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有的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困难境地都依然不会得抑郁症,而有的人没有原因的就得了?

暮光薄凉000


成长这条路所有人走得都不一样。

抑郁症的病因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说法,这种心理疾病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前段时间的热搜说抑郁症有遗传性格因素,但是呢这也是一小部分。其实抑郁症大多都是,跟家庭的成长环境以及教育方式,影响了孩子的三观,多多少少的埋下了抑郁因素在里面,还有就是一些外部事件的刺激,比如考试失利、感情受挫、事业失败以及天灾人祸等等原因下的刺激,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抑郁症的男女比例有很大的不同,多数都是女性,这就跟女性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有关,她们在处理社会问题、人际关系的时候,更多时候处于一种弱势,还有她们的特殊的生理问题,更容易疲劳、失眠,更容易感受到各种悲伤和绝望,心理的承受能力比起男性要低很多,这些种种都是患病的因素。

所以患抑郁症跟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又不是绝对作用,在我看来,环境可以说是一个诱导因素,而自身的性格特点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一个人的性格,是在不断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的思想价值观。致此希望,身为患者,一定要努力克服自身问题,改变自己的思维认知模式,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身为父母,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榜样,跟孩子的相处中多多传递正能量,好好处理家庭问题,不要影响孩子的成长。

生命中有很多事情足以把我们打倒,但真正打倒自己的是心态,希望每个人都一个漂亮的将来。




顾事y


抑郁症这个问题一部分也和遗传有关系,遗传系统存在异常的话,比一般人更容易抑郁,当然,题主想知道的肯定不是一大堆枯燥的概念知识。那我们就排除这个,把题主的问题归纳为:为什么面对困境,有的人能迎难而上,有的人却一蹶不振。

逆商

,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我高中的时候,班里就有一个女生,貌美还学习好,骄傲,毕竟人这么优秀,有骄傲的资本,从没考过年级前3名以外,妥妥的985211预备生,谁也没想到的是,她就因为高三第一学期,恋爱了,第一次考了年纪13名,我觉得还不错啊,她十分不能接受,和男友大发脾气分了手,发誓要考回前3,她开始神经兮兮,每天把自己逼的特别紧,周围同学说话她就怒斥对方影响她学习,结果正式考试前,压力大,没休息好,生病了缺考,后来就越来越不行,最后靠着底子好考了个二本。

逆商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提高的。建议孩子成长的过程的让他适度受挫,培养他抗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接受自己会失败,失败后的成长能力。

最后,希望大家越挫越勇,不断成长进步,加油!


一只勺


内心强大骨子里就有坚强意力的人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打击都没事,咬咬牙什么难事都能挺过去,这辈子每次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打击,我就想还不致于要命就是死又能怎样,我常想多活几年与少活几年无所谓,最后都得装进小盒若干年后化为灰尘随风而去,这才是永远的归宿。


打假哥1


我告诉你为什么 一 所有的外界事情 都是谣言 没有一样是真的事情 因为这些事情对我来说不是我亲身经历 在我的心里和脑子里 不站一点空间 二 虽然我招受了不公平和非人的待遇 和有些人还加害于我 但我看到了人世间还是有好的一面 有正义和温暖的一面 是他她们给予我的鼓励使我走了过来 三 由于我个人也是一个心胸开朗要强的人吧 会调解我的心情遇到这些不堪入耳的声音 我也不听 不想 不看,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用户102753701208


我这个人估计得不了忧郁症,没啥脑子什么都是当时急了一下,过了就过了!总觉得只要还健康的活着就没有过不去的!就短短几十年我估计过半了!想那些有的没的干嘛!我觉得所谓的忧郁症就是心结,说出来解开了放下了就好了,


薛瑞瑶


为什么有的人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困难境地都依然不会抑郁,而有的人没有原因就得了,因为抑郁症是疾病,不是单纯因为心理因素患病的。

抑郁症是否发病不是单纯心理因素决定的

就像你说的,有些人处于什么样的困境都不会抑郁,而有的人没有任何原因还是会发病,这一点就无法单纯用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因为如果是单纯的心理疾病,起码要存在心理冲突、精神压力、或者精神刺激。

真正的抑郁症的病因,在医学上还没有定论,但目前的医学界广泛认为抑郁症的病因是遗传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多种因素叠加而成。

遗传因素

抑郁症的遗传不同于我们既往认识的遗传疾病,而是一种遗传易感性,就是说遗传的是更容易患病的几率。就像你说的面对同样的问题下,为什么有的人会发病,有的不会发病。这一点前苏联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和寄养子研究都证明了遗传与是否发病,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一般说与抑郁症患者关系越接近,患抑郁症的几率越大。所以说“遗传” 并非是绝对的,只是发病概率提高了,也就是我在前面说的遗传易感性。但要确定的是遗传易感性只是一种遗传倾向,与真正的遗传不同。

生物因素

抑郁症是存在明显生物学特征的医学疾病,这一点是医学界通过数百年的研究和经验积累的结果,这一结果也被医学界广泛用于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之中。比如目前主流抗抑郁药物,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是一种可以使人感到愉悦的神递质,而SSRI通过阻断神经细胞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的过程,使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水平明显增高,从而达到使人感到愉悦感觉,减少抑郁症状的作用。

这一点也是明显有别于心理疾病。


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是心理疾病的主要病因,主要包括童年负性事件、应激性生活事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刺激”)、婚姻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等。

其中要着重提出的童年负性事件对于成年后的发病率影响尤为重要。曾经有研究表明,存在童年负性事件的人成年后患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至少5倍以上。

而这一点往往是中国家长最容易忽略的,因为中国式教育是棍棒下出孝子,而且我们的父母总是忽略对于童年经历的保护,为今后的精神障碍提供了发生发展的优质土壤。

总结一下

所以说抑郁症是医学疾病,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抑郁症患者也不是什么小心眼、矫情、想不开。

相较于我们日常遇到的困难,孩子的成长过程更重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一定更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疑问可以私信我留言,我会帮你解答的。也可以评论区留言。


我说精神


这是因为抑郁症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是受挫折后无法走出阴影,而“憋”出来的病,事实上在抑郁症的成因中心理社会因素只占了一小部分,那其他的又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探究竟,我们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大脑🧠内的神经递质“离家出走”

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能(DA),5–HT能神经递质系统维持着我们情绪的稳定。

5-羟色胺(5-HT)活动降低与抑郁发作有关。由于选择性5–HT通摄取抑制剂(SSRIs)如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被广泛确认,使得5-HT递质系统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5–HT系统在调节睡眠、食欲性行为、疼痛和昼夜节律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抑郁障碍患者在以上各个方面均有问题。

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能(DA)与5–HT系统类似,当上诉神经递质减少时,同样可以引起抑郁症状的发生。而这一切都是在你的脑内悄然发生的,与是否有社会因素刺激并无关系。


激素水平也影响着你的抑郁症状

大约60%的利与障碍患者表现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郁症患者也可出现垂体和肾上腺增大,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影响大鼠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能(DA),5–HT的功能。

研究发现,约25%的抑郁障碍患者血浆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显著降低,而游离T4水平显著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在不少方面可与抑郁障碍相混淆,如运动性迟滞、疲劳、性功能减退、抑郁情绪以及自杀倾向等。

褪黑素(MEL):在季节性情感疾病( seasonal affectivedisorder,SA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季节性情感障碍是一类以每年的秋冬季节抑郁症状反复发作,伴有睡眠增多、食欲增强及体重增加等非典型抑郁症状,而春夏季节症状完全缓解为特征的情感障碍。

“父一辈、子一辈”的遗传因素

迄今为止的研究得出个较为肯定的结论,在抑郁障碍的发病过程中,遗传学因素具有关键作用。抑郁障碍先证者一级亲属中抑郁碍的发生率,较正常人一级亲属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高2~3倍。




心理社会因素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抑郁障碍的发生中可能导致了一种易感素质的产生,例如某种神经递质系统或其他生理功能的不稳定。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环境因素的诱发下发病。易感素质并非全或无的存在,而是呈现一种过渡状态。较为易感的人在较轻的环境因素影响下便可能发病;而不易感的人在极重大的环境因素影响下仍可能不发病。(这个就完美的解释了题主的问题)当然,易感素质并不一定完全来自遗传,早年生活经历如童年丧亲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即使您得了抑郁障碍也请不要灰心,因为抑郁障碍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心若向阳,无谓悲伤。


精神科李文惠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属于破坏性心境障碍,单纯的抑郁症具体表现有:情绪持续低落,无价值感,对任何事物都挺不起兴趣,变相形式的自杀、自伤(比如到处寻求诸如蹦极等危险动作以及其他可能危害到生命的过分刺激),有的伴有躯体障碍,表现为头痛、胃痛、呕吐、腰酸背痛等等。男性抑郁症患者和女性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上有会一些小区别。抑郁症的形成原因由很多种可能,并且每一位抑郁症患者,他们的抑郁症都是因为多方面原因形成的。

首先,遗传因素。关于抑郁症的遗传是有科学依据的,尤其是上一代或上上一代之间有人得过抑郁症的,尤其是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后代得抑郁症的几率很大。基因分离过程中,显性基因很容易就被遗传下来,而隐性则可能要隔一代甚至隔好几代。比如有的孩子专挑父母的有点继承,而有的孩子则专挑缺点继承。再比如,前两年有一对中国夫妻生了一对洋娃娃,原因是男方的奶奶有俄罗斯血统。

其次,生物因素(生理因素)。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大脑的五羟色胺、单胺类、多巴胺的分泌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五羟色胺不足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而多巴胺过多的人更容易得躁郁症或精神分裂症。此外,cAMP第二信使系统功能的高低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而一个人如果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过高或前额叶过度活跃或病变,也可能引发抑郁症。

再次,环境因素(家庭社会环境、经验和阅历、天灾人祸)。这里的环境因素分为先天和后天,即原生家庭和早年经历为先天环境因素,成年后的经历为后天环境因素,天灾人祸则是任何阶段都可能出现的。

通常来说,原生家庭中经常被忽视、贬低、斥责、否定的那一位比较容易得抑郁症。但是,一位从小被过度保护的人也同样容易得抑郁症,曾经有一位姑娘就是小时候被保护得太好,父母什么都帮她安排,以至于成年以后,她一出社会什么都不会,老被人家骗,后来就得了抑郁症。因此,除了经常被忽视贬低的,温室里的花朵也是很危险的:得抑郁症的几率高,得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几率也高,自我中心、白眼狼的几率也很高,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都不能缺席。

除了原生家庭,学校和其他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有个孩子因为年龄比同班同学小,反应比较慢,然后那个老师就总是嘲笑他,还让全班同学一起嘲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那个孩子才八岁,就已经显示出偏执型人格障碍和抑郁症的倾向。再比如,校园霸凌。至于其他社会环境,人性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个人太优秀就会招致嫉妒和各种挤兑、迫害,这也是一个人得抑郁症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上述的家庭、学校和其他社会环境三种因素,天灾人祸也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比如说,重要亲人缺失。这里的重要亲人不一定是父母,也可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可能是舅舅姑姑,通常而言,越是童年和你亲近的人过世,对你的心理影响越大。

最后,心理因素。心理学上有一个ABC理论,是CBT(认知行为疗法)最常用的一个理论。这里的A指的是外部事件本身,B指的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和观点,C指的是情绪和行为结果,即,你对事件的看法决定了你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并非每个人内心都那么强大,最主要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并非脱离了这个社会,自顾自的独立存在和变化的,它是受到社会环境中的每一员的影响的。换而言之,人与人之间互相传递的信息对彼此都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才常常说要传递正能量。而所谓的正能量,并不是说报喜不报忧,而是捍卫每个人的正当权益,善良有底线,不纵容恶。

曾经遇到很哭笑不得的问题,“你们学心理学的,就应该自己调节心理,别人对你怎么样都要包容。”这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学心理学就应该被欺负?这和有些人说“得抑郁症就是心眼小”是一样的无耻。抑郁症不是单方面因素形成的,也不是心眼大心眼小的问题。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研究发现,每个人都可能得抑郁症,也就是说,这个社会95%以上的人都可能的抑郁症,只是严重程度不一样而已。因此,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理上的感冒,每个人都可能得,而治愈的也可能反复。

所以,没有什么所谓的“没有原因就得了抑郁症”,抑郁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至于有些人为什么无论遇到多大的困境依然不会得抑郁症,一个是可能你没见过他抑郁的时候,一个是他从小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他强大的内心。


里外雅堂


温暖陪伴、疗愈心灵,我是心理咨询师镜心。


任何一种心理疾病,几乎都可以追溯三种原因:

一种是生物因素,一种是环境因素,一种是心理因素。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同样承受压力,有人会得抑郁症,有人就不会?

原因就是,抑郁症的发病,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由这三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才形成的。

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我们的遗传基因、激素水平、大脑机能等等;

1、遗传基因。

如果你的家族有抑郁病史,那么你患抑郁症的概率就会比其他人高很多。

2、五羟色胺。

五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五羟色胺的减少,会导致神经活动兴奋度的降低,人就容易出现抑郁症症状!

3、激素水平。

抑郁症病人的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比较高,而这正是决定抑郁症是否发生的重要物质。

4、额叶的病变。

右侧前额叶的过度活跃会导致抑郁症,患有抑郁症且有自杀企图的患者,他们的大脑前额叶皮层的面积有显著减少。

环境因素:

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社区风气等等。

比如:

工作或生活上的巨大压力、情感上突逢变故、生活中各种负性事件的刺激、缺少亲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遭遇重大心理创伤等等,都会诱发抑郁症。

心理因素:

主要是指我们的认知方式、自尊水平、情绪过程、人格结构等方面的问题。

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往往高强迫、高焦虑的人格特质,自我要求较高,责任感较强,特别渴望别人的理解和认可。

在这里,我们重点从人格特质方面,给大家做一些解析。

1、他们最常用的对抗压力的心理防御方式,就是压抑。

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压力大的事情,有人会选择大哭一场、有人会选择和朋友倾诉、有人会跟周围的人找茬来发泄、有人喜欢听听音乐或是看场电影、有人会选择写日记来排解。

而抑郁症患者,他们纾解压力的方式,往往非常单一,就是压抑。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微笑抑郁症,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这一类人习惯用微笑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问他怎么了,他可能会说,没什么呀,我很好!

可其实,他并不好,他只是将情绪简单地压抑在了内心而已。

也许有一天,不断被压抑情绪终于积累到了极点,抑郁就发作了!

2、抑郁症的病人,往往缺乏完整的自尊体系。

什么是完整的自尊体系呢?

就是说,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不管你怎么说我、评价我、议论我,这都跟我没关系,我很坚信,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的人生由我做主。

相反,抑郁症患者在这一方面,是非常看重别人的想法、态度和评价的,他们甚至会把让别人满意,作为自己是否有价值的标准。

因此,他们非常渴望被理解、被认可、被赞赏、被关爱、被呵护,一旦身边的环境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他们的抑郁情绪就会升级。

3、抑郁症,是一种好人病。

患抑郁症的人,他们大都是善良的人,而且特别有责任感。

他们不希望家人为他担心,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他们担心倾诉苦恼会影响到他人,他们担心把压力说出来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困扰。

所以,他们选择什么都往自己心理搁,什么都往自己肩上扛,时间久了,谁都难以承受,心理自然会发生变形,慢慢的就怎么都开心不起来了,这就是抑郁症!

《心灵疗愈丨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正在更新中,欢迎关注!


镜心谈心


一、抑郁症的形成有两个因素:

①由生活压力导致的绝望情绪(抑郁来源于绝望)

②对抑郁症及其后果的恐惧情绪。

绝望情绪:①抑郁症的大部分症状是绝望情绪引起的生理反应造成的。②绝望情绪是人的一种基本情绪,但并不是一种常见情绪。因为大多数人不会处于绝望状态,即使偶尔处于这种状态,也会及时的生成有效情绪进行酶解,而不会使之持续产生,引起严重的生理反应。③即使产生了严重的生理反应,如无恐惧情绪的参与,也会渐渐消退。

恐惧情绪:主要是由人们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绝症、不治之症、跳楼、自杀、自残等等)造成的。当一个人接收到这些信息时,就可能会形成对抑郁症的恐惧情绪。

二、抑郁症的分类:

与其他神经症的发病机制类似,按两种情绪出现的顺序可分为两类:①先有恐惧情绪,后出现绝望情绪;②先出现绝望情绪,后出现恐惧情绪。

三、第①种类型的发病机制:

1、人们先通过媒体、网络或与他人的交流,接收到抑郁症及其严重后果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思维的加工,形成关于抑郁症的一系列认知情绪。这种情绪有强有弱,因人而异,潜伏起来。

2、如果此人后来未产生绝望情绪,则不会有症状,就不会有信息与潜伏的恐惧连接起来。如果此人后来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严重且苦苦看不到出路的问题而导致产生了绝望情绪,并且又未及时通过他人疏导或自我疏导产生有效情绪进行酶解,则这种绝望情绪就会在负面信息(生活压力)的刺激下,持续分泌,并引发强烈的生理反应。这种痛苦的生理反应被思维接收到,就会与之前的恐惧情绪连接起来。这种连接会促使人形成一个认知:我患上了可怕的抑郁症,这是不治之症。并同时产生强烈的恐惧情绪,极度排斥,无法接受。此后的过程为:

巨大的生活压力 + “我患上了抑郁症”的认知——→

更加绝望---→更严重的生理反应---→对抑郁症及症状的强烈排斥和恐惧---→操控思维刻意接收此方面的信息:各种不适、症状---→恐惧情绪与各种不适同时出现,使得生理反应更痛苦,绝望情绪的后果被大大增强---→强烈排斥:寻找快感,强迫自己高兴---→排斥无效:①绝望情绪引起的反应不会在短时间消退(除非生成足量的有效情绪)②强烈的负面情绪会抑制思维对其它信息(快乐)的接受及其与认知情绪的连接,导致快乐情绪无法分泌---→更加绝望、恐惧、排斥,进一步强化了“抑郁症是不治之症”的认知---→更加绝望---→……

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四、单一的绝望情绪引起的状况:

我常年生活在农村,接触到了许多有此绝望症状(抑郁症状)的人,但他们地处农村,认知上从来没有受到“抑郁症”的污染。即他们只有绝望情绪,而没有对抑郁症的恐惧情绪。他们的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天:生活压力→绝望情绪→症状→症状慢慢变淡

第二天:生活压力→绝望情绪→症状→症状慢慢变淡

第三天:生活压力→绝望情绪→症状→症状慢慢变淡

……

随着时间的渐去,生活的状况,有效认知情绪的慢慢形成,绝望情绪越来越弱,症状越来越轻,甚至完全消失。

总结:

此情况与抑郁症的最大区别是:

此情况是单向的,即

生活压力→绝望情绪→症状

抑郁症是双向的:

↓————↑

患上了不治之症→绝望情绪→症状

↑________________↓

五、对第②种的分析:

生活变故→绝望情绪→症状出现→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发现本人症状与抑郁症的症状的极为相似→产生新认知(我患上了抑郁症)及恐惧情绪→更加绝望→操控思维接收症状信息→不适感(生理反应)在恐慌情绪的结合下,大为增强→排斥和恐惧、绝望→排斥、调整无效→进一步强化“抑郁症是绝症”的认知,更加绝望和恐慌→……循环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