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解] 从“方方日记”到“高中生来信”,谁赢了?

支持二选一,真的重要么?

两边都走走,理解更深些不更有趣么?

看方方日记,能看得捶胸顿足,恨不得穿越回历史,在那些瞬间力挽狂澜。

看高中生的回信,能看得热血沸腾,感慨格局和文笔,以至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深解] 从“方方日记”到“高中生来信”,谁赢了?

方方是资深的写实派小说家,不是散文家/诗人/玄幻作者/网媒评论员/普通自媒体人,不是老师/医生/官员/你的武汉朋友,理解不是这些身份,才能更好的理解她的文字。以作家的直觉与专业,她的笔锋一落,那是“个人日记”么?

是,但作为读者,你显然不能把这当做“日记”,而应该当做一部“小说”:疫情、日记体、连载、写实、互动、网络传播……如果从文学角度,这未尝不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方方就是小说的主人翁,武汉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而她只能困在家中,依靠网络传来的信息,书写她的思考与感悟,而读者与她信息同步但不完全一样,持续互动,参与创作。

既然是小说,要精彩,就必须落到“冲突”上!作为小说家,是制造“冲突”的高手,冲突的焦点,主人翁和读者们一样,就是“真像”!主人翁就是引领我们探求的那个角色,她自己也不知道,每一步都需要探索。从1月25号日记开始到3月10号,AI医生的采访被行为艺术是高潮。

然后,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此时此刻,大背景已经悄然变化了!

进入3月,国内疫情下行减缓,但并不能高喊胜利!境外疫情,从此前的钻石公主,到韩国,再到意大利和伊朗,在10号左右,疫情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欧洲!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武汉的真像”,而是“全球的冲突”。

但这部日记小说,根在武汉,主人翁也身在城中。就算她有全球的信息,也不能像自媒体一样,任意评论。这是写实文学,不能随便穿越的!好在她带着我们探索,已经有了很多收获和感动,难道不是么?

3月17日,小说进入收尾。而此时,公号发布出去,算是一个相当“虐”的梗,方方并不为此发愁,而是面对如此戏剧化的一幕,哭笑不得——我尽力了。故事完整了么?作者也没有答案。

[深解] 从“方方日记”到“高中生来信”,谁赢了?

再简单说说《一位武汉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吧,文笔确实很好,成熟得不行不行的,好看得就像实力派!获赞无数。

TA百度了什么是“作家”,结果很失望,我也去百度了,结果也很失望。然后,这位高中生自己对“作家”进行了定义,这是关键!

TA的定义:作家,要么是有使命感,用优秀作品鼓舞激励人的人;要么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人!对此定义,不过多评价。在学生的眼里,每个人都很像”完美老师“的感觉,作家也是。

此后的论述,都是在这个定义框架下进行,写作技巧确实很严谨。灵魂拷问,旁征博引、层层递进;网友的评论很出彩,形容这文笔简直就是“骂人都不带脏字”的水平;作者说自己学理科的,意思就是自己文理双全嘛!:)

注意,此文写作时的真实背景,是境外感染数超越国内、欧洲混乱、美国紧急、中美矛盾、华侨归国,国人自豪感爆棚的时候。纠结武汉的细节,显得格局太小,也不是矛盾的焦点了!意思很明白,日记里的故事,没有了吸引力,要换剧了……。而这篇写给“方方阿姨”的信,大致就是换剧之前,微笑着狠狠踩一脚的节奏。

鲁大神的灵魂在么,你也来评评?

文末“我要去给妈妈做饭了,妈妈养我这么大,我不能不懂事”,是的,TA还是个高中生,确实已经懂了很多大事;但还有更多事,尤其是人生中的很多小事,她确实还不太懂。

无论如何,高中的TA能有这么多的观察与思考,有这么好的文笔,希望明后年的高考,能够成绩卓越!方方,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这位同学,想必也可以。​

[深解] 从“方方日记”到“高中生来信”,谁赢了?

每个人在世间都有很多个角色,方方在她65岁这一年,在日记中扮演了一次探求者的角色;也希望这位高中同学,将来学业有成之后,仍然能记得自己的使命、情怀与梦想,就算现实有无尽的挑战和压力,也要记得努力前行,扮演好自己的诸多角色,至少不要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幸甚,幸甚。

武汉大学的樱花开了,无论是方方,还是那位武汉高中生,以及我们,都只能通过网络“云赏樱”,这比去现场,角度更完美,看得还真切,但或许并不是我们所渴望的……

[深解] 从“方方日记”到“高中生来信”,谁赢了?


本人研究教育,欢迎转赞评藏+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