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后,邻几也上线“菜姐菜市”,便利店频频卖菜热下冷思考


中石化后,邻几也上线“菜姐菜市”,便利店频频卖菜热下冷思考


近日,安徽邻几便利店推出“菜姐菜市”小程序,以今日提,明日取方式,上线果蔬肉禽蛋水产海鲜全品类生鲜。这距离中国最大便利店中石化易捷宣布卖菜不到半个月。


加上早先推出“蜂超市菜场”的便利蜂推出“苏宁菜场”的苏宁小店等,内资头部便利店纷纷加入卖菜大军,给本来火热社区生鲜增添风采。便利店来卖菜这事靠谱吗?是不务正业还是奋发有为?我们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冷静思考。


1、什么驱动便利店卖菜?


据速途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达12.2万家,有规模有品牌便利店受到资本追捧,

距离近、购买方便、营业时间长成为便利店最受欢迎三大指标。


在满足便利优先下,便利店主要靠低温奶、鲜食、自有品牌等保证利润空间。如日资7-11,60%毛利来自于日配鲜食+牛奶乳饮料。而内资便利店在经历行业红利后,随着店址资源逐渐稀缺,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普遍面临高房租、高人工、高费用压力。


随着电商渗透率不断增加,30分钟到家野蛮发展,缺乏核心鲜食品类自我研发能力的便利店,正遭受各方围剿,形势不容乐观。


中石化后,邻几也上线“菜姐菜市”,便利店频频卖菜热下冷思考


在此形势下,一方面加强核心品类供应链建设,如便利蜂已获得天津市武清区30亩土地使用权,将用于建造中国最大规模鲜食供应基地。另一方面,在运营上,继续跑马圈地,增加线上线下流量。而生鲜作为高频刚需流量利器,特别在疫情下,餐饮业到店堂食流量转移到生鲜到家,便利店在此刻选择网上买菜便不足为奇。


对商圈店来说,增加一个高毛利品类,与周边同行形成差异竞争,增加客户进店率及粘性,同时也拉动外卖业务,起到引流作用。


2、便利店该怎么卖菜?


从便利店选品特点来看,主要是满足社区、办公人群对低温鲜食、低温奶、精选日常生活日杂品需求,

而社区生鲜主要是家庭日常厨房的生鲜蔬果,肉禽蛋奶等。因此,便利店从业者要冷静思考,在CBD、社区、学校、医院不同地段,面对不同的用户,各需要什么产品补充?


中石化后,邻几也上线“菜姐菜市”,便利店频频卖菜热下冷思考


便利优先下,经验告诉我们,在一线或准一线城市,生鲜品要选择精包装菜,而非大卖场散装大规格。在配送上,便利店占据前店后仓天然优势,那选择做周围2公里的30分钟配送,还是预订下单隔日自提方式,要根据客单价,先做有效成本效益分析。


另一方面,也要科学认识到,便利店与生鲜门店在店铺选址、经营模式、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便利店扩品生鲜,要请生鲜供应链资深专业人士来落地,否则不懂瞎指挥,可能带来严重内耗,去年某些不差钱便利店盲目扩张、扩品,导致血亏刚刚发生。


3、便利店要不忘初心


最后,便利店卖菜也不能急于求成,培育顾客养成消费习惯,需要一个过程。

品类上可先从与鲜食最相关快手菜、精加工菜入手,小包装面对白领、小家庭


卖菜归卖菜,便利店并不能丢了本身利润核心的鲜食、低温奶、自有品牌等的精细运营体系搭建,同时在日常生活日杂品上也要与消费文化与时俱进。


生鲜也好,便利店也罢,并不是个快生意,需要练内功。零售是“弯腰捡钢镚”,成功属于精耕细作专业人士。便利店卖菜是好的尝试,未来会怎么发展也还没有标准答案,只能不忘初心,日日精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