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代诗人喜欢到浙东绍兴这一带游玩?

梁春光


喜爱唐诗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唐代诗人大多都热爱旅游,他们的诗句中经常会出现祖国的山山水水,而他们的足迹也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比如,李白,曾去过庐山,天门山,敬亭山,采石矶,天姥山,黄鹤楼等等,杜甫登过泰山,去过洞庭湖,到过洛阳,去过成都,就连看似参禅悟佛。隐居山林的王维也曾出使过塞外,见识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场景(《使至塞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例子,数不胜数,那么大家一定会疑惑,为什么唐代诗人这么喜欢旅游呢?

如果从传统的角度归纳。无非首先是大唐盛世,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社会治安好,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户户都有点积蓄所以可以欣赏欣赏祖国的好山好水。其次是唐代科举制度不像宋代那么严明,允许士人提前拜谒达官贵人,将自己的作品先交上去,混个脸熟。而达官贵人都是住在京城的,因此考生需要不远万里前去拜见,沿途看见我国的好山好水,诗兴大发,评点几句,就成了后世流传千古的名胜。再次,唐代是一个空前繁荣强盛的国家,疆域辽阔,而唐代人的胸襟开阔,渴望建功立业,而唐代也是一个文化包容的朝代,佛庙,道观几乎各地都有,而唐代的寺庙道观往往在山水风景好的地方,并且寺庙里房子多,地方清净,因此许多士人爱在这里读书,闲暇时,看到好山好水,怎能不出去走走。

以上是从传统角度理解,如果从另一个反传统视角看,则是因为,唐诗的推动,促使诗人走出去,因为宅在家里,是写不出好诗的。我们都知道在唐代之前有齐梁宫体诗,这种事内容大多描写后宫妇人怎么漂亮,小到指甲盖都描写细致,但是这种诗因为其堆砌的辞藻和空虚的内容被很多人批判,究其原因就是齐梁时国家太小,君臣都宅在家里,每天看到的不是姬妾就是歌女,因此自然写不出高格调的诗。

而唐诗,从陈子昂开始就呼吁要有风骨,因此后来的诗人要想摆脱齐梁宫体诗的脂粉气,就必须走出户外,亲近自然,感受各地风土人情,如此一来,眼界自然开阔了,所以唐诗里的盛唐气象就是从那祖国各地的山川湖海,市井民俗中来的。

换而言之,与其说唐代诗人喜欢旅游,不如说是旅游成就了唐代的诗歌,也造就一个个著名的唐代诗人。



一棵扎了根的杨树


作为绍兴人,笔者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唐代诗人开辟了一条当年的“旅游热门线路”。他们从钱塘江的西兴出发,走浙东古运河,到绍兴古城,再经曹娥江、剡溪、天姥山。一路上,他们留下了1000余首唐诗佳作。

那么,为什么唐代诗人喜欢来浙东绍兴这一带玩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绍兴秀丽山水,适合诗人采风吟诗。

浙东绍兴境内有鉴湖、剡溪以及会稽山、天姥山等秀丽山水,是吸引唐代诗人前来采风吟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唐代佛教盛行,而绍兴古寺众多,吸引诗人前来烧香拜佛。

大家知道,唐代比较兴佛教。而绍兴境内有云门寺、大佛寺等佛教名寺,吸引置身佛教盛极的唐代诗人前来烧香拜佛。

三、绍兴美妙传说和遗迹,吸引诗人前来寻踪觅迹。

从范蠡西施、西施浣纱、曹娥投江,梁祝化蝶、大禹治水、卧薪尝胆、马臻筑湖等美妙传说和史迹遗存,吸引好奇的诗人前来寻踪觅迹或讴歌颂德。

四、绍兴众多文人驿事让诗人前来顶礼膜拜。

比如喜欢书法的诗人一定会去兰亭朝圣,感受永和九年在兰亭的那场醉。还有谢安的东山再起、王子猷雪夜访戴等文人驿事,都能吸引诗人前来顶礼膜拜。

以上都是唐代诗人喜欢来浙东绍兴这一带玩的原因。



梁春光


唐代的江南就如同现在去海外一般,甚至更难!

名流雅士当然爱旅游!去哪里?当时来江南,除了有别样的风情民俗外,江折一带相比之于其它地方交通更方便,商业更发达,经济更富裕,民风更趋大同。

有了京杭大运河,不仅交通方便,更带活了两岸的农业,商业,丰富了市场。再加上江南乃鱼米之乡,饮食多元化,精细化。对于以面食为主的京都人士更具有吸引力。

江南的雨山多,山清水秀。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与中原相比,山势更奇险峻峭,树木葱茏,变化无常!还有江南美女如云,更加温柔细腻!也是具有吸引力的!



2020咫尺天涯


唐代诗人之所以喜欢到绍兴,有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绍兴,古代叫越州,原来叫会稽,隋朝的时候改为越州。

这个地方经济繁荣,人文鼎盛,“王谢风流满晋书”,《世说新语》多有发生于会稽地区的典故记载。唐代,越州是浙东道治所在,浙东道下辖八州,越、明、台、婺、温、衢、处、睦。

唐代科举考试的时候,诗歌为必考项目,绍兴唐诗,有许多是来此做官的诗人所写,如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的元唐稹。

唐代越州是江南地区的一大都会,其重要性超过当时苏州、杭州,因此江南地区的诗人足迹多抵达越州。

其次,越州地区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光本地诗人就有60余人,如以严维为首的诗人,仅大历唱和期间,最多一次诗人达57人。

本地诗人就不少,还有经常来越州游山玩水的外地诗人,以及越州附近地区的诗人,和隐居、避难的诗人,这些诗人天天聚在一起,做什么,当然是写诗了。

更重要的是,越州的风景非常秀丽,诗人作诗,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作出来的,杭州也有不少诗人留下的佳作,不过,那都是白居易治理西湖以后,吟诵西湖的诗才渐渐多起来。

诗人能否写出诗歌,是和到过的地方是否风景秀丽,人文是否昌盛有很大的关系。加上越州地区历史悠久,典故众多和佛教兴盛,因此到此地的诗人,就非常有灵感,也就非常想吟诗一首,留下的诗,也就会多了。

最后,因为越州的条件优越,有大量外地诗人喜欢来这里隐居,这些诗人都有朋友,朋友想拜访这些诗人,就只能来越州了。如唐代诗人隐于鉴湖、若耶溪一带的就有:綦毋潜、丘为、皇甫岳、王维、张志和、皇甫冉、朱放、方干、齐抗、独孤及、陈孙、姚合等。这些诗人隐于越州期间,就经常有朋友造访,有诗歌唱和。

李白第一次入越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稽山寻贺老”,白居易游越州,是应元稹的邀请。

安禄山之乱时,大量北方诗人为了避难,都跑到江东,足迹多到过越州、剡中,留下许多诗歌。

越州具备良好的诗人朋友圈。晚唐时期以方干为核心,有一大批诗人相互唱和,当时越州聚集了很多诗僧,诗僧和诗人之间也有诸多交往,使得浙东这片区域充满了诗意。

有山有水,有花有树,还有名人隐士,来到越州,既能观观风景,又能和名人隐士一起交流诗作,何乐而不为呢?这也就是唐代诗人喜欢这个地方的主要原因吧!


文华说


浙江一带,唐朝时期的江南,

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

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

至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物链齐全,是中国综合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祝我前程似锦大有作为


绍兴有水乡桥乡名人之乡,文化之乡著称,历史景点有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鹅池,勾践的越王台等等,所以唐代诗人喜欢到渐东绍兴来游玩。


山中散人F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杭州、苏州都在这里,江南水乡,曲径通幽,小桥流水人家;再者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水运交通方便快捷;秦淮河两岸的佳人美景也让文人雅士无限向往;江南古镇风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就连康熙乾隆皇帝还六下江南呢……


Yuhuashi666


一个题目来回答你这个题目



我是谁呢呀


我觉得唐代诗人到浙东绍兴这一带并不是游玩,而是由于诗人被朝廷贬低到这一带,或在做官时犯了错误被贬放到当时的南方,比如说浙江 、江苏、湖南、广东等地都是常有的事。


丹青妙趣


江南水乡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绍兴有特别之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