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重溫歷史記憶 感受時代變遷

一棟棟老建築

塵封著舊時光中的一段短故事

向後來的人們言說著歷史

港北古建築| 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港北古建築| 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龍井陳氏古民居)

陳氏宗親源遠流長,遠祖陳胡公被周武王封於陳地,遂以封地為姓。衍至第79代的陳崇禮生於浙江天台,由宋進士仕宦閩、桂、粵,出任廣東雷州府通判,為粵桂始祖第一代。陳崇禮衍至第13代陳魁文由陸川遷居護龍屯(今龍井村),為護龍屯第一代開基始祖。陳魁文衍至第10代,護龍屯陳氏開始分為四大家:有餘堂、有耀堂、有慶堂、有翼堂,俗稱“四有堂”。現在遺留下來的護龍屯陳氏古民居建築群,就是有耀堂的陳國緯及其兒子陳廣祥於1794年興建的,從西向東共4座古建築綿延約0.5公里,分別為義興堂、多福堂、永保堂、有耀堂。

港北古建築| 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古建築之美

在於其承載了數年的歷史文明

在於其凝聚了人民的閃光指揮

在於其映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特色

貴糖作為我國“一五”計劃中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因此,貴糖的蘇式建築群,包括辦公樓、家屬樓、專家樓、電影院等,無一不表現出濃烈的蘇聯特色,與貴港其他廠礦企業的仿蘇式風格建築物相比,貴糖的蘇式建築物,可謂原汁原味。

港北古建築| 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貴糖在沿江還保留了一棟蘇式紅樓:序號為第1的家屬樓

憑此作為一個建築標本來保留

此外,廠內區還保留有數處蘇式建築,包括辦公樓、電影院在內。

港北古建築| 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目前仍在使用的辦公樓

高聳的熱帶檳榔樹圍繞其間

這即使是在蘇式建築物的源產地蘇聯也是看不到的景觀。

港北古建築| 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經典的蘇式建築

那個年代高端大氣的貴糖影劇院

港北古建築| 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蘇式建築物

承載的是一段歷史記憶

它記錄下城市的變革

銘刻的是那個時代的痕跡

港北古建築| 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光緒初年,法國人已將天主教滲透傳入廣西,並於1879年率先在西林縣、凌雲縣、上思縣、貴縣四個地域建立了天主教堂,其中上思縣天主堂為主教府。在貴縣縣城建立天主教傳教據點後,法國人先後在橋圩、八塘、覃塘、東津、根竹等地建立傳教點,從光緒初年至民國初年不到四十年時間裡,貴縣幾成廣西天主教傳教活動的中心,縣城、覃塘、黃練、東山、八塘、三塘、根竹等鄉鎮遍佈天主教堂,教徒多至二千餘人。

港北古建築| 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1890年,廣西主教府從上思縣遷往貴縣。傳教士便以貴縣為基地,逐步向桂平、武宣、象州、荔浦和永福等地傳播。1899年,廣西主教府又由貴縣遷至南寧,貴港便結束了其作為主教府所在地的十年曆史,在這短暫的十年主教府基地使法國人將天主教傳入廣西的努力達到了一個高峰:在天主教開始傳入十多年後,特別是中法戰爭後取得在內地自由傳教權後,便以貴縣天主教堂主教府為基地,以貴縣為核心發端形成數條傳播通道。

港北古建築| 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人民電影院前身是城隍廟

後於1929年將城隍廟舊址

改建成中山紀念堂

建國後用作政府禮堂

1978年改建成人民電影院

港北古建築| 一座建築,點亮一段城市歷史


在城市建設的浪潮中

對於無數歷史建築的消逝和拆遷

人們或許已經習以為常

這些棲身於城市的古建築

縱使歷經無數次修葺、重建、遷移

仍寄託市民守護歷史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