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班主任,有学生喝药自杀,自残,试图跳楼怎么办?

手机用户61298242081


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方案,进行家校协同,估计孩子问题是出在家庭,所以先和家长进行沟通,有些不一定要孩子知道,以免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



公约天下


做了多年班主任,觉得班主任工作中最可怕的就是遇到这种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比孩子更可怕的是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家长的不闻不问,或者忽视问题轻视问题,或者一推百了,把孩子推给老师。

遇到这样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会牵扯到班主任很多的精力,需要小心处理。如果处理不得当,会有比较严重的后果。

先来讲一个我身边实际发生的例子吧,是我的同事班级发生的事情。

同事带的班是一个会计班。班级有一个小女孩儿,与隔壁班级的一个男生谈恋爱。虽然学校禁止谈恋爱,但因为是职业学校,大家都知道。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比较差,爱学习的比较少,在学校谈恋爱的也比较多。

我的同事工作比较认真负责,做事细致。把这名女孩儿和隔壁班男生谈恋爱的事情和家长进行了通报,并做好了工作记录。当时家长的态度是默认。过了一段时间,男生提出分手,这名女学生失恋了,女生的情绪非常不好。有自残自杀的倾向。我的同事及时向家长作了通报。同时也把这个情况向上级领导和学校相关部门做了汇报。而且该女生在校期间,我的同事安排班里的女同学和班干部随时关注女孩儿的情况,有问题随时向她汇报。但家长对于女生失恋情绪不好这件事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一个周六的下午,这名女学生从家离家出走。于是家长找到学校,要求学校负责任。

从这件事来看,我的同事工作没有纰漏,及时和家长沟通,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但是学生在家离家出走之后,家长依然不依不饶的找到学校,甚至扬言如果一旦学生出事,就要告学校告老师。

当然最后,这名女孩儿最后在隔壁县被找到了。

像题主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即能够在最大程度那保护学生安全,又不至于让自己的工作被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尽自己最大可能说服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把事情的严重性告诉家长,最好举一些实例。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和家长闹闹脾气,吓唬吓唬人,他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实心理问题,说简单了,就是心里有一个过不去的坎,解不开的疙瘩。但这个过不去的坎,解不开的疙瘩会严重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时候会造成严重后果。

题主所说的这名学生已经发生自杀自残行为,说明心理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第二 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此事,寻求帮助。

家长一意孤行,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非要把孩子交到学校,这让班主任的压力非常大。一旦学生在校发生任何问题,学校,老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让自己的领导和家长沟通此事,和家长说明利害关系。

第三 如果学校有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可以要求家长带着学生一起来到学校。有家长和班主任共同在场的情况下,让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第四 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请班级里和这名女生关系要好的同学,多做做女孩儿的思想工作,多谈心多陪伴。

第五 做好相关工作记录。就这件事情与家长的所有的沟通情况,比如电话沟通,微信沟通等等,都要做好记录。给学校领导做的汇报等,也要做好记录。

结束语

其中所说的班级里,这名女生的情况非常值得同情。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必然是心痛的。我们要做的首要的就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在这个前提下,多做各方面的工作,和家长沟通和上级汇报,把工作做得扎实细致。这样也不至于让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动。


东方一抹红98


同为班主任,遇到过几例自残倾向的。出于自我保护(不是开玩笑,老师真的要做好自我保护),建议做以下几步。

第一,找其他和她关系比较近的学生私聊,最好是文字或者打电话,问问自杀学生平时有个异常。例如我有个学生就是老在宿舍里用玻璃割手腕。我就私下和宿舍长聊了,让她悄悄扔掉不安全的东西,一有问题立刻找宿管或者我报告。务必做好记录,留好证据。

第二,和这个孩子聊,问她有什么烦恼,能不能说说,如果学生愿意说,自己评估一下能不能干预。如果学生拒绝沟通,自己没有能力干预,那就赶紧做好记录,上报德育处。

第三,再次联系家长,建议家长送孩子去医院看医生,说清楚情况的严重性,如果不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很可能后悔莫及,最好能举例子。家长如果执意不听,那就要明确告诉家长,自己不可能一直盯着学生,出了问题后果自负。

第四,等到开学之后,要求家长在德育处填写学生情况通知单,把学校的建议、可能的后果写清楚,学校盖章,班主任留好底。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想办法帮助学生的前提下保护自己,一定一定留好所有的沟通记录,否则后患无穷!

班主任可以承担部分心理干预的职责,也应当了解一些心理咨询策略,我自己就是三级心理咨询师。但是,如果发现学生的问题已经超出自己能力范畴,就要果断建议学生就诊,像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这些必须要专业医生才有资格治疗,我们没有能力,更没有权限。

前段时间,一个以前的学生家长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孩子高三了,坚决不去学校,不想活了,找我帮忙。我一了解孩子的状况就知道我帮不了,和孩子聊了之后发现他执念很深,坏情绪自己根本控制不了,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严重影响了他的睡眠和人际交往。

她妈妈一直纠结这孩子不参加高考怎么办,我好说歹说都没用,后来我实在忍不住,这样告诉他:你的孩子不是考不考得上大学的问题,他现在面临的是要不要活下去的问题!如果他一心不想活了,上不上大学又有什么重要呢?

孩子妈妈这才如梦初醒,带孩子看医生,诊断为抑郁症,住院了一段时间,现在恢复了些。

亲身经历,多写了点,耽误大家时间了。[害羞]



桐妈说教


很理解你,也很同情。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与他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很显然,这个女孩子也如此,已经到了轻生、自残的程度,还未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要么是愚蠢得自欺欺人、要么是冷漠得毫不在乎。我见过很多这种家长,平时对孩子毫不关心、推卸责任,可一旦孩子出现问题,马上甩锅给学校、老师,指责谩骂、碰瓷讹诈,而在如今这个学校责任被无限发大的环境下,学校和教师作为弱势群体,只能被作为息事宁人的牺牲品、背锅侠。所以这个问题,真的很严重,要正视、要慎重、要面对。

建议:

1.马上汇报给学校领导,必要时专门为此开会、组建个团队,请学校负责政教、德育、心理等人员和女孩子任课教师参加,由女孩子比较信任的老师或学校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出面,了解女孩子问题根源,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2.主动作为,真诚关心、关爱。生命是脆弱的,于公于私,都要呵护好这年轻的生命,否则一旦出了问题,责任是其次,良心会不安!要不露声色的鼓励学生们一起关心她、帮助她,尽可能保护她的自尊和隐私。轻生不是对世界失望就是对自己失望,让她感觉到被爱、被关心、被需要,给她继续生活下的勇气和力量,给她家人不曾给予的温暖和理解。

3.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家长的电话不可能一直不接,只能面对,向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要尽可能保护好自己。记录好女孩子住院的时间、医院、证人,家长沟通时少打电话、多用文字交流,保留下文字记录,家长一定要送学生来请他签个保证书,出了问题后果自负(其实没用,出事还追责任还是得追,无非是逼着家长重视而已),所有对女孩子的关注和帮助都要有迹可循,要提醒所有任课教师不要刺激女孩子,要多鼓励、夸奖。要让心理辅导教师定期辅导、做好记录。总之,就是留痕,尽责才能免责,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走丢的风信子


那就让她回学校吧,回到学校,她就该听老师的话了,都说“医者父母心”,其实你们做老师的何尝不是? “师者父母心” 也有的。

班主任能这么关心学生很难得,如果不关心就不会接那么多的电话了。记得有一个这样的词—— “ 因材施教 ”,这个词很有道理。

这个女孩子那么爱闹那么爱折腾,可能是精力比较旺盛的缘故吧,因为她的家长说她 “闹着玩” ,显然不是这么一次两次的了。

既然她这么爱折腾又喜欢闹,就好好想办法让她折腾一下吧,办法有一个,不知你愿不愿试一试,就是让她做班里的文娱委员。

文娱委员要做的是组织班里或班级里各种各样的活动,只要你和班长放下成见,让她好好学习一下怎样组织和编排活动或比赛。

这样不但能够让她有事可做,没了时间去瞎闹腾,还可以让她好好学习更多的知识,思想好起来、精神好起来、人也充实起来。


梦190234205


作为孩子的班主任,对班上女孩子半夜喝药送医急救,自残,在家跳楼。你给家长的建议是带孩子去心理老师那看看,而家长说是孩子闹着玩的,有老师管着就行,想送孩子上学,给你打了无数个电话,你又不敢接受。从你以上的描述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一旦孩子成长中出现棘手问题时,存在着逃避问题,回避矛盾的现象。二、孩子出现寻死觅活,动不动轻生,对生命的不尊重现象既是突发的,也是必然的。

增强耐挫力,帮孩子心理纠正!

耐挫力( Setback-resistance),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也就是一个人的抗挫折能力。你班上所碰到的女孩子半夜服药急救,自残,在家跳楼等行为失常现象,恰好说明这个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当她的个人欲望无法满足时,当她的个人需求无法实现时,容忍度不高,轻生或许成为她倒逼家长的手段。也反映出青春期女孩子在身体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过程中,当她产生幼稚而懵懂的爱恋现象时,意志力脆弱,轻生或许成为她摆脱孤独苦恼的冲动。也体现出当她在理想与现实脱节时,判断力不够,轻生成了她负气任性,一了百了,寻求解脱的路径。还有就是她既单纯而又复杂的心理现象,时而小肚鸡肠,时而挥霍大度,时而斤斤计较,时而大大咧咧,自控力不强。家长们忙于生计、忙于工作,而往往疏忽了对孩子细心的观察,缺失了温情的陪伴,孩子在家缺乏一个和她说悄悄话的人。时间一长,积攒在孩子心中的压抑就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这就是家庭教育,也包括学校教育中,没有开展和孩子走心入心的对话,没有帮孩子开展适时、适当、及时的心理修复, 导致孩子抗挫力不强而带来的教训。

(面朝大海,真是春暖花开吗?)

厚植抗压力,帮孩子灵魂修复!

抗压力(Anti-pressure ability ),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生存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是指一个人既要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又要善于虚心接受他人不同的、正确的意见。消极是抗压力的寄生地,我能行是抗压力的勇斗士,灵魂强大是轻生现象的消毒剂,战胜痛苦是克服轻生的智慧园。缺乏高尚品格的孩子,灵魂往往显得有点丑陋,心态容易失衡,心理极为脆弱。面对他人的成绩与进步,不是你追我赶的并驾齐驱,而是缺乏学习精神,缺乏向上之心,缺乏竞争意识的消沉。面对世间的一切美好,往往充满着羡慕嫉妒恨。容易产生轻生现象的孩子,总是负面大于正面,消极胜过积极,阴暗多于阳光,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压力过大而难于自强。偶尔或经常白寻短见的孩子,老是忧郁大于开朗,压抑大于舒缓,紧张大于轻松,拘谨大于自由,导致其情感驾驭能力不够,亲情关系和情感处理充满积郁。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的孩子,显得自卑大于自信,空想大于实干,懦弱大于坚强,致使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上进与追求,缺乏理想与志向。这就是家庭教育,也涉及学校教育,没有开展和孩子合情合理的沟通,没有和孩子之间开展适时、适当、及时的心理矫正,导致孩子抗压力不强而酿出的苦果。

(孩子幼小的心灵,有时是孤独的。大人们知道吗?)

提升引导力,从家长老师做起!

引导力(Guide-ability),就是一个人在事物面前的执行力和在群体当中的领导力的综合体现。轻生的孩子为数不多,也是极少数,可却是一种客观而又真实存在着的、奇特的、令人揪心的教育怪象。这一教育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是,家庭教育对孩子听之任之的放任自由,是家长对孩子一呼百应的无限满足,是家长粗心大意的视而不见,是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切表现,是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的溺爱有余,是家长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表现,是家长教育能力不高,教育素质偏低的表现。是学校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的表现,是学校不重视德育教育的表现,是教师知识传授有余,情感教育能力不足的表现,是少先队工作开展不足的表现,是团委工作开展薄弱的表现,是重考试轻情感、重分数轻成长的表现。是社会力量面对形形色色,对学生成长充满诱惑,轻视学生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关注的体现,是社会教育上关心下一代工作者们没有真真切切、真真实实的走进学校,没有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良好教育机制的休现。学校虽小,可是一个大社会。孩子轻生现象的存在,正好印证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没有开展和孩子之间有效的互动,没有对孩子们进行适时、适当、及时的心理疏导,导致孩子生存力不强,情感关爱缺失,价值取向和目标方向迷失而酿出的悲剧。

(敬畏生命,就是不当众指责孩子。尊重真的很重要,没有尊重何谈尊严?)

今天,教育是否走得太快,落下了本该修复的灵魂。千人千面,百人百脾气。人有性格,女孩更为细腻。任何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人的一生中,碰到或多或少的困难,经历或大或小的挫折,实属正常。出生于家庭,受教在学校,“两所”学校共育中的孩子,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呵护,需要他们的关爱,更需要他们正面的、有效的引导,这是对家长和老师教育能力,教育素质的最大考验。无论家长、老师还是学校,更加要注重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教人者先自教,育人者先自育,正人者先正己。唯有如此,在教育孩子的艰难中任务中,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教育才会坦然有法,教育才会更有力量。


若水12806


问题中描述的班主任面对这类情况应该慎重对待,多动心思,既要从学校教育的立场给与学生一定的人文关怀和教育,一方面做好家长的衔接沟通。这两方面的做法主要是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教育和疏导,从教师职业责任方面确保孩子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还有就是从维护教师自身权益的立场做好学生各项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应该有理有据。

1.对于班级学生所具有的一系列偏激行为和过程,班主任应该第一时间发现和制止,并给与必要的心理开导教育;再者,班主任应该第一时间内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来学校将孩子领回家管理,但在打电话和联系之际应该有电话录用和让家长来学校领回孩子,班主任最好不要派学生送学生回家或者亲自离开学校送孩子到学生家里。

2.对于问题中描述的情形,班主任可以将具体情况形成书面材料,送往政教处,要求政教处出门协助解决。政教处是班主任的“娘家”,是班主任工作实施的强硬后台,班主任不能够单打独斗,独自承担所有工作责任。



3.问题描述的“问题”学生如果要执意由家长送到学校,而且家长口中明确要求班主任管理,这样的说法是极度不负责任的家长,将学生的教育管理责任推卸给班主任,班主任要慎重对待。

4.班主任不要怕麻烦,可以将此情况立即上报政教处,并出具情况材料说明,并由班委会成员附有材料说明。具体由学校政教处处理问题,由政教处判断是否可以让学生回归学校继续学习,班主任绝对不能够私自做主让这类“问题”学生直接回归教室。



5.如果这个“问题”学生得到政教处的同意,可以回到学校进入班级,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再次到政教处,和家长签订学生管理协议,要求家长亲手书写学生学生管理义务和双方管理学生的界限和具体责任,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任何事宜家长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赶到学校并将学生领回。协议签订好之后,可以盖政教处的公章,一式三份,一份班主任,一份政教处,一份家长。


时光匆匆微微甜


作为班主任发现了苗头

1.第一时间上报学校领导,通知孩子父母,并且做好严谨的沟通工作,尤其父母这边,以防有些父母不但帮不上忙还添乱。

2.找原因

通过他本人了解情况,是学业压力,感情问题,欺凌问题或家庭原因。通过同学了解他日常,免得听他一面之词导致误判,导致后续的工作方向错误。

3.找到问题,重点心理辅导

找个孩子信任的人开始谈话,开导他,尽量是父母,因为亲情才是人内心最强的力量

4.近一步说动去心理辅导,或则向《素媛》的妈妈一样,家人去和心理老师沟通,妈妈陪伴辅助。需要药物介入时及时加入。


牛团子


孩子来上学前,老师去资询一下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管理。还有看一下孩的生辰是否有贵人,如果孩家里出事,那是家教问题。居然喝药都可闹着玩,家长就不是一个有正常思路的人!可以叫家长就喝药是闹着玩这事书面呈上,先将家长法治教育再追究谁之责,向孩所在地各级领导争取支持


罗邵康


我认为作为班主任,你的做法完全正确。家长不愿意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恐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认为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是件丢人的事;

二、觉得心理咨询费用太高,怕承担不起;

三、轻视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

除了这三点,我暂时想不出还有别的什么原因了。接下来说说解决办法。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和家长沟通。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询问家长内心的真实想法。

针对第一个问题:家长觉得做心理咨询是件丢人的事。

你可以这样说服家长: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出现心理偏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连成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何况是心理脆弱的孩子呢?其次,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相对容易解决,无非是认知上出现了偏差,生活中遇到了刺激。在这个阶段,修复孩子的认知偏差是有必要性的。如果过了这个时期,孩子虽然表面恢复正常了,但一定会对她成人以后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到那时再去修复就比较困难了。

针对第二个问题,其实你不用过多的说服家长,因为我相信如果家长能意识到第一个问题的重要性,就可能不那么在意咨询费用的高低了。

针对第三个问题,你可以告诉家长,心理问题虽然不等同于精神疾病,但心理问题有可能发展为精神疾病。如果女孩的自杀倾向严重的话,家长就更不能轻视了。总而言之,如果你希望帮助你的学生,我建议你对她的家长多一些耐心。用问询的方式,了解家长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做,想必你就不会再困惑了。我是情感心理解读,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9943055577691673"}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