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镇江写的诗,让人触摸到大唐盛世的温度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镇江写的诗,让人触摸到大唐盛世的温度

▲ 《次北固山下》·王湾。/ 书法 · 陈昌琪


1300多年前的某一个清晨,年轻的大唐官员王湾出差吴楚之地,路过润州。

这趟出差,他是乘船南下的,赶路的客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枕着涛声卧眠一夜。

残夜将尽,红日将出。王湾走上船头,伸了一下懒腰。

他是北方人,看到海上升出红日的机会不多,所以心情还有点小激动,正在这个时候,一排大雁掠过天空。

古人看到大雁,就会思乡。

他心中一下子涌起对远在洛阳的亲人如潮般思念,算算日子,前几天寄出的家书,家里应该收到了吧,想到这里,他心潮涌动。

古人对心中的浪漫向来不吝多言,他用短短40个字寄托了这一刻他对家人无尽的思念。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没想到的是,正是这首诗,让他声名远播。

他写的诗不多,《全唐诗》共收录了他的十首诗,最著名的当属这首《次北固山下》,现在也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唐诗的排行榜上,不过李白、杜甫、王维等少数大V能做到人比诗有名,大多数还是诗比人有名,王湾就是这样的情况。

王湾和《次北固山下》,让镇江一下子被世人所知,作为镇江人,应该了解一下诗人的故事。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镇江写的诗,让人触摸到大唐盛世的温度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镇江写的诗,让人触摸到大唐盛世的温度

他是一个天才少年

王湾生于公元693年,这一年“大唐”改了字号叫“大周”,是则天顺圣皇后的长寿二年。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大唐进入了蒸蒸日上的“开元盛世”。这一年,这位聪慧的少年,进士及第了。

算下来这一年,王湾才19岁。19岁中了进士,说明王湾是学霸一级的人物啊——唐朝的进士可不是那么好考的。

纵观大唐王朝290年,进士不过六千多人,平均每年能录取的进士,只有二十几人。

唐朝每年有多少学子参加进士考试呢?据相关资料,每年报考人数大约一、两万人以上,录取20多人,录取率只有千分之一,因此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称,意思就是三十岁考上明经就已经很老了,但五十岁考上进士,则还是算年轻的。

唐朝的进士考试制度很严格,主考官有十人,都是德高望重的大臣,考生进场时要搜身,不得携带作弊工具进场,只能带韵册(字典)进场,考场四周布有兵马巡逻,戒备森严。考试时间一天,闭卷考试,从昼至夜烧三根烛尽为止。

进士科原来只考策问,后来加上“贴经”(填空),“杂文”(诗赋)。

“贴经”只贴大经,即《礼记》、《左传》,后来再加上贴《老子》,10个问题中能答上4个即可合格。

“杂文”要求诗、赋各一。

“策问”要写五篇,主要是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

考试必需三卷全部通过,才有可能进士及等。因此,唐代的科举制度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有个案例很说明问题:46岁的孟郊考中后,欣喜若狂,作《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可见进士多么难考。

进士的含金量高,就显得特别“金贵”。一出榜,城里的待嫁美女便倾城出动,开始抢人,大多数单身新科进士都会被皇帝或权贵们抢为女婿。

王湾进士及第那年才19岁,当得起天才之称,在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荥阳县主簿。

荥阳县,就是现在的郑州荥阳市,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担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一职,主要工作就是文书往来、印章管理和数据统计等内容。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镇江写的诗,让人触摸到大唐盛世的温度

王湾在这里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镇江写的诗,让人触摸到大唐盛世的温度

路过镇江,一首名诗惊天下

王湾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有时候工作安排出差也任劳任怨,"常往来吴楚间"

有了丰富的阅历见识,让他的诗作格调壮美,意境深远。可以想象,一个小年青,前途一片光明,旅途辛苦一点,也算不得什么了。

江水浩淼,仿佛和江岸齐平,看起来格外开阔;风和日丽,一叶船帆高高挂起,和江面垂直。残夜未消,一轮红日已经从海面冉冉升起,旧年未尽,春意已然姗姗来到江边。

在浩荡的江水两岸,春意正如春水般暗暗涌动,王湾心情非常明媚,是啊,好好干,不负韶华,前面的路啊,青山绿水的,很有前途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古时候,诗歌传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不久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流行开了,引来多少大V的点赞。

殷璠赞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真的很少见到啊!更牛的是宰相张说,竟然将这两句亲自题写并挂在政事堂,让文人学士作为楷式。

这首诗还让更多人触摸到了大唐盛世的温度,明朝的胡应麟认为诗中的这两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

就这样过了五年,王湾也积攒了不少人脉,朋友圈的口碑也很不错,人称“

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

”昭文馆“是当时的政府藏书单位,帝国的资料都收藏在这里。学士马怀素向皇帝请示召博学之士校正群籍,王湾当选。

马怀素去世之后,元行冲管这个部门,以殷践猷等治经部、韦述等治史部、毋煚等治子部、王湾等治集部(集部收录诗文词等),组成了F4团队,历时5年编成《群书四部录》200卷。收载了唐内府图书二千六百五十五部,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并有大序、小序和解题。

唐朝时,书籍一般是传抄和雕版印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错误,所以校勘古籍是历代学者所看重的工作,当然这项工作也非饱学之士才能完成。校完内府图籍后,王湾又与陆少伯等一起编校丽正书院藏书。他对南朝粱、齐以后的诗文集进行了大量的编校工作。

历史上,王湾的记载不多,他的一生经历简单、乏善可陈,细读他单薄的评传,只能看到一个才华横溢、淡泊仕途、投身编撰的书生的淡淡身影。

书成后,王湾因功授“洛阳尉”。

洛阳是大唐的东都,也是王湾的家乡,“洛阳尉”大概相当于厅级干部了吧。

洛阳是他的故乡,衣锦还乡的王湾,常常漫步在林荫小院,就着满院花香小酌一杯,看时光的碎影从清筵里划过。

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华月当秋满,朝英假兴同。

净林新霁入,规院小凉通。

碎影行筵里,摇花落酒中。

消宵凝爽意,并此助文雄。

有些诗人,一首诗传千古,足矣。

王湾,也是那种很圆满的人生。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镇江写的诗,让人触摸到大唐盛世的温度

这首诗,触摸到了盛世的温度

直到今天,王湾的这首《次北固山下》仍然常被名人引用,显示了诗歌旺盛的生命力。

很多名人,喜爱借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样的诗句,来形容中国的现状。

去年,镇江市长张叶飞也引用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代诗人王湾舟泊镇江时,被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壮观景象所感染。今天的镇江正锚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强市为动力,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工船舶等新兴产业千帆竞发、破浪前行,一定有你一展所长的领域。

1300年前,一位天才少年在镇江写的诗,让人触摸到大唐盛世的温度

是啊,青山绿水的镇江,一座浸润在唐诗宋词中的古城,不仅如诗亦如画,更是奋斗的远方。

爱诗的人,都会爱上镇江。

次北固山下,

一首诗,你会爱上这座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