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疫情當前 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永葆初心 救助為民”

四川民生報道網宜賓訊(王先元 肖雯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少醫務人員逆行抗疫一線,受到社會的關注。然而,有這樣一群人,負責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同樣面臨著危險,他們就是戰鬥在兜底保障前線的救助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宜賓市救助管理站全體工作人員,一直堅守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永葆初心,救助為民"。

領導帶頭 勇做表率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但是在這個時候,作為救助人,我們必須兜好底。堅持24小時在崗在位,並做好流浪乞討人員街面巡查救助工作,直至疫情結束。"這是站長羅承華在站疫情防控緊急會議上提出的要求。自2020年1月21日以來,這名拖著一瘸一拐痛風腿的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已經在一線連續奮戰了一個多月。由於身患多年的痛風,醫生曾囑咐:不能受涼、不能過度勞累。可他毅然帶領全站職工衝在一線。羅承華說:"只要確保流浪乞討人員生命安全,我這點疼痛不算什麼,作為領導,更應該做好表率"。

"詢問和核查來站人員的過往史要再仔細一些,要嚴格人員和車輛進出管控,確保把病毒阻隔在站外。如有突發情況,由班子領導帶頭上。!"宜賓市救助管理站書記雷有根因重感冒聲音已然沙啞,但在推進工作會上仍用全力強調著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疫情當前 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永葆初心 救助為民”

圖為:深夜,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站長羅承華上街勸導露宿人員

"媽媽,今天是元宵節,你還不回來吃飯嗎?""今天我和爸爸都要很晚才回來,你自己煮方便麵,注意好安全……"2020年2月8日上午,正在受助區檢查消毒工作的羅洪接到13歲兒子打來的電話。自疫情發生以來,羅洪和丈夫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她經常對站內的職工開玩笑說"今年這個寒假我兒子都成留守兒童了"羅洪本是家中獨女,家中除了兒子需要照料,還有一位腦梗癱瘓在床的父親,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她一心撲在工作上,基本缺席家中的一切事宜,成了別人口中"不盡孝"的女兒、"不負責"的媽媽。

築牢堅固疫情防線

"你是哪裡人?""你近期去過哪裡呀?""來,量一下體溫。""把東西都存一下,不要帶進去,我們都給你提供新的"……每天我們都可以聽到從救助接待大廳傳來這樣熟悉的聲音,這是業務科工作人員周龍在詢問求助對象。這樣的話,他每天都要重複無數次,對每一位來站求助人員都詳細詢問,遇到不理解、不支持的對象,他更是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解釋政策。他主動請纓,要求投入到夜間值守任務中,"我還沒成家,沒有負擔,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會堅守崗位,以實際行動積極向黨組織靠近"。

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疫情當前 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永葆初心 救助為民”

圖為:周龍同志為求助對象做體溫測量

為確保受助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業務、管理科的同志們從進站安全流程、政策宣傳、體溫檢測,到佩戴口罩、清潔消毒、進出臺賬、廢棄口罩處置等方方面面,都嚴格細緻把好防線,每天兩次對接待大廳、值班室、救助生活區等場所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消毒。每天早晚幫受助人員測量體溫,每日三餐幫忙把飯菜送至隔離受助人員的房間內,輪流值守接聽24小時救助熱線……日復一日,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就象是一扇不可逾越的大門,把疫情牢牢擋在站外。

老驥伏櫪 初心俞堅

"小夥子你在這冷不冷,需要被子嗎?要不要去救助站?""我們給您量個體溫吧!"……正月初五晚上十點多,在老城區二醫院門口,管理科工作人員邱繼成正俯下身,問一位席地而睡的流浪乞討人員。今年是59歲的邱繼成在救助站工作的第35個年頭,還有不到3個月,他就要從幹了一輩子的救助工作崗位退休了,可他的工作幹勁卻並不比年輕人差分毫。他總是衝鋒在前,車站、市區商業繁華區、地下通道、橋樑涵洞、廢棄建築物等生活無著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的重點區域,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疫情當前 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永葆初心 救助為民”

圖為:邱繼成同志為街面流浪乞討人員"送溫暖"

冬夜寒氣襲人,有時街面巡查結束回到單位的他盡顯疲態,其他同事勸他休息。他回答:"現在正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我雖是個老同志,但更不能掉鏈子。"就是這樣一位只想扛擔子、不願"掉鏈子",守在一線、挺在前面的老同志、老黨員,用自身行動作出了表率和宣示:疫情不退,我必不退!

為心靈穿上"防護衣"

"出房門一定要戴好口罩哦!""這步棋我都沒想到,你走得太棒了……",在宜賓市救助管理站閱覽室內,工作人員正對一名未成年男孩濤濤(13歲)進行"一對一"心理疏導。工作人員,通過親情關愛、文體活動、行為矯正等方式,逐漸緩解了濤濤在站時的緊張情緒。

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疫情當前 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永葆初心 救助為民”

圖為:小組工作人員正陪著受助未成年人下棋

疫情期間,宜賓市救助管理站實行嚴格的防疫措施,許多救助對象,剛接受救助時,非常感激,但滯留時間一長,卻產生了一些焦慮情緒。他們有的要求買票想盡快回家,有的對救助規定不理解不配合,還有的提出各種無理要求。

在疫情防控中,信心和藥物同樣重要,健康的心態是防護疫情的"防護衣"!為做好疫情期間的救助服務工作,救助站制定了《在站受助人員心理疏導工作實施方案》,站內4名國家初、中級社會工作師,成立專門的心理疏導工作小組,採取多種方法,為滯站人員提供文娛服務,適時開展心理干預指導工作,積極進行交流和溝通,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政策,舒緩焦慮情緒,使他們相信黨和政府,以良好樂觀的心理狀態積極應對疫情。小組工作人員表示:"做為心理疏導人員,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與服務對象換位思考,感同身受,才能取得信任,進而幫助他(她)們渡過難關。"

眾志成城 共克時艱

宜賓市救助管理站是宜賓城區唯一的救助服務機構,服務對象來自全國各地,由於流浪乞討人員流動性強,防護意識薄弱,極易攜帶或感染新型肺炎病毒。疫情洶洶,面臨複雜而嚴峻的防控形勢,這些救助 "戰士"們冒著職業暴露的風險,面對患有精神疾病、智力殘疾的流浪乞討人員,他們不怕苦髒臭累,悉心做好受助人員的體檢測溫、生活照料和情緒疏導;面對來自外地的求助人員,他們仔細詢問並核查其行為軌跡,切實把好入站關口,不歧視、不排外,為他們提供溫情救助;面對來站來訪的求助人員,他們耐心宣傳有關疫情防控政策,大力普及疫情防治知識,及時幫助其排憂解難。他(她)們是兒子、是丈夫、是母親、是妻子、是女兒,他們舍小家、顧大家。

"在這份工作中,我們最開心的就是能為失散的流浪人員找到親人。當親人團聚的那一刻,聽到家屬們的那一句感謝,我們覺得特別溫暖和自豪。" 這就是這樣一群普通救助人的心聲,在這個特殊時期,他們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嚴防死守,努力織牢社會兜底保障最後一張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