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宗智:脱贫路上的“当家人”

脱贫路上的“当家人”

——记龙陵县龙山镇杨梅山村党总支书记邵宗智

本网讯 “大雁南飞头雁领,邵书记真是我们村的好当家。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在龙陵县龙山镇杨梅山村提起村党总支书记邵宗智,村民们总是赞不绝口,都说他是好当家、好干部。走进杨梅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白墙黛瓦的新式民居一字排开,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忙于劳作的村民,几位老人家在墙角边晒太阳边聊天,他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邵宗智:脱贫路上的“当家人”

杨梅山村放马场安置点

谁能想到,2017年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软弱涣散”村,村民走的路是泥泞的土路,居住的房子不仅是危房,宅基地还坐落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面临滑坡危险,人居环境到处是“脏、乱、差”,群众上学就医困难,进城打工十分不便。而今,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通向各个村民小组,从前低矮破旧的房屋变成了现代新式民居,小组空地建成了集中活动场所,切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使得上学就医分秒可争,进城打工晨出暮归,群众收入得到大幅增加,“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生活已经成为历史。

村民们都说,改变这一切的,就是这个村的党总支书记邵宗智。2017年1月,邵宗智同志从县委办选派到杨梅山村委会担任党总支书记。一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杨梅山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软弱涣散贫困村变成了产业发展、出行便捷、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脱贫攻坚红旗村。

抓党建、强班子 做夯实基础的领头雁

摆在新班子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重塑村“三委”形象,重拾老百姓对村组干部的信心。他通过召开党员会、民情恳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基层党员群众意见,带领原来的班子重塑形象,转变作风,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得到有效整顿,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得到了根本改变。老百姓也从过去和村委会“对着干”变成和村委会“一起干”,“思变、求富、感党恩”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易地搬迁、道路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快速推进,乡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变。村党总支筹资建设了一个便民服务中心,开展集中服务和代办服务,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需要到乡镇和县城办理的由专门人员代办。同时,通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践诺、销号等活动,引导党员带头讲文明,带头办实事,带头讲政策,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邵宗智:脱贫路上的“当家人”

带领支部党员参观易地搬迁安置点

抓产业、引路子 做群众致富的指引者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怎样才能让村民脱贫,更快走上脱贫致富路?他多方考察寻良方。为了找到工作思路,还未到村里报到,邵宗智就到县里的很多村进行实地考察,翻阅了大量资料,从规模化蔬菜种植、林果种植、生猪养殖到重楼、石斛等特色种植,把每个有可能在杨梅山村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都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他摸清底数明思路。邵宗智通过走访和专题会议研究,对杨梅山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脱贫愿望和脱贫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结,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杨梅山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找到了适合杨梅山村发展的新路子;他带领群众养牛走上致富路。邵宗智咨询林业、环保、畜牧、国土、扶贫办等部门及肉牛养殖专家,结合当前肉牛养殖扶持政策,实地考察大规模的肉牛养殖场后,认为杨梅山村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养牛,村里就有农户通过圈养和放养相结合的方式养牛,每年的收益相当可观。由此,邵宗智确定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来开展肉牛养殖产业。说干就干,邵宗智奔走四方,引进企业到杨梅山村投资300万建设肉牛场,解决了养殖农户种牛引进以及养殖、防疫、管理等方面的难题,带动48户建档立卡农户增收。

邵宗智:脱贫路上的“当家人”

带领群众修路

抓推进、稳底子 做基础设施建设的急先锋

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邵宗智又集中精力解决出行难、住房条件差的问题。他积极协调修通致富路。杨梅山村道路坑坑洼洼,晴通雨阻,严重阻碍村民的生产生活。邵宗智积极找相关单位争取建设资金,资金问题解决了,修路涉及到农户的土地又成了难题。于是,面对新的问题,他二话不说,带领党员深入农户家中,一户户做通思想工作。通过召开党员会、群众户主会讲清利弊,党员主动协调土地、带头出义务工,一改过去村委会修路群众“寸地不让”历史,如今,投入400多万元的两条12公里村组道路已硬化完成。村民无不感叹到:“做梦都没想到我们的公路这么快能修好,邵书记为我们办了大好事呀!‘一人进城打工,全家脱贫致富’真是脱贫致富好出路” 他主动作为推进易地搬迁。杨梅山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314户1455人,因为地质滑坡隐患,共有104户人家需要搬迁到新建成的放马场安置点。“不想搬,我们住惯了这里,为什么要搬?”易地搬迁工作伊始,当地村民没一个支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邵宗智卷起铺盖住在了安置点,白天征地测量,晚上入户做群众工作,他常常和农户一谈就是一整晚,第二天继续投入工作,因此落下了腰疾。但他从来没把腰疼当回事,有时候连走路都困难。村民和同事劝他到医院仔细检查,他执意不肯,在邵宗智的带领下,杨梅山村易地搬迁工作推进顺利,“看到支书生病了都在亲力亲为,为我们的事情尽心费力,我们的群众很感动。”搬迁群众陈家明说。

抓服务、挑担子 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邵宗智:脱贫路上的“当家人”

到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进度

坚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办的事,就是邵宗智的工作重点。易地搬迁安置点何家苍户缺乏劳动力,建房进度缓慢。邵宗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挽起裤腿帮助他搬建房木材,动员党员群众帮助其打围墙,又为他搬迁后发展产业出谋划策,自掏腰包3000元为何家苍购买树苗,帮助他增收脱贫。建档立卡户陈国枝在扶持下种起核桃和蔬菜,“老小伙”周朝洪也娶上腾冲媳妇儿,日子过得滋润。作为总支书记,念着“人”也要念“事”,不让困难群众再遭一次灾,也是邵宗智一直以来的牵挂的事。2018年4月20日,因为连续强降雨,安置点至尖山脚路段出现大坍塌,得到消息的邵书记,凌晨3点赶到现场,第一时间与配合监测员拉好警戒线,并于其它6位小组长核实灾情,叮嘱小组长通知全村农户做好防汛工作,家住地质灾害隐患点边的群众做好防护措施;担心紧急事件发生,当晚便干脆住进坍塌点附近农户家,密切监测坍塌点情况变化,一直到确认天气好转,这才离开。

邵宗智一心扑在工作上,忽略了原来的腰疾,致使腰疾加剧,但他仍然没有停止工作。2018年10月15日,邵宗智带领工作人员入户摸排农户住房质量,一整天的摸排下来,腰疼得直不起来。听到安置点农户施工出现问题,晚饭都顾不上吃就赶去处理。召开群众会一直到凌晨1点多,邵宗智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往村委会走,腰疼加上晚饭没吃的缘故,一个趔趄摔倒,造成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医院。

邵宗智:脱贫路上的“当家人”

查看群众建房情况

人在医院心在村。躺在病床上,邵宗智总是牵挂着村里的工作。病重期间随时打电话到村、组、户询问脱贫攻坚工作,龙山镇领导、同事来看望,他一一询问工作事宜。心系何家苍户打围墙的进度,听说旧房拆除还有阻碍,他马上打电话协调。因为伤口发炎,做了好多次手术,邵宗智喝一口粥都很艰难,但仍然没忘记让陪护的小组长陈国枝每天打电话询问工作开展情况,每天的“工作汇报”成了住院的必修课。因为伤口反复发炎,治疗难度较大,在医院住院治疗8个月之久,但邵宗智是个急性子,他迫切的想回到工作岗位上来,期间让护理人员多次搀扶着到村上、到易地搬迁安置点、到农户家中询问工作开展情况。病情刚刚稳定就“闹着”出院,要回到村里和大家一起工作。

邵宗智上任三年以来,头脑里琢磨的是富民强村,心里惦记的是民情冷暖,为村庄发展做了不少实事,帮助村民解决了许多难题,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与称赞。邵宗智也说“看到群众脸上的微笑,我感到无比幸福,只要我的精力允许,就要首先为村里的群众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