但退回原有崗位,並不會使我們更加的快樂,因為這將意味著我們終生可能無法成為一名管理層,我們也很快的會在原有崗位觸摸到天花板。

因此,想要突破職業天花板,獲得更為廣闊的見識,瞭解更多關於世界、人心的信息,我們需要對自身的領導風格進行改變。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全盤的否定自己,而是需要進行一定的升級與優化,揚長避短,既保留我們領跑的優勢,又彌補我們對團隊氛圍影響的劣勢。


01 管理認知偏差

我們之所以會對團隊氛圍造成破壞,在於我們沒有意識到身為管理者的真正目的,從而導致還以員工執行層面的思想去進行工作。

實際上,這可以看作是角色的物理轉化完成,但在心態上卻沒有完成這種轉化,因此心態轉化便是我們需要邁出的第一步。

  • 晉升原因:我們需要考慮清楚,企業為何會安排我們成為一名管理者?上級看中我們哪點,從而安排我們晉升?

“不同於表現出管理能力,許多領跑型領導,往往是由於崗位能力獲得的提升,因此對於企業來說,看中的是我們崗位的技能。”

  • 上級期許:上級希望我們為企業帶來什麼變化?對於上級來說為何提拔了崗位能力突出的我們,而非是管理能力突出的其他人?

“企業希望我們通過對崗位的熟悉,通過專業化的角度,去考慮團隊的整體工作,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減少成本。”

  • 成員期許:成員希望我們給他們帶來什麼變化?他們希望從我們這裡得到什麼?

“成員希望我們通過對崗位的熟悉,更好的安排其工作,並從我們的身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總結:綜上所述,企業看重我們的崗位技能,希望我們通過對本崗位的熟悉,強化團隊運作效率,並減少團隊運作過程中的不必要成本。

對於員工來說,也更希望團隊的帶領者是一名“內行人”,可以更好的評估工作,並提供切實的指導,最終實現雙方的共贏。

“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02 強化優勢

前面我們說到了企業、員工層面對我們的期許,我們可以很清晰的感知到,企業、員工的期許重合點便是我們的崗位能力。

因此,所有上層建築的基礎,還是出自於我們對團隊崗位的能力掌握程度,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崗位能力掌握程度,指的並非是具體的工作。

對團隊的運作方式與各崗位的技能,我們在晉升之前便已經基本瞭解,因此我們需要強化的崗位能力掌握程度,指的是更高層面的各崗位配合、協作。

  • 深度認知:我們需要更為深入的瞭解各崗位工作過程中的問題,是什麼致使他們的運作效率降低?

“銷售人員的效率低下,可能僅僅是交通費上的不便,或是在錯誤的時間進行會議。”

  • 優化阻礙:同時,我們需要對各崗位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一些優化,確保員工在工作中不會因較為強烈的負面影響,降低崗位效率。

“員工所使用的設備出現問題,即使影響效率也不願意修理,直到將報銷方式轉化為備用金方式,員工才開始主動的確保效率不會受設備故障影響。”

  • 統籌協調:利用我們的崗位熟練優勢,統籌考慮各成員之間的協作方式,優化組織效率,打破成員隔閡。

“設計師與運營之間的溝通受阻,可能是由於運營無法給出正確的文案與要求,通過雙方共同認定的工單模板,優化雙方協調效率”。

  • 嘗試變化:不斷的打破自身認知,汲取崗位、團隊、行業新信息,利用後勤調用權利,結合自身經驗,為團隊提供新的方向與優化方案。

“以往運營以excel作為數據分析方式,我們通過挖掘,瞭解到了最新的BI可視化數據分析,通過培訓、外聘培訓,使員工掌握了相應技能,獲得了更好的成長,提升了組織效率”。


03 規避劣勢

前文我們已經基本的對具體的管理目標與現存的問題、我們的優勢進行了整體的分析,我們已經有了基本的邏輯框架。

而發揮優勢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會因我們管理方面的劣勢,導致我們對團隊產生無法彌補的傷害。

作為領跑型領導來說,我們需要關注自身對團隊氛圍造成的打擊,並著重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及時的調整我們的行為。

  • 目標設置:我們不需要一個較高的目標,而是一個我們與成員均認為可以完成的目標,從而使我們具有共通的信心去通力合作完成,而不是給自己一個虛假的幻想。
  • 以身作則: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可以以身作則的走在最前方,為團隊抵抗風險,而不是以身作則的加班、高標準造成團隊壓力。
  • 加強指導:以指導替代取代,我們需要給予成員成長空間,更多的進行放權,關注結果,而非過程;對待不良的結果,主動承擔責任,併為成員梳理錯誤原因。
  • 容忍錯誤:在具體的優化效果顯現前,我們需要從錯誤的邏輯循環中掙脫,因此我們需要容忍員工的短暫錯誤,只需要確保員工未來的期許與目標與我們相同,便可以共同追求遠期利益。
“身先士卒”的領跑型領導:我先走一步,你們自己想辦法跟上


總結:管理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知識體系,但對於領跑型領導來說,其具有鮮明的優勢與劣勢。

這種鮮明的優勢與劣勢,使我們可能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卻難以出色的對團隊進行支持與管理。

但不論哪一種領導風格,其均是如此,我們無需通盤否定自我,只需去規避自身的劣勢,發揮自身的優勢。

沒有百分百完美的人,我們只需要接近完美,而不是觸摸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