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二——文章結尾段(句)作用分析

一般情況下,分析結尾作用都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進行,就是內容上寫出了什麼,點明瞭什麼,體現了什麼;結構上或者總結、收束全文,或者呼應前文等。具體情況要結合文本內容進行具體分析,答案示例如下:

1.總結全文,點明主題(畫龍點睛)。比如朱自清的《春》,文章用三個比喻句做結,讚美春天的新、美、力,總結全文對春天美景的描寫,也點明瞭讚美春天的主題。

2.呼應前文,點明主題。朱自清的《背影》,結尾寫道:“在晶瑩的淚光中,我又看到他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這樣的結尾,呼應了前文對父親背影的描繪,點明瞭想念父親的主題。

3.交待寫作緣起(寫作目的)。比如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一文的結尾,寫出了作者為什麼寫這篇贈序的原因,也交待了勉勵同鄉努力學習的寫作目的。

4.餘音繞樑,給人以想象空間,讓人回味悠長。比如劉成章的《安塞腰鼓》的結尾,在結束了前文對氣勢磅礴的安塞腰鼓的描寫之後,作者忽然手筆,描繪出一種寧靜和渺遠,似乎依然沉浸在粗狂豪放的腰鼓聲中,回味悠長。

5.點明文章主旨。比如孟子的《魚我所欲也》,結尾用“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一句話點明文章主旨,告誡人們保有本心。再比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尾,在經過前文的擺事實講道理後,自然而然地點明主旨,並概括出中心論點。

6.昇華主題,有號召力。比如魯迅《故鄉》的結尾,一語雙關,號召人們為追尋希望、實現美好理想而努力,昇華了小說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