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分析,高考分數壓線應該怎麼填報志願?

背景介紹,某生小A,其父B。座標教育大省,高考分數壓本科線,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正在是本科線分數。

文章旨在以實例介紹高考壓線情況下志願填報的選擇,希望給2020年高考的考生和家長做參考。

高考分數壓線——尷尬的分數

小A高考壓線的分數,說起來當時還是兩種情緒稍微複雜。一個是驚險,復而慶幸,畢竟在存在學歷鄙視鏈的現在,本科的確是比專科享受著更多的就業機會。另一個就是難擇校,已上本科線,想上本科院校,但是選擇餘地很少。但是再去選擇專科還是稍有不甘。

因為本科和專科是分批次報名志願,所以這個地方小A和爸爸B多方瞭解思考,在志願填報錢做出三個選項來應對不同情況,爭取為孩子小A獲得本科學歷。


實例分析,高考分數壓線應該怎麼填報志願?


一、本科志願填報階段,謹慎填報,放眼全國,多選擇,多對比

​在本科志願填報之前,這時候小A家庭的擔心主要是希望孩子儘可能考上本科院校,但是分數的尷尬也讓家裡陷入一段艱難的選擇時間。

因為分數壓線,小A和父親B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將全國範圍內的二三本院校找出來,查看院校的錄取分數和名次。

此處注意,志願填報時候,二三本院校的錄取分數線浮動性相比一本院校更大,所以除去查看往年的錄取分數,一定要注意目標院校的招生簡章確認是否存在擴招縮招。如果沒有,那麼可以參考往年院校的錄取名次進行選擇。

實例分析,高考分數壓線應該怎麼填報志願?


在高考壓了本科線的情況下,小A的可報考本科院校選擇較少,所以必須要將目標放寬到全國,擴大搜索範圍,找出可報考院校。考慮到公立/私立,學校開辦歷史、師資、專業設置等多種因素,小A終於在12個平行志願中,依次填上了12個高校名稱。排列原則遵循,一衝二穩三保,將更好的學校優先放到前面,後面再加獨立學院和民辦三本院校作為保障性選擇。

二、專科志願填報階段,重點考察學校的專業和有潛力專升本院校

本科志願提交上去,小A和爸爸B在等待結果的同時,也不放棄後續的專科志願填報機會。相比本科志願填報,重點選擇可錄取的本科院校不同,專科志願的選擇,小A和爸爸B就提前訂好篩選目標,公辦/優先選專業/地區,以選擇就業有優勢專業為目標選擇合適院校。


實例分析,高考分數壓線應該怎麼填報志願?


以上三個篩選條件,小A和爸爸B選出了離家較近的城市的合適院校,等待本科志願的最後結果。並且有幾所學校正在一個專升本的申請中,爸爸B也將這些學校有限納入小A的專科志願填報之中。

三、研究政策優勢,揚長避短

除去本科志願和專科志願填報的情況下,爸爸B還認真了研究了國家的大學生入伍政策,大學生入伍退役以後,從學校專業選擇、專升本學歷、以及後續的考研等上都有相應的支持政策,小A也將大學生入伍當做自己的備考選項。


實例分析,高考分數壓線應該怎麼填報志願?


當專業不合適,或者本科志願不通過的情況下,小A打算響應國家的號召,大學生入伍鍛鍊兩年,然後返回大學進行學業。

結果——皆大歡喜

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幸運的,小A以一個尷尬的壓線分數,最後在家人朋友的群策群力之下,雖然本科志願12個,滑檔7個,但是還是最後幸運的考入一家本科學校,並且幸運了進入了期待的專業繼續學業。

很多的家長在孩子高考分數不太理想的時候,第一件事想的應該就是放棄,沒希望。但是其實機遇無處不在,主要還是要看你如何找到機會。小A雖然並非優秀學生,考入名校,但是在高考之後,和父母一直保持良好的溝通,一家人可以理性的分析目前形式,並且想出三個出路。

希望更多的家長在看到此篇文章的時候,重點是保持和孩子的溝通,理想思考,多做打算,善於利用信息源做好信息儲備工作,相信未來孩子的支援填報結果不會太差。


實例分析,高考分數壓線應該怎麼填報志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