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鎮江寫的詩,讓人觸摸到大唐盛世的溫度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鎮江寫的詩,讓人觸摸到大唐盛世的溫度

▲ 《次北固山下》·王灣。/ 書法 · 陳昌琪


1300多年前的某一個清晨,年輕的大唐官員王灣出差吳楚之地,路過潤州。

這趟出差,他是乘船南下的,趕路的客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枕著濤聲臥眠一夜。

殘夜將盡,紅日將出。王灣走上船頭,伸了一下懶腰。

他是北方人,看到海上升出紅日的機會不多,所以心情還有點小激動,正在這個時候,一排大雁掠過天空。

古人看到大雁,就會思鄉。

他心中一下子湧起對遠在洛陽的親人如潮般思念,算算日子,前幾天寄出的家書,家裡應該收到了吧,想到這裡,他心潮湧動。

古人對心中的浪漫向來不吝多言,他用短短40個字寄託了這一刻他對家人無盡的思念。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沒想到的是,正是這首詩,讓他聲名遠播。

他寫的詩不多,《全唐詩》共收錄了他的十首詩,最著名的當屬這首《次北固山下》,現在也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

唐詩的排行榜上,不過李白、杜甫、王維等少數大V能做到人比詩有名,大多數還是詩比人有名,王灣就是這樣的情況。

王灣和《次北固山下》,讓鎮江一下子被世人所知,作為鎮江人,應該瞭解一下詩人的故事。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鎮江寫的詩,讓人觸摸到大唐盛世的溫度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鎮江寫的詩,讓人觸摸到大唐盛世的溫度

他是一個天才少年

王灣生於公元693年,這一年“大唐”改了字號叫“大周”,是則天順聖皇后的長壽二年。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大唐進入了蒸蒸日上的“開元盛世”。這一年,這位聰慧的少年,進士及第了。

算下來這一年,王灣才19歲。19歲中了進士,說明王灣是學霸一級的人物啊——唐朝的進士可不是那麼好考的。

縱觀大唐王朝290年,進士不過六千多人,平均每年能錄取的進士,只有二十幾人。

唐朝每年有多少學子參加進士考試呢?據相關資料,每年報考人數大約一、兩萬人以上,錄取20多人,錄取率只有千分之一,因此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稱,意思就是三十歲考上明經就已經很老了,但五十歲考上進士,則還是算年輕的。

唐朝的進士考試製度很嚴格,主考官有十人,都是德高望重的大臣,考生進場時要搜身,不得攜帶作弊工具進場,只能帶韻冊(字典)進場,考場四周布有兵馬巡邏,戒備森嚴。考試時間一天,閉卷考試,從晝至夜燒三根燭盡為止。

進士科原來只考策問,後來加上“貼經”(填空),“雜文”(詩賦)。

“貼經”只貼大經,即《禮記》、《左傳》,後來再加上貼《老子》,10個問題中能答上4個即可合格。

“雜文”要求詩、賦各一。

“策問”要寫五篇,主要是對時下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軍事、政務、漕運、鹽政等方面提出問題並作回答。

考試必需三卷全部通過,才有可能進士及等。因此,唐代的科舉制度還是比較公平公正的。有個案例很說明問題:46歲的孟郊考中後,欣喜若狂,作《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遍長安花”,可見進士多麼難考。

進士的含金量高,就顯得特別“金貴”。一出榜,城裡的待嫁美女便傾城出動,開始搶人,大多數單身新科進士都會被皇帝或權貴們搶為女婿。

王灣進士及第那年才19歲,當得起天才之稱,在考中進士後,被任命為滎陽縣主簿。

滎陽縣,就是現在的鄭州滎陽市,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擔任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一職,主要工作就是文書往來、印章管理和數據統計等內容。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鎮江寫的詩,讓人觸摸到大唐盛世的溫度

王灣在這裡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鎮江寫的詩,讓人觸摸到大唐盛世的溫度

路過鎮江,一首名詩驚天下

王灣在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有時候工作安排出差也任勞任怨,"常往來吳楚間"

有了豐富的閱歷見識,讓他的詩作格調壯美,意境深遠。可以想象,一個小年青,前途一片光明,旅途辛苦一點,也算不得什麼了。

江水浩淼,彷彿和江岸齊平,看起來格外開闊;風和日麗,一葉船帆高高掛起,和江面垂直。殘夜未消,一輪紅日已經從海面冉冉升起,舊年未盡,春意已然姍姍來到江邊。

在浩蕩的江水兩岸,春意正如春水般暗暗湧動,王灣心情非常明媚,是啊,好好幹,不負韶華,前面的路啊,青山綠水的,很有前途呢。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古時候,詩歌傳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久這首《次北固山下》就流行開了,引來多少大V的點贊。

殷璠讚歎:”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句真的很少見到啊!更牛的是宰相張說,竟然將這兩句親自題寫並掛在政事堂,讓文人學士作為楷式。

這首詩還讓更多人觸摸到了大唐盛世的溫度,明朝的胡應麟認為詩中的這兩句,是區別盛唐與初唐、中唐詩界限的標誌。

就這樣過了五年,王灣也積攢了不少人脈,朋友圈的口碑也很不錯,人稱“

詞翰早著,為天下所稱”。

”昭文館“是當時的政府藏書單位,帝國的資料都收藏在這裡。學士馬懷素向皇帝請示召博學之士校正群籍,王灣當選。

馬懷素去世之後,元行衝管這個部門,以殷踐猷等治經部、韋述等治史部、毋煚等治子部、王灣等治集部(集部收錄詩文詞等),組成了F4團隊,歷時5年編成《群書四部錄》200卷。收載了唐內府圖書二千六百五十五部,四萬八千一百六十九卷,並有大序、小序和解題。

唐朝時,書籍一般是傳抄和雕版印刷,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類錯誤,所以校勘古籍是歷代學者所看重的工作,當然這項工作也非飽學之士才能完成。校完內府圖籍後,王灣又與陸少伯等一起編校麗正書院藏書。他對南朝粱、齊以後的詩文集進行了大量的編校工作。

歷史上,王灣的記載不多,他的一生經歷簡單、乏善可陳,細讀他單薄的評傳,只能看到一個才華橫溢、淡泊仕途、投身編撰的書生的淡淡身影。

書成後,王灣因功授“洛陽尉”。

洛陽是大唐的東都,也是王灣的家鄉,“洛陽尉”大概相當於廳級幹部了吧。

洛陽是他的故鄉,衣錦還鄉的王灣,常常漫步在林蔭小院,就著滿院花香小酌一杯,看時光的碎影從清筵裡劃過。

奉和賀監林月清酌

華月當秋滿,朝英假興同。

淨林新霽入,規院小涼通。

碎影行筵裡,搖花落酒中。

消宵凝爽意,並此助文雄。

有些詩人,一首詩傳千古,足矣。

王灣,也是那種很圓滿的人生。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鎮江寫的詩,讓人觸摸到大唐盛世的溫度

這首詩,觸摸到了盛世的溫度

直到今天,王灣的這首《次北固山下》仍然常被名人引用,顯示了詩歌旺盛的生命力。

很多名人,喜愛借用”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樣的詩句,來形容中國的現狀。

去年,鎮江市長張葉飛也引用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唐代詩人王灣舟泊鎮江時,被平野開闊、大江直流的壯觀景象所感染。今天的鎮江正錨定高質量發展,以產業強市為動力,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海工船舶等新興產業千帆競發、破浪前行,一定有你一展所長的領域。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鎮江寫的詩,讓人觸摸到大唐盛世的溫度

是啊,青山綠水的鎮江,一座浸潤在唐詩宋詞中的古城,不僅如詩亦如畫,更是奮鬥的遠方。

愛詩的人,都會愛上鎮江。

次北固山下,

一首詩,你會愛上這座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