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有沒有道理?為啥會留下這樣的老話呢?

草根小閆


不管是“門”還是“墳”都跟房子有關係,只不過一個是活著人的門,另一個是逝者的家,而且門也好,墳也罷,都不能隨意改動遷移。這足可見在農村房子的問題是很慎重很嚴肅的,不能隨意扒蓋,更得選好日子,有句農村老話叫“窮不改門,富不遷墳”不知大家聽沒聽過,一直到現在大家也都沿襲遵守。



窮不改門:意思是說,如果家裡條件比較艱苦,就不要把大門改來改去的了。其實大門就是一個家庭的門面,大家在沒有進到一個房屋之前,首先看到的就是這戶人家的大門。大門氣派的話,那自然就能看出這戶人家的經濟實力和地位了,如果說家裡條件不太好,還去想著把小門拆了修大點,這不是沒事找事,搞面子工程嘛,可能老人們也是為了教育大家要勤儉務實,不要為了面子去修個華而不實的大門。

如果家裡條件確實好,那沒問題,大門修的敞敞亮亮的當然好啦,進出方便,看起來也美觀。如果不是這種情況,那就沒必要去動大門了,這房子是一個整體,修整門的話可能還要動別的地方,這樣算下來花費也不小,如果家裡本來就不太富裕,還去修門就有點打腫臉充胖子。


富不遷墳:意思是說即使家裡有錢了,也別想著把祖輩們的墳遷來遷去的,不過家裡條件好之後,修祖墳的人倒是不少。注意是“修”可不是“遷”,現在很多人家裡富裕了之後,就想著把逝去親人的墳墓修的大氣一些,因為人已經不在了,現在家庭條件再好,想盡孝也沒有人盡了,所以就想在墳墓上下功夫,把墳墓砌個大理石修個花園,建個祠堂之類的,但是這些也只是在原有墳墓的基礎上修建的更漂亮、氣派一些。

我們村有一戶人家,兄弟姐妹很多,家族也大,過去是村子裡邊最窮的一戶人家,奶奶在20多歲的時候就守寡,一個人把7個孩子拉扯大,家裡貧窮程度可想而知,父輩這一代人都沒有翻身,直到孫子們長大有了出息,家裡才好過了,也成了村子裡邊能數得上的有錢人家。孫子們有錢之後,就想著給奶奶把墳墓修得氣派一些,好表達一下孝心,於是幾個孫子孫女們一起湊錢把墳墓重新修了,但是沒有遷墳,因為村裡的老人們都說“富不遷墳”,所以他們就聽從建議,只是修繕了一下。


其實像很多農村的老話,目的就是為了教化人們孝順、勤儉、善良,與人為善,我們只要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一下總沒壞處。


一品小十六


農村老話“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意思是 :家裡再窮也不要輕易改大門,家裡再富也不要輕易遷墳。

這句話我覺得前一句沒道理,只因窮才改大門,大門開的方位有問題,造成了家敗財盡,為什麼不能改呢?

我們都知道大門是一個家庭的門面,按照相書來說,大門的方位、大小會影響到一家子的財運和運氣。

如果是開門納財的格局,這個家庭就會財源滾滾來。

如果是閉門流失的格局,這個家庭就會受窮,積累不下財富,財富像東流水一樣流失,這叫“水門”。

有關大門的說法很多,即便按大門時都有說講,比如“門要留三,房要留四”,這樣安裝出來大門開著順暢,屬於“開門納吉祥的”大門。

對於按門的數量也有規定,比如“一家若作兩門出,鰥寡夫妻時常出”,意思是一家之中只能開一個象徵富貴的大門,開門多會造成財源流失並且容易出鰥夫或寡婦。

綜上而言,大門在家庭格局上具有突出的作用,不輕易改換門庭沒錯。

問題是既然家中很窮,為什麼就不能改變大門的方位呢?難道君子固窮乎?

家中很窮就說明大門的風水不好,納不來財,藏不下富,要想改變命運,難道連改變大門的決心都沒有嗎?

當然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是一種迷信說法,

改變命運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和頭腦。

“富不遷墳”這話有道理,按照相書來說,祖上墳地的風水直接影響到後代的財富和官祿。

你看皇帝選墓地都選擇“龍興之地”,也就是風水寶地。一般都是頭枕山腳踏水,綠樹成蔭環繞四周。

既然家中很富有了,就說明祖上的墳地風水不錯。

有句俗語叫做“千人幹活不如一人睡覺

” 意思是說,一家有再多的人掙錢,也趕不上祖上墳地風水帶來的好處,墳墓是祖上先人睡覺的地方。

意思是:一個先人葬的地方好,比你千人掙錢強。

墳地風水好就不要輕易去挪動它,一旦挪不好地方,就會把原來的財富流失。

如果家貧另當別論,也許遷墳會帶來榮華富貴。

比如漢初時的韓信,從小家中很窮,十幾歲上流落街頭淪為乞丐,後來偶然的一個機會,他受神仙的指點,把家中的祖墳遷到了九里山上,佔據了風水寶地。

後來韓信的命運出現了轉機,從一個乞丐變成了一個諸侯王,當然這裡面離不開蕭何的慧眼識珠和自己的才能。

風水學在古代是一門學問,統稱為“堪輿學”,朝廷的星象官和欽天監就是這方面的人才。

歷史上的諸葛亮,劉伯溫,袁天罡,李淳風等人都深諳此道。

相傳女皇武則天的墓址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風二人選擇了,明皇陵是劉伯溫和“黑衣宰相”姚廣孝二人選擇的墓址。

由此可見,選擇墓址關乎家族的興盛和衰敗,因此世人很慎重,一旦確定就不會輕易更改,也就是說不輕易打攪古人。

“富不遷墳”就是警告那些貪心不足蛇吞象的後人,財富永遠也滿足不了人的貪慾,無盡的索取和不停地打擾先人會給家族帶來災難,告訴後人不要貪得無厭。


秉燭讀春秋


大家好,作為一個地道的莊稼漢,很高興能為你回答這個問題。來,先點上。

窮不改門:在以前,人們蓋房子的時候,房子都是經過精心計算了,門、房的位置,朝向都是定好的,就是為了能起到人財兩旺的作用。門是進出必經的通道,不僅是人,財運也經此路通過。如果擅自更改大門,本就不多的財運就會找不到門進入家中,財運更是越來越少,家也就越來越窮了!

富不遷墳:我不知道大家相信風水不,但是富豪們一定相信。你看看馬雲、李嘉誠東這樣的人,你就明白了。很多人發了財富裕了,他們會認為是祖先墳地的風水好,可以庇佑後代子孫興旺發達。所以他們通常會將祖先的墳墓修繕得更好一點,以表感恩祖輩福廕及孝心,但絕不會去隨意去遷墳的,在遷移墳地那一刻,可能會將自家所有的福氣放跑,所以建議此時已經是富人的朋友就沒有必要去打擾自己的祖先了,風險太大,只需不破壞佈局境況下修繕就好。

其實在現在看來“窮不改門”是因為本身就比較貧窮,而改大門也需要一筆不小的錢財,與其把這筆錢財放在不確定的事情上,還不如用它來改善生活。“富不遷墳”則是表達了中國人對孝道,祖墳大多都是祖先去世自己選的地方,如果遷墳,也是對祖先的不敬,同時也是表達了人們不忘本的一種心態!


回答到此圓滿結束,喜歡的請轉發、點贊、評論!有不同意見的,歡迎來撩!


謀略國學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針對題主的問題,說說個人的觀點:


俗語,指約定俗成,廣泛流行,且形象精煉的語句。包括諺語、歇後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大多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有的是生活經驗的總結,有的也避免不了是糟粕,需要我們加於辨別,有選擇地吸收。


窮不改門,富不遷墳。就是一句民間流傳較廣的老話,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現時語境下,又該做何理解?

一、窮不改門

古人認為:家裡的大門,起先都是經過精心佈局過的,代表的是財氣和運勢,一旦安家,大門是輕易不能改變的。一旦改了大門的位置,可能就會對整體風水造成破壞,從而導致這個家庭的財氣和運勢,走向更加衰弱。還有一個觀點就是:修家庭的大門,是比較費工費時費力費錢財的,本來家境就不好,把有限的錢財花在這上面,正常的日常生活就會受到影響,極有可能導致比以前更窮了。

二、富不遷墳

古人認為:既然富貴了,那就說明這不但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你家祖墳的風水也相當不錯,就不要太貪心了,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個時候,不是萬不得已,別輕易遷墳,遷的地方更好,那自然是好事;若遷的地方不好,很有可能會破壞掉以前的好風水,進而影響財富和運程轉弱。若要表示感恩祖輩福廕及孝心,在不破壞整體佈局的前提下,在原地將祖先的墳墓適當修繕下是可以。

三、總結

古人認為:門,是活人住宅的門面;墳,是逝者安息的場地。兩者都有自己的風水和磁場,兩者都對一個家庭的財富、運程及後代的興衰,多少都有些影響,無論貧富,都有些必須堅守的規矩,最好莫亂違背。

在現時語境下,個人認為:

若將個人、家庭、乃至家族的命運,完全拴在陽宅和陰宅的所謂風水上,是可笑至極的。好的命運,最主要還是要靠自己去奮鬥、去爭取、去拼搏、去把握。當然,傳承了數千年的一些警示性提醒,不可能完全沒有一點道理,各人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最有利的選擇就好。


湘西九哥自媒體


農村老話“窮不改門、富不遷墳”有沒有道理?為啥會留下這樣的老話呢?

看了這個提問,俺覺得好笑。俺反問題主一句:城市和農村比,是不是城市比農村富裕方便各種社會資源都優於農村?

城市的高層住宅連街門也沒有,屋門更是標準化的,誰家給誰家的基本上相同,怎麼改門?

咱再說遷墳,城市都是陵園或者骨灰盒存放點,哪裡應該怎麼看風水?

總而言之,咱們中國古代那些陽宅陰宅學說,如果從客觀的美學上研究,還可以,如果從改門就可富貴,遷墳就可富貴,那就是完全的胡說八道。

至於為啥這句話能留存下來?

這隻能說,咱們現在的文化還是從古代儒家文化裡進化而來,自然這些附屬在古代儒家文化上的封建迷信,毫無根據的歪門邪說也就留了下來。

一個家庭的命運給改門遷墳毫無關係,當然那些鬼迷心竅的人,總認為家裡不太平不是怨陽宅就是怨陰宅。所以才有了改門遷墳之說。

還有一點,為啥城市人和農村人相比,城市人迷信沒有農村人迷信嚴重?因為城市人普遍文化水平高,對事物認識就比較科學客觀一些。

我來舉個栗子:我們村老周,在村裡被村民送外號“二諸葛”,他就喜歡看陰宅陽宅。

農村剛實行生產責任制後,老周的街門特別窄,買了排子車,拉不進街門。在兒子的央求下,老周要改寬街門。他兒子說,現在外面都有買農用三馬車了,咱這次把門改寬寬的。

老周說,可不能,門寬了不存財。於是老周把街門改的稍微寬了一點,排子車能拉進了院子。

沒幾年,家裡買了三馬車,放在大街怕賊偷,開遠離吧!街門太窄。老周兒子跟他老子生氣道:讓你把門改寬點,你不改?

老周兒子做主,再次把街門拆掉,這次一下把街門改成了2.5米寬,老周氣得乾瞪眼,但拗不過兒子。

很顯然,如果老週上次改街門,用發展的眼光看,不是買了三馬車,街門就不用改了麼?

這充分說明是迷信害人害己。

咱再說遷墳:俗話說,入土為安。一個人死了,只要有個埋棺材的地方就行了,讓風水先生看陰宅,那是自欺欺人,是願意讓風水先生騙財。

現在農村裡,很多家族的墳頭一大片,這陰宅裡有窮有富,有官有民,咋在一個墳地都不一樣呢?

往往是誰家出讀書人,後輩還有讀書人;誰家出賭錢鬼,後輩還出賭錢鬼。這完全是耳濡目染的家教傳承,非分地關係。

在古代,呂蒙正住寒窯,堅持不懈讀書,最終不是考取了功名麼?

總之,奉勸世人,心存善念,能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勤儉持家,讀書學習,這才是正道。千萬別總動歪心思,認為改門家了就好了,遷墳家裡就興旺了。這樣的自私自利的思想反而是敗家的跡象。


太行讀評


在過去的農村,由於人們的文化水平有限,對很多客觀事物的認知水平不高,所以迷信思想特別流行,尤其是對一些風水方面的問題特別看重,很多人都認為,風水跟家裡的財氣運勢健康都緊密相關。所以農民在農村蓋房子或者是葬墳的過程中都會先找當地的風水先生來看一看,確定一下方位,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家庭有利。

因此農村有一句民間俗語叫做“窮不改門,富不遷墳”。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今天止茶就和大家說說我的個人理解。

第一,窮不改門

記得小時候我們家裡蓋房子的時候,專門請了當地的風水先生來幫我們家確定地基的位置,大門的走向。並且要求大門朝哪個方向開,一定不能改,如果改的話給家裡的財勢運勢和家庭成員的健康都會不利。所以,到農村裡面去看人家的房子,很多人家的大門都是朝著各個方向並不完全相同,這就是跟他們自己家的家庭成員的生辰八字以及他們的風水有密切的關聯。

那麼為什麼說窮不改門呢?這是因為一旦改了門庭的位置,可能就會破壞整體的風水,可能會導致這個家庭更加衰弱,更加走向黴運。當然也有人有不一樣的理解,比如說如果說家裡已經很窮困了,那麼就應該改動改動,讓原來的不好風水變成好的風水。所謂窮則思變,如果沒有改變的精神和勇氣,那麼他們整個家庭只會一直衰落下去,永遠也不可能取得更好的財氣運勢。

第二,富不遷墳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重視孝。尤其是對於去世的親人和家裡的祖墳,如果安葬在一個地方,那麼一般情況下是不能遷走的。因為遷墳很容易破壞風水,很容易對家宅不利,特別是對子孫後輩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於那些富裕的人家。因為在農村人看來,一個有錢的人家都是祖宗積德,都是祖墳照看,也就是說家裡的風水財氣都是憂鬱,祖上的墳墓找的地方好安葬的位置對這樣才會給子孫後代積累福氣。

如果輕易的牽動祖墳,那麼很容易破壞這種風水,很容易導致家裡的財氣運勢被破壞了,這樣的話有可能負責變窮,一個家庭就這樣衰落下去。

以上就是這兩句話的理解,其實在現代的科學角度來講這是沒有什麼道理的,因為一個家庭的命運是要由自己來爭取自己去拼搏的,而不是靠祖宗造福,也不是因為大門朝哪個方向開就會變得更好。所以從我們現代人的觀點來講,不用去輕信,也不要去偏信這些東西。把握好自己所擁有的,通過努力爭取更好的,這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讓家人過得更好的生活。以上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和想法,感謝您的閱讀。


止茶


“窮不改門,富不遷墳”。在舊時的農村的確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之所以形成這種現象,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人們對風水之說的深信不移形成的。

當時的農村社會,大部分的農民少有土地或沒有土地,他們或耕種幾畝薄田或給地主當長工,能填飽一家人們肚子就不錯了,祖祖輩輩住著破舊的屋子,雖然希望改換門庭,希望住上新房子,但窮其一生,也無力改換門庭,他們雖然也相信風水,想選一塊風水好的地方蓋上高大寬敞的房子,但汗水都被剝奪去了,那有能力改換門庭呢,改換門庭的夢想,一生也就是一場夢。

舊時的地主鄉紳,就是村裡的土皇上,可肆意而為,他們選陰宅時,都會請來風水先生,先出全村風水最好的地做為陰宅,即然是最好的墳地,又認為有了風水最好的墳地,他家才興旺富貴,又怎麼肯輕易遷墳呢。他們認為輕易遷墳,會動了脈氣,弄不好家族會衰落的。

窮不改門是無能力,富不遷墳是怕衰落。

過去的農村,窮人也常希望孩子長大後改換門庭,但大部分的人因走不出去,只在封閉的農村謀生,希望改變門庭的想法只是空想。但很拚才會贏,歷史上也有許多的窮人,走出去奮力拼搏而改變了命運,改換了門庭。象山西喬家,其祖喬致庸,本是村裡的一窮人,但有志才走西門,從店小二做起,經過二十多年的奮鬥,終於成為富豪,回家才蓋了喬家大院,徹底改變了門庭。

廣東、福建一帶的華僑很多,華僑在他國成為富豪的很多,華僑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甚至主宰了其國民經濟。這些華僑背井離鄉時也多是窮人,通過奮鬥成了富人,改換了門庭。相信這句話,愛拚才會贏。





春日之虎


古人比較看重風水,所以對自家的住宅俗稱陽宅,安葬先人的墓地俗稱陰宅,都比較重視,因此也產生了一些和陽宅、陰宅相關的諺語。

窮不改門的意思很明白,窮人不要改自己家的大門,因為窮嘛,沒有錢,如果要改大門的話必然要花不少錢,這會使窮人本身就不富裕的家庭,經濟狀況雪上加霜,日常生活更加難以維持,結果可能就是造成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吃不飽、穿不暖,更沒有錢供孩子上學,也無力孝順父母。

由於生活條件差,家人身體就容易生病,會進一步加重窮人的經濟負擔,使窮人很難改變生活狀況。

相反,如果窮人不去改門必然會節省一筆支出,可以保證全家人的正常生活,清苦的生活能夠繼續,家裡人也不容易生病,避免了看病吃藥的大筆支出,可以減輕窮人的經濟負擔。也許孩子就不會輟學,通過教育後人讀書學習改變家族命運就會成為一個比較現實的途徑。

同時,這個門還有門風的意思,就是教育人們在清貧的生活中堅持積極向上的家風,不要隨著社會潮流的變遷而改變。古人說“耕讀傳家遠,詩禮繼世長。”說的就是好的門風可以讓家族興旺,可以讓子孫後代綿延不斷。

實際上是教育人們要在變動不居的社會生活中保持定力,要有這種“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守和堅持。

漢朝的蘇武出使匈奴,被困在匈奴的領地19年,被匈奴的單于放逐到北海牧羊,還說等公羊下了小羊羔你就可以回去了。蘇武帶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牧羊19年,但是始終不改大漢使節的節操,保住了漢朝的尊嚴,最後回到了漢朝,成就了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

評書《楊家將》裡金刀令公楊繼業的人物原型,是北宋名將楊業,在北漢時,以驍勇善戰著稱,每戰必勝,當時人稱“楊無敵”。遼景宗發兵攻雁門關,楊業率幾千人大敗契丹人,此後契丹人只要見到楊業的大旗就跑。

後來楊業遭潘美等人陷害,兵退陳家谷口,結果沒人接應。他繼續率領部下拼死奮戰,兒子楊延玉戰死。楊業長嘆說:“陛下如此厚待我,盼望我能殺敵保國,現在我居然被奸臣脅迫,打了敗仗,還有何臉面活著?”

他告訴部下,突圍出去報告皇上,但大家都要和他同生共死,在親手殺死上百人後被俘,絕食三天而死,部下無一人生還。趙匡胤知道後,痛哭流涕,下詔表彰,潘美降三級,王侁、劉文裕被流放。這就是堅守,毫不動搖的堅守。

再說富不遷墳。這就是說有錢人家,不要輕易地遷移祖墳。實際上這也有經濟方面的考慮,古代的土地都是私有的,一般遷移祖墳要先買一塊藏風聚氣的好地,這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選地還要找風水先生看,這也要花錢。

然後遷移祖墳還要進行一些儀式,還要僱傭勞力,等等,都需要錢,遷移一次祖墳是一筆很大的開支。輕易地遷移祖墳是要增加很大的經濟負擔的,富裕人家也未必承擔得起。

另外古代人認為子孫後代生活富裕,地位尊貴都是祖墳的風水好,這是一種傳統觀念。所以富人都不會輕易地遷移祖墳。目的就是繼續保持家業的興旺和生活的富裕。其實本質上說這也是一種堅守。其實這兩種觀念都是教育人們不要見異思遷,要懂得堅守。


小小嬴政


可能很多人小時候聽過老人說過這句話:窮不改門,富不遷墳。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兩句話都和風水陰陽五行有關係。

什麼是“窮不改門”?

事實上,門在風水中是重要的一環。每當遷居相宅的時候,都要先看大門的佈局:

門、主(主臥)、灶三者相生就是吉宅,反之即凶宅。

一旦安家,大門是輕易不難改變的。即便是你很窮,想要改命,也不能輕易改動大門,這有可能影響家中人丁的安全。

人丁健康,才能興旺富貴。因此,古代講究“窮不改門”,寧肯暫時窮一些,也不能輕易動大門的佈局。

何為“富不遷墳”?

這顯然也是風水的問題。古人的墳墓非常講究,講究依山傍水。

如果富貴了,說明祖墳的風水很好;如果在這個時候輕易遷墳,倘若沒有遷到更好的地方,那麼你家的風水就被破掉了,很可能會影響氣運。

因此,哪怕再怎麼富貴,也不能輕易將祖宗遷出來他葬。

但是,這些都是封建迷信,大家就當笑話聽就行。


HuiNanHistory


門是活人住宅的門面,墳是故人安息的場地。過去的人們相信風水,最看重的就是自家門和墳的風水好不好?有沒有道理呢?現在我們認為其中有很多封建迷信東西。因為再好的門和再好的墳也保證不了家族永遠的富有和安寧。但是”窮不改門,富不遷墳”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和市場的。

先說窮不改門,在農村門是門面,門風。單看門就知道某家是高門大戶,還是柴門小戶。一般農村人家有錢了,首先是置地蓋房。蓋房前最重要的設計,先要看好門開在什麼位置,方便實用還符合當地的風水習慣。使用方便還心裡踏實。並且儘量把門修得好一些。如果家道中落,家裡窮了。你去改門,即破壞了整體佈局。你也沒錢修得比以前更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窮不改門的說法。

再說富不遷墳,你家富有了,大家都認為你們家祖墳風水好。如果你這個時候遷墳,更富有了人們不說什麼。一旦你家裡出點什麼問題,大家都說是你遷墳的原因。富起來的人們一般都不去遷墳。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富不遷墳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