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2020年粮食生产“增面积、增产量”——马铃薯先行动


达州市马铃薯常年种植150万亩左右,约占四川省1/10,是四川省仅次于凉山州的马铃薯第二大产区;在品种创新、种薯基地建设、高产技术模式上优势突出。2019年达州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48.7万亩,单产为1334.5公斤/亩,总产量为198.5万吨,主产区为宣汉、大竹、渠县、万源等地。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达州市在抗疫、生产两不务的同时,马铃薯生产应以增面积、增产量为核心,巩固马铃薯生产大市地位,切实抓好春、秋、冬马铃薯生产以稳定增加种植面积,强化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以提高单产来实现‘’稳面积和增产量‘’的目标。

增面积

模式是驱动,合理模式保障面积稳定

达州市马铃薯发展有诸多优势,可实现春、秋、冬种协调发展,全市范围内按“稳定发展春、秋马铃薯,扩大冬马铃薯”原则,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可选择相对应种植模式,以稳定增加种植面积,实现周年生产供给。

春马铃薯:如山区2月下旬播种,选择“大春马铃薯/玉米(大豆)”模式;平坝丘陵地区1月下旬~2月上旬播种,稻田选择“小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模式,旱地“小春马铃薯/玉米/大豆(或甘薯)+秋马铃薯”模式。

秋马铃薯:主要在平坝丘陵地区,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稻田选择稻草覆盖半浅耕轻简化栽培“中稻-秋马铃薯”模式;旱地选择“玉米/甘薯(大豆)/秋马铃薯模式。

冬马铃薯:主要在平坝丘陵地区,10月下旬~12月下旬播种,幼果林、桑园和苗木地选择“果树(桑树、苗木)+冬马铃薯”农林结合高效种植模式;稻田选择“冬马铃薯-水稻”的净作马铃薯模式。

增产量

技术是关键,科技研发支撑增产潜力

达州市马铃薯面积大,单产低而不稳主要由于种薯质量差、稀大窝平作、肥料结构及施肥方法不合理、晚疫病防治差等原因造成。马铃薯生产中应大力推广“优质品种、脱毒种薯、种薯处理、配方施肥、高厢垄作、密植早播、地膜覆盖、病虫绿色综合防控”为关键技术的川东北脱毒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可实现增产12%以上,充分发挥马铃薯增产潜力。

严格把控种薯质量:选用适应达州市的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种脱毒种薯,如达薯系列、川芋系列、大西洋、费乌瑞它、中薯3号、青薯9号等。精选种薯,剔除病薯、烂薯。

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实行高厢垄作,双行错窝播种,可获得土地、光照、水肥等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密植,可获得合理群体结构,使个体发育良好,发挥群体增产作用;地膜覆盖,适期早播,预防“倒春寒”,促进早结薯;分带轮作,避免连作障碍造成病害;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为原则,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氮、


磷、钾肥沟施。

科学防治病害:主要以防治晚疫病为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注意“轮作换茬、选用抗病品种,使用脱毒种薯、种薯消毒处理、配方施肥、垄作覆膜栽培、采用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药剂组合配方防治及轮换交替使用”,即可实现晚疫病绿色综合防治,效果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