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達到8馬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美國有能力防住嗎?

範東臣


核心觀點:就目前而言,還沒有專門用於對超高音速反艦導彈攔截的武器。參考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2018年12月13日表示,美國將在未來7、8年內,也就是2020年代中期擁有防禦超音速武器的能力。此前,五角大樓官員曾說,美國目前還沒有十分的把握防禦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詳細分析請看後文,更加精彩。

就超高音速武器的應用而言,中國的技術實力已經領先於俄羅斯和美國,所以關於對超高音速反艦導彈或者應用超高音速技術武器的攔截,主要也是美國目前最操心的事情,否則其苦心經營的全球反導系統就變為了一副空架子。

對於超高音速武器的攔截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初段、中段和末段攔截。初段就是指導彈在發射階段,導彈的最佳攔截時段是其起飛階段,由於導彈起飛時速度較低、彈道穩定,攔截是相對容易的,美國進行的機載激光攔截試驗,主要就是針對導彈起飛階段的。

但是如果超高音速反艦導彈的發射平臺使用的是防區外發射,就比較難以攔截,如果是以中國w14或者DF17這種為例來打擊航母戰鬥群,則很難在初段進行打擊。

第二種就是中段,也就是超高音速反艦導彈的飛行階段,如果按照現在6馬赫以上的速度計算,就是6倍的音速為2052米/秒,以2000公里為例,只需要16分鐘,而且現在的超高音速武器普遍目標是8馬赫,所需時間更短。這樣的速度下,攔截窗口期太短,攔截導彈和雷達都很難準確的預警和捕捉目標,所以以目前的攔截系統和攔截彈雖然能一定程度攔截彈道導彈,但是對超高音速武器暫時還無能為力。

最後就是末端,末端攔截難度就更大了,由於超高音速導彈並不存在再入段,僅僅依靠超燃衝壓發動機在大氣層內就可以達到6-8馬赫的速度,所以其運動軌跡和一般的彈道導彈完全不同,會出現更多的機動變化來增加對方末端攔截的難度。

在未來面對超高音速武器,可能會推進利用宇宙空間進行導彈防衛的方針。將在太空設置能夠全球追蹤導彈發射軌道的傳感器。加緊應對難以通過地面傳感器追蹤的極超音速武器。國防部高官表示,“美國擁有可在幾年裡推向實用化的技術”。美國還將討論在衛星上搭載激光武器、從太空迎擊導彈的構想。

未來關於超高音速攔截方面還會持續發生變化,畢竟矛與盾都是交替螺旋上升的,在更好的盾牌出現之後,也會有更厲害的矛被研發出來。當然在超高音速武器方面,中國已經領先於世界了。


遊戲解說阿瓜


美國無法攔截飛行速度達到8馬赫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實際上,美國也無法攔截飛行速度達到4馬赫以上的反艦導彈,其實也不光是美國,如今世界上最高的技術能夠攔截飛行速度3馬赫以上的反艦導彈,但是對於4馬赫以上的導彈沒有攔截能力,超過了5馬赫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方攻擊,而一旦達到8馬赫,怕是反應的時間都沒有了。

圖為美國ESSM先進改進型海麻雀中程防空導彈。

美國用於攔截反艦導彈的導彈主要是標準2ER、ESSM、海拉姆三種,這三種導彈中,飛行速度最快的是標準2導彈,到達了3馬赫,最先進的型號是標準2導彈的增程型,達到了185公里射程,是美軍主力的對空防禦導彈,構成了美軍區域防空的最外層,然後是ESSM導彈,飛行速度也是3馬赫左右,射程為50公里,是中程防空導彈,最後的末端攔截導彈是海拉姆導彈,飛行速度2馬赫多,射程不到10公里。

圖為海拉姆近程防禦導彈,飛行速度2馬赫。

這意味著,美軍所有3款攔截導彈,如果首發不中,那麼追擊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反艦導彈就是不可能了,但是對於這樣速度的反艦導彈,美軍三層防空系統最多可以做出2-3次攔截,每次攔截最多兩枚導彈,還是有一定概率進行攔截的,但是對於飛行速度超過4馬赫的反艦導彈,美軍就只有1次攔截機會,不論是哪一種導彈,發射完就不會有第二次攔截機會,對於飛行速度超過8馬赫的反艦導彈,等到美國的防空系統完成反應,做好準備,就已經被命中了。

圖為俄羅斯規劃中的3M22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將會配置在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和光榮級巡洋艦上。

世界上目前具備反艦能力的高超音速導彈主要有俄羅斯的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匕首空射高超音速導彈,我國的東風17導彈、東風26導彈等,其次我國的YJ12反艦導彈飛行速度接近4馬赫,美軍攔截起來也是非常困難的。以即將服役的俄羅斯鋯石導彈為例,射程達到800公里,飛行速度高達7馬赫以上,美軍對其一次攔截機會都不會有,由於導彈射程超過了美軍艦載機的反艦作戰半徑,因此俄羅斯海軍可以在美軍打擊範圍外率先進行導彈攻擊,優勢明顯。

圖為俄羅斯鋯石導彈,他的外形類似於美國過去的X51A乘波者飛行器,幾乎完全一致,但是美國還沒有研發成功,俄羅斯已經率先投入使用了。

所以,高超音速導彈代表著戰爭發展的未來,我國也一直在研發具備反艦能力的高超音速導彈或者彈頭,如今也取得了成功,很快055驅逐艦就要配備一款滑翔式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超過1000公里,這些都是對未來航母發展的重大威脅,甚至有人就此指出,航母已經因此過時,地位不再像過去那樣重要,就讓我們對未來拭目以待吧。


海事先鋒


在2018年12月份,俄羅斯海軍已經成功進行了最新一次“鋯石”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試射工作。根據美國情報部門觀測到的數據顯示,俄羅斯最新的“鋯石”超音速反艦導彈在試射中達到了8馬赫的最高速度,成為目前世界上射速最快的反艦導彈。

俄羅斯海軍計劃對包括“彼得大帝”號和“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核動力巡洋艦進行現代化改裝,使之能夠具備更強的現代化作戰能力。而改裝的重點,就是讓這兩艘上萬噸的核動力巡洋艦具備發射“鋯石”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能力

在此之前,俄羅斯國防部已經公開宣佈了“鋯石”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性能,稱其能夠以4-6馬赫的速度進行飛行,射程在300公里到500公里之間。不過從美國情報機構公佈的信息來看,俄羅斯海軍明顯隱瞞了“鋯石”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實際性能。

俄羅斯海軍的作戰風格就偏激進了一點,首先,威力一定要大、火力一定要猛、速度一定要快。在達到射程之後,一股腦的把自己所有火力都扔出去,務求一下子就擊沉對手。因為俄羅斯海軍認為,如果不能夠徹底的消滅對手,那麼作戰目標就沒有達成。此時跑不跑,意義都已經不大。

不過目前美國的“宙斯盾”防空系統只攔截過作戰飛機、亞音速導彈和高空超音速目標。近海飛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即使是美國海軍的“宙斯盾”系統,也只是宣稱能夠發現和跟蹤,而發現之後能不能夠成功攔截,並沒有保證。。 現代戰爭很大程度上就是“矛與盾”的博弈,兩者交鋒如果哪個國家的“矛”更鋒利一些,這樣所能獲取的主動權就更高一些;而哪個國家的“盾”更為堅固,則會在戰爭更為安全一些,損失會減少不少,而軍艦與反艦導彈之間的關係亦是如此!

一般而言,目前各國主流軍艦針對反艦導彈的防護大致可以分為三層,也就是遠、中、近三類防空導彈,比如美國海軍“宙斯盾”戰艦上的“標準-2”/“標準-3”系列中遠程防空/反導導彈,攔截導彈最大射程可以達到200-500公里;中近程防空導彈則是射程為50公里的“海麻雀”導彈;而射程1.5公里的“密集陣”近防系統則是戰艦的最後一層防護網!

對於現在的美國來說,想要攔截速度5馬赫以上的的反艦導彈也已經是有心無力,這也是為何目前俄羅斯和我們大力發展高超音速導彈的原因之一。如同俄羅斯3M22“鋯石”超音速反艦導彈,該反艦導彈的巡航速度可達5~6馬赫,末段的突防速度更是可達8馬赫,在普通反艦導彈中可是實至名歸的全球第一,依靠速度優勢,使得美國海軍所有的防空系統都形同虛設。

美國現役的艦載防空武器主要是“標準”系列遠程防空導彈、“海麻雀”系列中程防空導彈、“拉姆”近程防空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炮。“標準”系列防空導彈中執行常規防空攔截的主要是“標準II”,最大射程在150公里左右,對於飛機、一般反艦導彈等具有較好的攔截效果,此外,部分美國艦艇還裝備了“標準III”海基反導攔截彈,射高可達160公里,對於中程彈道導彈有一定的攔截能力。“海麻雀”防空導彈射程約20公里左右、“拉姆”導彈射程9公里左右,而“密集陣”近防炮的作用距離只有3公里,因此,對於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除了“標準”系列防空導彈還有一些作用外,其他基本上都可以視為擺設。

目前擁有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國家包括俄羅斯、我國和印度,大部分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都在2-3馬赫左右,包括我國的鷹擊-12/18、俄羅斯“花崗岩”/“玄武岩”/“白蛉”等反艦導彈以及俄羅斯/印度聯合研發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速度能夠達到8馬赫以上的反艦導彈,都是“非常規”的反艦導彈,如我國的東風-21D/26反艦彈道導彈、東風-17“水漂彈”以及俄羅斯宣傳能夠達到9馬赫的“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對於東風-26這樣擁有15馬赫以上打擊速度的反艦導彈來說,基本就是無敵的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在武俠小說中的說法在現代戰爭對抗中仍然適用,從冷兵器時代、到火器時代、再到現在的高科技背景下的現代化戰爭,武器的打擊速度的越來越快!類似洲際彈道導彈這樣末端速度達到20馬赫以上的尖端武器,儘管各軍事強國費盡心思發展攔截手段,但均沒有把握有效攔截,這也是為何洲際導彈能夠成為制衡各大國利益的重器。對於當前的艦載防空系統來說,別說8馬赫,只要速度能夠達到5馬赫以上基本上就可以視為“無敵”存在了,“藍星最強”的美國海軍也只有望彈興嘆的份兒。








經常用了


全球範圍內現役艦載防空系統,能夠有效攔截速度超過2馬赫的反艦導彈就已經十分難得,如果是速度達到8馬赫的高超音速防空導彈,任何一種防空系統(包括艦載防空導彈以及陸基防空系統)都沒有把握能夠有效攔截。美國海軍雖然實力和技術水平都是全球最強的,其主戰艦艇裝備了性能強大的“宙斯盾”系統,但是想要攔截速度8馬赫的反艦導彈只能靠“運氣”,能攔截1/10就不錯了。美國海軍現役的“宙斯盾”系統和“標準”系列防空導彈無法應對速度達8馬赫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美國現役的艦載防空武器主要是“標準”系列遠程防空導彈、“海麻雀”系列中程防空導彈、“拉姆”近程防空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炮。“標準”系列防空導彈中執行常規防空攔截的主要是“標準II”,最大射程在150公里左右,對於飛機、一般反艦導彈等具有較好的攔截效果,此外,部分美國艦艇還裝備了“標準III”海基反導攔截彈,射高可達160公里,對於中程彈道導彈有一定的攔截能力。“海麻雀”防空導彈射程約20公里左右、“拉姆”導彈射程9公里左右,而“密集陣”近防炮的作用距離只有3公里,因此,對於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除了“標準”系列防空導彈還有一些作用外,其他基本上都可以視為擺設。類似“拉姆”這樣的近防系統,在高超音速武器面前基本就是擺設


具有反導能力的“標準III”攔截彈,還有可能對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造成一定威脅

目前擁有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國家包括俄羅斯、我國核印度,大部分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都在2-3馬赫左右,包括我國的鷹擊-12/18、俄羅斯“花崗岩”/“玄武岩”/“白蛉”等反艦導彈以及俄羅斯/印度聯合研發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速度能夠達到8馬赫以上的反艦導彈,都是“非常規”的反艦導彈,如我國的東風-21D/26反艦彈道導彈、東風-17“水漂彈”以及俄羅斯宣傳能夠達到9馬赫的“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

俄羅斯“鋯石”反艦導彈,號稱有8-10馬赫的速度東風-17末端速度可達10馬赫以上

對於高超音速反艦導彈攔截,不妨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建設反艦導彈以8馬赫飛行,也就是約2.7公里/秒,以“標準II”150公里的射程和約4馬赫(約1.35公里/秒)的飛行速度,攔截彈和目標彈以約4公里/秒的速度飛完150公里也只有不到40秒,如此大的相對速度只要偏差一點就會喪失目標,何況還需要考慮系統反應時間和來襲導彈的機動能力。對於東風-26這樣擁有15馬赫以上打擊速度的反艦導彈來說,基本就是無敵的

“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在武俠小說中的說法在現代戰爭對抗中仍然適用,從冷兵器時代、到火器時代、再到現在的高科技背景下的現代化戰爭,武器的打擊速度的越來越快!類似洲際彈道導彈這樣末端速度達到20馬赫以上的尖端武器,儘管各軍事強國費盡心思發展攔截手段,但均沒有把握有效攔截,這也是為何洲際導彈能夠成為制衡各大國利益的重器。對於當前的艦載防空系統來說,別說8馬赫,只要速度能夠達到5馬赫以上基本上就可以視為“無敵”存在了,“藍星最強”的美國海軍也只有望彈興嘆的份兒。

在絕對速度優勢面前,任何的攔截手段都顯得蒼白無力


威吶解析


理論上,速度超過6馬赫的就是高超音速導彈,高超音速反艦彈彈導彈,就目前的艦載防空系統而言,儘管能夠探測並鎖定來襲的導彈,但現有的防空導彈卻難以攔截。

關鍵就是因為來襲的是高超音速反艦彈道導彈,由於速度快艦載防空系統攔截的時間窗口就被極大地壓縮了,甚至都來不及作出有效的反應,反艦彈道導彈就快砸到艦上了。

美海軍現有的艦載防空導彈是標準-2/6,但這兩型防空導彈最大飛行速度尚不足4馬赫,因此極難攔截8倍以上音速來襲的反艦彈道導彈。

俄羅斯米格25戰機+空射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的“匕首”導彈系統,採取高空高速戰機發射模式,最大飛行速度10馬赫,能有效突破美國的導彈防禦體系,美海軍現有的宙斯盾系統對其無能為力。

標準-3防空導彈,作為標準-2ER Block4導彈的派生型號,是一種高層彈道導彈防禦武器,彈長6.55米,採用了三級固體發動機,配有碰撞式動能彈頭,射高160公里,時速9600公里,射程500公里,因此,在理論上標準-3具備攔截來襲的反艦彈道導彈的能力。

但試射過程中,標準-3曾多次失敗,說明當下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尚難以對付高超音速導彈,甚至在攔截低速的巡航導彈時都失敗了。

原因就是艦載宙斯盾系統在探測、鎖定來襲的反艦彈道導彈,再引導標準3反導導彈發射,得先衝高、彈體分離,攔截來襲的目標,前後最起碼需要耗時5分鐘以上。

對於一枚10-20倍音速高超速飛來的導彈,特別時當DF-17這般彈頭能打水漂機動變軌末端衝頂攻擊的反艦彈道導彈,標準-3真的無力攔截;因此,在進攻的矛和防禦的盾之間,目前似乎是進攻的矛佔據了有利的態勢。


國平軍史


反艦彈道導彈也是中程彈道導彈範疇,美軍完全有能力攔截,而且是帶標準3導彈和宙斯盾作戰系統的海軍艦艇都有這個能力。

美國為了部署海基中段反導系統,可謂是經營已久。從1997年第一次標準-3攔截彈試射以來到今天,美國一共完成了51次海基反導試驗,其中失敗10次,成功41次,也就是說,綜合下來試驗成功率已經超過了80%。標準-3分有Block 1和Block II兩個階段。Block1A的標準-3最大飛行速度為3~3.5km,而目最新的攔截彈標準-3 BlockIIB,即RIM-161D型最大飛行速度可達4.5km/h,超過13馬赫,射高也達到驚人的500km,可以對中程彈道導彈形成有效的殺傷攔截。

標準-3 Block1A和1B兩種彈體

標準-3導彈採用動能殺傷彈頭(KKV)機制。先是以極高的速度飛出大氣層,然後利用導引頭上的紅外窗口搜尋彈道導彈的彈體或者再入式載具,然後直接朝目標發起撞擊,將其生生撞碎。由於標準-3的飛行速度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的中程彈道導彈,所以可以說對中程彈道導彈的攔截效率和攔截範圍都是非常高的。

標準-3發射瞬間

標準-3攔截彈成功撞擊目標,從紅外影像裡看標準-3的機動過載能力很強


美軍的這種海基反導系統,是一種進攻型極強的反導系統。它進攻型強就強在整套系統都是海上機動的,攔截彈可以隨軍艦機動,大型預警X相控陣雷達也搭載了一個機動的平臺在海上到處飄。所以其實美軍在海基反導上是下了大功夫的,經營了幾十年有這樣的成果也很說得過去。

美軍目前至少裝備了數百枚標準-3攔截彈

用於早期預警的海上機動式大型X波段相控陣雷達


我國的反艦彈道導彈有兩種,一個是DF-21,一個是DF-26。DF-21射程在2000km以內,最大飛行速度10馬赫左右,而DF-26至少在3000km以上,末端速度18馬赫左右。所以標準-3對這兩種攔截彈的攔截難度還是不一樣的,顯然攔截DF-26更困難一些。但是由於這兩種彈都是常規彈道導彈,走的還是拋物線彈道,僅在末端具有有限的變軌能力(因為要調整姿態打擊移動的軍艦),還都是在標準-3攔截範圍內。因此要對付美軍的航母戰鬥群,必須要能夠形成飽和打擊能力,飛航式反艦導彈、反艦彈道導彈要能夠搭配起來。所以我們的轟六經常前出第一島鏈演訓的意義也在這裡。當然了,如果東風-17也具備了攻擊海上機動目標的能力,那麼標準-3的攔截成功概率可能會下降一個數量級,只是它是否具備這種能力目前我們還不知道,但大家一定不要忽視我國在軍事裝備體系上追求高大全的決心。

DF-26和DF-21仍然採用錐形彈體,可能僅具備末端有限的變軌能力


DF-17是水漂彈,可以利用多次變軌欺騙美軍引誘其發射標準-3攔截彈,實現“C羅帶球過人”的效果


紙上的宣仔


一般來說,我們把飛行速度超過5馬赫的導彈,統稱為高超音速導彈。包括俄羅斯的“先鋒”、中國的東風17、美國x-43等都屬於這類導彈。現在國際上普遍認為,無論是“薩德”還是“愛國者”一類防空反導系統,對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攔截幾率都很低。
“薩德”系統預警雷達示意圖


以“薩德”為例,該系統採用了AN/TPY-2型雷達,天線面積達9.2平方米,擁有25,000多個輻射單元,號稱探測距離可達20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性能最強的陸基車載移動預警雷達系統。但在實際使用中,也很難攔截速度超過8馬赫的導彈。
圖為“薩德”防空系統導彈模塊
,最大攔截距離200公里左右

以中國東風17為例,該導彈飛行速度可達10馬赫,射程在1500~2000公里,基本將包括關島在內的西太平洋第1島鏈涵蓋在內,對軍事基地、海上移動目標具有很大的威懾力。一旦多枚東風17同時襲擊薩德,系統預警時間也就幾分鐘,真能做有效的防禦嗎?


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具備強悍的突防能力

所以,現有遠程防空系統,主要作用還是在預警,面對普通導彈也許有較高的攔截率,但要是碰上東風17這種高超音速導彈,基本還是無解。至於反艦彈道導彈,比較著名的如東風21d、東風26,目前還沒有其末端飛行速度的確切數據,但達到8馬赫應該還是可以的。再加上具備機動變軌能力,在多枚齊射飽和攻擊情況下,海上軍艦很難有效攔截。
東風21d實施飽和攻擊想象圖


兵者詭道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話出於古龍著武俠小說《小李飛刀》,書中這樣形容李尋歡的飛刀之快:“小李飛刀,例無虛發,只出一刀,無人能擋,只因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但小李飛刀再快,也快不過現代的8馬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

毫不客氣地說,速度達到8馬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美國是沒有能力攔截和摧毀的。為了讓威懾變成單向的,美國海軍為航母艦隊發明了近、中、遠多層次防禦系統。用以攔截敵方來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導彈攻擊。即便是百密一疏,也不至於讓航母艦隊遭受滅頂危險。

但是俄羅斯的反艦導彈技術堪稱世界一流,擁有海空潛三維發射平臺的各種輕重反艦巡航導彈和超音速反艦導彈。近期還公佈了基於米格31超音速戰鬥機搭載的“匕首”高超音速反艦彈道導彈。而彈道導彈在重入大氣層後本身就變成了高超音速導彈。不過,題目中所說的8馬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指的應該是俄羅斯的新型“鋯石”反艦導彈。

3M-22“鋯石”導彈是由俄羅斯開發的一款以超燃衝壓發動機驅動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由切洛梅設計局的“高超音速實驗飛行器”計劃進一步發展而來的,“鋯石”主要被設計用於反艦。是一種有翼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通過固體燃料發動機能夠將其加速到超音速,並且能夠以該速度巡航,之後第二級使用液體燃料的超燃衝壓發動機將會將導彈整體加速到高超音速。

3M-22“鋯石”可以以5馬赫到6馬赫的巡航速度前進,攻擊階段達到8馬赫的速度。這個指標基本無視北約目前的所部署的導彈防禦系統了。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3M-22“鋯石”已經可以實現加速到9馬赫,並且在1000公里範圍內摧毀海上和陸上的敵方目標。1000公里的射程處於美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極限,俄軍打擊平臺將處於安全的發射範圍。3M-22“鋯石”攜帶的400公斤戰鬥部,一枚足以將一艘萬噸級別的巡洋艦直接癱瘓或送入海底。


高峰軍事觀察


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因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歸屬問題爆發了有名的馬島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以英國取勝而告終。但是此次軍事行動中,阿根廷空軍駕駛超軍旗攻擊機掠海飛行,發射兩枚飛魚導彈一舉擊沉了英國海軍當時最強大的42型導彈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這讓全世界都對反艦導彈這種新武器刮目相看。此戰過後,反艦導彈迎來春天,不僅各種亞音速的反艦巡航導彈雨後春筍般湧現,各類超音速的反艦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也粉墨登場!


目前全世界最快的反艦巡航導彈是俄印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導彈,這種導彈可以全程以3馬赫以上的速度進行突襲,在末端能夠蛇形機動規避雷達探測,突防能力十分驚人。超音速巡航導彈攔截起來相當困難,目前已經成為了許多國家重點發展的反艦武器!攔截超音速導彈主要存在這麼幾個難點:

第一、超音速反艦導彈的速度快,因此留給雷達的反應和預警時間也就更短,並且大部分超音速反艦導彈都是末端掠海超低空飛行,軍艦雷達往往在30公里左右才能夠準確識別。如果這時候以8倍音速的速度飛行,只需要10秒鐘就能夠打中軍艦,雷達在識別後所進行的目標分析、鎖定、引導等步驟,一切可能還來不及展開,軍艦就已經中彈了。


第二、超音速反艦導彈在末端會以變軌機動的方式規避雷達鎖定,最大限度的突防反導系統。超音速反艦導彈多數採用高空巡航、俯衝攻擊、末端掠海突防的彈道,在末端突防階段會以蛇形、擺式、螺旋式等大範圍的橫向機動進行非穩定循環的多次機動,雷達對此只能不停的修正計算數據,攔截彈發射出去後也會因為無法確定來襲導彈具體方位而難以命中。蘇聯的SS-N-22全程能夠以2馬赫以上的速度巡航,末端進行蛇形機動,對於當時美軍反導系統的突防率能夠達到80%以上,因此也被稱作當之無愧的航母殺手!
▲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彈道

不過很不幸的是,速度與機動性往往是一個矛盾體,反艦巡航導彈雖然彈道詭異,但是速度上限很難超過4馬赫,如果要突破8馬赫,只能是彈道導彈上場,而彈道導彈的速度過快也造成其難以進行末端彈道調整,末端因為火箭發動機早就脫落,也無法進行低空偷襲,因此其突防速度確實快,但是也只是快而已!彈道導彈的彈道都是先近乎垂直地爬升到高空大氣層之外,然後以斜角再入大氣層進行俯衝攻擊,所以彈道越高,飛的也就遠,洲際彈道導彈的高度通常能達到1000公里以上,而中近程的反導彈道導彈彈道在200到600公里左右,彈頭在這樣的高度通過重力加速度的輔助,速度往往能超過10馬赫。


▲反艦彈道導彈彈道

美軍航母戰鬥群的防禦核心為阿利伯克級克級區域防空驅逐艦,其擁有以密集陣近防系統、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系統,標準2/3遠程防空導彈構成的三重防空體系,這些武器在宙斯盾系統高性能的雷達和作戰指揮系統協調下,能夠進行多批次、高效率的攔截。其中的標準2/3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遠程彈道導彈攔截能力,而密集陣的超高射速也可以用作應對高超音速導彈的最後一道守衛。反艦彈道導彈彈道高,且沒有隱身設計,因此在300公里之外就會大概率被阿利伯克級雷達所發現,在這一距離組織其多次攔截,成功概率還是比較高的!
▲阿利伯克級發射標準2


攔截彈

實際上在海上攔截8倍音速左右的反艦導彈和在陸地上攔截一枚飛毛腿導彈的區別並不大,愛國者2在海灣戰爭中就已經可以攔截伊拉克的5倍音速以上的飛毛腿導彈,如今已經過了近30年,性能更為強大的宙斯盾系統攔截8倍音速以上的反艦彈道導彈自然也不是難事。不過反艦導彈攻擊一般都是群狼式的同時出動,如果不能做到100%的攔截率,那就是滅頂之災。以美軍軍艦目前反彈道導彈試驗不足50%的攔截成功率來看,效果並不好,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水平,不然面對成百上千枚的高超音速反艦彈道導彈,美國航母還真的可能會成為海上棺材了!


軍武吐槽君


標準-3反導導彈有理論上的攔截可能,但高超音速滑翔彈頭誰也沒辦法攔截

反艦導彈導彈理論上還是可以攔截,雖然彈道導彈速度快,但是機動變軌能力較差,只有再入大氣層後,可以利用氣動舵面或者彈體升力來進行機動調整。這就使得反導攔截擁有理論上的攔截可能,對此美國雷神公司早就高調宣佈過,其最新的標準-3 block IIA可以有效應對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威脅。央視曝光戰略火箭軍訓練時,公開了東風-26彈頭形狀,彈頭四片小翼是末端氣動調整制導用的

幾種擁有末端制導能力的彈道導彈,最左邊是美國當年的潘興2

標準-3 block IIA幾乎可以用一枚全新的導彈來形容,其彈體、彈翼、發動機、導引頭和攔截器都與之前版本完全不同。該導彈是在2015年進行首次測試,時間正好與我國的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首次對外公開展示東風-21D和東風-26兩款反艦彈道導彈一致。

標準-3 block IIA(圖中的SM-3 Blk IIA)最高飛行速度達到13.2馬赫(4.5公里/秒),設計要求可以大概率攔截最高高度1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12馬赫左右的彈道導彈。

除了標準-3導彈外,美軍理論上還有兩款反導導彈理論上擁有反導攔截能力,分別是標準-2ER block 4 和標準-6 Dual。但是這兩款導彈最高飛行速度只有3.5馬赫,採用雷達制導方式只能攔截大氣層內目標。只能攔截飛毛腿這種短程彈道導彈,在面對東風-21D和東風-26這些中程彈道導彈改裝的反艦彈道導彈毫無能力。標準-3 block IIA的攔截器獲取的目標紅外圖像和攔截過程

但是標準-3 block IIA反導導彈進行攔截東風-21D和東風-26也是極為勉強。最大困難在於宙斯盾系統反應時間很勉強。依據標準-3導彈公佈的發射流程。整個攔截過程是,艦載雷達發現目標並判斷目標類型,需要30秒;雷達開始鎖定並跟蹤,啟動攔截決策程序,需要125秒;導彈發射並加速飛出大氣層,需要180秒;攔截器與導彈分離,傳感器獲取目標並完成殺傷摧毀目標,需耗165~180秒。整個攔截過程最少需要450秒時間,也就是7分半鐘。宙斯盾雷達系統作為艦載雷達系統,其處理能力和功率對於反導來說還是太勉強了

但是宙斯盾雷達系統,對於彈道導彈彈頭正面最遠探測距離是350公里,對彈頭側面最遠探測距離可以達到700公里,而且還是針對大型核彈頭。如果題目中反艦彈道導彈速度為8馬赫的話,這枚彈頭最大飛行速度至少是2.5公里/秒,所以350~700公里的距離,對於這枚彈道導彈來說也就是140~280秒時間。依照美國國家科學院公佈的這張攔截表,標準-3 block IIA導彈最快是剛飛出大氣層,還沒完成攔截器與彈體分離,最慢導彈還沒開始發射。所以只有紙面上的理論可能!

標準-3 block IIA導彈是採用三級火箭發動機佈置,需要飛出大氣層後釋放攔截器才能展開攔截

還需要注意的是,標準-3 block IIA導彈美軍目標理論上只有21枚服役,分別佈置在6艘宙斯盾艦上。而且這種導彈每枚造價高達3000萬美元以上,日本購買更是高達4400萬美元一枚。並且面對反艦彈道導彈,標準-3 block IIA即使用盡全力,恐怕最多也只能撞彩攔個一兩枚,如果面對多枚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齊射,還是快點找救生船可能更靠譜些。所以指望這個能攔截東風-21D和東風-26,完全是不可能的時期。

然而,更大的威脅還是今年國慶閱兵展示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上,這種採用助推-滑翔彈道的高超音速武器,雖然最大飛行速度要比彈道導彈要低,但是該武器由於是在大氣層邊緣高速滑翔前進,全程可以利用氣動彈翼進行機動飛行,攔截難度遠比可以預判軌跡的彈道導彈要大的多。

東風-17導彈不同於毛子的先鋒高超音速導彈,其前部是用白色標識,這應該是作為雷達罩的特殊材料塗料,裡面裝著高性能雷達導引頭,可以用來打擊移動目標,而不是毛子先鋒這種只能打固定靶。這種武器可以說是目前最頂級的反艦武器,比他更高級的恐怕只有傳說中給055驅逐艦配備的鷹擊-21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