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一到父母身边就变得颓废,离开父母就变得积极向上?

金宏云


父母是孩子的避风港,也是为子女撑起一片天的人,无论父母年龄多大,儿女多大,只要父母健在,子女都会在父母面前撒娇,而且孩子在父母爱的庇佑下,颓废,只有离开父母的子女,没有为他(她)们遮风挡雨的父母陪伴左右,只能自己扛!也是离开父母的子女变的积极向上的原因。


天山桐姥1


哈哈哈😬你这是在说我女儿吧?在大学的寝室里,她最爱卫生,把自己书桌床上都是整理得干干净净,就连洗澡洗头时用过的毛巾,她都是勤快得立马用肥皂搓得白生生的晾晒起来……(不是撒谎,而是在视频通话时我经常看得见)妈呀!放假一回到家,她就跟没了脊梁骨一样瘫软了😃每天各种赖床;起床之后连被子都懒得整理;只要不出门,她的头发永远都是乱七八糟的披在脑后,状若梅超风;除了每天上午做作业以外,下午及晚上,她都是各种姿势蜷在沙发上不会挪窝,不是玩平板就是玩手机……我给她取了个绰号叫“家懒外勤”😀我认为呀!这种人就是些长不大的孩子,在父母身边就有了依赖思想呗!


凤146983974


有的人一到父母身边就变得颓废,离开父母就变得积极向上,也许是因为父母太能干。

我小时候是跟着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的,直到上小学才被父母接到身边,但是他们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管我,印象中最深的画面就是,晚上自己一个人在家和电视作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跟爸妈的关系非常的生疏,甚至有点害怕。

没有沟通和交流,让我变得非常的内向。

直到上初中以后,妈妈在家里是时间越来越长,也许是想弥补小时候不在身边的缺憾,家里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是由她一手操办,什么事都不用我做,洗衣、做饭,就连扫地都不用我干。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那三年,我的衣服都是每个月拿回家,我妈给我洗的。家务活我都是会干的,我从初三就开始住校,照顾自己完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回到家,我的这些能力就被退化了。上大学的时候,还是偶尔会把脏衣服拿回家洗(因为离得近,每个月都要回家)。当时并没有多大的感觉,现在想来,那就是对我的宠爱。

做父母的总想把最好的给我们,让我们少吃苦,让我们过的快乐。工作之后,还是每月回家,每次回去,我妈就像招待贵客一样,整一大桌饭菜,吃完饭的我就像大爷一样往后一退,什么都不用干。想帮忙做饭,被说成帮倒忙,想收拾桌子,被嫌弃碍事。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需要被宠着。

在父母身边,他们会将我照顾的很细致,那也许不算是颓废,是享受被宠溺的快乐。有时候我们在他们面前偶尔的撒个娇,逗个乐,远比做一些事证明我们有多能干要好的多,我们长大了,他们就老了,让他们多干一点,证明他们还非常的有能力,或许就是在忙着乐呢。

在家里我们是那个被宠溺的孩子,离开家我们还是那个能干的,积极的自己,并不矛盾。


幻想大磊


为什么有的人一到父母身边就变得颓废,离开父母就变得积极向上?很高兴今天能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父母眼里的孩子,又是孩子眼里的母亲。

小的时候在奶奶家里长大,因为家里地多,父母们就整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偶尔中午回来吃饭也是吃完就继续回地里干活,感觉父母有永远干不完的活一样,基本上能和他们呆上一天或者是一起出门赶个集就是一种奢望!从上一年级才开始和父母一起生活,虽然是和父母住到一起了,还是感觉整天见不着人一样,不过慢慢大了也习惯了,在家里的时候都是爸妈做饭,干些家务活,从来也不让我们收拾家里,就是让我们好好学习就行了,偶尔的自己也会做一点简单的家务,也仅限于叠叠被子、扫扫地一类的,连学习做饭都到了年龄很大的时候了。在父母眼里,你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们永远都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替孩子承担所有的事情,父母在身边真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为下班回来后能让辛苦一天的我们好好休息休息,其实我们上班都不一定有父母辛苦,可怜天下父母心!

回到自己家里,角色大转变,作为孩子的母亲,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就得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得从学习做家务开始,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当的安排一些事情让他们去做,也是为了长大以后更好的独立生活。工作中,更是以一抵三,一个人做多个人的活,没办法,创业初期什么都得自己去做,幸好老公下班还能帮帮忙,要不然的话一个人真的是忙的像个陀螺停不下来!

可能是常年在外的原因,一年回不了几次家,每次回家,父母都不让做这做那的,让在家好好休息,就光等着吃就行,我们也只有趁这段时间放纵一下自己,不用做家务、不用做饭,陪父母聊聊天就行。离开父母以后我们就像回归战场的勇士一样,能够独当一面,只为了我们将来能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为了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加油!


吕婵娟工作Vlog


在父母面前,不管是谁,都是父母的宠儿,都会受到父母所给与的无私的爱,所以都会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撒娇卖萌,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离开了父母,就会感到无有依赖了,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会得到自己的所有,所以就会很努力,并且让人感觉判若两人。这不奇怪。

就拿我自己来说父母在的时候,可以说是父母心里的挚爱。因为我是个父母认为听话的好孩子,所以不管我有什么要求,都会实现,哪怕是不能实现的,也努力一下然后再对我说声孩子,我做不到啊!无奈的话语。后来父母相继去世了,我无所适从。过来好长时间才适应过来。并且做的还可以,没有谁说我做的不好啊。这就是现实。

我父亲在的时候说过:人啊就像地里的豆子,到了成熟的时候就会挣破豆荚落到地里,再次生根发芽再成长成熟的。父亲的话让我受用终身!


诗书传千古


家是避风的港湾,也给他从小养成了一种习惯。

每年春节来临,两个儿子全家都会回家探望父母。他们常回家看看,我们就爸爸准备了一桌好菜,妈妈准备了一席唠叨。

我的两个儿子好象什么也不会做,从小为了让他们好好学习,都是饭来张口,地里活也尽量不去拖累他们,好在现在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工作,父母觉得一切都值!

可是听说他们现在都会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做饭炒菜,而且又快又好,吃的想必也不是小时的粗茶淡饭,对他们我也真有点刮目相看。

在父母面前,他们为什么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呢?


为霞尚满天0219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港湾,也是最好的保护伞。

在父母身边,日常生活父母都会照顾好,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整天无所事事,父母也不会有意见。因此就日益消沉,颓废。

在外靠自己

一旦离开父母,万事都要靠自己,生活起居,都要自己动手,才能养活自己。对外要不停的努力工作,否则没有资金来源,难于支撑自己的生活费。也就这种环境下,才让自己不得不努力,不得不上进。

环境不同,人也不同。在家,有父母。在外,只能靠自己。


小福福工程师


就社会而言又尤以独生子女父母就是参天大树,生育养育成长读书甚至就业后,无不包括父母的含辛如茹,这即是两代人之间形成的瓜联籽的现象,且底层人流传一个人百岁都要有个娘,这即是一种情感的依恋。而这些儿女们只要一回到家就会显露要被娇惯,能力再强势的人这时也成了依偎的小鸟,束缚在父母的身旁以亨天伦之乐,而长者们惜儿女之心,一年又有几个时候相聚一起呢?是骨肉情里的含脉,而并非颓废。而年青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空间独立意识,读书工作生活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等众多要事,还有房子车子孩子,不积极向上努力行吗?这就是儿女们在社会生活里,比较真实的一面又需要自已承担面对的;人往往都是这样循环着走过来的,大摡又是人性夲质的那一面,除了父母是显为人知的。


会计索索


父母是子女的靠山,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在父母面前表现亲昵,懒惰,这很正常,想靠在父母这棵大树上歇一歇,缓一缓,当离开父母又会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


用户4137194420541


人一般都比较依赖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