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開元盛世為何極速沒落?別跟我說是楊貴妃害的?

大風大浪不怎麼樣


盛唐的開元盛世,為何極速沒落?

唐玄宗時期,大唐的社會達到了一個頂峰,可惜,沒有在頂峰呆了多久卻可是走下坡路了。曾經的光輝燦爛,也只成為了後人口中的歷史!

唐王朝的沒落,絕非一朝一夕!這也是封建社會的弊端。如果說,唐玄宗因為太寵幸楊貴妃,直接導致盛唐走下坡路,這些只是一種說辭。大唐後面一兩百年的歷史問題影響,卻要從此刻說起。

玄宗年輕時,可以說也是有所作為的,頗有其曾祖父李世民的才幹。他勵精圖治,重要賢相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人,才有了歷史上的開元盛世。

唐朝的農業從發展來看,其生產水平是較高的,犁具和灌溉工具發展的改進,都對農業的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化,唐朝實行的自北魏以來的均田制遭到破壞。

封建地主階級大肆吞併土地,老百姓無田可重,流離失所。造成唐王朝的無稅可收。社會矛盾極深。

玄宗時期,又選擇了募兵制代替府兵制,這些招募來的職業軍人受地方軍閥的收買籠絡,將領和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盤根錯節、牢不可分的關係。開元以後,在邊防普遍設立節度使制度,他們的權力越來越大,也成了之後唐王朝之後的毒瘤,影響了唐王朝一兩百年,甚至影響了中國的歷史[後面的五代十國] ,這個讓唐王朝頭痛了百年的大問題,也是之後安史之亂的起源。

玄宗李隆基的晚年寵幸楊貴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人,加速了唐王朝的衰敗。李林甫為了獨寵,更是排斥異己,培植黨羽。唐朝最高統治集團日益腐化,玄宗每天過著縱情聲色的生活,楊貴妃一家勢傾天下,任意揮霍,更是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來描寫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通知階級的腐朽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促使了社會矛盾的不斷加劇。

公元775年12月16日(天寶十四年),歷史上爆發了著名的安史之亂 ,這場叛亂持續了差不多8年的叛亂,是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這場戰爭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

安史之亂後,唐朝已經失去了以往的輝煌。這也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這就是歷史,在給後人的傳代中顯然充滿遺憾。從此,儘管安史之亂平定了,但留下來的影響也是很大的,藩鎮的影響一直影響到唐朝末年。

縱觀盛唐的開元盛世為何極速沒落,是因為社會矛盾的不斷加深,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的深化,終究原因是封建社會的弊端。


Eavon


盛唐的開元盛世為何極速沒落?別跟我說是楊貴妃害的?

  簡單說幾句個人看法,以拋磚引玉。

  大唐為何極速沒落?因為楊貴妃?這個鍋的確不能由楊貴妃一個人背,雖然名為貴妃實為皇后,她也該負責,沒有她,大唐掉血或許沒那麼快,但一個王朝的沒落責任,她一個人還扛不起,開元盛世極速轉彎,與唐玄宗有很大的關係。

  唐朝的衰落,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不好定論。但是在很久以前,其實就埋下了種子,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爆發了。(網絡圖)

  唐玄宗上位早期,就極力打擊士族,解放勞動力,實現了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盛世自然而然地,也就來了。此前所謂的門閥制度,自然而然地瓦解了,和這有關係嗎?有的。咱們都知道,為了確保不再有更大更多的門閥出現,李治武則天時代,就瘋狂打壓,到了唐玄宗時代,這些已經不是問題。但是,經濟這事情,從來不以個人想法為轉移,發展到玄宗晚年,土地兼併也成了當時社會的大問題。

  唐朝的邊患從來沒有停息過,唐玄宗登基以前,周圍陸續有東西突厥,吐谷渾,高昌,高句麗,百濟,吐蕃,契丹,渤海,南詔,回紇等等,打打和和,不勝其擾。朝廷出兵吧,次次數量可觀,損失大,見效少,歷代統治者很頭痛。所以,玄宗時代,放棄了原來的民兵制,主要推行募兵制。邊疆軍事壓力太大,不得不放權給節度使,好處很明顯,朝廷包括地方,都可以安心生產,基本沒有什麼問題。可是,精兵屯邊疆,節度使軍政財權一把抓,尤其是安祿山這樣的,權力太大沒監督,一旦反叛,沒誰擋得住。

  其次,玄宗本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早期玄宗勵精圖治當明君,基本有章法可依,可是後來他處理國事個人意願太靠前,不按牌理來了。原來唐太宗時代,還會按規矩,武則天為了當皇帝,破壞了不少規矩,但也還有幾個人能說得上話,可是玄宗當政就基本一人說了算了,想讓宰相當多久就當多久,想讓誰當就誰當,憑個人喜好的時候特別多,要不然怎麼一個楊國忠就能兼任四十多個職位呢。當然了,李林甫楊國忠看起來一手遮天,但是真正拍板的,還是唐玄宗,他們,不過是高級管家而已。

  邊疆節度使權力大,朝廷手下沒精兵強將,奸人佔據重要職位,原本可各司其職的制度也沒了,經濟上土地兼併日趨嚴重,皇帝本人無進取心無警惕心,只注重享樂過於自負,如此,大唐怎麼不會迅速滑坡?

拋磚引玉,期待高手們留言。


葉之秋


喵,這題本喵來答~給喵小魚乾吶,喵~中學歷史課裡學過,大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安史之亂,開元盛世的轉折一樣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之後盛唐的繁華就逐漸沒落了。而導致安史之亂的第一責任人不是別人正是玄宗李隆基。


本喵沒有亂說,安史之亂表面上雖然是由安祿山史思明發起的叛亂,但是根源在唐玄宗的身上。首先唐玄宗執政的後期貪圖享樂,驕奢淫逸,完全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雄心壯志,終日沉迷在歌舞音樂當中,仍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朝政,專權內鬥。

不再任人唯賢,專用投其所好的小人是玄宗的第二個錯誤。《舊唐書》說“開元任姚崇宋璟而治,幸林甫、國忠而亂”。在執政初期,玄宗能夠任用姚崇、宋璟這樣的賢能之人,因此而締造了開元盛世。而晚年重用李林甫、楊國忠這樣口蜜腹劍、曲意媚上的小人,把朝政弄得一塌糊塗,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盲目信任安祿山,致使藩鎮坐大。唐玄宗最不應該的就是信任安祿山,還聽信他的話讓他做了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讓他掌握大量的軍事力量,為他日後的反叛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正是由於玄宗的信任和放縱,讓安祿山的野心日益膨脹。

安史之亂從開始到結束整整經歷了八年,這八年給唐朝的黎民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八年的戰亂也給繁榮的大唐王朝一記重錘。安史之亂後朝廷對將領的信任蕩然無存,岌岌可危的大唐皇室轉而尋求宦官的幫助,致使宦官干預朝政甚至能夠廢立皇帝。


其次經過安史之亂之後,藩鎮節度使們認為朝廷不過是紙老虎,力量也不過如此,對朝廷的敬畏蕩然無存。而朝廷也沒有力量來控制這些藩鎮,只能任由藩鎮坐大,唐朝末期基本山是群雄割據、四分五裂的狀態。

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正是大唐王朝滅亡的兩個根本原因。


喵喵吧唧的小世界


唐朝盛世,她是代表。唐朝沒落, 她是妖姬。這是楊貴妃的悲哀也是哪個時代美麗女性的悲哀。

開元盛世的到來絕非是突然的,而是在前代唐皇的共同努力下才逐漸構成了盛世的基礎。唐初兩位唐皇為唐帝國基本平定了外部憂患,使帝國外部的少數民族再也不敢貿然侵犯帝國本土。隨後唐帝國又在李治、武則天等帝王的細心經營下逐漸使國家從連年戰爭所帶來的副作用中走了出來。但這一時期因封建統治者過於崇尚佛教,導致許多百姓選擇出家為僧,國家財政的大部分收入也拿去興建佛寺和修繕佛像,致使帝國的發展出現了停滯唐開元盛世之後的衰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唐玄宗本人散失進取心,驕傲怠惰,沉溺於享樂。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新的發展,超過了他的先祖唐太宗,開創了國曆史上強盛繁榮、流芳百世的開元盛世。在取得了這些成就以後,唐玄宗自以為天下太平,進取心也逐漸消失,變得驕傲怠惰,沉溺於享樂之,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他對臣的忠諫聽不進去了,反覺得討厭,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先後被罷官,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朝政混亂影響了國家的經濟.均田制在這個時期瓦解,稅收急劇減少,但朝廷的花費卻因為玄宗和楊貴妃的奢侈而逐漸增多,國庫入不敷出。政治的腐敗還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因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無賴之徒.這些人在後來玄宗發動的戰爭不但沒有奪得勝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可是這時的唐玄宗對於唐朝的危機絲毫沒有察覺,反而向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政治腐敗與黑暗,影響了將領的貪功求官的慾望。為了挑起戰爭,並在戰爭立功受賞,加官進爵,邊鎮的很多將領肆意挑釁,使得邊境戰亂不斷,玄宗的好戰對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邊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
這一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說一個女人導致一個王朝的覆滅而不反思自身,想想都覺得可笑!


木偶戲8956


開元盛世之後的極速沒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當然最主要的原因唐玄宗本人散失進取心,驕傲怠惰,沉溺於享樂。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新的發展,超過了他的先祖唐太宗,開創了國曆史上強盛繁榮、流芳百世的開元盛世。在取得了這些成就以後,唐玄宗自以為天下太平,進取心也逐漸消失,變得驕傲怠惰,沉溺於享樂之,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他對臣的忠諫聽不進去了,反覺得討厭,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先後被罷官,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

朝政混亂影響了國家的經濟.均田制在這個時期瓦解,稅收急劇減少,但朝廷的花費卻因為玄宗和楊貴妃的奢侈而逐漸增多,國庫入不敷出。政治的腐敗還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因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無賴之徒.這些人在後來玄宗發動的戰爭不但沒有奪得勝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可是這時的唐玄宗對於唐朝的危機絲毫沒有察覺,反而向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政治腐敗與黑暗,影響了將領的貪功求官的慾望。為了挑起戰爭,並在戰爭立功受賞,加官進爵,邊鎮的很多將領肆意挑釁,使得邊境戰亂不斷,玄宗的好戰對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邊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唐朝也傷了元氣。


唐明國亮


zhurenyan_xk

LV.32019-03-13

清王朝由強盛轉向衰落是在乾隆末年。

清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統治達到頂峰的朝代,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共同開創的“康雍乾盛世”,是清朝最繁榮富強的時期,但也是清朝走向沒落的最後輝煌。

清朝走向衰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貪汙腐敗和閉關鎖國。乾隆六下江南,並仿製江南園林廣修園林,勞民傷財,政治日漸腐敗 。當時人口暴增與鄉村土地兼併嚴重,使得許多農民失去土地。

擴展資料

清王朝由強盛轉向衰落的主要表現

1、政治上,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官僚機構膨脹。各級官吏貪汙成風營私舞弊巧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

2、經濟上,各級官吏和地主大肆兼併土地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斷增加。地租剝削、賦稅徵收、苛捐雜稅、徭役攤派逐年加重廣大農民生活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厲行專制主義大興文字獄社會一片死寂。

4、軍事上,軍力衰敗軍備廢馳。

5、對外關係上,實行閉關鎖國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使中國處於與世隔絕狀態。


素績


如果你想把唐玄宗與中國歷史上的另一位皇帝相比,我的第一個想法是乾隆。這是因為他們都是皇帝,而且是在兩個皇帝統治期間,他們的王朝開始興衰。唐玄宗皇帝一生中有兩件大事,一件是開元的盛世,另一件是安史的混亂。乾隆皇帝也是如此。一個是康乾盛世。然而,清朝晚年的破敗狀態卻隱藏在歷史教科書中。然而,清朝的衰落真正開始於乾隆。唐玄宗繼位後繼續追隨道家思想,這與漢唐初的思想是一致的。眾所周知唐玄宗是在一次兵變中掌權的,當時兵變的目標是武則天女王,她想成為一位女皇帝和幸福的公主。因此,從兵變來看。唐玄宗一開始就是一個聰明、果斷和勇敢的人。如果他被允許以開國皇帝的身份統治這個國家,那也沒關係。然而,兵變削弱了政府的活力,這也是唐玄宗在統治初期追隨道教並選擇人才和能力的原因。我們說繁榮時代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內部和外部因素。在國內,經濟繁榮占主導地位,而在國外,國力強大。因此唐玄宗在開元期間攻擊了士族,解放了勞動力,從而實現了生產力的蓬勃發展。外國將開放他們的邊界,擴大他們的領土,並處理民族關係。這實際上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耕地。除此之外,還改革了原有的軍隊,開發了荒地,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然而,就像許多皇帝一樣,在開元1開始繁榮時期後,它開始變得奢侈,聽信流言蜚語,失去了改革和進步的動力。最後李唐朝政府被楊皇妃的兄弟楊國家忠誠搞得亂七八糟,導致安史大亂。然而,導致安史叛亂的根本原因仍然在於唐玄宗時期使用的徵兵制度和省時制度,這使得邊境地區能夠支持士兵並削弱中央政府。然而,唐玄宗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是將邊境地區的權力移交給了安祿山。因此,統治階級內部的“集團不和”—— 安祿山和楊忠誠者為權力和利潤而戰,導致了棘手的安史叛亂。推翻楊效忠者成為安祿山叛變的起點。安史叛亂持續了七八年,直接導致了晚唐的藩鎮割據政權。從此,唐朝由盛轉衰。如果說唐玄宗的失敗是由於沒有及時發現和解決階級矛盾,導致了唐朝因藩鎮割據而走向衰落,


小呆哇書


歷史上有的時候問題會很簡單,一個導火索,就可以解釋,

的確楊貴妃是不能左右一個王朝的興衰,他只不過是替罪羊,

真正讓唐朝衰敗的是番鎮割據!

主要是唐朝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太大,所以有了地方軍隊,自己發展財政自己解決生存,

這也是康熙為什麼急需解決三番問題


江少晨


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歷史上是個特殊的存在,一方面唐王朝歷經前期發展,到其在位前期國力達到巔峰,另一方面唐王朝又在其手中迅速由盛轉衰。唐朝如此迅速的由盛轉衰,自然不會是楊貴妃一個女人導致的,而是與李隆基本人息息相關,至少有以下幾點原因。

原因之一:唐玄宗荒於政事,沉溺於酒色享樂

在一手締造“開元盛世”之後,隨著天下承平日久,李隆基也逐漸心滿意足,就此開始沉溺於酒色享樂之中不可自拔。李隆基荒於政事、沉湎酒色,其實在遇到楊貴妃之前便已經開始了。

早在楊貴妃之前,李隆基後宮之中便已經有了寵妃武惠妃,甚至在武惠妃的有意挑撥之下,最終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殺害,武惠妃則在陷殺三王之後不久憂懼而死。正是在武惠妃死後,唐玄宗這才在他人進言之後將已經是兒媳婦的楊貴妃納入了後宮。

唐玄宗既然沉迷於享樂之中,難免對朝政有所懈怠,進而使得朝政混亂不堪,先是善於揣摩帝王心思的李林甫開始深受寵信,不僅導致宰相張九齡被罷免,更是在大權在握後大肆提拔親信、打擊異己。後來,由於楊貴妃的關係,楊國忠又深得唐玄宗的寵信,結果楊國忠也是專權誤國、敗壞朝綱。

可以說,開創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堪稱一代明君,然而此後的他卻又與昏君別無二致,結果導致朝政極為混亂,為此後的動盪局勢埋下了巨大隱患,安祿山正式通過出色的演技和賄賂各級官員,這才積聚力量最終發動了“安史之亂”。

原因之二:唐玄宗施政失誤,為安史之亂埋下隱患

唐朝的由盛轉衰,“安史之亂”可以說是個標誌性事件,而這次動亂的爆發則完全可以說是唐玄宗的施政失誤,一方面他取消了對胡將的限制,導致安祿山等胡將大權在握;另一方面則使得節度使大權在握,促使了藩鎮的出現。

唐朝雖然歷來有使用胡將的習慣,但卻嚴厲杜絕胡人將領獨領兵權,而往往以漢族大臣予以牽制。然而,由於邊將中“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郭元振、張嘉貞、張說、蕭嵩、李適之等人紛紛以邊將身份直接躋身宰相之列,李林甫由於與李適之爭權,為了杜絕邊將對自己產生威脅,李林甫最終上書建議玄宗不再對胡將進行限制,從而使得胡人將領得以獨掌大權。

與此同時,由於邊境少數民族的威脅,唐玄宗恢復了都督府制度,在邊境設立大集團軍隊駐紮,進而形成邊鎮。而隨著府兵制的崩潰,各個邊鎮開始逐漸以募兵取代府兵,邊鎮節度使就此開始逐步掌握軍權。此後,為了解決邊鎮龐大的財政支出,朝廷又逐漸將財權交給了邊鎮節度使。而為了防止各級官員對軍事的掣肘,唐玄宗又任由節度使兼領採訪史,對轄內官員予以監察節制,從而使得節度使又擁有了治權。

正是施政失誤,導致了藩鎮的迅速崛起,到天寶年間時,已經掌握了軍權、財權和治權的各邊鎮,實際已經成為了國中之國。再加上對胡將限制的消失,最終直接引發了“安史之亂”。

原因之三:軍事制度的崩潰,導致中央朝廷衰敗

由於兩晉南北朝至隋朝以來的長期戰亂,唐初期面對人少地多的情況,在經濟層面推行了均田制,而在軍事方面則延續了前朝的府兵制。所謂府兵制,簡單來說就是平日裡以種地為主,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戰時從軍打仗,且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的軍事制度。

這種軍事制度,使得唐王朝在人口較少的情況下,保證了極為強大的軍事動員能力和強悍的軍隊戰鬥力,要知道初唐時人口不過四千萬左右,而在冊的府兵數量便已經達到了80萬。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於參戰時武器和馬匹需要自備,這就使得百姓們普遍負擔較大,在初唐對外擴張時期百姓們還可以憑藉軍功得到補償,隨著天下安定,再加上均田制的崩潰,百姓們的負擔可就越來越重了,因此導致百姓逃脫兵役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了府兵制的崩潰。

府兵制崩潰之後,朝廷為了保證軍隊戰鬥力,便不得不採取募兵制,所謂募兵便是脫產士兵,就是單純為軍餉而參軍的士兵,且不提戰鬥力的問題,他們有個很大的問題,便是隻會對發工資的人忠實。唐玄宗時期由於內輕外重的客觀現象,募兵制最早得以在邊鎮推行,而由於節度使掌握著邊鎮財權,這些士兵其實就相當於節度使的私兵。

府兵制崩潰之後,由於募兵制最初在邊鎮推行,進一步加劇了唐朝內輕外重的局面,這導致“安史之亂”爆發時朝廷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予以撲滅,這便是安史之亂持續時間較長的原因。而安史之亂後,為了平衡內外關係,朝廷又不得不在內地設立藩鎮,結果便導致了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

如上所述,唐朝之所以在“開元盛世”迅速由盛轉衰,主要便是由於唐玄宗沉溺玩樂,致使朝政混亂不堪,再加上施政的失誤和軍事制度的崩潰,導致經歷了“安史之亂”的急劇動盪之後,藩鎮割據現象開始出現,中央朝廷逐漸失去了對國家的統治。


香茗史館


唐玄宗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除舊佈新,唐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興盛局面,國力達到了鼎盛,創造了“開元盛世”這一封建社會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峰。但是唐玄宗執政後期縱情聲色,綱紀廢馳,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一蹶不振後,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同樣一個皇帝,執政前期和後期僅僅因為心態和政策的變化,導致了一個王朝很快由盛轉衰,這裡面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開元盛世

任何一個盛世的開創都是一蹴而就的。唐朝建立後,恢復租庸調法、實行三省六部制、廣開科舉、鼓勵農商,為唐朝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唐太宗在位期間,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態度,積極進取,開創了“貞觀之治”。接下來的高宗和武則天等皇帝雖然在政權更替上產生過矛盾和危機,但他們在延續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上,還是比較清明的。在他們的治理下,唐朝經濟穩步發展,社會秩序穩定,給唐玄宗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

唐玄宗執政之初,知人善任, 對手下充分放權。開元元年, 姚崇向玄宗奏郎吏升遷的事情, 玄宗對他說,作為宰相, 大事可以具奏商量, 不必事無鉅細一一彙報。 姚崇得到唐玄宗充分信任後,“進賢退不肖,天下大治”。宋璟一向敢於犯顏直諫, 唐玄宗不但不怪罪,還把他進諫之言“書之座右, 出入觀省, 以誡終身”。明君與賢臣齊心協力,上 下一心, 保證了政權運行有序,形成了政通人和的局面, “開元盛世”也就順理成章的出現了。

唐玄宗登基後,消除了宮廷政變的隱患,在穩定政治局面的同時,整飭吏治,發展經濟,使得唐朝的國曆達到了鼎盛。 因此“開元盛世”的出現,是唐玄宗之前幾代人努力的結果,是唐朝上百年的積累。但是進入天寶年間之後,唐玄宗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認為“天下無復可憂,遂深居禁中,專以聲色自娛”,同時寵信奸佞,朝堂之上烏煙瘴氣,最終在天寶十四年爆發了安史之亂,使唐朝經濟社會遭受了沉重打擊,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開元盛世”是一個什麼樣的黃金年代呢?杜甫在詩裡說““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 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 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開元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驕傲,唐朝的由盛轉衰讓後來的統治者明白了一個道理:治國時刻需要保持清醒。治國永遠不能“無可復憂”,必須時刻有敬畏之心。

唐玄宗的正反面

唐玄宗執政伊始,解除諸王兵權,抑制功臣權勢,使唐朝的政局獲得了相對穩定。但是邊兵尾大不掉,邊防駐軍日益增多,邊防經費負擔越來越重的局面,並沒有引起唐玄宗的高度警惕。 開元時,每年邊費由兩百萬貫增加到一千萬貫,節度使的權力也越來越大,不但能掌兵,還逐步掌握了政權和財權,邊將也成為獨霸一方的“土皇帝”。

唐玄宗盲目寵信安祿山,讓其身兼平盧、 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手握二十萬大軍,佔全國兵力的三分之一。唐玄宗的過度寵信和放縱為安祿山野心的滋長提供了條件,在個人野心的驅使之下最終反叛。

開元年間,唐玄宗任用姚崇、宋璟等名臣治國,而天寶年間則寵信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姚崇、宋璟在當宰相時, 興利除弊,整頓吏治,發展生產,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這時的文武百官各行其職,史書評價“姚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歸於治”。

但是唐玄宗後來先後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劍”,迎合上意,杜絕言路,妒賢疾能;楊國忠才能平庸,但卻飛揚跋扈,擅權弄法,屢次想害死安祿山,最終使得安祿山走上了造反道路。 人才是治國理政的根本, 姚崇、宋璟、張九齡人為相時,多以前代興衰為鑑,以公正愛民自許;李林甫、楊國忠為相時,鑽營私利、徇私枉法,使得整個官僚系統從裡面爛出來,最後危及唐朝的統治。

“創業難, 守業更難”。開元后期之後,唐玄宗被大唐盛世的繁榮景象衝昏了頭腦, 開始飄飄然起來, 喜歡聲色犬馬, 貪圖享樂安逸, 再也聽不進逆耳忠言。上有所好, 下必效之。一批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的小人開始得勢, 掌握了朝中大權, 而那些敢於犯顏直諫的忠臣則被疏遠, 唐玄宗能聽到的全 是太平盛世的“喜報”, 忠言再也吹不到他的耳朵裡。 政風由此大壞, 官場由此黑暗, 吏治由此腐敗, 政局由此混亂,“安史之亂”的敗局也漸生端倪。

玄宗前後變化的原因

唐玄宗站在先輩的肩膀上開創了一個值得驕傲的輝煌時代。即位之初,他能從自己做起,用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治理國家,在政治經濟各方面採取積極措施,使得“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但是這個盛世出現後,唐玄宗的心態逐漸轉變,認為可以安享太平,終日沉醉於聲色之中,無心過問軍國大事,任由李林甫、楊國忠擅權弄法。天寶年間,唐朝“法令弛壞,兼併之弊,有逾於漢成、哀帝之間”。

從心理學上看, 在持續了近三十年的太平盛世後, 唐玄宗對自己的豐功偉績感到滿足, 這一點從他的尊號上也可以看出來。天寶十二年,他將自己的尊號加至“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達到登峰造極、無可復加的地步。這種瀰漫於朝堂的個人崇拜之風也愈演愈烈。開元二十四年, 宰相張九齡為了規勸玄宗, 將歷代王朝興廢的經驗教訓編成《千秋金鏡錄》, 呈獻給唐玄宗, 唐玄宗很不高興, 沒多久就藉故撤了張九齡的職。這充分說明,此時的唐玄宗只聽得進歌功頌德的話,而不再能聽到不同的意見了。

歷史是非常奇妙的。一個封建王朝衰敗的時候, 後人總是在批判中吸收經驗教訓,提醒自己;可新的王朝建立後, 又都不可避免地又重複著老路。唐玄宗可能想不明白,“開元盛世” 怎麼會一夜間就灰飛煙滅了? 其實大唐王朝從盛世轉向衰敗, 無非是順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歷史規律罷了。

唐朝初建時,李世民與魏徵曾有一段著名的對話。李世民問魏徵:“守天下難易?”徵對曰:“甚難。”太宗曰:“任賢能,受諫諍即可。何謂為難?”徵曰:“觀自古帝王在 於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聖人所以居安思 危,正為此也。安而能懼,豈不為難?”居安思危是保證一個王朝欣欣向榮的基礎,唐玄宗正是在執政後期放棄了這個基礎,才使得他一手建造的“開元盛世”也被他本人毀掉。

客觀看待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也不是人們想象中的理想天國,在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永遠無法調和的封建社會,任何盛世都不可避免帶有歷史侷限性和階級侷限性。

自開元中葉以後,這種侷限性越來越充分地暴露出來。 唐玄宗貪圖安逸、縱情享樂、不理朝政,整日渾渾噩噩,沉醉於縱情享樂中。他的後宮有宮女四萬多人,遠超之前的任何一個皇帝。他熱衷鬥雞賽馬,當時流行的民謠唱道:“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 ”他 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還特別好務虛名,好大喜功,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頻繁使用武力,使成千上萬士兵死在邊疆,給少數民族地區帶來巨大的災難,也使國家財政入不敷出。他寵愛楊貴妃,並將毫無才能的楊國忠封為宰相,“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氏兄妹都在裙帶關係的帶動下,飛黃騰達。許多官僚都爭走楊家的門路,爭相行賄,獲得高官厚祿。安祿山甚至拜遠比自己年輕的楊貴妃為乾孃, 用他的無恥取得了唐玄宗的更大的信任。

開元以來,土地兼併也是愈演愈烈,廣大農民流離失所,唐王朝處在危機四伏的火山口上,而唐玄宗仍然毫無察覺。“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近日君王看不足 ”。直到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舉兵叛亂,山河變色,連長安都失守。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倉皇出逃,楊國忠和楊貴妃也被早已痛恨他們的隨行士兵殺死。唐朝從此一蹶不振。

唐玄宗是歷史上少有的一個集明君與昏君、功臣與罪人兩種截然不同身份於一身的封建帝王,他既給後人留下了治國的的正面經驗,也為後人留下了執政的反面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