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最孝顺的不一定是父母喜欢的子女,这是为什么?

农村春哥


在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由于性别、大小、性格长相等方面,确会出现偏心情况,甚至有的在财产分割上都会偏心,不一视同仁,不对等对待子女。题主的问题是最孝顺的不一定是最喜欢的子女,我认为,确实有可能,为什么要这样说,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性格养成不一样。父母偏心,“姥姥不爱,舅舅不疼”的孩子会对自己要求严苛,家里面的大务小事都会按照要求去做好,懂得生活的艰辛,进入社会后,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也容易成功。在为人父母时,能够理解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知道生活的不易,所以,会孝顺父母。而得到过多关心照顾的子女,甚至于溺爱的子女,他们觉得父母对他的给予是应该的,不需要任何回报,所以,他们不愿意付出,不会心疼人,也就难于做到孝顺。


二是成功结局不一样。父母偏心,没有财富支持或得到少量财富的人,更会拼搏进取,他知道,生存的重要性,会义无反顾地向前冲,极容易抓住机会走向成功。而得到过分关照,甚至溺爱的子女来说,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们只会一味索取,退化了生活的战斗力。有的,仗着父母给的家底,吃喝玩乐,不思进取,败光老底,丢了父母的脸面。


写在最后。孝顺父母是每个人从内心希望做到的,即使父母小时候对自己偏心也好,或者是长大后对自己不管不问也罢,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做个孝子,“百善孝为先”。但是,为人父母,要多理解子女,生活不易,如果不是为了生活,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抛弃妻儿,在外漂泊,谁都愿意在父母面前尽孝道;为人父母,手心手背都是肉,要一视同仁,不要把财富多少作为评判子女的依据,戴着眼镜看人,容易伤了子女的自尊;为人父母,多发挥余热,尽力帮子女解决后顾之忧,好生帮他们照顾好子女;为人子女,有钱没钱,多回家看看,穷也是过一天,富也是过一天;为人子女,不要纠缠过去,有得有失,靠双手得来的财富最珍贵。为人子女,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不要重复上演“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