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练习书法,入帖容易,出帖难”且“学书法,当成一家之体”,该如何理解?

俏渔妹海鲜


在我看来,"入帖"、"出帖”都不容易。学书是一辈子的事,是一种修行,是慢功夫,要日积月累,急不得。

(一)先说临帖吧,一般"由唐而晋",从唐楷开始,五体从头来过。不这样,你不知篆隶之变,始终弄不明白中国书法艺术之真谛。

临帖先要读帖分析,心摹手追;还要杂揉诸家,广取众长,兼融并蓄,尔后才可能有自家风格。

入帖,是为找源头,源头有细节。以前人临王羲之《十七帖》和《圣教序》为例,哪里行笔,哪里停顿;哪里倾斜,哪里留白,哪里交错、避让;毛笔如何在空中舞动,如何提按、调锋,等等,都细细观察,以培养点画意识。

许多大家如前代的"神笔"王锋,近代"石鼓篆书第一人"吴昌硕,都是边临边创一直到老。

(二)再说"出帖"。出帖是指将临帖所学融汇贯通,搞创作写作品。

关于"出帖"创作,刘炳森先生有一段话,可以说凝聚了他一生书法创作的心得。他说,学书先得学习经典,要学得有相当程度的到位,随便写出来就在古人那个台阶上,达到在线条、结构上没有任何毛病的程度,再谈创作。创作不是离开原来的东西,而是在原来基础上有一点不同于原来的东西。创新叫做"出帖",出帖就是把原帖有内在联系的别的风格的某一点揉进来,反复锤炼,反复融合。今年一点,后年一点,十年八年过去后,既有传统功力,又不同于原帖。

看来,临帖、出帖真的都不容易。但不临帖或不出帖,又都不行,规范"入帖""出帖"才是正道。

最后,让我们以"学书不临古人,必堕恶道"(董其昌);"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两句话共勉吧。


牛鸣霄汉


“练习书法,入帖容易出帖难”,这句话说得没有错。

人们学习书法的意义或者说目的,从小到大不外乎有这么几个。

一是能练出一手好字,让别人看了不至于失望。这个目的以追求书法的实用价值为主。

二是以书法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既考虑市场价值又考虑学术价值。

三是把书法当作修身养性的一门艺术去追求。纯粹追求书法的艺术价值。

书法是书法家个性气质和思想情感的外化,对书法学习者来说,不论是抱着哪种目的去练习书法,要想练好,首先必须选好符合自己个性气质的字帖。

许多字帖看起来很有美感,很有艺术气息,但未必适合你。你即使下了很多功夫去临摹和钻研,到头来学不好的几率仍然很大。这时就要懂得取舍,重新选帖,从古至今留下的书帖很多很多,总有找到适合你的。

要选一个能感动自己,让自己着迷,并且能看懂的字帖。

怎么才叫看懂呢?

就是对这个字帖的创作背景,书法家当时的创作心态,字帖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都能了解透彻,并且,自己在练习过程中,能调理出一种似曾相识的心态,能非常自信地去学它。那么,就下苦功练习这个字帖。

练习字帖不仅是学习别人的技法和技巧,更是领悟别人的创作思维和艺术感悟。经典字帖都是在不经意间写出来的,它是书法家厚积薄发后的集中展现。

因此,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悟道比磨练技巧更为重要。

悟道的最大好处就是,会不断让自己产生新的看法,推动自己去思考许多问题,甚至还会发现字帖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因为人无完人,字帖都是书法家写出来的,也是有瑕疵的。只要能发现瑕疵,并用自己的想法和技巧去改进,那么,就成功脱贴了,已经走出了字帖的影子。

许多学习者把一种字帖学熟练了,会产生一种用笔惯性,写字时会下意识地使用字帖里的技巧和技法,很难摆脱字帖的影响。这时,可以重新选择另一种字帖来练习,把另一种字帖练好了,再选择新的字体来练习。

当一个学习者熟练掌握了好几种字体,就要考虑用博采众长的方式,把几种字帖的特点糅合到一起,再融入自己的个性气质,尝试着创作新的字体。如果创造成功,写出了自己的精气神,不但是成功脱贴,更有可能自成一家。

当然,历史上自成一家的书法家极少极少,是一个人技巧、修养、气质、毅力、境界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到一起的结果。


鸿鹄迎罡


对入帖、出帖比喻最形象的,莫过于已故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他借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成语,形象地把“入帖好比既入虎穴又得虎子,出帖是得了虎子,还能退出虎穴”茹桂《书法十讲》。如果将费老的比喻进一步推而广之,是否可以做这样的解释:学书法不知临帖,是想得虎子不知找虎穴;不知道学哪家的帖为好,是不知道哪个虎穴有虎子;学帖不得要领,只求表面,不深究其理是进了虎穴,找不到虎子;死抱着某一家某一派不放,不敢向前迈进一步是找到了虎子,出不了虎穴;能够出帖的则是既入虎穴,又得虎子。




爱画画的邹老师


学习书法,首先应对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碑帖,从古至今,数以千记的书法大家,以及不知道作者的许多名碑帖,他们的书写风格不同,作品各异。要学好书法,就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合个人情趣的碑帖,喜欢隶书,可从碑帖中选择,也可以选择清代各个书法家的作品,喜欢楷书,欧颜柳赵,是历代公认的四大家,而行草书的名家就更多了。选择了适合自己风格的碑帖,认认真真的临习,仔仔细细的读帖,所谓入帖就是要把字临的很象,从形似进而达到神似,这是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要耐得住寂寞,下得了功夫。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我们才能说是入帖了。而要达到出帖的标准,就是说要能写出你自己的风格,这就难度更大了。要作到这一点,就要在入帖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其他名家的碑帖,通过分析对比,找到各家书法作品的异同,优略,再去溶会贯通,取各家之长,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是出帖。这个过程要历经较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有领悟和贯通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要有很高的悟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出帖要比入帖更难。


王登泰1


      书法艺术的路上,我们边走边学,要有追随古人的心,更要有超越古人的胆。不要觉得逾越了古人就是逾越法则,这是固步自封的思维,不提倡。学书法从选贴、入帖、出帖过程中进行,学习中被动的由“自性”向“他性”的往复转变过程。就是这个往复过程击倒了无数习书者,荒废他们多年甚至一生时光。因此有入贴难,出帖更难的千古习书之说。注定了古今习字者千千万万,有成就者寥寥无几之事的现实。即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难以超越巨人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们学习古人,就需要扎扎实实的深入,从中领悟古人的书写方法、技法、思想和精神,从中吸取好的经验,为自己所用,不做"书奴",要有"善用其心"的思想态度,正确判断,唯我是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成一家首先选一家经典范本,最好是墨迹学透悟透,再开阔眼界,取众家所长,方可要求书法创新,要求学书者在研习古人书法的基础上,应当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建立个人的书法风格,融入自己的精神风貌,最后达到胸有自主的志高境界!





圣阳


答:

关键词:入帖,出帖,一家之体。

首先谈谈入帖,

一何为帖,这里专指书法字帖而言,(这里也包括碑,因此通常情况下讲的就是碑帖)简而言之即学习书法艺术选择的练习对象。

二,什么是入,入这里讲的就是写进去,以初学者而论,面对纷繁复杂的(碑帖)帖,最好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帖(字体)

喜欢骨骼清奇的可以选择柳公权柳体的帖如《玄秘塔》《神策军》

爱好宽严厚重的可以选择颜真卿颜体的帖如《麻姑山仙坛记》《多宝塔感应碑》

脾气温和的可以选择欧阳询欧体的帖如《九成宫》《千字文》

性格内敛的可以选择隶书如《曹全碑》《乙瑛碑》

喜欢气势豪放结体大开大合的可以选择《石门颂》王远的《石门铭》

等等等等。

这仅仅是第一步。选帖。

然后就开始写了,注意,严格地讲就是临摹,或者叫临帖。远远谈不到入帖的地步。

只有经过严格的持续的临帖,当写到酷肖的阶段时,才可以称之为入帖了。

为什么说入帖容易呢,就是虽然下了长久的极大的功夫,因为有人指导,引领着,跟着向前走就是了。这就是入帖容易。

其次,出帖难,出帖就是成一家之体,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

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说过,对于传统,要尽全力打进去,还要尽全力冲出来(大意)。

冲出来?想什么呢。

以书法而论,从古至今不过就是:

颜柳欧赵,苏黄米蔡,

石门颂,石门铭,

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

古诗四帖,自叙帖,

出帖?!

恰如诗仙李白感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中道而退者,比比皆是,

列位看官,虽然难,还是要出,还是要自成一家(之体)

还有,难就难在心血耗尽,灯枯油干,历数十年功夫,出帖了,自成面目了,遗憾的是没有达到社会共识也是枉然。

真个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就是出帖的难处。

当然,因为难,所以才更要出,

衷心的祝愿习书者,顺利出帖,成一家之体。

宫春虎记



宫春虎画马


入帖容易出帖难,学书法当成一家之体。

入帖容易 :只要肯用心坚持临帖(最好有老师指导)肯定会写的和原帖越来越像甚至一摸一样,所以入帖只需要用心坚持临帖就很容易。

出帖难 :在入帖的基础上掌握原帖的技巧技法,并能为自己所用。可以不临帖写出自己的字,单其风格和神态明显能看出和原帖的师承关系,但要达到这种水平是很难的。所以说出帖难。

学书法当自成一家:学习书法的基本没有不希望能够自成一家的,也是很多大师穷极一生的梦想。从古至今一共出了寥寥可数几位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怀素,赵孟頫,董其昌,米芾,苏轼,黄庭坚,赵佶,等等)所以想要自己一家太难了。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会放弃,会继续努力学习去实现梦想





长夜瘦金体书法


所谓入帖容易,就是在临摹过程中,只要用心模仿,经过努力能临的很象帖上的字。

所谓出帖难,就是离了帖就不会写字了,更写不出帖上的字。

这个过程是每位书法爱好者遇到的正常现象。这就要求初学者不断总结帖的笔划和架构规律。这样才能离开拐杖,还能写出与帖高度吻合的自己的“字”。

师古不泥,能称的上书法家的书法创作者,都是在临帖后掌握了古人书写规律,按照个人创意加以传承创新,形成了“基于古人,又不泥于古人”个人特征的书法风格。比如:书法家舒同。

总之,临摹,读帖要有一个主线:不断总结书写规律,并不断实践。悟得书法之法。








王寿传书法


能够传承下来就很不错了,谈何创新?何为传统文化?不加任何修饰,完全传承下来的,这才叫传统文化。你练习了千百遍,每家帖子都临的很好了,可是,你那只是字形与原作者相似而已,作者当时写贴的那种意境呢?一般人是达不到的,那是需要综合阅历的,还有一点,写出来的字,是给别人认识的,写出来的字,别人都不认识,那还不如小学生,字如其人。所以,传统文化,别谈什么创新,那只是想标新立异,哗众取丑。


邵氏祖传中医济世堂


入帖出帖都不容易。这是个辩证的关系。不入谈何出呢?入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吸收营养的过程,学习各个名家法帖优秀的技法,所以要求人首先要做到像,然后在形像的基础上再慢慢过渡到神像,直至所有精华为我所用后就是出帖了,出帖其实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下笔虽笔笔都是我,却笔笔都在法度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