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清抗血栓藥物?

臨床上,經常使用抗凝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抗血栓藥物防治心腦血管血栓,但是這些藥物化學名字複雜,功能相近,很多患者不能分清,甚至有吃錯藥的可能。下面我簡單進行分類,給大家瞭解下!

第一類 大家比較熟悉的抗血小板藥物

顧名思義,讓血小板不容易凝結起來導致血栓的藥物。臨床上主流的有三種: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如何分清抗血栓藥物?

這類藥物主要是作用於血小板,防止因血小板凝結導致血栓的形成!

第二類 抗凝血藥物 主要有華法林(維生素K拮抗劑)和非維生素K拮抗劑,包括達比加群之和沙班類藥物。

這類藥物主要是抗凝血因子的藥物,主要用於房顫等疾病引起的紅色血栓,這類血栓也是引起缺血性腦梗的重要原因,如果有房顫疾病,一般來說需要這類抗凝藥物預防併發症。


如何分清抗血栓藥物?

傳統的華法林應用十分廣泛,不僅合適的劑量可以達到理想目標,而且費用便宜。但是,使用華法林需要檢測凝血酶原時間的國際標準化比值,也就是INR。因為,華法林非常容易受到其他藥物以及多種食物的影響,同時 不同的人使用因為基因多態性而導致不同的效果,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使用華法林時,INR最好控制在2-3。


如何分清抗血栓藥物?

不過,近年來出現的非維生素k拮抗劑,包括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這類抗凝藥物抗凝獲益不劣於或者優於華法林,同時,不用監測INR、受到其他藥物、食物的影響少了很多,是抗凝藥物的一大進步。不過,該類藥物價格偏貴,在藥物經濟學上是一大考慮的因素!

如何分清抗血栓藥物?

最後總結一下,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藥物統稱為抗血栓藥物。不要將兩類藥物弄混,抗血小板藥物在預防房顫等疾病引起的紅色血栓是沒有用的,而抗凝藥物也不推薦用於單純的冠心病預防。只有在冠心病合併房顫的時候考慮兩類藥物同時使用。


如何分清抗血栓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