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60后、70后最熟悉的童年记忆。《红灯记》《神笔马良》《三国演义》《三毛流浪记》《智取威虎山》等都是那时候最受欢迎的读物。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让人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连环画就是属于那个时代孩子们的记忆,记忆是无价的,所以我市收藏爱好者杨再刚才会将收藏小人书作为一个执著的追求,也许是想保存一份对小时候的美好记忆吧。

幼时喜爱绘画的杨再刚,就与连环画结下不解之缘。

年少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但并不影响人们继续拥有一颗童心看待这纷繁的世界,正如这些陪伴一代人度过无数美好时光的连环画,它们并未远去。如今,在网络影像充斥的时代,重拾童年回忆,这些连环画仍然是一种情怀,历久弥新。

在杨再刚收集的连环画中,小编整理推出约700册,共汇编为四集。以“文革”时期的藏品为主,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部分连环画。

“文革”时期,突出工农兵等英雄模范人物的连环画成为当时最普及的大众读物。尽管它局限于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如阶级斗争、革命战争、样板戏等题材。但这些内容却发生在不同的地域与人文环境中,对当时的少年儿童甚至成年人有着相当的吸引力。而阶级斗争色彩并不那么鲜明的连环画,如《捕鲸记》、《边卡驼铃》、 《团结胜利的凯歌》和科教之类的读物,影响力也较大。

“样板戏连环画”出版于1970年前后,样板戏兴起之后,当时全国许多省市组织精干的创作班子和优秀画家参与创作,精心出版。可以说这是最能体现文革连环画特色的品种。

“文革”时期曾流行过“八亿人民八台戏”的说法,即《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奇袭白虎团》这八个“样板戏”。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样板戏主要有绘画本和剧照本两类,其中部分绘画本为名家所作。即使现在来看,绘画本的艺术水准也是相当高的,如华三川绘画的《白毛女》,丁斌曾、王仲清绘画的《沙家浜》已经成为中国连环画的经典之作。

此外,“样板戏”大多还出版过剧照本(电影版连环画)。“文革”后期拍摄的“样板戏”也发行了剧照本,如《杜鹃山》、《平原作战》、《沂蒙颂》等均出版过剧照本连环画。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顾炳鑫、刘继卣、华三川、韩和平等一批著名连环画家顺应时代潮流,各运妙笔,描绘人民军队一往无前和英雄模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此期间连环画精品不断面世,《闪闪的红星》、《黄继光》、《女英雄刘胡兰》、《我要读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人间》等一批作品在全国连环画评选中先后获奖。

“文革”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强调提高警惕,要准备打仗,战争题材的影片成为主流,着力宣传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模范、革命先烈事迹。

战争题材连环画是“文革电影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经典战争影片在当年久映不衰。如《南征北战》、《奇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影片。

经典战争影片中有许多绘画版连环画,这些绘画本水准普遍较高,故事内容、人物场景与电影画面很接近,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那时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公映的影片很有限,能看一场电影是一种奢侈,而且基本上看的是露天电影。一部电影要看很多遍,有些台词至今还背得下来,许多故事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木偶片和动画片《半夜鸡叫》、《小号手》给那个年代的人们儿时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文革”时期发行的电影版连环画中,反映工农业题材的连环画占了一定比重。在工业方面影响较大的影片有《火红的年代》、《创业》、《第二个春天》等。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红旗渠》、《春苗》、《青松岭》等农村题材连环画的故事情节虽不如战争题材那样吸引人,但这类影片大都描写农村“两条路线”斗争,史料价值颇高。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黄继光、董存瑞、雷锋、王杰、欧阳海等英雄事迹的连环画留存下时代的印记,代代传承。

对于孩时的杨再刚来说,当时他看书并不关注名家绘画的佳作,只要是打仗的连环画都百看不厌,久而久之催生了纯真的英雄梦。以至于到了小学四、五年级,他自己就用厚白纸订成简易的画册,涂鸦般编绘从红军到解放军的战斗故事。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抗美援朝、珍宝岛保卫战、中印自卫反击战、西沙之战等战争题材的连环画,演绎当代保家卫国的经典故事。

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时代气息,在人民群众中发挥了巨大的革命宣传鼓舞作用,至今仍然具有很好的历史教育意义,是历史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

“文革”时期发行的外国题材连环画,主要集中在朝鲜、阿尔巴尼亚和苏联(早期)等社会主义国家摄制的经典影片。这些国外影片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由名家绘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三部曲这两套连环画是当年老少喜爱的抢手货。精致的异国画面,感人的故事情节,逼真的人物形象、生动流畅的线条,令人爱不释手。

支持越南、柬埔寨人民抗击美帝侵略者和第三世界受压迫国家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战争连环画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那个时代,战争年代小英雄的形象和具有阶级斗争色彩的少儿连环画,无疑对少年儿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闪闪的红星》中的小红军潘冬子成为当时的孩子们崇拜的偶像。

连环画《鸡毛信》讲述小英雄机智斗敌送情报的故事,《小兵张嘎》描画了冀中水乡抗日烈火,《我要读书》讲述了高玉宝悲怆童年短暂的读书生活。这些连环画源于生活,成为了解那个特别环境下历史环境的记录。

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的长篇连环画《三毛流浪记》,从刻画小人物及小事情入手,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反映时事生活,可谓小中见大,细腻感人。

难忘曾经,难忘那些年一代人曾一起看过的小人书。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那时的孩子因囊中羞涩,买的画书少,交换或借阅的画书多,小画书利用率非常高。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50年过去,“文革”时期的连环画大多已成绝版,不可能再版,特别是名家绘画的作品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封面印有毛主席画像或语录的连环画同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找寻连环画里的时代记忆之“讴歌英雄 激励青少年”

每个年龄段都可以找回属于自己的童年。60后、70后的童年,几乎没什么课外书籍,有了小人书的陪伴,就像打开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从那里不仅开阔了视野,得到了欢乐,还增添了无尽的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