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穷的父母,越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的话,其实是害了孩子”,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对于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因为我的邻居,就完全验证了这句话,越穷的父母越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邻居姓刘,在当地一个小厂里上班,月工资4000左右。孩子母亲一开始在一个小超市打零工,月工资1500。后来因为个人的性格原因,和超市的其他员工相处不好,对超市的工作也不感兴趣,便辞职回家,专门伺候孩子上放学。

全家只有男人自己上班,工资4000左右,有时候还发放不及时,生活并不算很富裕。

夫妻二人从小吃尽了苦头,发誓不让孩子吃任何的苦。

虽然不富裕,但有一点,他们两个人照顾孩子真是又细致又周到。

他们两个人从小都生长在贫苦的家庭,在农村家庭里吃尽了各种苦头。男人父母在外打工,自己在家和奶奶相依为命。稍微大一点后跟着父母外出打工,用他自己的话说,吃尽了世界上千般万苦。

结婚后,他们就曾经发誓,自己有了孩子,绝不舍下孩子,一定要全心照顾。不让孩子再走自己的路,要让孩子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幸福。

他们两个人对孩子的照顾,让周边的邻居们都感到有些受不了。

孩子上小学,本来学校离家很近,也就有三五百米的距离。因为农村,并不是像大城市红绿灯车辆比较多的那种路线,不过是一个小县城的边缘。哪怕再远一点的距离,很多家庭一般都是一二年级接送,三五年级都让孩子走着或骑自行车自己回家。唯独他们别说三四年级,到了五年级,还是母亲接送。一天八个单程,母亲什么活也干不了,只能此辞掉工作,专门在家伺候孩子。

上了初中,本来以为会好一些,孩子毕竟大了,因为初中同样离得也不远,大约距离也就有1500多米。很多像他一样的孩子,都是骑自行车自己上学。

但他母亲还是舍不得,继续接送。更令邻居们受不了的是,因为晚饭的时间比较短,还要回去上晚自习,其他的孩子都在学校吃晚饭,只有午饭回家。他第一天还说学校里的饭菜比家里的好吃,品种也多,谁知吃了没一星期,就说不好吃不在学校吃了,因为自己回家怕耽误时间,母亲于是提前到校接送回家吃晚饭。

过于溺爱,孩子的成长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对父母依赖太强,真的会害了孩子。

初中高中,家长可以陪,上大学必然要离开家长,不可能还陪着孩子。离开家长如果不能和同学良好相处,对饭菜过于挑剔,对社会不能适应,最后影响他的将来发展,真的是害了孩子。

老家的一个邻居,他教育孩子的例子,最能充分验证不让孩子吃苦害孩子的说法。

老家相隔不远的一个邻居,隔三差五做点小买卖,走村串户那种。女人赋闲在家,家庭几乎没有什么收入。

因为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年龄稍大后生了第二个孩子,一个小男孩儿。老来得子,他格外的宠爱。小学就不说了,初中在乡镇上,家里离乡镇有15公里。别的学生都住校,这孩子隔三差五就说肚子疼、头疼,老师打电话回家,父亲就自己开着面包车去接他回家,可到家后吃点东西一会儿就好,根本没事,并不是真的有病。

后来更奇葩,比他近的很多学生都住校,他竟然让父亲每天接送上学。乡镇的初中时间抓得很紧,不明天就要到校,晚上9:00多才放学。这个父亲真称职,每天四五点钟就起床,开车跑15公里送孩子到校上晨读,晚上九点在校门口等着,再开40分钟的车程回家。他对孩子的溺爱可以说真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很多人都能猜到,这孩子后来初中毕业高中没考上,职高也不爱去,回家以后,天天在家里玩电脑玩手机,什么也不想做,也不爱出门。20多岁了,一直闷在家里,眼看同龄人上大学的上大学,工作的工作,过年回家都开上了小车,他还一事无成,父母急得要死要活。

通过这两个例子,真的验证了上面的一句话,越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越是害了孩子。

虽然并不是这样,但是溺爱是害绝对没错的。出现这样的原因就是父母在自己小的时候受的苦,深深地烙在了心里,他不希望后代再吃这样的苦,于是就把这个想法变成了对孩子的溺爱。

爱孩子很正常,但是请不要溺爱。

如果过于的溺爱,孩子在需要锻炼的时候得不到锻炼,没有培养出应有的能力,最后很容易出现老人说的那句话,学没上好,本事也没学好,最终一事无成。


趣生活DIY


我觉得不是越穷的父母越不想让孩子吃苦,而是溺爱孩子的父母才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反而富足的父母溺爱孩子更加容易。

我妹妹自小就是贫苦家庭的孩子,小姨和姨夫每天都教育妹妹要好好学习,将来通过教育改变生活,而且在平时从来都不会过分的溺爱孩子,不是不想而是家里的条件实在不允许。

我姨夫家家庭月收入3000还有房租500,实在不适合溺爱孩子,但姨夫他们家对孩子的教育花费非常大度,怕妹妹看盗版书学到错别字,他们都是给女儿买正版的好书,每个月光买书就花费好几百。

当然,我妹妹也不负众望,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重点高中次次考第一名,在高考的时候以全校第一的身份考上了北大。

而反观我的闺蜜,她就是个典型的富家女,包包必须是奢侈品而且一个包的出镜率最多不能超过3次,父亲一个月给她的零花钱超过了5万,这也养成了她飞扬跋扈的性格,这就是家庭溺爱的结果。

所以我觉得父母贫穷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笔财富,他可以知道金钱的宝贵和学习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地挥霍,那些穷大方怕孩子不如别的孩子生活的好的父母毕竟还是少数,从现在学区房的热度来看,多数父母都是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人生而不是溺爱。


西窗轻语


我是一个农村家的孩子,我家很穷,只有一个小小的房间,卧室有两个,比较小,厨房一间,小客厅一间,其他的,就是猪牛的房间。我父母一间卧室,我哥一个卧室,我和我姐姐就没了,基本上,都是随便找个地方睡,所以,从小我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卧室。当然啦,从小,我也不会带朋友同学回家之类,20+年,唯一一个朋友去过。家里穷,那也没得办法,长大了,就慢慢来,当然,在政府各方面的支持下,现在的状况,好一点。

我的父母,从来都是刀子嘴豆腐心,我什么活都做过,砍柴,放牛,家务活等等,就连挑人粪我都做过。生活里,我的朋友会说,第一次做饭什么样子,第一次炒什么菜,第一次……之类的话,我都没有,因为我打小就会,太多了。在我的印象里,从来没有听过我父母说没有钱,不能管你们读书之类,他们也支持我们兄弟姐妹读书 。他们觉得,自己过得很苦,自己孩子要知道,苦的生活,应该会有更好的生活。吃苦,会自己的孩子,更加珍惜,更加懂事,溺爱,多数会过着少爷公主般的生活,以后难以适现实生活。

都说,农村的孩子,懂事明事理,我觉得是对的。



爱的诅咒


无论父母穷还是富,孩子都是他们手心里的宝。越穷的父母,越知道穷日子的艰辛,越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生活的富足、幸福、快乐,这种想法没有错,但是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娇惯孩子就不对了,这样还有可能害了孩子。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命运,但命运靠自己的努力,是有可能改变的。我一朋友,家是甘肃偏远农村的,家里特别穷,父母也没文化,但从小父母就告诉他,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能过上好日子。为了供他上学,一家人省吃俭用,姐姐也早早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我同事也特别懂事,学习努力,一有空还帮助家里干农活。高中毕业后顺利考上大学,大学四年靠奖学金,假期打工赚取学费、生活费,顺利毕业。现在工作不错,在工作的城市买了房子,并把父母接到身边,也为姐姐找了分合适的工作。所以,贫穷不可怕,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如何摆脱贫穷,而不是只知道舍不得让他吃苦。

总之,越穷的父母,越不要怕孩子吃苦,吃点苦反而能激发他摆脱贫穷的斗志。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掌握改变贫穷的技能,努力过上父母希望的富足的、幸福生活。


缘份59143


“越穷的父母越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其实是害了孩子”这句话使想起了我童年的一个伙伴,那时普遍家里都比较穷,每到农忙时我们都下地帮父母干农活,每次到田间地头我们都忙个不停,而他爸妈不要他干活,还给他钱去买零食吃,那时我非常羡慕他,生活在农村天天不干农活,还到处玩又有零钱买东西吃,我还感叹他爸妈真好。可是当我20年后再见到他时,一无所事,一无所有,村里的人说他娶不起老婆,因为他还是一个人住在之前的那间旧房子里。以此我想到现在父母对孩子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越穷的父母总是想着自己受了许多苦,不愿意面对现实,心疼自己的孩子,怕自己的孩子与自己一样受苦。殊不知这是更加对“苦”的逃避与自我理想化。

第二,越穷的父母越没有认识到“苦其心志”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反而把对孩子的爱过份溺爱听之任之,其实这种无知的“爱”孩子,更是在无形的“害”孩子。

第三,所谓穷无思变,穷无志向,这也是最可怕的“穷”,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到将来遇事受挫,因为没有预先接受抗挫伤的历练,一时不知所措,或一蹶不振,或碌碌无为。


杨纯


来说一个真实的事情吧。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转来一个插班生,穿的很光鲜亮丽,那时候不懂名牌,只知道他穿的衣服上的牌子我们没见过,大家私下都讨论他家很有钱,是大老板大官家的孩子,而他虽然是新来的,却为人霸道,不守纪律,甚至有一次因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对老师破口大骂,班里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玩,也觉得人家可能有钱,瞧不上我们这些小老百姓。

班上有一次组织春游,我妈只给了我十块钱,班里同学最多的也就拿了三十块钱,而他炫耀的说自己拿了两百块钱,的确,在公园里的游乐场里,我们玩不起的那些游乐设施他都玩了,吃雪糕买饮料,无比奢侈。

因为大家都不喜欢他的为人,也没有人愿意跟他一块去玩,春游期间,他一直是一个人,他倒是也显得很无所谓,只是后来,我和好朋友从厕所出来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他在一棵大树下低着头在做什么,我俩悄悄走近看了一眼,发现他正在数手里的钱,大部分都是几毛的,当时我们也没多想,只是对他手里拿这么多毛票感到有点疑惑,至少我们都是拿的整张十块的。

四年级的时候,开家长会,那时候家长都是由学生干部做接待的,其他同学在那天是不能来学校的,我和几个同学就负责引导我们级部两个班的家长进教室,有一个衣服有些破旧,满脸风霜的大叔跟我打听我们班的方向,当时没多想他是谁,只是村里孩子的家长基本都是从小看我们长大的,彼此熟识,这个人确实陌生。家长会结束后,老师留下了他,我们几个打扫教室,才知道他是插班生的父亲,他说自己没文化,出来打工,孩子放在家里不放心,妈妈在老家务农,从小没怎么管教,希望老师多多教导他。

慢慢这事就传开了,同学们都知道他其实不是富二代,他听说后,把同班一名同学的头用铁簸箕砸出一个洞。在那好长一段时间都没看见他来上学,大家都说他被开除了,也有人说他又转学了。

后来,听说他转到隔壁村的学校了,依然还是一副富家公子的打扮,我们都知道他的父亲是一名修车工,母亲在老家务农,而他在初中毕业后上了一所职高,因为打架真的被开除,混社会去了。

在一次同学聚会中,朋友跟我说起当年的插班生,父母老实本分,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却让孩子吃的穿的高人一等,早早的离开学校,打架斗殴,成了拘留所的常客。


迷途前进的大甜


我觉得这个命题本来就有些不严谨,言外之意就是富有家庭的父母就喜欢自己的孩子吃苦了。普天之下,那个父母不想把自己最好的给子女,到是最好的不一定是对的。我从小就出生在农村,和我一样的同龄人那个不是天天帮家里放羊放牛的,相反你看看那些城里的孩子,那个不是衣食无忧的。其实,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思想,那个父母为都不可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吃苦。




漠然看天笑


感谢提问!看到这个问题,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去回答。以前的我估计会说,穷人家的孩子就是要多吃苦,否则和标题说的一样,那就是害了孩子。

因为我就是一个家庭条件非常不好的一个孩子,我也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确实如果家庭条件差,再不培养孩子自立,勤快这方面的东西,那么孩子以后走入社会,确实会很受罪


但是,通过这几年的经历,然后再加上今年的病毒疫情,我发现我变了,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我,想出息 ,想赚大钱,想做大老板,而现在的我,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普通人,我相信此时此刻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不知何时起,心里埋下了这颗种子,在此刻竟然发了芽,想回家,想过一过田园生活,其实人这一辈子,活的明白,活的开,很难,我心里的追求,就是自己种点粮食,蔬菜,自己养点家畜,孩子,父母,身体健康,就已经很不错了,其实吃苦不吃苦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以后有个好的将来,但是这个好的将来,不就是健康,快乐,自由嘛。

所以,此刻的我,不再会要求孩子学习特别特别努力,我会给他特别大的空间。因为我感觉,我活明白了,不想让孩子那么累了。。。(只是个人观点)


动一动脑8


有一个妈妈曾留言说,老公家里有一个弟弟就是被溺爱的,现在26岁了,从来不为别人着想,家里条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农村种地的,过年都舍不得买点好吃的,但是他自己呢,苹果手机跟风买,还出国去玩,好多这样的事情,之前觉得是他不懂事,后来才发现都是他爸妈惯的。而且我婆婆还说他从小就这样,要的东西没得到都不行的。

之后就会发现这样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树袋宝宝孕婴坊


不论贫富,舍不得用孩子,过分惯着他们,最终一定会养成一个巨婴,肯定是不利于孩子成长,成熟的,我公司小的同事就说,你说的再好,再多,他们自己没经历,在他们心理就无所谓,只有自身经历多了,心智才会得到成长,独立面对社会,生活的能力才会得以历练,心智才会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