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摘要]疫情爆發後:買菜和生活購物成為疫情期間的出行“主旋律”;疫情結束後:社交聚會出行報復性提升,旅行遊玩類出行需求緩慢恢復。

日前隨著全國多地病例清零,湖北和武漢病例病例增長連續多日控制在個位數,此次疫情在國內的高峰期已過,全國各地面臨大規模的開工復產,疫情期間幾乎凍結的城市出行需求重新增長。但全球範圍內的疫情進入高峰期,這場防疫戰爭尚未完結。

究竟這場前所未見的疫情對於城市出行造成了什麼影響?騰訊汽車聯合車巴客開展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城市出行行為的影響》問卷,針對回收的934份有效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後得出以下結論。

調研時長:3月3日-3月11日

樣本數量:934個有效樣本

有車/無車:74.3%:25.7%

以1月20日宣佈新冠肺炎具有人傳人特性為爆發起點,在此之前屬於疫情前,目前尚處於疫情爆發後期,而“疫情結束”的節點尚未到來,相關數據為調研對象主觀預估。

一、出行需求的變化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疫情爆發後:買菜和生活購物成為疫情期間的出行“主旋律”

疫情結束後:社交聚會出行報復性提升,旅行遊玩類出行需求緩慢恢復。

疫情中,所有的出行需求都大幅降低,導致買菜購物出行的剛需地位凸顯,由2.5%上升為23.4%,生活消費的需求由原先5.7%上升為10.8%。相應的,這導致疫情期間短距離出行(3公里以內)需求大量替代中長距離(3公里以上)出行。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男性:買菜,從入門到精通

對男性來說,疫情期間,買菜出行由末位的出行需求躍升為成為第二大出行需求,疫情過後,這一需求再次回到末位而接送孩子仍然是第二大出行需求。

男性疫前TOP3出行需求:上下班通勤(71.7%)、接送孩子(6.4%)、商務出行(6.1%);疫情爆發後,TOP3出行需求變成上下班通勤(55.3%)、買菜(23.5%)、生活消費(10.8%)。

女性:買買買的主力選手

對女性來說,疫情期間最大的變化也是上下班通勤減少,買菜和購物出行需求顯著增長,以及旅遊出行銳減等。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但疫情過後她們將有更多的消費類需求,包括買菜和購物,社交聚會、以及旅遊。其中買菜(3.2%)、生活消費(6.5%)、社交聚會(3.2%)需求都將高於疫情之前,尤其是後兩項增長顯現出可能存在“報復性消費”,而旅遊出行需求則不能恢復到疫前水平,儘管如此,疫情之後,旅行遊玩仍然是女性排名第二的出行需求,與接送孩子、生活消費並列。

二、出行方式的變化

交通工具的使用傾向“私有化”,私家車或成“最大贏家”

疫情期間,出行需求被壓縮到最低,而出於對病毒傳播的擔憂,人們的出行行為也發生很大變化,數據顯示,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頻率顯著下降,而私家車、步行的比例明顯提升,即使疫情結束後,大多數人仍然擔心交通工具的安全性。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疫情期間,從城市管制到居民出行習慣,都儘量減少使用地鐵、公交等,私家車比例由48.4%提升到60.2%,步行方式更是由1.6%提升到16.5%。

疫情結束後,預計公交地鐵等共同交通使用人數大為減少,而網約車和出租車業有一定程度的減少,較疫前下降0.9%——幾乎佔這個細分區間1/4的份額,以此類推,公交車份額減少28%,地鐵減少17%。

同時,數據顯示,在主要交通工具遷移方向中,網約車、公交車、地鐵、兩輪車的分流都首先指向私家車,說明私家車是疫後交通工具變化最主要的方向,其中網約車有約36%的用戶流向私家車。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數據顯示,無車人群在疫前使用私家車的比例為2.5%,但是疫情後的比例提升為12.9%,這提示了疫情後潛在的購車需求。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而有車一族對私家車的使用需求從以前的64.3%提高到71.2%,同時他們會更多選擇兩輪車出行。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疫情前後,男女在出行方式上也呈現出區別,男性比女性更願意使用兩輪車。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從排序變化來看,疫情之後,除了私家車比例增長之外,

男性更多選擇兩輪車(9.4%到9.4%),而女性更多選擇步行(1.6%變成6.5%),同時,更多女性的首選交通工具將由公交車變為地鐵。疫情之後,無論男女都選擇更多使用私家車,以及步行。租車的仍然以男性為主——疫情期間女性的租車比例顯著提升(由0提升到3.2%),但疫後將恢復原水準。疫情之後,男性使用兩輪車的比例不變,但女性會顯著減少。

對於疫情下出行,女性更缺乏“安全感”

疫情期間,大部分對於出行的健康安全存在擔憂,這種心態在不同人群中也有不同的分佈特性。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總體來說,超過40%的人在疫情爆發後排斥公共交通和共享交通,不排斥的僅14.9%。

有車一族對於公共交通工具的擔心和排斥比例更高:擔心並排斥的佔43.7%,擔心不排斥的佔38%,表示不排斥的為14.1;而無車的人,擔心並排斥的比例為32.5%,擔心但不排斥的比例為46.7%,不排斥的比例為17%。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從性別上看,女性較男性更謹慎, “擔心並排斥”的比例超過了51%,較男性更高。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而從年齡分佈來看,20歲以下和50歲以上的人選擇“不排斥公共交通”的比例更高,而社會中間層30~50歲的人群,則是年紀越大越排斥。

81.2%的人表示疫情爆發後傾向於選擇人更少的交通工具,近65%的人將會在疫情結束後繼續傾向於選擇人少的交通工具。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另外,數據顯示,在必不可少的公共交通工具防護措施中,最重要的是戴口罩和84消毒。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三、疫情與私家車消費

疫情提高私家車購買意向,一波女司機即將“上崗”

疫情對於購車意向的積極影響(36.7%)大於消極影響(7.5%);尤其女性由於疫情提高購車意向的比例更高,達到50%;

疫情期間,私家車使用頻率顯著提高,這是否將影響後續的私家車消費?對此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在無車人群中,有約75%有購車計劃或意願,由於疫情而提高購車意向的人佔36.7%,降低意向的佔7.5%。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女性相對更可能因為疫情而提高購車意向,50%的無車女性表示疫情提高了自己的購車意向,而男性比例為35.5%。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CN95有最好,但價格不能太高

在針對有購車和換車意向的樣本中,60%表示聽說過CN95車規級濾芯,但只有不到20%的人瞭解其功效;57%的人認為汽車應該具備車規級CN95空調濾芯,近60%的人願意為類似配置付費,40%的人願意支付的價格為1000元以下,而且女性更願意為此類配置付費,且樂意付出更高的價格。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對比發現,女性的付費意願高於男性。

針對調研數據不難發現,消費者對於CN95級防護的態度相對積極,而近期車企亦紛紛就CN95級車規防護進行產品宣傳,相關的配置需求將有所提升,但用戶對具體功能不夠了解則意味著企業有必要進行更加全面和具體的宣傳。

四、疫情過後

各類非剛需出行仍受抑制,旅行暫時難恢復

此次疫情對於餐飲消費和旅遊等影響最為直接,數據顯示,疫情結束後,大家對於聚會的需求雖然比較強烈,但是行為上卻仍難免受到影響,餐飲消費徹底恢復需要一段時間,而旅遊需求則面臨更長時間的影響。尤其當下全球疫情爆發,無論境內還是境外旅遊顯然都很難樂觀。

就影響最大的旅遊出行來看,71%的人表示疫情完全結束前不考慮旅遊,9.3%的人認為疫情不會影響對旅遊目的地的選擇。女性更熱愛旅遊,其旅行目的地受到疫情影響的比例更低。年紀越大,對疫情越緊張,旅行目的地受影響比例越大,越年輕的人受影響越小。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在調研中,僅有26.8%的人認為疫情結束後對出行沒有影響,45.8%的在疫情完全結束前選擇減少聚會以及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38.7%的人會降低日常出行頻次,34.2%的人會減少長途交通工具使用。


疫情下出行方式調研:網約車用戶大量流失 女性成消費復甦強動力


學生仍然是最樂觀的一群人,57.1%的學生認為疫情後的出行完全不受影響,而比例最低的是科研人員(10%)。

不難發現,即使疫情結束,人們的出行仍在一段時間內受到顯著影響,如“上班族”們會降低聚會頻率,而商務族的會主要降低出差頻率及日常出行等,買菜一族主要是降低日常出行平頻次。

就不同出行方式來說,疫情後以飛機出行為主的人受疫情影響小,60%的人認為疫情結束後對出行需求沒影響。受影響最大的是步行、網約車和出租車為主的人,(選擇“無任何影響”的比例最低,為10.7%),他們會減少各種形式的出行,尤其步行的人會降低日常出行的頻次。

結語:

疫情期間,除了生活剛需外的一切出行行為都被最大化省略,而對於疫情影響的擔憂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這抑制不住人們對生活樂趣的嚮往和追求,在問及疫情後最想做什麼時,排名第一的回答是吃,第二則是旅遊。但是,近期全球疫情爆發,全國各地都在謹防疫情的“倒灌”和輸入,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信這將持續影響人們的出行需求和旅行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