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2020年糧食生產“增面積、增產量”——馬鈴薯先行動


達州市馬鈴薯常年種植150萬畝左右,約佔四川省1/10,是四川省僅次於涼山州的馬鈴薯第二大產區;在品種創新、種薯基地建設、高產技術模式上優勢突出。2019年達州市馬鈴薯種植面積為148.7萬畝,單產為1334.5公斤/畝,總產量為198.5萬噸,主產區為宣漢、大竹、渠縣、萬源等地。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達州市在抗疫、生產兩不務的同時,馬鈴薯生產應以增面積、增產量為核心,鞏固馬鈴薯生產大市地位,切實抓好春、秋、冬馬鈴薯生產以穩定增加種植面積,強化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應用以提高單產來實現‘’穩面積和增產量‘’的目標。

增面積

模式是驅動,合理模式保障面積穩定

達州市馬鈴薯發展有諸多優勢,可實現春、秋、冬種協調發展,全市範圍內按“穩定發展春、秋馬鈴薯,擴大冬馬鈴薯”原則,不同地域、不同季節可選擇相對應種植模式,以穩定增加種植面積,實現週年生產供給。

春馬鈴薯:如山區2月下旬播種,選擇“大春馬鈴薯/玉米(大豆)”模式;平壩丘陵地區1月下旬~2月上旬播種,稻田選擇“小春馬鈴薯-水稻-秋馬鈴薯”模式,旱地“小春馬鈴薯/玉米/大豆(或甘薯)+秋馬鈴薯”模式。

秋馬鈴薯:主要在平壩丘陵地區,8月下旬~9月上旬播種,稻田選擇稻草覆蓋半淺耕輕簡化栽培“中稻-秋馬鈴薯”模式;旱地選擇“玉米/甘薯(大豆)/秋馬鈴薯模式。

冬馬鈴薯:主要在平壩丘陵地區,10月下旬~12月下旬播種,幼果林、桑園和苗木地選擇“果樹(桑樹、苗木)+冬馬鈴薯”農林結合高效種植模式;稻田選擇“冬馬鈴薯-水稻”的淨作馬鈴薯模式。

增產量

技術是關鍵,科技研發支撐增產潛力

達州市馬鈴薯面積大,單產低而不穩主要由於種薯質量差、稀大窩平作、肥料結構及施肥方法不合理、晚疫病防治差等原因造成。馬鈴薯生產中應大力推廣“優質品種、脫毒種薯、種薯處理、配方施肥、高廂壟作、密植早播、地膜覆蓋、病蟲綠色綜合防控”為關鍵技術的川東北脫毒馬鈴薯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可實現增產12%以上,充分發揮馬鈴薯增產潛力。

嚴格把控種薯質量:選用適應達州市的抗病高產的優良品種脫毒種薯,如達薯系列、川芋系列、大西洋、費烏瑞它、中薯3號、青薯9號等。精選種薯,剔除病薯、爛薯。

採用科學種植技術:實行高廂壟作,雙行錯窩播種,可獲得土地、光照、水肥等資源利用效率;合理密植,可獲得合理群體結構,使個體發育良好,發揮群體增產作用;地膜覆蓋,適期早播,預防“倒春寒”,促進早結薯;分帶輪作,避免連作障礙造成病害;合理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為原則,腐熟有機肥為主,配合氮、


磷、鉀肥溝施。

科學防治病害:主要以防治晚疫病為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注意“輪作換茬、選用抗病品種,使用脫毒種薯、種薯消毒處理、配方施肥、壟作覆膜栽培、採用馬鈴薯晚疫病數字化監測預警系統、藥劑組合配方防治及輪換交替使用”,即可實現晚疫病綠色綜合防治,效果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