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百年之后,会不会觉得孤独而厌倦这个世界?

谷子44149131731


当失去至亲之后,会不会觉得孤独而厌倦这个世界,我觉得取决于:你在这个社会中,所获得满足感有多少。

有人说,父母是子女与死亡之间的分割线,父母在,年老去世仿佛就离我们还很远。父母不仅生养了我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给了我们安全感和某种依靠。很多人可能觉得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好像是个摆设,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其实,换言之,是可望而不可得。被迫接受的程度远大于自我放弃的程度。

现在这个社会,很多独生子女都选择不结婚不生子,这种孤独感,当父母百年之后,好像会更严重。其实,孤不孤独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如果我们拥有了生活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可能来自于朋友,我们有很亲的朋友,可以相互依靠。可能来自于自身,我们有强大的能力能让自己活得幸福,过的充实。那么,父母的离去,除了教会我们正视离别,珍惜当下,可能也是给了我们正视自身的勇气,我们主动或者被动的学着更好的经营自己。

年龄的增长,意味着孤独会越来越多,我们独自面对生活的时间会越来越多。父母的离开,意味着我们真的成为“一个”人。孤独是常态,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不是从父母离开开始的,而是当我们感受到孤独便开始的。


壹边城


我是独生子女,对于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小时候总觉得独生子好,没有人跟我争,也没有人跟我抢,所有的爱集于一身,直到后来才感觉到了孤独,遇到家庭之间的事,没有人商量只能自己去扛,等到真把重担放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知道,如果有一个兄弟或者兄妹是多么好的事情。虽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也许独生子会少了许多兄弟之间的争执,但是独生子也更向往那种兄弟之间的屈原之前。这种集于一身的爱,在成家立业以后也许会变成一种负担,而这种负担虽是爱的负担,可终究是一种压力。


九層之臺


以后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百年后,是否会感到孤独而厌倦这个世界?

我感觉不会的,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这个自然规律人人皆知。

独生子女在成人后,随着父母的年龄增大,独生子女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会忙于自己后代的培养和事业发展。会和父母逐渐脱离依赖关系,更多的关注点是自己的小家庭和自己的事业。和基本也没有什么情感或者事业上的沟通,一是本来就有代沟,二是也不愿意过多和父母谈论工作。更多的是对父母报喜不报忧,只希望二老身体健康,开心尚可。

独生子女是某一时代特征,当大多同龄人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和自己境况差不多时,或者说当一件事物是一种常态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接受它了。人潜意识的力量很强大,环境造就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习惯并接受了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的状态,父母百年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国家的独生女子政策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在这之前的家庭,大都有兄弟姐妹,有兄弟姐妹关系处理好的,也有处理不好的,还不如同学或者同事感情好的大有人在。

我有个邻居有兄妹两个,哥哥总觉得父母偏心妹妹,觉得父母的退休工资给妹妹家孩子花的多,给他家儿子花的少,其实他儿子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先不说管吃管喝的费用,就父母付出的辛苦也摆在那里,但偏偏儿子不领情,还指责妹妹沾光多,妹妹为了避免冲突,索性常年不敢回娘家了。老父母心里难受但又不舍得得罪儿子,这使得他更加肆无忌惮,这属于家庭教育问题,当兄长的有妹妹也不懂得珍惜。有个这样的兄长还不如没有过的幸福。

当然,大部分有兄弟姐妹家庭其乐融融,能做到互相照应,为了大家庭的和谐懂得忍让,懂得付出,吃苦在先,有难同当,共分责任。我兄妹四个,结婚后组成各自家庭,我们这四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一样,每个家庭碰到事或者父母有需要,有钱出钱没钱出力,都明白自己应该有所担当,从来不计较鸡毛蒜皮的琐事,这样父母也欣慰,兄弟之间其乐融融,这样的家庭,兄妹情如手足,父母百年后,也会更加珍惜各自之间的亲情。

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家庭,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做父母要早早培养孩子对自然界的认识,了解生命的本质,懂得尊重他人,敢于付出,学会感恩,结交善缘,即使是独生子女,也会得到来自周围人的关怀和帮助,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娇惯的四六不懂,骄横跋扈,自私自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父母终将会老去,但教育是永恒的。


芬芳满甸


人会不会觉得孤独和厌倦,这跟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父母在世,并无直接关联。这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心境。我本人就是独生子女,父母都不在了。人生在世,断不可能事事顺心,所以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至少很少感到孤独和厌倦。平常会识人,适当的交几个品行端正兴趣相投的朋友。投之以真心,朋友自当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报之以温暖,从而用以对抗孤独和厌倦。


才华姑娘


‘’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为人父母渐渐老去,百年之后对任何人都是一种不幸,对以后的独生子女则更加残酷。

独生意味着没有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离去,当你黯淡无光时,没有人分享自己人生的孤独;当你驻足不前时,没有人为你吹响前进的号角;当你拥抱幸福时,也没有人给你会心的微笑。失去父母,就仿佛世界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蜷缩在世界的一个角落,变得敏感而焦虑,孤独而忧伤,开始厌倦这个世界。

作为一生被父母单独溺爱的他们,见证了为人父母的伉俪情深,目睹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感受了芸芸众生的平安喜乐,父母的一生平凡而伟大,辛苦而饱含温暖。父母的离去不应该是他们沉沦的借口,也不应该是他们孤独而厌倦这个世界的理由。

独生子女从出生是集万千宠爱无一身的,这万千宠爱也意味着以后的万千悲凉,小时候享过多少福,长大就要付出多大代价,人生来就开始向死亡前进,父母的离去也是每个人自己的宿命,只不过对独生子女更加残酷。


袅袅炊烟的黄昏


人是孤单的来到这个世界,也会孤单的离开这个世界。独生子女相对于不是独生子女的可能在以后赡养老人方面压力会更大,但是和那些有兄弟姐妹的人相比是不是得到父爱母爱也更多呢!当你老去的时候,你的儿女是不是也和你一样,把你从父母亲那继承的爱,继承给他们,让这份爱一代一代传下去,心中有爱!何为孤独,何为厌世呢


荷塘夜色208452131


这个不一定!

独生子女想开的人,就不会。知道父母终有离去的一天!再好的人也有分别的那一天,自已不靠任何人。

独生子女想不开的人,就有可能出现你说的这种状态!平时没有独立的能力,靠父母,靠亲朋好友,即使有儿女,儿女有家庭,有工作不可能天天看你。

人生要想开,不管谁都不能天天有时间看你,不管谁都有离去的一天,靠别人不现实,靠自已最实在也最把握!


一生平安168168168168


人生而孤独。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只是和父母在一起时,因为爱所以不觉得孤单。和父母在一起时,不也有意见相左,觉得全世界都不了解自己不能理解自己的时刻吗?

这个世界上,父母,子女,夫妻,都是陪自己走一段路的人。一个人所要承受的一切苦难,疼痛,别人都只能安慰,不能替代你,你的路终究是要自己去走的。

所以独生子女的父母走后,我觉得他们不太可能因为孤独而厌世。那个时候的他们,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些人相伴。虽然可能会因为父母的离去而难过,但是还不至于孤单到厌世。

就算有兄弟姐妹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啊。

再者说,人到八九十岁,基本上都是孤独的,身边的同年纪的人都是有今天没明天,年轻的跟自己没有共同话题。

所以人生大概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吧……




哆哆哆啦


以后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百年之后,会不会厌觉得孤独而严倦这世界?

答:不会。因为人会比想像中坚强。

(1)正常父母离去的时间都在子女40岁后,已经进入中年,已能接受到父母总有离去的一天的。

(2)独生子女自小一个人和父母成长,性格方面占有欲比较强,喜欢独立的生活,所以在父母离去后,他们也不会感到孤独和厌倦。

(3)独生子女有自己的朋友和同学,还有亲戚陪伴。

(4)独生子女有自己的事业。

(5)独生子女也会成家立室,有妻子和女儿,不会感到孤独。

(6)独生子女喜欢玩电子产品,精神容易满足,不会因为父母离去而感到寂莫。

(7)父母的财产已留给独生子女,生活有保障,更加不会孤独和厌倦。


wenny2020


人活的是一种心情,心在哪里,爱就在哪里,人生的爱是多样的,父母在,一家人其乐融融,但父母终有老去的时候,只要在他们有生的时光享受到爱的洗礼,子女不会感到遗憾,父母也含笑九泉,与父母分离后的子女,可以把爱的思念寄托于新的生活,爱在哪里,阳光就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