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摘口罩?别闹!比摘口罩更重要的事是——

随着确诊病例和住院患者越来越少,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战役胜利在望,憋了两个月,很多朋友早就有摘下口罩、放飞自我的冲动了。

且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坚持。


着急摘口罩?别闹!比摘口罩更重要的事是——


着急摘口罩?别闹!比摘口罩更重要的事是——


12日,广东省举行疫情防控例行新闻发布会,钟南山院士回应了公众关切:若各个国家都能响应世卫组织的呼吁,采取国家层面的干预,各国都能动员起来,新冠肺炎疫情有望在6月结束。

此前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乐观估计,全国除湖北外4月底可摘口罩。不过他明确表示:不主张那么着急摘口罩,就算全国都“清零”了,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的好习惯,也要保持一段时间。毕竟,现在国外的形势还是很严峻,要防范输入性病例。他希望大家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什么时间摘口罩这个问题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着急摘口罩?别闹!比摘口罩更重要的事是——


平日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了良好的防范意识,大的疫情面前,你就会比别人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底气。不要等到得了病,才意识到卫生防护的重要性,那已经晚了。

其实这就和急救是一样的。

发生急症和受伤,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尽快送往医院急诊室,由医生紧急诊断、医治,入院或者救治后回家。或者拨打120等待救护车的到来,病人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护人员身上,可是往往使处于生死之际的病人丧失最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等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伤病员已经回天乏术。

急性心梗、重症哮喘、溺水、触电、窒息、中毒、失血过多等等,常会造成心脏停跳。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到6分钟后会造成病人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如果之前学会急救知识,掌握心肺复苏抢救、外伤、气道梗阻等正确的步骤和操作手法,才有可能在发生意外的第一时间正确处理,与死神争分夺秒,为帮助患者坚持等到专业急救人员和设备的到来赢得宝贵时间,就能使救命以及自救几率增大,并且可以减轻伤残和痛苦。

是不是这个理儿?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是勤开窗通风。

打开居室中距离最远的两个通风口,让空气有进有出经过整个房间。可以每天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开窗通风的同时要注意保暖。开窗时间段可选在上午8点到11点,下午1点到4点。这期间大气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


着急摘口罩?别闹!比摘口罩更重要的事是——


二是勤洗手。

洗手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方法。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记得洗手。洗手时注意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在公共场所清洗双手后,应以纸巾包裹水龙头或清水冲净水龙头再关闭,最好用擦手纸巾包住门把手,开门后再将擦手纸扔掉。


着急摘口罩?别闹!比摘口罩更重要的事是——


如果双手没有明显变脏时,可以使用含有酒精的手部消毒液。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着急摘口罩?别闹!比摘口罩更重要的事是——

打喷嚏时飞沫扩散距离可达2米远,提前用纸巾或胳膊肘捂住口鼻,不要直接用双手捂住口鼻。

三是多运动。

为提高个人免疫力,适度的运动和流汗是非常有必要的。积极运动,因人而异,持之以恒。就算宅在家里,也可以每天行走一万步。要选择与平时相近的运动,循序渐进,慢慢适应,逐步增强。

所以,把防范希望寄托于口罩,不如改变自己的卫生习惯,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

四是出门戴口罩。

外出时佩戴好一次性医用口罩,通常口罩的深色面在外,金属条在上进行佩戴,并用手压紧鼻翼两侧的金属条,将口罩拉伸平整。疫情当前,避免去人流密集、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的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如商场、市场、超市等。

待到疫情过去之后希望我们都能培养出好的卫生习惯,让健康伴随我们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