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AI尋親要溫度更要理性


科技向善,AI尋親要溫度更要理性


人工智能在多場景的落地應用,除了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帶來便利外,也逐步在打拐、尋找失蹤人口等公益領域發揮效用。


近期,深圳市龍崗區公安機關便利用“視頻監控+AI”,成功在24小時內迅速尋回一名離家出走的13歲女孩。


CPS中安網瞭解到,該套系統是由宇視科技所研發,能夠在人臉特徵信息不足的情況下,通過捕捉衣著、體態、年齡等信息,基於視覺研判進行漸進式搜索,從而鎖定目標。


事實上,該起失蹤人口尋回案件並非個例。當前,基於人工智能在公安偵查領域落地應用的日趨成熟以及相關打拐、尋找失蹤人口需求的上漲,人工智能在公安機關打拐、尋失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現階段,隨著人工智能在社會公共安全領域發揮作用的日益明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打拐/尋找失蹤人口等公益領域,掀起科技向善的浪潮。


儘管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失蹤人口被尋回,但這些案例與我國的失蹤人口數相比,仍是冰山一角。特別是對於年代久遠的人口失蹤案件來說,在沒有充足視頻圖像信息支撐下,人工智能仍無法有效解決跨地域、跨年齡尋人的問題。


人工智能打拐/尋找失蹤人口的大規模應用,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人工智能助力尋找失蹤人口


2018年以來,人工智能抓獲逃犯新聞的屢上報端,也讓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打擊人口拐賣和尋找失蹤人口的呼聲日益高漲。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陳士渠曾表示,未來公安機關將進一步推廣人臉識別技術進行打拐,以幫助被拐多年的兒童與自己的親生父母團聚。


在技術的更新迭代和社會高度關注下,當前除了宇視科技外,騰訊、佳都科技、雲天勵飛等企業亦將其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打拐與尋找失蹤人口等公益領域。


此前,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曾在兩會上提出,要加強科技倫理建設,踐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倡議。


而目前騰訊優圖已協助福建、四川等多地警方成功實現打拐尋人。其中,其與福建省公安廳聯合發佈了“牽掛你”防走失平臺,上線以來截止2019年4月,已幫助市民找回1091名走失人員。


據介紹,雲天勵飛的深目系統自2016年1月在深圳上線後,協助公安破獲20000起各類案例,協助警方找回300多名走失兒童和老人。


這其中,在2017年除夕,深圳公安機關通過該深目系統落地查詢軌跡,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僅耗費15個小時便成功解救被拐兒童。


而針對失蹤多年的兒童被拐、走失案件,佳都科技則與第三方公益平臺合作,於2019年6月建立AI回佳網站。


該網站主要通過佳都科技的AI引擎,通過人臉模擬算法模擬人臉成長變化,幫助失蹤多年的家庭生成小孩成年後的照片,再通過高準確率的人臉識別技術與全民隨手拍的人臉數據庫進行比對,在海量數據中大大節省人力成本,從而更有效的尋親。


截止至2019年12月,佳都科技利用AI回佳網的人臉模擬成長算法,已成功尋回三個失蹤案例,幫助三個家庭實現團圓夢。


在公安機關、第三方公益平臺、高新科技企業的共同努力下,運用人臉識別技術尋找失蹤人口已不再是天方夜譚,也有了實戰案例作為支撐。


但這些失蹤人員的尋回僅是我國眾多失蹤人口的冰山一角,在寶貝回家網、失蹤人口檔案庫等公益平臺上,仍有不計其數的尋親信息發佈著,大量失蹤人口仍未被找回。


人工智能尋找失蹤人口,難點何在?


從當前市場主流的人工智能打拐/尋找失蹤人口解決方案來看,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視頻圖像的分析來實現對犯罪嫌疑人/失蹤人口的鎖定。如何運用技術解決跨區域、跨年齡的動態識別至關重要。


這也意味著“視頻監控+AI”在其中將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在當前的視頻監控建設中,仍存在著監控攝像頭區域分佈不平衡、AI攝像頭滲透率低等難題。


據IDC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AI攝像頭滲透率較低,僅佔2018年我國視頻監控市場支出總額的2%。而在2018年我國視頻監控市場支出地域分佈中,華北、華東、華南也佔據著超過一半的份額。


對此,雲天勵飛公共安全產品線方案總監鄒博表示,人工智能打拐/尋回的前提是必須要有犯罪嫌疑人或失蹤人員的清晰圖像。


一方面,當前很多人口拐賣都是發生在偏遠地區,區域監控覆蓋率不高導致能獲取到的圖像資料較為有限。而在城市中,傳統高清監控仍有著較高存量,智能攝像機佔比不高,無法有效盤活數據進行人員追蹤。


另一方面,很多被拐案件都是此前人口販賣高峰期的舊案,普遍存在著視頻質量不高及辨識度低等情況,被拐兒童在經過時間流逝後相貌也發生極大變化。而當前人臉識別技術對人臉特徵依賴度高,導致難以被識別。


與此同時,佳都科技公共事務中心品牌總監兼AI回佳項目經理劉航認為,大部分的人口販賣都是跨省活動,因為面臨的第一大難題便是跨省數據開放共享的問題。


對於“視頻監控+AI”而言,由於我國人口的快節奏流動特性,一旦錯失尋回走失人員的黃金時間,就只能從市縣一級適齡人口進行搜索,這至少是數十萬級別的檢索規模。而如果將搜索範圍擴大至省一級,檢索規模將擴大到千萬級別以上,人臉對比難度堪比大海撈針。


此外,也有業界人士表示,人口販賣的高峰期距離現在時間跨度大,人工智能技術真正運用到打拐/尋回的時間尚短,人臉成長模擬算法的高準確率需要有大量階段人臉數據作為支撐,這也使得跨年齡識別在技術上有一定難度。


人工智能打拐/尋找失蹤人口不應被神話


長久以來,尋找失蹤人口都是一件複雜且艱鉅的任務,儘管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能夠為打拐、尋找失蹤人口等環節節省人力物力。但面對智能技術在這些環節中的作用,仍需要我們去保持理性對待。


此前便有多位業內人士向CPS中安網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在人口丟失的黃金時間期內起到的作用會越來越大,但技術僅僅只是智慧新警務建設中的一種手段,不應該過度被神話。


在打拐/尋回案件中,人工智能技術更多的是起到減少重複勞動工作的作用,同時能夠進行線索串並聯分析,輔助決策。真正的工作仍需要公安機構、企業及第三方公益平臺的工作人員共同協作支撐。


在技術方案的更新迭代下,人工智能打拐/尋回也將由人像向視頻結構化提取、人像大數據分析等縱深化方向發展。唯有人像識別、車輛識別、視頻結構化、知識圖譜、智能大數據等多種技術的複合應用,才是實戰的落地應用。


而在算法維度上,現階段兒童的人臉數據及積累較小,針對兒童的人臉識別精度低。未來隨著兒童人臉年齡成長算法模型的不斷完善和階段人臉數據的不斷積累,兒童人臉識別也將取得突破,協助公安機關更好破獲打拐/尋失案件。


//////////


對於每個家庭,親人失蹤一直是家庭所不能承受之重。人工智能技術在打拐、尋找失蹤人口公益事業上踏出的一小步,對於受害家庭來說,可能是尋親之路的一大步。希望未來在技術不斷的更新迭代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失蹤人口能得到團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