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定知识宝库二(笔法理论常识,名词干货)

接昨天的《书法鉴定知识宝库一》中讲的石刻、摹拓、书法常识、书法美学中的理论解释(包括

金石刻、碑学帖学、拓本、善本、摩崖、墓志、宁丑勿媚、计白当黑等),今天我们再分享一下笔法鉴定中常用的名词和理论常识,即用笔精妙、笔中有物、用笔千古不易、九势、内气外气、意在笔前、疾涩二法、八锋等概念,请——

笔法之道

1、用笔精妙

《续书谱》中:古人遗墨,得其一点一画,皆昭然绝异者,以其用笔之精妙也。如王羲之写点画则“万点异类”,发笔处皆有深意‘。’

2、笔中有物

指书法既要有文采又要有内在美。如颜真卿《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张旭《古诗四帖》等,虽内容各异,风格不同,但都给人以身后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的艺术感受,不仅在视觉上有冲击感,更有情感上的渲染,而且线条丰富充实,此即笔中有物。

书法鉴定知识宝库二(笔法理论常识,名词干货)

杨凝式《韭花帖》

书法鉴定知识宝库二(笔法理论常识,名词干货)

颜真卿《祭侄文稿》

3、用笔千古不易

用笔指使用毛笔,以及书写点画线条的技能技法。如起笔需“逆入平出”,行笔需“疾笔涩进”,收笔需“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等。(可参考王羲之《书论》,朱长文《墨池篇》,冯班《钝吟书要》等个中理论。)

书法鉴定知识宝库二(笔法理论常识,名词干货)

赵孟頫《洛神赋》

4、九势

指点画中表现出来的九种笔势。宋陈思《书苑菁华》载有汉蔡邕所撰《九势》,主要内容为: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疾势,出于啄嵥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横鳞,竖勒之规。此名“九势”。

5、内气外气

气,指气韵、气势。作书势十分讲求的。《学术要论》云:二字八面流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内气。梁同书《频罗庵论书》指出:写字要有气,气需从熟得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攲正,随笔所致,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却著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

笔法之技

1、意在笔前

也叫意在笔先、笔居心后。为古今书家之经验,作书要在心中想象布置,加以构思,然后下笔。

2、涩疾二法

疾法宜用于钩挑的用笔,需蓄势行笔,急遽有力,但并非一味快速。涩法用笔的笔豪行墨要留得住,需紧而慢地向前推进,但非停滞不前。

3、八锋

首先关于笔锋有两种解释:一、指笔毫尖锋(《续书谱》、《艺舟双楫》);二是指书法的锋芒。《书概》云: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又云:中、藏、实、全,只是一锋;侧、露、虚、半亦只是一锋。用笔贵用锋,乃书法之关键技法。

书法鉴定知识宝库二(笔法理论常识,名词干货)

米芾《蜀素帖》



今天分享以上几种笔法理论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篇我们讲一下文房四宝——笔篇,包括羊毫、狼毫、紫毫、山马毫、鼠须笔、鸡距笔、竹丝笔、长锋笔、提笔、抓笔、白云笔、宣笔和湖笔等特点、适用书体和选笔及保养方法等。欢迎大家收藏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