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涼皮,不叫涼皮,叫碗託

看似涼皮,不叫涼皮,叫碗託

講起山西的麵食,真真的琳琅萬千。今天不說刀削麵,菠菜面,牛肉丸子面,單說一種盛產在呂梁市,不是特別常見的小吃。他看似涼皮,不叫涼皮,美名曰——碗託。很奇怪吧?

多年前,我到呂梁出差,當地的朋友特意向我推薦他。我非常感謝,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這人有個毛病,就是喜歡各地的小吃,尤其是坐在街頭巷尾品嚐。在我眼裡,他的味道遠遠超越大餐。


看似涼皮,不叫涼皮,叫碗託


碗託這玩意首先是食材好,多是選用優質的蕎麵。但是他的工藝挺費勁,相當折騰人。提出看法後,小店的老闆說,櫻桃好吃樹難栽,碗託也是這個道理,沒有任何辦法,否則就砸鍋。

和蕎麵時,要加入適量的鹽,五香粉,和成硬麵團,然後用手在麵糰的上面挖洞,向裡面注入清水,同時把麵糰的邊緣向小洞來回擠壓,直到麵糰成為糊狀。最後,拿筷子挑下,粘性高,不會折斷。


看似涼皮,不叫涼皮,叫碗託


別不服,看上去很簡單,做起來其實不容易呢。添加多少水,揉麵多長時間,完全依靠的是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水多,就會不成形,水少,自然更不成。

既然是碗託,自然少不了碗。選用淺口的碗放在蒸鍋上加熱,拿乾淨的抹布除去水汽,將攪拌好的麵糊倒入,要注意,切不可整碗加滿,最多七八成即可。蓋上鍋蓋,大火二十分鐘蒸熟。


看似涼皮,不叫涼皮,叫碗託


出鍋後,用筷子朝同一個方向快速攪動,把蒸熟的麵糊攤貼至碗口邊緣,在碗裡呈現明顯的凹形,到了這個地步,碗託就算大功告成。也許有人能看出來,碗其實就是個模具。

開始吃碗託,要拿刀沾水,就著碗切割成塊。之所以這樣做,是保證不粘連。當然,是少不了佐料的。可以這樣說,碗託是否好吃,與佐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看似涼皮,不叫涼皮,叫碗託


製作佐料也相當講究。食用油燒熱,下蔥絲炸黃,倒入幹辣椒粉,攪拌均勻,以油多為前提,畢竟,強調的是味道。當然,山西人對醋情有獨鍾,自然少不了。另外就是薑絲,蒜泥。

碗託不但能涼拌著吃,還能炒著吃。鍋內放油,大火燒熱,下蔥薑蒜,辣椒,爆出香味,再倒入黃豆芽。至七八成熟,放入條狀碗託翻炒,加鹽,雞精出鍋。喜歡吃肉,可以添加雞肉,羊肉,牛肉。


看似涼皮,不叫涼皮,叫碗託


有意思的是,都說呂梁市正宗的碗托出自柳林縣。有傳言,從外觀上,從口感上,柳林的碗託絕對非同凡響。不是柳林的,在銷售方面有著不可逾越的難度。

不過,在我眼裡,碗託就是涼皮。而且,在陝西,內蒙古,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不管怎麼說,碗託還是值得讚賞的,不僅好吃,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