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讀》:願有更多陽光,給泥沼中掙扎的人指明方向


《默讀》:願有更多陽光,給泥沼中掙扎的人指明方向

我們只是給自己,給仍然對這個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尋找一個公正的交代而已。

——priest《默讀》

三年前讀完P大的《默讀》,三年後隔離的這段時光,又翻出來重讀一遍。

網文的生命週期其實很短,因為看書的人,很多時候是懷著一種消遣的心情,如果不能有足夠深刻的觸動,誰會記得一些快餐式的故事呢。

畢竟只要時間一長,我們連自己相處過的人,做過的事都不能回想起來。

所以有時候在讀書網站打開“我的訂閱”,一頁一頁地翻看自己每個月追的書,發現被不少書雖然當時看過,但已經完全喪失了印象。

真是可怕的現狀啊,沙漏一樣的閱讀,放進去多少,倒出來出來多少,好像風吹動落花,飄揚過後,不是寂然無聲,就是杳無蹤跡。

但我總是會在很多時候,突然地想起這本書,不僅因為它跌宕的內容,更

因為這本書讓我對“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這句話有了渾身發冷的感受。

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很多,有費渡和駱聞舟之間甜蜜的愛情,如果說費渡是個墜落在泥潭裡的天使,那麼駱聞舟就是想太陽一樣溫暖和救贖他的人。

“我心裡有一束迎著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滾燙的馨香沒過稻草人的胸膛,草扎的精神,從此萬壽無疆。”費渡在唸給駱聞舟聽的情書裡這樣寫道。

這肉麻又美好的句子,是費渡最駱聞舟最真摯的表白和真深沉的謝意。

還有幾個錯綜複雜的案子,無論是延續多年的傷害案件、還是家庭內部的爭奪,亦或是校園暴力,作者將延續多年的愛恨情仇隱藏在一個個複雜的案件裡,在抽絲剝繭的偵查中,慢慢探尋背後複雜的真相。

海明威在談寫作時提到過“冰山原則”,認為展示給讀者的就像是海面上露出的冰山,而實際上,海面下的,比海面上的要多得多,《默讀》的故事安排裡,就有這種感覺。

還有一系列出彩的各路配角,讓我們在一本小說裡彷彿看到真實的人間,讀出一身冷汗,卻又欲罷不能。


《默讀》:願有更多陽光,給泥沼中掙扎的人指明方向

但整本書裡,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切將要塵埃落定前,老局長張春久重新來到孤兒院時的描寫:

【樹長高了、路變窄了,曾經荒無人煙的地方居然也成了一片景區,從高處往下望去,晨曦未至,燈火萬千,是一片物是人非的繁華

他曾經無數次跑上這座小山,甚至在同樣的黑夜裡瑟瑟發抖地在這裡過過夜,還是被人逮回去。張春久驀地抬頭望向黑影幢幢的山坡,總覺得自己彷彿聽見了迫近的腳步聲。

他下意識地握住了兜裡的手槍——曾經軟弱無依的男孩變成了無堅不摧的男人,那時的恐懼卻好像仍然刻在他骨頭裡…即使他親手在那人身上捅了十三刀。

也就是在這裡,讓讀者得以一窺幕後黑手張春齡的少年時代:

【大哥把他塞進了一個裝煤的竹筐裡,裡三層外三層地用竹筐蓋住,拎起一條木棒試圖驅趕咬住女孩的大狗,那畜生流著涎水,放開渾身是血的女孩,陰森森地盯住那少年。

竹筐裡的小男孩看著大狗把瘦弱的少年撲到一邊,那些人趕過來,罵罵咧咧地拎走了暈過去的女孩,他們以為是大哥哥要把蘇慧偷走,怒不可遏,命令大狼狗咬他,用皮鞭抽他,寒冬臘月天裡往他身上澆帶冰碴的涼水,甚至撕開他的衣服,把他踩在地上,露出男人們骯髒的身體…

竹筐上沾滿了煤灰,在張春久的記憶裡,那個聖誕節也泛著煤灰似的顏色。他懦弱地蜷縮在竹筐裡,在一團灰燼裡看著。


《默讀》:願有更多陽光,給泥沼中掙扎的人指明方向

我個人其實並不喜歡,,也不大接受那種用悲慘的遭遇或者社會的不公平來為犯罪開脫的論調,儘管有很多人反覆強調童年所受到的挫折和陰影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影響。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立場,更讓我在面對這樣的情節時覺得心頭髮寒。這段情節裡的三個孩子,兩個成為令人唾棄的犯罪,剩下的那個做到了局長的位置,但是陽光下的公平和正義,卻從來沒有真正把他從過往中拯救出來。

這是我覺得最慘的地方。

主角費渡慘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那樣的經歷,那樣的家庭。所以他掙扎著朝著陽光生長的姿態格外讓人感動。每一個讀者,都願意看到他幸福,希望他一直幸福下去。

當然,他也得到了。努力給他播下溫暖種子的母親,駱聞舟和陶然,費渡是主角,所以他是幸運的。或者說,他是幸運的,所以他是主角。

那麼張家的兩兄弟呢?在張春久印象中的那個煤灰色的聖誕節,

在那麼多人的歡呼雀躍裡,這世上的某個黑暗角落裡,兩個孩子發出的微弱又痛苦的求救聲,又有哪裡的上帝來給他們救贖呢?

我們總是強調要有向陽的心,要向著光明生長,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從遙遠的過去到更遠的將來,在故事裡,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會有沼澤一樣的地方,而沼澤深處,那是陽光也無法穿透的地方、也是越掙扎就陷得越深的地方。

就比如此刻,我家胖仔和傻崽吃飽了貓糧蜷成一團呼呼大睡的時候,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流浪貓正因為食物短缺而在我不知道的地方死去。

那樣的角落,能不能更少一些,那樣的時候,有沒有人可以更主動一些伸出援手,那伸出援手的人,是不是你我?

我無意給反派洗白,他也不需要我無力的洗白。一開始的他和費渡有什麼區別呢?都在泥潭裡掙扎,都還保存著人性裡那一點小小的天真和光明。

費渡的自救方式是掙脫,而他的自救方式是吞噬,吞噬一個沼澤以後自己變成了更可怕的沼澤。

這是我覺得這個故事最可怕的地方。因為缺乏足夠的關懷和引導,好孩子在惡的環境裡被摧折,在自己渡自己的抗爭裡,成為比惡人還要惡的存在,最後製造出更多的惡來。

該怪誰呢?我不知道。

張春久有試圖將他拽出來嗎?我不知道,書裡沒有說。如果他堅持去做,會成功嗎?

他結過婚,有兩個孩子,也愛自己的孩子。婚姻、孩子都沒有能救贖他,那麼什麼才能救贖他呢?

還是說,這個人,其實沒有作者設定的悲慘經歷也會變壞,因為他根子上就是壞的?

我沒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