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先引出一个关键人物:李仙得,法裔美国人,美国驻厦门领事。他将在后边的故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李仙得

1867年,一艘名叫“罗佛号”的美国商船在台湾南部失事。船上的十几名船员不得不选择在恒春一带登陆,却因为惹怒了当地的少数民族被全部杀死。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美方自然是怒不可遏,他们一边派出人员与清政府交涉,一边派遣海军少将贝尔率领两艘军舰,在未经清政府允许的情况下出兵征讨。

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可惜,贝尔小瞧了少数民族的智慧。他只带领181名官兵上岸,却被少数民族引到山区还击。最终,在付出不算大的人员伤亡代价下,美军被迫撤回海上。

接下来,就该李仙得登场了。在获得清朝官员同意后,李仙得登岛与少数民族首领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是,李仙得代表美国政府与少数民族签下一个协议——如果以后再发现美国船只遇难,签下条约的少数民族要对他们妥善救护。此次签约,清政府方面由台湾镇总兵刘明灯作为见证,表示条约的合法性

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发现问题了吗?

按照国际条约的规定,只能国与国之间签订条约,美方并没有同清政府签约,而是和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签下了被国际认定合法合规的条约。这样的签约成功,在列强眼中就意味着,清政府承认并不具备对少数民族的管辖权。

人心险恶!

但撕破脸皮掠夺台湾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李仙得凭借此次化解危机得到少数民族和清政府双重认可的机会,登岛和少数民族及汉人开展了广泛的联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台湾通”。等等,他要干什么?写书!在书中他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台湾土著区是中华帝国的一部分吗?

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这个直击人心的叩问所提出的“番地无主论”,成为日后日本方面大模大样动手的绝佳理论依据。呵呵,强盗的逻辑只有一个字:不要脸就对了。

1868年,深深被西方列强刺痛的日本开始了被后世评为日本现代化建设开端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崛起。崛起后,日本发现全球的殖民地被牢牢掌控在西方列强手中,凭日本这个后起之秀很难在世界瓜分一杯羹。于是它将目光对准了自己的老大哥中国。从哪里入手合适呢?看着地图,日本人将目光挪到了台湾岛。

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机会也转瞬就来。1871年,一艘归属于琉球王国的船只遭遇了和罗佛号同样的命运,54人被少数民族杀害。侥幸存活下来的12人辗转到达福州后,获得了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并给予抚恤,送回琉球。这件事情,后来被称为“牡丹社事件”,尽管杀人的少数民族是高士佛社。

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琉球自古以来就臣属于中国,这是遍布史料可证的事实。但日本人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哪管事实真相如何?琉球作为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本来就是在清政府和日本两方中间俯首,既接受清朝的册封,同时也向日本称臣纳贡。日本也就自然可以将它当作自己的属国来替它处理纠纷。

师出要有名,常年在清政府淫威下过活的日本,才进行了改革还不确定自己斤两的日本必须做足准备。于是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跑到美国驻日公使处寻求帮助。美国公使也不负日方所托,向副岛种臣推荐了李仙得。当时的李仙得恰好辞去驻厦门领事一职,准备返回美国。副岛种臣便直接将他截留,委任了日本外务省二等出仕的美差。

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李仙得给出副岛种臣的良方,自然是他的

“番地无主论”

接下来就是谈判了。日方向中方表示要替琉球国民挽回公道,必须出兵削牡丹社。中方则义正言辞,说琉球乃是中方属国,与日方无关。况且,台湾乃是大清治下,日方胆敢出兵就是向大清宣战。不管面对西方列强是怎样一个怂样,在面对小弟的时候,大清老大哥永远底气十足。

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牡丹社事件

怎么办?日本人将求救的目光再次转向李仙得。好办!清朝官员不是在谈判中多次说杀人的是“生番”,不服王化所以无力惩办吗?那好,你们无力,我们自己去。不服王化就意味着清政府对少数民族并没有真正有效的管辖,既然被称为“生番”,也就并非大清子民。既然不是大清子民,那他们所占据的地区自然就不能称之为大清国土了。前几年签订的条约还在,又有李仙得这个人证,日本悍然出兵。

好漂亮的逻辑,好经典的辩论。其实清政府一开始就找错了突破点,关键问题只在琉球的归属上。只要打出“这是本国内务,外国无权干涉”这一张牌就够了。哪那么多废话?和日本有必要解释吗?可惜,言多必失常常只被当作一句名言,也仅仅只是一句名言而已。虽然日本想要出兵台湾,总也能找得到借口。

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日军登陆位置

1874年,日本派出3000“征台军”杀向台湾,李仙得随军参谋。牡丹社酋长阿禄古父子率领族民顽强抵抗,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没能挽回败势,日本成功占领牡丹社领土,并设立都督府。尽管后来在瘟疫、水土不服的条件下,以及中方派出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从中斡旋并积极备战的压力下日本撤军,但这件事仍旧引发出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先是中方对日方进行了军费赔偿和抚恤,再是中方被迫承认日军出兵是出于“保民”的举措。这就等于承认了琉球是日本的属地。于是仅一年以后,1875年,日方便阻止琉球向清廷进贡,并于1879年将之改名为“冲绳县”。琉球作为中方属国的历史彻底成为过去。

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李仙得呢?在清廷的多次抗议下,美方出于压制日本嚣张气焰的考虑,派兵将李仙得逮捕。但在日军从台湾撤兵后,美方找了个借口又把他放了,反正就只是给清政府做场戏看。要不是还腾不出足够的兵力瓜分大陆,美国连这点面子都不会给。况且,不是为了压制日本,真给面子吗?但这,仅仅只是台湾岛悲惨命运的开始,往后迎接岛民的将是更加残酷的现实。主角仍然是日本。

清政府犯下的一个小小错误,却成了未来日本掠夺台湾的绝佳借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