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了快一个月,休息了几天,锻炼怎么感觉很疲惫,该怎么办?

不忘初心只因有你1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训练量或强度过大,二是休息不够或者吃不够导致恢复不足。


健力青蛙


您好,我看了您的训练计划!根据你的情况我得先确定你几个问题!

第一:你是否是新手!有没有过锻炼基础!

第二:如果没锻炼基础的话,你每天训练的动作个数太多!

第三:就是营养补充是否到位!睡眠是否充足!比如: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优质脂肪 膳食纤维。

第一:如果你是新手,就得从零开始;比如加强下肢力量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徒手深蹲 箭步走 深蹲跳等;加强上肢力量:辅助引体向上 俯卧撑 平板支撑等;这是单纯的四肢力量加核心力量。还有基本心肺训练动作:开合跳 高抬腿 登山跑 原地踏步 跑步等等,循序渐进的去增加。比如徒手力量训练先从个数开始:12-15-20-25-30个不等,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心肺训练记秒:30-45-60-90-120秒不等,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第二:前期每天训练动作3-4个为基准,以固定器械为主;负重片2.5-10KG不等,随肌肉感受而定,不能盲目的跟风去大重量,前期以学习动作和唤醒肌肉记忆为主。

第三:就是饮食与睡眠,锻炼有三要素:适当的锻炼 充足的睡眠 合理的饮食:锻炼上面已经说明了,睡眠:每天至少保证6-8个小时;饮食:锻炼之前要补充一定的热量,尽量不要空腹锻炼,锻炼之前要热身与激活全身关节。饮食顺序:先蛋白质 再碳水化合物 最后膳食纤维,蛋白质以:牛肉 鸡肉 海鲜 鱼肉 鸡蛋 豆制品为主,碳水化合物:面条 面包 白米饭 粗粮为主,膳食纤维:水果蔬菜,蔬菜以绿色蔬菜为主。



健身集训马甲线蜜桃臀


首先,我认为运动过后疲惫是因为你超负荷的运动量,体力消耗严重造成的。我的一个男性朋友为了减肥,本身体质就不是很好,还每天早晚高强度的运动。每天工作的时候无精打采,走路整个人看起来都是飘的。

然后,运动过后流失的水分和营养没有得到补充。运动时往往伴随着出汗,水分的流失,但又得不到及时补充,身体就会出现疲惫的情况。

最后,运动后,肌肉没有得到放松。当你在运动后,如果没有按时放松肌肉,肌肉弹性就会减弱,此时,你的身体不但出现疲惫,肌肉还会疼痛。

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合适的运动强度。合适的运动强度是自己在运动时能够很快的恢复过来。切记不能急于求成。2.充分的休息时间。在运动过程中,我们应适当休息,而不是长时间作战,劳逸结合才是最有效的锻炼方式。希望可以帮到你





峰之养生


个人感觉你训练计划有问题。

首先,这三天全是练的上半身,而且第一天的俯卧撑,第二天的臂屈伸,第三天的推举等主要是以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发力,那么连续三天这些肌肉是没得到充足的休息的。

其次, 你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训练练的动作太多太杂了,又是练臂又是练腹又是练腿,而且很多的力竭组,这样对体力消耗是特别大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健身的基础,但这种运动量来说不是一般人吃得消的,对比较专业的人来说又练的不够系统,那么我建议你要分类进行更细致化的训练。

比如第一天练胸,把胸肌上中下好好练练,而且控制好时间,尽量把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第二天休息或者练练腹。第三天练背。第四天休息或者练腹。第五天练腿。第六第七天休息。当然,如果你想练肩或者其他小肌群也可以穿插进去,不过一定不要和之前所练的部位冲突,不然肌肉得不到休息自然训练效果不好。

健身本来就是以健康为基础的,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太过心急。

虽然每个人的健身目的和目标不同,但每个努力且坚持健身的人都值得尊重!希望能帮到你[呲牙]




享健身


看了你的训练计划,如果是新手的话,个人觉得这个训练量是比较大的。



都知道适度的锻炼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它不光能减轻体重,还能降低人们患上多种疾病的风险,但是过度的运动可能会给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首先,在运动的过程中,肌肉和骨骼会不可避免地遭到损伤,它们一般需要24小时到48小时的休息才可以完全恢复过来,如果,肌肉的疲劳超过了48小时,这就意味着你的生理功能受到了过度的挑战,也表明你的肌肉和能量存储没有有效的恢复。



其次,运动过度会影响激素分泌功能,运动员体内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会增加增多,这两种激素也称为应急激素,它能升高血压和胆固醇含量,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过度训练还会通过增加两种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而抑制食欲。热量摄取不足,就会放缓恢复的速度,让训练过度的症状更严重。



另外,睡眠运动过量会对身体施加压力,导致皮质醇含量上升,皮质醇和其他激素含量升高都会响到睡眠,而皮质醇的功能决定了睡眠模式,所以如果皮质醇含量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升高过度,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质量。

如果是新手的话,练习每次训练一个部位,着重刺激一方面即可,例如,周一练胸,主要练习胸部厚度,下次练胸可以联系胸部的整体围度;每次选择4—5个动作即可,刚开始不太适合做太多的训练动作,动作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适合的训练,剩下的就是坚持,刚开始系统训练的前一段时间肌肉酸痛是正常的,毕竟我们身体要过适应期的。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追溯身体本源,不忘运动初心,激活身体本能,注重身体本能。


婷仔健身


时值“抗疫”期间,想知道您运动中断了多少时间?不必看训练内容,只看您的训练时间,天天练习,就违反了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力量练习除了恢复性练习外,最好不要天天练习,应该给身体一个调整与恢复的过程。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大中小运动量结合。

又看您后边写得内容了!建议您立即中断负重练习,及时补充糖、蛋白质水果及电解质。进行慢跑促进血液循环,看一周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可以进行一些中、小重量,试探性的负重练习,看大脑中枢是否能够产生兴奋?有没有练习的欲望!晓行星祝您健康!


晓行星


问题一:针对你目前的情况来说,过于精细

第一天中,胸部计划用了三次飞鸟;

并且用飞鸟与卧推来进行了交替训练;

第二天中,以肱三头肌为主的臂屈伸用了3组,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弯举又用了3组;

而在大肌群背部的训练计划中,动作反倒不多,并且复合动作只有二个;

第三天中,腿、肩、腹;

涉及的特别全面,甚至还包括了小腿;

真正的腿部训练还没有肩部和小腹的训练动作多;

你的计划给人的感觉是:你恨不得把所有的你觉得好用的动作、或者从别处看来的好用的动作全都用到自己的计划中。

问题二:复合动作相对过少、肌群训练漫无目的

虽然在你的计划中仍然有基础的卧推、划船、深蹲,但是出现频率更高的是飞鸟、单臂;


正是因为你把所有的大、小肌群都训练到了,以及动作的组数都过于繁琐,所以并不确定你到底在以哪部分肌群为主,什么都想练到,反而难以出来效果。

问题三:量、太、多

每一个部位都有3-4个动作,每个动作都做到了力竭、肌肉分化很精细,这些关键点分开看一点不合理的地方也没有,但是综合起来看、并且结合你自身的情况来看,问题就很明显:训练过量。

锻炼前,先理性看待自己的身体情况

健身的分化训练是常规训练方法的一种,但是你把小肌群看得比大肌群还要重要,出现的频率过高。

刚接触一个月,对于很多新人来讲,就连基础的肌肉发力都很难感受到,特别是背部和胸部的肌肉发力感,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肌肉长年没有受到过训练,自然掌握不好它在各动作中的发力情史;

并且你在身体还没有任何训练痕迹的情况下,不需要这么多小肌群的训练,甚至不需要加入小肌群的训练。

改善

  • 1、拣重点——目前你的重点就是大肌群,胸/背/腿/肩以及少量的核心训练,其它的二头、三头、小腿、腹肌不用这么早着急练。

因为小肌群你训练频率再高,由于它是涉及到的肌群很少,训练效果不会太好;但是大肌群就不一样了,像背部和腿部这样的大肌群,在训练中又会利用到多少小肌群,这对于全身的效果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 2、复合动作为主——比如飞鸟这样的动作相对更有孤立性,相比较卧推的话肯定没有后者涉及到的关节多,背部和腿部都同理;单关节运动当然也要有,但是不要占大比重或者一半一半的比重,在一个部位的训练中,1-2个就足够了,在前期是这样,中期你再逐步加。


要点:最困难的动作要最先练(热身组除外)
  • 3、关于腹部——其实初期腹肌训练并不建议,因为你在其它复合动作中会训练到这一部分,但是考虑到腹部训练可以加强核心力量,并且占用的训练时间较少、恢复较快,所以可以适量加一些。

但是不需要像其它部位那样,腹部训练的比重很小,在当天的训练计划之后,多增加2-3个腹部动作就可以了,如果肌肉耐力受限,可以减量。

毕竟你还没有把肩练宽、也没有把背练厚、臀部也没有翘起来,这么执着于腹部效果也不会很好。

  • 4、控制量、不连休——也就是你把当天的训练量把控得合理一些,不要过量、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因为在肌力弱、训练少的情况下,肌肉恢复需要更加长的时间,这很影响接下来的锻炼,你可以减到一天1-2个部位,每个部位3组动作。

因为你目前募集肌纤维能力有限,要给身体时间才行,不是你主观意念能控制得了的;

最重要的一点,最好不要用超级组,也尽量不要用两个动作交替着进行的方式,这对于刺激肌纤维是很好的方式,但是目前或许不太适合你。

  • 5、休息、饮食——肌肉在休息和饮食中才会得以恢复、生长,所以除了合理的锻炼后,充足的休息是必须的,但是不要连着进行休息,你可以隔一天训练一次,也可以练2休一,但是不是连休。

最后,饮食对肌肉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这也是恢复耐力的重要点,蛋白质、碳水都要足够的摄入,不过碳水要以中GI值为主,因为少碳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过量的碳水或者高碳又容易导致发胖。增肌比减脂要复杂困难许多,刚接触的基础一定要打牢固。


雕刻你的美


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来量身定做锻炼计划。不要看人家锻炼什么就也跟着人家一起锻炼,每个人是有差异的,我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

1、体弱年龄偏大的人群适合做有氧运动,快走,慢跑等运动。

2,青年人可以做些强度较大的运动达到锻炼的目的。

3、专业锻炼人员,有专业锻炼模式,锻炼的目的是为专业技能打基础。

你锻了快一个月,有疲惫感,不知是你锻炼强度过大,还是营养补充不够,你要找到原因,加以调整。体育运动以健身为目的,要力所能及,不要和别人攀比,自己感到舒适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