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醫療隊馳援湖北(二):勇挑重擔 彰顯靜海擔當

醫院感染管理和重急呼吸搶救,是馳援湖北所有醫療救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靜海醫療隊大部隊一到武漢,就主動請纓,向這兩塊“硬骨頭”發起衝鋒。經十一隊裡指派,由樊凌華牽頭負責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接到命令,他立即組織打響了戰鬥:挑選4家醫院具有感染管理經驗的人員,迅速組成感染管理組;積極對接中南醫院,熟悉、研究、設計進入和離開病房醫療防護的具體步驟,科學設置病區“三區兩通道”,盡最大可能避免醫務人員的感染;開展醫院感染專業知識培訓,強化全隊醫院感染理論基礎,並加強技術指導;安排專人細緻監督檢查救治工作中的每個環節,尤其是穿、脫防護服兩個環節,並實行步驟標識和標識管理;借鑑兄弟單位經驗,擬定隊員迴歸酒店管理流程,嚴格消毒制度,確保了防護工作的“萬無一失”。

在樊凌華的帶領下,感染管理組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參與醫療組的工作,協助研究完善診療方案,參與醫療救治和重症搶救工作,每天參與主任查房,對患者診療方案提出意見建議,為爭分奪秒救治病人發揮了積極作用。第十一批馳援湖北醫療隊組建之初,區醫院領導就充分考慮到此次馳援工作任務重、時間緊,以“哪怕區醫院工作停擺也要全力支持湖北人民戰勝疫情”的擔當精神,專門抽調醫院呼吸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科、CCU等科室的醫護人員,或有過重症、呼吸科室工作經歷的人員參加醫療隊,一共抽調了17人,而且大都是高年資、高職稱醫師。急診黨支部書記、內聘急診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劉振穎,心內科一病區副主任醫師宮克旭,腎臟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王金磊等3名同志,正是他們當中的中堅力量。在這3名同志的帶領下,全體17名同志全部投身到一線工作去。他們第一時間研究學習診療方案,每天及時與主治醫師密切溝通,積極參加全隊病例討論,為制定一人一策的患者診療提出科學意見建議,在整個醫療救治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8歲的楊敬金是靜海CDC實驗室的主管技師,從2月13日抵達恩施巴東開始,他每天都在和病毒“零距離”交鋒,爭分奪秒地檢測出院病人、發熱門診病人、人員密集的特殊場所和返鄉等人員的核酸檢測樣本。整個核酸體系提取,最短需要2個多小時,最長需要4個小時左右,厚重的防護服,雙層手套,N95口罩和護目鏡,再加上防護頭套,讓原本輕鬆的操作變得複雜起來;長時間戴著N95口罩,頭部、耳部、腦部都勒得很緊,呼吸十分困難,在這種狀態下與病毒近距離接觸,心理素質也一定要過硬。到巴東參戰以來,楊敬金一直戰鬥在任務最重的崗位上,累計檢驗3000多份核酸檢測樣品,為巴東疫情防控貢獻了重要力量。


趙琳是區醫院住院CT室技師,軍人家庭出身的他,多次獲得嘉獎、3次獲得優秀士兵,1次榮立個人三等功。疫情一開始,他就第一個報名進入了區發熱門診。2月21日,天津要派第十三批醫療隊赴湖北參加戰“疫”,需要靜海選派一名CT技師。晚11時,得到消息的趙琳,就像仍在軍中聽到“衝鋒號”,帶著領導和家人的囑託,孤獨英雄壯烈出征!戰鬥中,他始終堅定著一個信念:服從命令聽指揮,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俗話說,三分醫療,七分護理。第十一批馳援湖北醫療隊護理人員佔到了總數的70%,因此護理管理工作也就成為了整個醫療隊工作的又一個重點。為有序高效完成任務,藺新梅臨危受命,根據全市馳援湖北護理人員專業、職稱及從業經歷等特點,第一時間組織成立了病區護理部,明確職責分工,並以4家醫院為單位建立多個護理組。為做好靜海醫療隊的護理工作,第4護理組又細分了10個護理小組和1個外勤組,分別由CCU副護士長主管護師王吉娟、呼吸內科護師張文娟、心內科一病區主管護師曲維豔、手術室護師姚遠、呼吸內科護師郭娜、中西醫結合科護師羅倩等同志擔任小組長。在各個小組長的精心努力下,完善了各崗工作職責與流程,組織強化了職業暴露處理流程的學習,加強了靜海醫療隊全體醫護人員穿脫防護服的培訓考核,進一步規範了各種護理交接記錄,科學調整了治療室藥品及物品的放置,同時,還制定了緊急處置預案,有效保障了護理作戰能力的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