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Top2畢業,過得很普通

我,Top2畢業,過得很普通


前一段時間,因為疫情影響,導致就業出現困難,清華大學法學院發佈了請求校友幫助就業的公開信。讀著公開信,我突然想到了過去一年的自己。


我,Top2畢業,過得很普通


作為一名Top2畢業的學生,必須要承認,有時是很享受這種身份的。


比如打滴滴回學校,師傅看一眼目的地,多半要抬頭來一句:“厲害啊,清華北大的!”


接下來,有的師傅會帶著羨慕的語氣,和我暢聊起來:“像你們清北畢業的,一個月起碼10萬塊錢吧?”


我很慚愧,忘了告訴他我是學法的,於是只能在心中回答:我這一年先掙到10萬再說吧……


師傅意猶未盡感嘆:“我們家孩子要是啥時候上了清華北大,傾家蕩產送他進去都值了。唉,孩子不出息啊。”


不要捧殺我們了。——這恐怕是許多Top 2學子的真實心聲。


我,Top2畢業,過得很普通

Top 2光環能享受多久


大部分Top 2畢業的學生,都會成為貨真價實的北漂。所謂貨真價實的北漂,可不是電視劇中住大平層公寓的“北漂”,而是住合租房、上下班擠地鐵的北漂。


我從東部某985大學畢業後,因為本科成績不夠保研,所以毅然選擇了考研,沒想到一戰就考進了Top 2法學院。


擬錄取的那一刻,應該是我前22年人生的最高光時刻,全家人都興奮的不行,彷彿下一個司法部長就是我了。


許多讚譽鋪天蓋地而來,經朋友認識的考研輔導機構邀請我寫經驗貼,爸爸擺了新的升學宴,喜氣洋洋。


作為全家族唯一一個清北學子,親戚們紛紛讓弟弟妹妹都要向我學習,說我爭氣、光宗耀祖。我也不禁飄了起來,心裡很得意。


得意的情緒大概持續到了研究生開學之後的第二個月。我的任何優秀,掉到Top 2的圈子裡,就變成了普通。


同時我還發現,讀了Top 2的研究生,似乎人生也沒有發生什麼鉅變。並沒有從此人生逆襲開掛,沒有發生任何走向人贏的故事。讀研期間,我仍然只是一個在考試和論文中打轉的普通學生,偶爾在微博知乎上分享一些考研經驗,嘩啦啦的一堆收穫點贊,輕微滿足我的一些虛榮心。


讀研的時光白駒過隙,一眨眼就過去了。我辛辛苦苦趕著畢業論文,順大流參加國考和選調生考試。表姨問我:“你們清北的,是不是都考部委啊,出來當個領導什麼的?”我都被逗樂了:“我們考的就是科員,大部分都是從普通打雜幹起的,哈哈哈。”


表姨覺得不可思議,畢竟清華北大可是金招牌,還需要從基層熬起?


清北文科類專業進體制的風氣十分濃厚,同學間常戲稱,我們被根植了“報國濟民”的情懷。我最想去的也是某熱門部委單位。畢竟部委單位起點高,是最理想的去處。


但這種思路給我帶來的壞處是:整個秋招我都不太走心,因為把寶都壓在了國考上。但事實證明我高估了自己,最終我們班只有少數大牛考上了國考的部委崗位。


過年回家時,家裡人關心我這個堂堂清北高材生的高就之處,我如實說,國考沒成功,目前還在繼續找工作。爸媽感覺有點丟了面子,對我說:“清北畢業生難道不是企業搶著要,還這麼一個一個被拒簡歷啊?你是不是成績太差了啊?”

那一刻我意識到,清北光環確實在上一輩人心中被嚴重誇大了,在他們心中,學歷就是金飯碗。但可惜,事實並不如此。


我,Top2畢業,過得很普通

國企上岸,從頭開始


全力準備國考,讓我錯過了最黃金的秋招就業季。於是,我年後就開始投簡歷,海投加精準投遞,雙管齊下。同時我打聽了一下同學的進度,粗略統計了一下,一半以上也還沒有拿到滿意的offer,彼此的交流也加重了這種畢業即失業的焦慮。


最讓我感到困惑的是,清北碩士的簡歷也並不暢通無阻。有幾個比較心儀的律所和企業,我的簡歷也沒能通過簡歷關。在碩士遍地走、海歸不如狗的帝都,幾次網申和麵試失敗後,我識趣地降低了心理預期。


蹉跎到了四月底,我終於敲定了一家大型國企的下屬機構,試用期幾千塊錢,轉正之後到手一萬出頭。這個工資在北京普普通通,看著北京高昂的房價,我猶豫要不要回老家省會,那邊房價物價都低不少。


我有幾次鼓足勇氣想提起回老家省會的事兒,但是在父母的“我孩子在北京工作”的驕傲感中瞬間被淹沒了。


所幸我身邊許多同學都留在了北京,讓我不那麼孤獨。我和北師大畢業的一位好朋友一起合租了一套小房子,開始了國企法務的工作。


入職第三天,我因為報告上粗心錯了幾個字被領導批評,領導指著錯誤跟我說:“這種錯誤都會犯?”隨後轉身回辦公室,關上了門。我默默回到自己的工位,低頭修改報告。


作為職場新人,那時候的我還有點玻璃心,感到很委屈——讀書時代常享受讚譽的人,新入職場卻發現自己只是一個小白罷了。


工作以後,我的學歷不再被人談起,偶爾幾次出現,也大多是“清北出身,就這?”的語境。現在的我,只是國企法務部一名普通員工,周遭其他員工的學歷也都非常優秀。我知道一切都得從頭開始。


我,Top2畢業,過得很普通

生活的真相是什麼


去年冬天,男友換了工作,也來到北京。雖然都剛開始工作,但我們算一算年紀也都不小了,當時我剛拿到戶口,於是買房之類的問題又提上了日程。


我所工作的地方,附近房子動輒每平米10萬元,有的甚至說不上是學區房。我和男朋友都是三四線線小城市的普通職工家庭。如果買房,即使是四五環的老破小,起碼也要準備將近200萬元的首付,貸款也不低。


當我鼓起勇氣跟爸媽開口的那一刻,我很羞愧:“爸爸,你們能不能支持一下房子的首付?”


我爸說:“能支持肯定支持啊,但是你們自己有存款嗎?咱們普通家庭,也支持不了太多啊……”我算了一下,目前所在的國企工資比較穩定,幾年才一漲,加上自己的各種開支,也存不了太多,基本不可能負擔首付。


我將實情說出來時,很明顯從爸爸眼裡看到了失望。


說實話,清北每年本碩博畢業加起來上萬人,在帝都這個地方,有多少能順利買房安家?


最後,買房的事只能暫時擱置。爸媽說要和男友父母再一起商量商量。


事實上,清北學子畢業後就業的平均表現,確實優於大多數高校畢業生,但是並不是學歷就可以直接無視職場階級的壁壘。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清北畢業生,也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奮鬥,才能跨入中產的門檻。


和我同部門的領導姐姐,也是Top 2本碩畢業,比我大了10歲左右,已經收入相當高了。她出身和我差不多,清北學歷給了她一個北漂的機會,於是她和戀人在北京兢兢業業地打拼,如今收穫了兩套房車,過上了還不錯的帝都中產生活。


我羨慕她的足夠努力和她取得的成就,她卻說,“除了含著金鑰匙出身的少數人,清北畢業的,好多都是出身一般的同學。在北京這樣的城市,不努力生存怎麼行呢”。


過節日的時候,部門會發一些小禮物。後來,我也學會了高高高興興地發個朋友圈:“公司的保溫杯福利,真漂亮!”


我沒有出入於高大的CBD寫字樓,沒有穿著定製西裝和高跟鞋,只是每天擠著滿員的地鐵喝著提神的咖啡,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審核一堆一堆合同。


我終於懂得,什麼叫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卻依然熱愛生活。


我,Top2畢業,過得很普通

結語:我的朋友們


我還記得,某個週末晚上,和研究生室友們組團視頻茶話會。原來大家都在各自崗位上安定下來,紛紛感嘆髮際線後退了不少。


小A順利進入了部委某個科室,寫材料寫得頭暈眼花。小A說:“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北京嗎?我見過……以後誰再說什麼公務員清閒,我真想一巴掌上去打醒他。”


小B先進了一家不錯的律所做IPO項目,幹了一年之後深刻感受到了律師行業的高壓,身體有點吃不消,年後選擇跳槽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法務,換了一種方式起步。


小C不是對口就業,選擇了一家挺大的市場化媒體做新媒體運營。

剛開始我們都覺得有點惋惜,學了這麼多年的法學,最後反而去了媒體,知識豈不是浪費了?小C卻自得其樂,覺得工作很有意思。只是也承受了不少來自家裡的壓力,覺得一個女孩子還是要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總是催她找一個體制內單位。


離開了象牙塔的我們,被催婚、背房貸、996,所有大學生有的煩惱一樣沒少。社會磨平了我們的稜角,也送給了我們更多平常心。


茶話會最後,小C忽然說:“在學校的時候,老是說今天我以母校為榮,明年母校以我為傲,我好像沒啥值得母校驕傲的,哈哈哈。”


我反駁:“怎麼沒有啦?還沒到出成績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